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顾佑安无奈捏捏儿子的小脸儿:“我和你父王都不是挑剔的人,也不知道你像谁。”
阿元又往娘亲怀里钻,这是撒娇呢。
顾佑安顿时笑了:“行吧,不想喝就不喝,一会儿到你外祖父家,叫人给你炖一盅银耳莲子汤可好?”
“要放糖。”
“行了啊,昨儿你自己说说你吃了多少糖?娘跟你说好了,两日不许再吃甜的。”
阿元气道:“我只吃了一块糖,其他都是父王吃的,他欺负我。”
“你是说你父王把糖都吃了,最后污蔑说是你吃的?”
“嗯。”
顾佑安笑道:“那你老实说,你吃了几块糖?别说你只吃了一块儿,娘不信你只吃了一块。”
小孩儿又不说话了。
旁边的晓月忍不住笑,王爷和世子父子俩为着一些小事斗心眼,不说王妃,他们这些伺候的下人都见多了,也觉得有趣。
顾佑安搂着儿子笑问:“今儿给你表姐准备什么生辰礼了?”
“哼,不告诉你。”
“不告诉就不告诉吧,左右再过一会儿我就知道了。”
马车到顾家,大嫂段氏亲自来门口迎,顾佑安扶着丫头的手下马车笑道:“今儿又没有外客,您怎么还来门口等着?”
这几年段氏又生了两个孩子,原来纤细的身子丰满了些许,加之从去年开始,杜氏把顾家都交给她管着,如今段氏从内到外,都越发有当家夫人的气度了。
顾佑安尊重大嫂,跟段氏说话都很客气,从来没有以势压人的。
段氏笑看她一眼,温和的目光落在自己下马车的小人儿身上,道:“肯定不是来迎你的,这不,听说咱们阿元也要来,舅母特地来迎咱们阿元。”
阿元规规矩矩上前问好:“阿元见过舅母。”
段氏欢喜应了一声,上前一步道:“你表姐表弟们都在屋里等着你去呢,快进去吧。”
阿元向来不喜欢他爹娘以外的人碰他,段氏有分寸,亲热却不过分接近。
阿元对段氏笑着说:“阿元也念着表姐表弟,只是阿元要先去拜见外祖父外祖母,还有舅父。”
段氏看他越发喜欢了,忙笑道:“你舅父出远门了,公务繁忙回不来,不用管他。你外祖父外祖母他们都在前院跟人说话,你去吧,屋里都是你认识的人。”
阿元扭头看娘亲,顾佑安牵着她的手进门,道:“一会儿进去了也要叫人,知道吗?”
阿元乖乖点头。
一旁陪着的段氏笑道:“也就安安跟祁王才养得出阿元这样的乖孩子,我的那三个就是上窜下跳的猢狲,今早起来还吵了一架,差点没打起来。”
“为着什么吵架?”
“哎,上回二郎生辰时,阿元送给二郎一个木雕的小猪,二郎喜欢得紧,一天到晚抱着玩儿,昨晚上大郎和二郎睡一张床,早上起来一个没注意,大郎把二郎的小猪踢床底下去了,两兄弟就吵嚷起来了。”
顾佑安笑道:“只他们两兄弟吵?阿萱和宁宁呢?上月娘来王府看阿元,说阿萱带着宁宁越发不像样了。”
段氏一副头疼的模样:“可不是么,大郎五岁,二郎三岁,还有个宁宁,他们姐弟三个整日跟着阿萱那个皮猴子折腾,娘都管不住他们姑侄儿四个。他们也就怕咱们爹一个人,偏爹忙,时常不在家,也没人镇着他们四个皮猴儿。”
说起阿萱来,段氏小声说:“阿萱今年十五了,及笄办了后,这几个月来咱们府上给阿萱说亲的不少,前几日连袁夫人都托人替她娘家侄子来说过一回。”
前两年孟老
将军和孟老夫人前后脚去世,没有孟老将军的名声在,袁夫人这个孟家的当家夫人不像以前那么风光了。
孟老将军去世前已经给孟家几兄弟分好家,孟老夫人去年十月底去世后,孟家几兄弟商量好,等孟老夫人周年祭后再搬出去另住。
再有一个多月就是孟老夫人的周年祭了,孟家很快就要散了,袁夫人这个孟家的长子长媳也就更不重要了。
顾佑安对袁夫人的态度一如往常,可袁夫人知道,外头的各家也知道,孟家老两口没了后,祁王府跟孟家又隔了一层,关系又淡了些。
孟家都是如此,一直仰仗孟家的袁家以后就更难过了,怪道袁夫人想替娘家侄子来顾家说亲。
“她想替她的哪个侄子说?”
