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听女儿说他们夫妻不打算再要孩子,杜氏看着外孙叹道,这是祁王的独子啊,可出不了一点岔子。
  孩子病情好转了,半夜醒来时也不热了,就是肚子饿的咕咕响,要吃的,顾佑安和杜氏给孩子喂了奶。
  顾稳也没走,一家三口就这样守在这儿,过一会儿就看摸摸孩子还热不热,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外面天色亮了,顾稳抹了把脸站起身,道:“阿元无事了,安安熬了一夜了,今天别出门,在家歇着吧。”
  “嗯,辛苦爹娘陪着我。”
  杜氏心疼道:“说这些话做什么,跟爹娘还客气?”
  顾稳面容温和,他温声道:“当爹娘没有容易的时候,你小的时候身子比一般孩子弱,我和你娘也是这样一日一日,一年一年熬过来的。”
  顾佑安鼻子发酸,眼泪汪汪地扑到她娘怀里,杜氏也哭,还拍她:“没事的,没事的,爹娘都在呢。”
  哎,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以前以为自己明白,其实只是理智上明白,要等自己为人父母时,感情上才更能体会幼时爹娘对自己的一片心。
  顾稳陪女儿熬了一夜,天亮了还要去衙门,简单用了几口早食就走了。
  顾佑安劝她娘去休息,她年轻,还能熬,她自己看着孩子。
  杜氏走了,钱婶子上前劝道:“刚才张大夫过来瞧过了,世子好得很,您也别熬着了,放心交给我照看着吧。”
  “再等一会儿,等阿元醒来吃了奶我再去休息。”
  又等了半个时辰,到阿元往日早上醒来的时辰了,阿元才醒,周祈就骑马赶回来了。
  周祈黑着脸气势汹汹冲进门,看到阿元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张嘴讨奶喝,他浑身的戾气才猛然散开。
  顾佑安看他道:“去换洗了再进来。”
  周祈去他们夫妻屋里洗漱后换了身衣裳来东厢房,阿元还在吃,他道:“我来喂。”
  顾佑安把勺子给他,她靠着矮榻上的软枕歇一歇劲儿。
  夫妻俩都不说话,都看着孩子,周祈给孩子喂了奶,又仔细看他,用额头贴孩子的额头,阿元痒,拿手推他,很有精神的样子。
  顾佑安有气无力道:“昨晚上吓坏我了。”
  何止她吓坏了,周祈半夜收到消息时恨不得飞回来。
  顾佑安道:“我累了,我去歇一会儿,你看着阿元。”
  “你去卧房歇。”
  孩子交给周祈,顾佑安回卧房好好睡了一觉,睡到半下午才醒过来,醒过来时脑袋还有点昏沉。
  小菊进来伺候,小声说:“您早上走了王爷大发雷霆,把小主子跟前的丫头婆子全都换了。”
  “换去哪儿了?”
  “不知道,听说打发去别处了。幸好徐志帮着劝了,说是给小主子积福,本来那些个丫头难逃一劫的,也给放过了。”
  以周祈的出身、他的脾气,还有他对阿元的看重,能做到这样对下人已经是格外开恩了,顾佑安也不提了。
  阿元生病的事不知道怎么传了出去,松江城里各家知道倒是没说什么,小儿体弱生病常有的事,不稀奇。
  消息传到了洛阳,周宣笑了一场,跟贴身奴才说:“周祈坏了身子再生出了,唯一一个独苗还这般体弱,看来老天爷都不帮他。”
  御极殿内的太监自然顺着他的话说,周宣笑够了后道:“也罢,看他可怜,朕大发慈悲一场,给东北军的粮饷就听兵部尚书的吧,不截留了。”
  “皇上英明大度!”
  周宣朗声大笑,他既为天子,自然是个英明的!
  阿元头一回生病,吓坏了两个新手父母,夫妻俩也不外出了,有事只交代别人去办,他们整日在府里照看儿子。
  这一日,哄着儿子午睡后,周祈收到洛阳送来的密信。
  看完信周祈冷笑,周宣这样的沾沾自喜的蠢货,也只有被赶下皇位那天,他才知道他自己是个什么货色!
  晚上顾佑安也看了密信,她道:“他儿子倒是多,他儿子的亲娘都在算计他的子嗣,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日,有他无能狂吠的时候。”
  顾佑安问周祈:“你可悔了?”
