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朱见济看看天幕,又看看满屋子的嬷嬷宫女,拽了拽母亲的袖子:“娘,一起用膳。”
  杭贵妃理解了儿子的意思,立马吩咐道:“摆膳,吾要和大皇子一道用膳。”
  这位小祖宗总算改主意了,满殿侍奉的人几乎要喜极而泣,连忙摆好膳食,请贵妃与皇子上座,母子俩一起用膳,倒也其乐融融。
  东宫。
  三岁的朱见深乖乖用着膳,他看着天幕上一大家子其乐融融说说笑笑的场景,又想到自己亲征被俘的父皇和深宫内日日垂泪的母后、怨天尤人的生母,忍不住心生黯然。
  站在一旁伺候的侍女万贞儿看着年幼的太子孤零零的样子,再对比天幕上的场景,更觉其可怜可爱。
  “太子殿下。”万贞儿轻声安慰道,“奴婢先前行走在外,听闻瓦剌欲与我朝议和,愿送回太上皇,想来殿下不日即可一家团聚了。”
  朱见深眼一亮,强自忍下喜色,道:“不说,挨罚。”
  万贞儿微微笑了笑,说:“奴婢不说了,谢殿下关心。”
  。
  【吃完饭,又把两个小祖宗哄睡着,云青青被表嫂拉着去聊天。
  表嫂开口就是:“你懂小孩子的早教吗?主要是英语这方面。”
  云青青:???这就安排上了?我大外甥才不到三岁吧?
  看到云青青眼里的震惊,表嫂叹了口气:“别人家的小孩三岁半就知道十以内的加减法了,英语也会好多单词,你家大外甥只知道挖机和推土机。我有点急啊。”
  云青青宽慰了一番,又表示小孩子年纪还这么小,没必要这么早就这么灌输书本上的知识。
  表嫂:“现在给他学英语会不会太早了?”
  云青青:“我觉得吧……他连母语都没说全呢……你太焦虑了,被别人影响了,但是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表嫂:“可能是的,他话都说不全呢。”姑嫂两个面面相觑了一会,表嫂接着说:“我的想法是先带他读读故事,了解一下百科知识,至于那些加减法和英语古诗词,老师都会教的,我把老师的活干完了还要他们干嘛?”
  云青青点头表示赞同:“知识的深度以后会有老师在课堂上深入教,我觉得在家里、尤其是学前这个阶段,你需要做的是带着他了解这个世界,拓展知识的广度,多去看看多多了解多多尝试,看他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再针对性地开发那方面。或者他以后是个设计挖机的设计师呢?不是说没有男人能拒绝挖机吗?”
  表嫂:“主要是他爷爷奶奶经常和邻居沟通,就有点比较,然后搞得我也开始焦虑了。”
  云青青:“我长到二十多岁了,也还没搞懂英语和数学,他才三岁不到呢。想想以后几十年都是学学学,从一年级到高三都是十二年了,更别说义务教育阶段很多知识都是会反反复复地学习的,别搞得他从小就厌学了。”
  表嫂点点头,然后姑嫂俩就某站是个学习软件、以及从中如何寻找早教资源进行了深入沟通。】
  。
  宋仁宗时空。
  赵祯看着天幕上两个活泼可爱点孩子,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十三岁即位,到如今已经十一年了,至今无所出,常人膝下无子都忍不住发愁,更何况他贵为天子,子嗣乃国本。
  近年已有大臣上奏,请自宗室择资质上佳的孩子入宫陪伴帝王。
  说是陪伴,但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还不是帝王无子,希望他自宗室择优立储。
  可他还是希望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若是……若是朕确实子嗣缘薄,为国本计,也是时候考量一下宗室了。”赵祯再次叹气。
  苏州。
  范仲淹品味着“义务教育”这个词,忍不住心生激荡:“虽不知何为义务教育,但后世对教育之看重可见一斑。”
  他最近在思考,如今大宋之文教蔚然成风,可学子进学仍免不了重科举、轻学校之弊,长此以往,于国无益啊。
  他向若是在诸路府州军及县皆设学,士人需在学习业一段时日方可应考,便可避免有些人鱼目混珠;若是科举考试三场先策、次论、次诗赋,罢帖经、墨义,便可育应用之材;若是改革太学,便可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可科举是全天下读书人的命脉,莫说是他要想动,就算是东京城里的那位官家,也要再三思量。
  “我得再好好想想……现在时机尚未成熟。”
  。
  清世祖时空。
  康熙正在陪着苏麻喇姑说话。
  这位七十多岁的嬷嬷历经四朝,可谓是陪着大清一路走到今天,她还是孝庄文皇后的侍女,更曾任康熙的启蒙老师,康熙对其十分尊敬。
  自两年前孝庄文皇后薨逝,苏麻喇姑就退居大内,不再过问世事。但康熙还是会时不时来找她聊聊天,这既是康熙身为后辈排遣这位令人尊敬的嬷嬷的孤寂,又是两人共同回忆和孝庄文皇后相关的点点滴滴。
  尤其是最近康熙将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交给苏麻喇姑抚养,他就来得更勤快了些。
  两人先照例聊了聊各自的近况,苏麻喇姑又带着胤祹陪康熙用完膳,康熙擦了擦嘴,若有所思地道:“后世竟从三岁开始就为孩子启蒙了吗?”