“说的是袁夫人嫡亲大哥的嫡出三子,袁三郎如今在税赋衙门当值,听说是个斯文的读书人。”
顾佑安立刻想起袁家三郎来,她道:“袁家出息的儿孙不多,这个袁三郎还算矮子里拔将军的,不过嘛,跟阿萱不合适。”
那袁三郎样貌不错,品性也还过得去,他已到了及冠的年纪屋里还没放通房丫头,就能看出一二。不过这人有点轴劲儿,认死理儿,跟阿萱比就是两种人。
“娘跟你说了一样的话,也说袁三郎跟阿萱不合适。”段氏既能说出袁三郎来,肯定也是打听过的。
段氏道:“你既来了,也问问阿萱想找个什么样的。”
顾佑安惊讶道:“大嫂你没问?阿萱跟你亲近,什么话她不跟你说?”
段氏嫁进门时阿萱才七八岁的年纪,段氏几乎是亲自照顾着阿萱长大的,说句长嫂入母也不为过。
段氏对阿萱好,阿萱也是领情的,阿萱对大嫂自来亲近,顾佑安这个当姐姐的还能不知道?
段氏笑着道:“你去问问,她现在也嫌我烦了,不肯跟我说。”
姑嫂二人边说边走,阿元这小人儿一路听着也不出声,等见了外祖父外祖母和客人们,他才开口叫人。
杜氏看到阿元就坐不住了,忙起身过来,笑道:“阿元来了,外祖母的心肝儿哎,好久没见到可想死外祖母了。”
“阿元也想外祖母。”
杜氏大笑道:“外祖母的乖乖哎,过来跟外祖母坐,外祖母有好多话要跟咱们阿元说。”
顾佑安跟田叔白婶,张叔刘婶,段家夫妻问好后,回头就吩咐道:“叫人煮一锅银耳莲子汤来,别放糖。”
杜氏就说:“银耳莲子汤不放糖有什么好喝的?”
阿元在心里点点头,外祖母说得对。
顾佑安笑哼一声:“你外孙昨儿吃糖吃多了,这几日不许他吃甜的,娘您可别偷偷给他糖吃。”
杜氏瞪女儿:“阿元那般乖,多吃颗糖怎么了?”
顾佑安无奈:“您问张叔,孩子糖吃多了烂牙,以后一口烂牙不仅难看,他自己还受罪,到时候谁能替他疼不成?”
张世南笑道:“牙是该好好爱护着,牙坏了一辈子都难受。”
杜氏也是五十多的人了,去年她右边后槽牙也松动了,也知道牙重要,虽想如了外孙的意,也只能叹气地望着外孙道:“听你娘的吧,外祖母说的话不算。”
阿元早就知道外祖母肯定说不过他娘,但还是有点小失望,他轻轻点点头:“阿元听娘亲的。”
杜氏瞪女儿一眼,阿元这么乖,你就不能宠他一宠?
她娘年纪大了,家事也不管了,这一二年说话做事越发随性了,顾佑安不接茬,叫阿元去找宁宁玩儿。
顾佑安在白婶婶身旁坐下,笑问:“只您跟田叔来?几个孙子孙女没带来?”
白氏笑道:“今年开春大郎夫妻俩去东山港了,两个孩子想他们爹娘,前几日求我和你田叔,要去东山港找他们爹娘,你田叔答应了。好么,这事儿叫二郎家的两个孩子也知道了,拗不过,他们四个孩子就都去东山港了。”
田大郎夫妻育有两个儿子,田二郎一儿一女,堂兄妹四个年纪差得不大,加上他们爹娘都忙,四个孩子在祖父祖母跟前的时候多,一块儿长大关系亲近,其中两个跑去东山港,另外两个肯定坐不住。
田清德轻哼一声,对老妻不满道:“最小的也五岁了,大的也七岁了,正是开蒙读书的年纪,你倒好,答应他们出去玩儿,还把事儿推到我身上。”
白氏看老头子一眼:“孩子们都怕你这个祖父,我帮你在孩子们面前卖好,你不感激我还怪我?再说了,孩子们一点点年纪,就是出去十天半个月能耽误什么?等他们过去了,大郎自然会盯着他们读书。”
“大郎那般忙,哪有空闲盯着孩子?”
见夫妻俩你一句我一句的,生怕他们说出气来,旁边张世南就说:“东山港这一二年建得越发好了,稼轩去东山港任总督,只怕忙得脚不沾地。”
顾稳接话道:“天气还暖和,各家商户肯定会赶在下雪前多做生意,这段时日肯定忙乱。”
坐在顾稳右下首喝茶的段集道:“从五月起,东山港交上来的商税一月比一月多,可见那边多热闹。”
段集对顾佑安笑道:“还是王爷王妃有远见,因着官道连通了松江城和出海口,这一二年东山港发展起来,港口的商税一年比一年多,松江城也被带着越发繁荣富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