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阎止笑着说:“陈老板如此盛情,不当有辞,我便不和您客气了。只是京中还不曾封王,何来瑞王殿下?”
  陈明琦大笑两声,抚掌道:“怪我,怪我,阎大人才刚醒,不知道京城中的封赏。”他几句话将京中的事儿讲了,连带提了傅家的封赏。
  阎止按下心绪不去细思量,却略笑一笑,向陈明琦拱手道:“既如此,先恭喜陈老板飞黄腾达。”
  陈明琦听完自然是眉开眼笑,开口寒暄几句便要告辞。但他的话还没说完,却见管家从屏风外去而复返,抬眼看了一眼陈,便垂目立着不再多言。不知是不是阎止的错觉,给他的笑容忽而减淡了几分,拱手告退时与裴应麟对了个眼神,才笑吟吟地出去了。
  屋里随即静下来,侍童跪在床边给阎止的脚腕上药。他靠在软枕上,手中玉勺一圈一圈地搅着汤药,安静的等待着。过了大概一盏茶的时间,他便听见两人在院中吵了起来。
  裴应麟怒气冲冲地责难:“丢了?我刚刚到你幽州,你就把东西丢在我眼皮底下,这是存心与我过不去吗?你什么意思?”
  对面像是有人低声解释了几句,裴应麟高声骂道:“我不在乎,你家的粮仓我裴某人管不上!你丢在哪儿了自己去找,要是拿不出粮,就拿着脑袋去和殿下交代吧!”
  荒原上寒风呼啸,巴掌大的雪片铺天盖地冲着脸砸下来,晃得人根本睁不开眼睛。两队铁骑顶着风雪艰难地前行,队尾缀着十余辆木车,上面放满了沉甸甸的麻袋,结结实实地捆在车上。
  一行人走到一处雪洞,栓停了车,猫着腰钻到洞里暂避。领头的人喘出一口粗气,眼睫、眉毛和胡子上都凝满了冰霜,几乎没法眨眼睛了,正是廖献兴。
  他伸手用力抹了把脸,灌了一口热酒,回头向身后的人说话,嗓门又粗又大:“高炀,你说将军让咱们抢这玩意干啥啊?满满五十车粮食,够大伙儿吃好久的,又不让拿回去煮了,这不白费事吗!”
  “你可少说两句吧。”高炀冻得满脸通红,也仰脖灌下一口烈酒,又拔下靴子哗啦啦倒出两筒冰水,擦得半湿不干便套回去,即便这样也觉得身上暖和了一点。
  军中在雪洞里点起火来,高炀靠在火堆旁边,看着外面风暴似的大雪,长长地出了口气。傅行州的飞鸽传书密信昨晚到的,命他和廖献兴去探一条北关通往幽州的小路。而到了幽州之后,去陈家的粮仓偷五十车秋稻,连夜运走。
  傅行州在信里的原话是,绝不可带回北关,丢得离幽州远些,但要记得放在什么地方。
  押运粮食不是什么难事儿,五十车粮也并不多。他们打晕了两个看门的,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便偷出来了。
  高炀年纪虽轻,但在北关也待了近二十年,深知幽州于粮道的利害,心中不免有些猜测。但是这种猜测未免令人惊骇,在他脑海中飘过一瞬,便不敢再往下深想,但此时此刻烤着火,这念头便不可抑制地冒了出来。
  “高炀?诶,姓高的!”廖献兴蒲扇似的手用力拍他肩膀,把他拍了一个激灵,瞪着他问,“你想啥呢,问你话你都听不见。”
  高炀搓搓脸,试图抹去心中的纷乱的思绪:“冻僵了,一时有点发蒙,怎么了?”
  廖献兴盘腿坐在他身边,一边烤火一边搓着手说:“你说将军让咱偷粮食到底图啥……”
  他说着,往后努努下巴,压低声音道:“整整五十车,好几百袋呢!咱能不能弄回去个十来袋的,就当给冬粮救急了。今年这都快出正月了,一颗粮都还没来呢,眼看就见底儿啦。侯爷和总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廖献兴在一旁兀自念念叨叨,高炀则看向远处,看着那风雪中的五十车粮食。飞雪扑进来,打在他的脸上,带着关外独有的冷郁芬芳。
  白雪如镜,直照灵台。
  高炀忽然意识到什么,摇了摇头低声喃喃道:“不行……不能,这批粮食一粒都不能到北关去。”
  “哈?”廖献兴看着他,“为啥啊,那再少两袋成不成?”
  高炀不再理他,霍然从地上站起来,招呼众人道:“都别歇了,把那些粮食都卸下来,就放在这雪洞里,洞口埋起来。动作都快点!天黑之前要是能回营,我高某人请大家吃肉!上好的羊腿肉!”
  暮色西斜,雪洞的洞口轰的一声倒塌,隐没在雪地里,无法分辨。过了一会儿,几名士兵从雪堆里钻出来,翻身上马回到队伍里,向着回营的方向而去。
  风雪中,廖献兴扯开嗓子问:“这么多粮,那要是丢了可咋整呢?”