  苏麻喇姑不由得失笑,连忙道:“澹澹生烟不也说了,启蒙太早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那个厌学情绪。”
  “哼,就是娇惯。”康熙有点不屑,“我大清的皇子六岁即开始在上书房读书,文武兼修,日日自寅时至申时苦学不辍方能成才,哪个有所谓的厌学?”
  苏麻喇姑看着自己看着长大的年轻帝王,目光又对上年近三岁的胤祹那双水汪汪的眼睛,但笑不语。
  还有两年,可怜的十二皇子哦。
  第41章 干活一下午
  【云青青和表嫂的话题从早教转到了护肤、一边聊一边端起已经晾温的茶水喝了一口。
  “诶?这是今年的新茶吗?”云青青眼睛一亮,“味道有点不同啊。”
  “应该是?”表嫂有点不确定。
  正好端着簸箩过来的外婆呵呵一笑,回答:“准确来说,是昨天刚烘干的茶。”
  她微微抬了一下手上的簸箩,示意两人看里面那已经杀过青的茶叶,说道:“这是今天早上你妈她们在后山摘的,应该是今年采摘的最后一茬茶叶了,剩下的太老就不要了。”
  云青青连忙起身接过外婆手上的簸箩,兴致勃勃地说:“接下来是要炒茶了吗?我要去看看。”
  于是云青青跟着外婆去到后头的老屋,在泥砖砌的土灶大锅旁边窜来窜去,跟着打下手。】
  。
  唐玄宗时空。
  李隆基看了看云青青杯子里那清澈的茶水与寥寥几片茶叶,有点疑惑。
  “既不炙烤碾碎,也不煎煮调味,这只有痷茶才会如此冲泡吧?”
  唐明皇陛下表示难以想象这个味道。
  大慈恩寺。
  在同一时刻,住持也看到了云青青的茶杯,他想了想,取了茶叶直接用热水冲泡,待茶水放温至可入口,便端起来抿了一口。
  “初来觉涩,入口回甘,先苦后甜,如何不是一种禅呢?”主持缓缓地道,“苦非苦,乐非乐,皆执念耳。”
  。
  宋高宗时空。
  赵构斜倚在塌上,在和美人调笑的同时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天幕,见此,他随意点了一个美人,懒洋洋地说道:“你去点茶。”
  “是。”
  立马便有宫人捧着茶具奉上,美人素手纤纤,先将茶饼以净纸秘密裹锤碎,然后熟碾、罗茶,同时烧水侯汤,动作行云流水,实在是赏心悦目。
  赵构愉悦地看着美人熁盏调膏、注水点茶,笑道:“这才是喝茶,此等雅事怎能以粗陋之法处之?”
  他自觉在这一方面胜过了后世,倍觉脸上有光。
  “赏。”
  。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看着天幕上云青青跟着忙前忙后,还叨叨着什么安化黑茶、茶马古道等陌生的名词,开口问。
  “朕听闻,巴郡有以荼冲水饮之俗?”
  “是。”赵高觑了一眼皇帝的神色,“巴郡女贾名清者,曾向陛下献荼。”
  说到这里,不光是始皇帝,众臣也想起来了。
  ——当年还是秦王的皇帝知晓巴郡这位女贾丧夫后不仅未嫁,还以一介女子之身守住亡夫家业的事迹,曾向巴清赐下赏赐,收到赏赐的巴清如何诚惶诚恐自不必多言,总之她立马奉上了丰厚的贡品,此后更是年年有贡品入咸阳,想来这荼也是贡品之一吧。
  “去取些来,泡水给众卿尝尝。”
  “呵。”
  满殿文武不敢询问皇帝用意为何,只得干坐着等茶水泡好。
  ——此时就不得不感谢有个天幕可以分散大家的注意力了。
  始皇帝没去管臣子们的小心思,他在听到“茶马古道”的时候,脑中瞬间闪过一丝灵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