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陛下,是否能通过澹澹生烟了解今后的灾情?”魏徵叉手道,“若是能知晓最近几年的灾情,便能助吾等提前筹备。”
  萧瑀眼一亮,附和:“臣附议。”
  “臣认为,灾情知晓固然重要,但是稻种更为重要,若能早一日找到稻种,便能充盈国库,以备天灾。”
  一群人吵吵嚷嚷,谁也说服不了谁,说得火气上来了甚至开始捋袖子。
  李世民:你们这样显得我很小心思耶!
  李二陛下心里有个隐秘的念头:他想知道后世人对他的评价,玄武门之变上位的他,是否是后人口中的乱臣贼子?执掌天下的他又能不能在死后得到“文”的谥号?
  虽然他抓心挠肺地想知道,但他也明白这些身后的虚名,在面对当世之百姓时不值一提,故他认真地听取每一个臣子的建议并在心中估量其取舍之处。
  。
  明太祖时空。
  朱标匆匆赶到朱棣身边,知晓朱棣寻他所为何事之后,恨铁不成钢地敲了一下弟弟的大脑门。
  “你糊涂!此事何其重要,自然要第一时间禀报父皇!”
  朱棣默默揉了一下脑门,嘟囔:“找大哥你不也是一样的嘛。”
  朱标没听清,问:“你说什么?”
  “没啥,大哥,我这不是找你帮我拿个主意嘛。”朱棣讨好地拉了拉朱标的袖子,“咱听你的,马上去找父皇。”
  朱标看了看弟弟憨头憨脑的样子直摇头,道:“你乘我的步辇同往。”
  同时点了个太监,吩咐:“速速禀告陛下,四皇子蒙苍天垂怜,得与后世沟通之法,孤与四皇子现赶往求见陛下,请陛下召群臣进宫商议。”
  。
  其他时空的人浑然不知这三个时空的躁动与纠结,他们一边看着云青青包饺子,一边分出注意力追剧,一边还要去做自己手上的事情,实在是忙得不可开交。
  【“说起来,虽然现在北方人吃饺子比较多,但是饺子跟我们长沙也渊源颇深呢。”云青青手上拼命往饺子皮里塞肉,手忙脚乱地捏上破口了的面皮,一边嘴巴也不停歇。
  “相传医圣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之时正赶上冬天,在大雪纷飞的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许多穷人衣不蔽体,把耳朵都冻烂了,他心生恻隐,后来研制了一个可以驱寒的食疗方子叫做‘祛寒娇耳汤’,就是把羊肉和祛寒药草放在锅里煮熟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把面皮煮熟,在冬至那天分给穷人每个人一碗汤两个‘娇耳’,穷人们吃过之后浑身发暖,再也没有人把耳朵冻伤了。
  所以有一种说法就是,这个‘娇耳’就是饺子的前身,而冬至吃饺子这个习俗也流传了下来。
  这个故事我小学就学到了,一直记到如今,故事是真是假实在不清楚,但是现在看来医圣这种兼济苍生的人在那个不把平民当人的时代是多么难得。
  据说春秋时期鲁班就发明了石磨,到了一千多年后,也就是唐宋的时候,众多的庶民百姓才将小麦磨的面粉制作的面食当主食,这期间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一个现在看起来觉得平平无奇甚至很落后的技术一直把控在上层手里,始终没有造福于民。
  或许是那些所谓的贵族觉得就是这种自己独享才能彰显自己的地位吧,宁愿把这些先进的技术捂烂了也不愿推广开来。但是这些人或许显赫一时,但最终不还是泯然众人,反而是张仲景之名流传千古,虽《伤寒杂病论》已经失传,但医圣祠千年香火不绝。
  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人民谋福址的人,人民不会忘记他的。”】
  。
  隋文帝时空。
  南阳城东,温良河畔。
  张世和看着眼前的医圣祠,忍不住泪流满面。
  “先祖,您的恩德后人不曾忘记。”年过不惑的他哭得像个孩子,“不肖子孙未能将您的医术发扬光大,我于先祖祠前立誓,余生我将广收门徒,不求虚名利禄,只求将您的医术流传下去,造福世人,不负天下人千年香火之情!”
