第138章
原本福田院只在京城东、西开设,惠及者并不多,直至去岁赵曙下令于城南城北各增设一个福田院,每院统一建制,各盖房屋五十间,收容三百人,才算是颇具规模。
赵曙回想起此事内心其实还有些小小的自得。君王施行仁政,民间赞誉颇多,他自然是得意的。
而此刻,他的心中又充斥了震惊——
“后世如此之盛世?还需要开设福田院吗?”
虽然这段时间以来,他也意识到后世不像他想的那么美好,但是赵曙一直以为后世已经完完全全实现“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了。
。
梁武帝时空。
萧衍亦大为震动。
“后世犹如此,更遑论今朝?”
萧衍早已听闻魏太和年间,拓跋宏便下令将司州、洛阳两地贫病老者别坊居住,备有药物,给以衣食。
如今再看后世,他也下定了决心:
“朕欲于京师置孤独园,令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若终年命,则厚加料理。”说到这里,他觉得光是京师一地不足以惠泽更多人,便继续道,“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2]”
。
唐太宗时空。
李丽质原本颇为自己引领了长安城内向贫者捐赠旧衣的风潮而洋洋自得,觉得自己怎么着也算是一个“小善人”了,但她在看到福利院里面完备的设施之后,才觉得自己做的实在是很少,两相对比之下更觉得不值一提。
长孙皇后安慰沮丧的小女儿。
“一人力穷,不足以惠天下,但从无到有便是惠及天下的开始。
丽质当了这个从无到有的领路人,便会有越来越多了人效仿你行善事。
咱家的小女郎也做了大大的善事了。”
长孙皇后摸了摸李丽质的额头,“更何况,我们看到了后世福利院之制,假人之长而补其短,大唐之福利院便自丽质始可好?”
“嗯!”李丽质重重点头。“不过阿娘,一人力穷虽不足以惠天下,但我身居高位,总比常人更能惠及更多人。
既享百姓供奉而身居高位,自然要为百姓做更多事。”
长孙皇后欣慰地笑了,问:“阿娘的丽质长大了,这是谁教你的?”
“是我从这里面学的。”李丽质指了指天幕,“能力愈大,责任愈大。”
殿外,路过的傻爸爸笑得牙不见眼。
嗨呀,本来不想去见魏玄成那张臭脸,现在,嘿嘿!
李世民拔腿就往外走。
。
【云青青和小伙伴们一进门就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福利院中有很多人熟络地跟云青青她们打招呼。
——云青青因为工作原因来得比较少,但学校里的小伙伴们十天半个月来一次,已经和院里的大家混熟了。
同行的小伙伴们熟练地分了组,一组去陪伴照料老人,一组去给孩子们上兴趣课。
云青青厚着脸皮混到了带娃组。
今天上午是趣味课堂,内容是为孩子们介绍一些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的共和国明星们。
这个系列从很多年前开始了,云青青在大学第一次跟着学院的志愿者团队来到这里,看着学长学姐们图文并茂地为孩子们介绍着钱学森的事迹。
有一句话,云青青记忆犹新——
“当你不记得他们做了什么的时候,大家可以摸一摸自己的脊梁骨,这其中,有一根是他们给的。[3]”
那一刻开始,云青青就下定决心要尽可能地支持这个系列继续做下去。】
。
唐高祖时空。
与选择入朝堂步仕途的族兄孔颖达不同,孔敏达选择了一条向下的路。
他遵从先师孔圣人“有教无类”的主张,去往民间开设学塾,为孩童开蒙、教授他们圣人之言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本事。
这一日,他正带蒙童吟诵他自天幕中翻出来的《三字经》,前段时间他已经带着学生把《三字经》通读,如今便是为他们逐句解释。
看到天幕里大学生们准备给孩子们授课,孔敏达干脆暂停了教学,打算让学生们听一听后世的课程。
天幕里,充当老师的大学生向孩子们提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得到了孩子们清脆地回答“教师节”。
“教师节?”孔敏达不由地被吸引了注意力。“是教书育人之师?这也是一个节日?”