  “不后悔。”
  顾佑安没头没尾地问他,他却知道她问的是什么。
  阿元会平安长大的,他不需要她拼着性命再多生一个孩子以防万一。
  他的阿元,定会福寿延年,长命百岁。
  第86章 父与子后继有人
  六年后,瑞兴十五年,秋。
  八月十六是顾家大孙女顾江宁七岁生辰,顾家不愿张扬,只请了田家、张家,以及有亲的段家,一起到邻山村顾家小聚。
  昨儿才过了中秋节,今日还是休沐日,因此,住在松江城的三家人一大早就从松江城出发去邻山村了。
  顾佑安作为孩子的姑母自然也要去给宁宁庆生,周祈没空闲,顾佑安带着儿子去一趟。
  为了安全起见,特别是有了儿子后,顾佑安出门向来是前呼后拥,侍卫丫头婆子好几百人,马车一出王府往东城门去,各家就知道祁王妃这是要回娘家了。
  哎,祁王和祁王妃成婚都多少年了,小世子今年都六岁了,松江城里的高门大户们还是那般羡慕顾家养了个好女儿。
  谁家出嫁女有事没事儿就往娘家跑啊,娘家的小侄女过生辰都不落下,也就是祁王妃会这样。
  细究起来这话也不对,这几年有祁王妃做例子,松江城里的出嫁女们回娘家也逐渐频繁起来,只要不是那等实在食古不化的人家,再没有拦着儿媳三五年都不许回娘家的事了。
  感情都是处出来的,外嫁女常回娘家,跟娘家关系亲近,夫家那边纵使不是个玩意儿,欺辱儿媳时也要多考虑下媳妇儿的娘家人会不会上门来。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年轻小媳妇儿们在婆家的日子比以前多少会好过一些。
  除了暗处的影响,明面上,官府招百姓做事,无论是修官道还是修什么官舍、厂房,妇人都可报名。
  妇人们在外多条出路,纵使她们不一定走出去,至少不是离了家无路可走,在夫家说话也硬气起来了。当娘腰杆子硬,日子好过了,养育自己的女儿也越发用心。
  天长日久下来,松江城里从上到下,无论是出身官宦还是出身农家,无论是还未长成的小娘子还是已出嫁的年轻妇人们,无形中地位都比以前高了一截儿。
  看明白这一切的妇人们都感念祁王妃,在外头听到谁说祁王妃不是的,都要大着胆子去争辩几句。
  妇人们只要主动迈出第一步,她们的胆子大了,以后就敢为自己争,为自己的孩子争,为家中话语权争,为权力争。
  她们或许因自身能力或是地位所限,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像祁王妃一样手握权柄,但日子总会比以前好过些。
  在松江城里,顾佑安无论去哪儿都会受到各家夫人小姐们的优待,原来她以为她们对她的尊敬只是出于她的身份,后来她渐渐明白过来后,心里不禁生出几分感慨,想起了读书时听老师说了的那句话:去发光,而不是被照亮。
  她发出小小的一点光,点亮了一片黯淡的天空,感受到光和热的人,又会加入其中,星星点点的光总有一日会把黑暗彻底照亮。
  祁王妃的马车从大道上经过,大道的路边,或是远处田地里的妇人,都遥遥行了个礼。
  正在忙的祁王妃看不到,她身边的小人儿却把这些百姓对她娘亲的尊重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
  阿元才生下来时长得像他父王,如今五岁多的他脸长开了,眉眼还是像他父王,下半张脸的却像他娘,一张好看的脸雌雄莫辨,穿小娘子的衣裳时都分辨不出是儿是女。
  阿元不笑时冷着一张脸,冷冷的气质更是他父王和娘亲的结合体,俨然高贵不可侵犯。
  马车慢慢跑着,摇摇晃晃,车帘子掀开透进光来,王妃在看不知道哪儿送来的信件,小主子贴着她娘亲的胳膊看外面的风景。
  晓月看小主子一眼,问道:“您可要喝水?”
  阿元瞥她一眼,又转过头去。
  顾佑安头都没抬,拍拍儿子小肩膀:“说你几次了,人家问你话你要应声。”
  “哦。”阿元冷着脸回应了一声。
  晓月又笑着问:“世子可要喝水?您今儿早上起来还没喝过水呢。”
  知道小主子不喜欢喝白水,晓月哄道:“不是白水,奴婢给您倒一杯?”
  阿元撇过头去,又不应声了。
  顾佑安看完信总算抬起头来,把信放到旁边木匣子里,抱着儿子问晓月:“今早没给他喝?”
  晓月道:“没喝,走前钱婶子特意跟奴婢说了,叫小主子好歹喝两口。”
  “周延年,怎么不喝水?娘亲不是告诉你过你吗?你……”
  阿元趴娘亲怀里蹭蹭,懒懒道:“不想喝。”
  离家的时候他看到丫头提了一壶绿豆水放马车上,绿豆水喝起来有涩涩的味道,他不喜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