  太医署。
  张世春执着医书的手微微颤抖,见过种种阴私与风浪的他忍不住红了眼眶。
  “子孙不肖,竟使医书失传,令先祖蒙羞。今以一介微薄之身,愿将残躯付诸于《伤寒杂病论》整理与重修,待校验无误,必将其刊行天下,以供天下医者学习。”
  。
  秦始皇时空。
  扶苏一边看书,一边听着云青青念叨,他虽无法与云青青共情,但也忍不住为她的描述而动容。
  他吩咐伺候的寺人道:“去问问咸阳哪家有那石磨制法?问到了禀告于吾。”
  “呵。”
  韩地。
  张良叫来家中老仆,吩咐:“去联络六国之人,将这石磨之法推广开来,若黔首能食麦面必将感念旧国恩德,于吾等后续举大事有益。”
  老仆领命而去,张良重新坐了下来,轻轻叹了口气。
  “只是不知,六国是否有人愿听良之策。”
  张良知道,希望其实很渺茫,这些世代肉食者——包括他自己在内——高高在上惯了,从来不曾将黔首当做人来看。
  黔首?只要缴税服役生孩子就行了,谁关心他们的死活呢?就算是复国,他们也没想过要向这些黔首施恩。
  如今得天幕启发,张良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一个自古以来都被忽视的群体。
  “现在,就看六国与暴秦,谁更胜一筹了。”
  第40章 聚餐一交流
  【云青青叨叨了几句之后就没有再说,一边包饺子一边看电视剧,直到看完两集电视剧,一大盆饺子馅也包完了,她收拾了桌面,然后去冰箱里拿之前包好放进去的、已经初步冻住了的饺子。
  “嗯?不是说今天可以交流了吗?”她看了一眼宿主看板,发现没有文字,她疑惑地挠挠头,“没事,反正今天时间还长呢。”
  她把饺子打包好拎着下楼,推出了自行车。
  “好了朋友们,我要去外婆家了。”】
  云青青的话在各个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其他世界的人也陷入了震惊与猜测之中,尤其是他们相比选中的三个时空而言什么都不知道。
  【云青青到了外婆家,这里已经人气很足了。
  外婆和她的几个兄弟姐妹在边聊天边择菜,大姨和妈妈在厨房忙碌,姨父带着他的大孙子小孙女在玩乐,表哥表嫂两个人头碰头在峡谷厮杀,没有分一个眼神给他们的娃。
  云青青一个脚蹬冲进了人间烟火。】
  。
  秦始皇时空。
  今日正是大朝。
  始皇帝高坐上首,他将自己的天幕放出来调到近大门处,正好可以容殿内所有人一起伸着脖子看。
  云青青包饺子的时候他们就一边议事一边留神天幕,以免错过某些关键信息。
  当听到云青青疑惑为什么没人问的时候,祖龙顿时叫殿内所有人查看自己的天幕,却发现殿内无一人有特殊,始皇帝忍不住皱起了眉。
  赵高觑着始皇帝的脸色,饶是以他这等善于察言观色的能人,也无法揣摩帝王心中的想法。
  “无妨,再看看罢。”始皇帝挥挥手示意大家继续议事。
  。
  【云青青和在场的长辈依次打过招呼,就陷入了带娃的泥沼中。
  好在虽然外甥和外甥女一个三岁一个一岁多,但都是乖孩子——也就是能够忽悠且还能忽悠住的年纪。等到好不容易挨到吃饭的时候,两个祖宗一个坐在爷爷边上一个坐在奶奶边上,大的用筷子小的用勺子费劲巴拉地自己吃饭,一边吃一边还要往伸着筷子去捞碗里的菜,惹得几个姥姥姥爷连连夸赞。】
  。
  明代宗时空。
  坤宁宫。
  哭闹着不肯吃饭的大皇子窝在杭贵妃怀里,一群嬷嬷宫女追着喂饭,愁得五官都要拧在一起,想尽了法子哄着这位主子也不肯赏脸。
  虽说现在的太子仍旧是前头那位皇爷的长子,可现在坐在皇位上的是当今,谁家会把家产传给侄子而不是留给自己的亲儿子?更别说是这个天底下顶顶尊贵的皇位了。
  在满后宫的宫女太监眼里,朱见深那个太子是迟早会被废的,而当今又只有大皇子朱见济这一个儿子,所以这小祖宗自然是天下第二尊贵之人,谁都不敢轻慢他,连带着杭贵妃也格外得势。
  大皇子长到快五岁,一直被娇惯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说,竟然很少自己下地走路,稍远几步路就要大太监抱着。现在吃饭也是,每次都要人唱念做打、扮丑逗笑一番才肯开尊口。
  杭贵妃也急,既担心自己的宝贝儿子饿着,又不忍心对儿子说重话,只能低低训斥嬷嬷伺候不尽心。
  突然,一直挣扎扭动的朱见济不动了,杭贵妃低头看过去,却见儿子愣愣地盯着天幕。天幕上,两个小娃娃坐在桌边一圈大人中间,煞有其事地自己吃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