后世的节日实在是太多了,孔敏达只能猜测这是一个跟他所处的行业有关的节日,于是他更有兴趣了。
他听到老师饱含深情地朗诵一段话:“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4]”
而后再次提问学生能不能知道这是谁。
而随着投影上的照片一起弹出的,还有孩子们稚嫩的抢答——
“我知道!是张校长!”
“张老师!”
“我们都知道!”
孔敏达惊呆了,一位能让妇孺皆知的师者,该是何等的圣贤呢?
第138章 教师
【“张老师身上有很多荣誉,比如被写入共和国简史、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等等,但是当我们剥离这些光环去看,我们最终看到的,其实就是一位老师,是三尺讲台上的万千老师之一。”
讲台上,身穿志愿者文化衫的大学生结合ppt讲起了张老师的人生经历。
讲台下,一双双清澈的眼睛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
“还是小孩子能专注啊,搁我就开始玩手机了。”云青青蹲在最后面嘟嘟囔囔,一看评论区居然飘过不少让她不要说话,以免打扰观众听课的弹幕。
云青青:……
fine。】
。
清世祖时空。
皇太后一听张校长的民族,便眉开眼笑。
“是满人女子啊!”皇太后一脸与有荣焉,“满人女子不仅弓马娴熟,也能教书育人呢。”
转而又看着ppt上从地图上方跨过万里之遥指向下方的箭头,目露怜惜。
“时人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是其历经万里奔波啊,尤其是成家之后,再想回故乡……何其难也。”
苏麻喇姑知道皇太后是联想到了自身远嫁,多年不曾回科尔沁草原,而今朝局不稳,回乡之路就更是遥遥无期了。
苏麻喇姑担心皇太后因此伤身,便变着法儿地逗她开心。
一会儿说满蒙八旗的儿郎们都很出色,大清下一代正在茁壮成长,当然其中最好的自然是大清朝的掌权人,如今的圣天子。
一会儿又说天幕出现之后,四方交流频繁,身在京城也能在顷刻间知悉草原的消息,卓礼克图亲王一家偶尔也在评论区出现,以慰皇太后思乡之情。
皇太后心头那一丝愁绪顿时被苏麻喇姑逗得消失无踪。
。
明成祖时空。
木初捕捉到了影像资料之中一闪而逝的云南。
“也不知千百年后,我族能否日渐昌隆?”
自从他的父亲阿甲阿得选择投靠中原王朝,以求本族能在周边诸多势力之中夹缝求生之后,族人的日子确实比之前好过了一点点。
但他对于这个选择的后果仍然心存疑虑,尤其是前些年中原皇权交接带来的混乱与干戈,即使是远在云南他也有所耳闻。
如今看到后世云南的发展,他总算是微微松了一口气。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木初盯着那块太祖钦赐的“诚心报国”的牌匾,喃喃道,“至少多年以后,我族仍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这就够了。
有了这个结论,再看主动请求调到这里来教书的张校长,木初心中就添了几分爱屋及乌与敬重。
“中原汉人确实有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应该多学学。”
。
【大学生简略地讲完了张老师前半生的人生经历,很快来到了她的人生重要转折点,她在担任许多学生生活和学业上的领路人的同时,也在孤身一人与病魔做斗争。
她带着病痛坚持工作、她节衣缩食资助学生……她的学生用学业上的进步来回馈她,她的组织用精神与经济上的奖励来表彰她。
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但她仍然不满足。
她想建立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都能读上书,让她们走出大山。】
。
明世宗时空。
朱厚熜不理解张校长的坚持。
在他看来,身为一名老师,张校长已经做到了极致,她几乎是不惜代价、不遗余力地在教书育人,这已经超出来朱厚照的认知中一名老师应该做和能够做的范围。
“能为素昧平生的学生做到如此地步,已不是诸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类的言辞能一言概之的了。”
朱厚熜的面上流露出钦佩之色,“古之圣贤也不过如此吧?”
。
清高宗时空。
在介绍张校长的爱生如子、呕心沥血之时,蓝老爷到底不敢发表什么高论,只敢嘟囔几句“妇人无知,只恐误人子弟”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