  高炀扬鞭疾走,面对着茫茫大雪,心情突然畅快了起来,朗声笑道:“看天意喽!”
  啪——
  皇上把一叠奏折扔在桌上,扔罢还觉得不解气,险些连手中的翡翠珠一起扔出去。
  盛江海赶忙上前,伸手拦了一拦道:“陛下这可使不得。这翡翠珠是您的爱物,消了气再看是要心疼的,您生气,哪怕打骂老奴两下呢。”
  他说着递了杯茶过来,继续劝道:“天干物燥,您喝口茶润润喉,再训他们也不迟。”
  皇上抬手灌了一口,差点喷出去,满嘴苦丁让他立时神思清明起来。他含着这口苦茶,心头的浮躁慢慢解了两分,咽下去扭脸便骂道:“哎呀,你这个老东西,净给朕弄这些苦的!”
  盛江海也不怕,捧着盘子笑眯眯地说:“诶,可算是说出口了,说出来就好了嘛。”
  皇上哼笑了一声,伸手扣了扣奏折,点了几个人名道:“你把他们几个叫进宫来,朕马上要见他们。”
  外面日头正好,这几日京城都是晴天。御书房书案前站了几个人,长长的影子拉在地上,静默无声。
  “今年的春耕还没有到,年前的秋稻刚收上来,正应该是仓廪足的时候,朕原本想着今年能过个丰年。”皇上说着,捏起一本奏折道,“幽州知府上奏,州内粮草失窃,粮仓几乎被搬空了,州内的百姓没有口粮过冬!崔吉,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崔吉应声出列,一身红袍,官居三品。说实话,崔吉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是户部侍郎,精通算数,其次擅长种田养鱼和治虫子,不会破案。
  他想了想,拱手道:“远水解不了紧渴,臣想不如从附近州府先行调粮,解百姓燃眉之急,再行追查粮仓失窃之事。”
  皇上哼了一声,显然对这个回答不满意,但是他看了看崔吉,又不能说什么,只得挥挥手说:“行了行了,算你的数去吧,尽快拟个章程过来,百姓耽误不起。”
  看着崔吉匆匆而去,皇上又点萧临彻道:“老三,你说说。”
  萧临彻一早便接到了裴应麟的信,粮仓内一夜之间被人窃走了五十车粮食。这五十车的数量可谓精准,不多不少地给他送给羯人的总数上捅了个窟窿,陈明琦用私库补不上。但他也不敢拿公仓里的粮来匀,否则半个月后春耕一统计,幽州的数字马上就会出现纰漏。
  事出紧急,骑虎难下。萧临彻索性小事化大,将剩下的粮都运往别处,直接上报朝廷声称失窃。这下各处得了消息,羯人和朝廷都不能找他算账。等他到了幽州,各处挪动再慢慢填回去便是了。
  萧临彻想着,拱手道:“儿臣赞同崔博士的意见,眼下正是寒冬,百姓生计为第一要紧,先各处筹措解大家燃眉之急。儿臣愿前往幽州,查办借粮、运粮之事,务必让幽州百姓不饿着肚子过冬。至于失窃,儿臣惟愿解了百姓饥馑,再查清始末。”
  皇上沉吟不语。幽州偏远,未见实情,一时之间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他合上奏折,打算下旨让萧临彻即刻动身,却见傅行州拱手出列:“皇上。”
  皇上不由一顿,他数日未曾见傅行州,只道他依旧在养伤。冬季沉郁萧索,他新旧之伤并发,一时难以起身。然而小半个月过去,他再见傅行州时,只觉得这少年将军身上多了些凝重沉郁之意,像是有什么沉沉的压在他的肩上,把他的脊梁悉数打碎敲烂,再一节一节地接上。
  虽不是自小看大的,但皇上毕竟也看着他长起来,此时不免多问两句:“长韫,你的伤好些了吗?你还年轻,不要没好全就出来,免得老时复发,可有的罪受。”
  “已经好了,承蒙陛下关爱。”傅行州拱手道。
  皇上看了看他:“怎么,幽州的事,你有话要说?”
  “臣以为,应把幽州知府立刻下狱。”傅行州道,“幽州粮仓内一夜间搬空,如何运去别处而不引人注目?更何况粮仓重重把守,层层检验,什么人能一次性调走这么多粮食?”
  说到这儿,傅行州忽然偏头看着萧临彻,目光锐利,如同刀锋般凛冽:“莫不是,幽州监守自盗?”
  --------------------
  阎大人和傅将军开始双线战斗
  谢谢阅读。
  第122章 环伺
  萧临彻回过头来,精致好看的桃花眼微微眯了起来,泛出冷意:“傅总督这是什么意思?眼下正值隆冬,百姓眼看着要吃不上饭,这才是十万火急的要事。你不想着解百姓之困,倒想起追究幽州知府的罪过。怎么,幽州之前不肯给你北关辟一条粮线,你至今还怀恨在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