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633节
李云义扭头望去,微笑道:“莫要紧张,本人乃李府李云义,今日偶遇顾姑娘,仅为叙旧而已。”
两名精干男子便是厉良玉安排保护顾婉儿的亲兵,他们原本在外面等候,一见里面有状况便进来,但是听到李云义自报家门,再加上场面还算平和,他们总不能冒然出手,于是征询地看向顾婉儿。
“偶遇?不是派人盯梢?”
顾婉儿微露讥讽之色,继而道:“你也有敢做不敢当的时候?”
李云义眼中飘起一抹戾气,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胆子不小,既然你给脸不要脸,本少爷今日就——”
他忽地扬起右手,顾婉儿一手拉开墨儿,冷眼对视丝毫不退。
李云义的右手并未落下,因为他猛然察觉到身后涌来一股凌厉的杀气。
与此同时,他的随从手握刀柄迎上去,厉声道:“止步!”
迎接这名随从的是一个清脆的耳光。
来人出手极快,动作好似闪电,随从经常吹嘘自己的武功如何高明,但是此刻眼睁睁看着对方的巴掌落在自己脸上,却连躲避都做不到。
仅仅是一个耳光,随从便朝旁边飞了出去。
这一幕让大堂内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直到此刻他们才看清来人是一名身着劲装的年轻女子。
顾婉儿满面喜色地喊道:“姐姐!”
女子微微颔首,冷漠的目光随即落在李家三郎脸上。
李云义脑海中浮现一段屈辱的回忆。
那是多年前的旧事,先帝尚在世的时候,有一靖州厉都督的女儿回到京城,远远一看便魂牵梦绕无法忘怀,于是就像平时一样主动结交。
然而仅仅因为他说错了一句话,那女子当场翻脸,一脚将他踹个狗吃屎。
更让李云义愤怒的是,事后对方没有受到任何责罚,相反是他的父亲亲自上门向厉家赔罪。
多年过去,他早已没有倾慕之意,当初的耻辱却无法忘怀。
此刻仇人相见肯定分外眼红,但是李云义心里涌起的居然是恐惧。
厉冰雪不过是看了他一眼,并无开口的打算。
这时顾婉儿好奇地问道:“姐姐,你怎么来了?”
厉冰雪敛去冷意,微笑道:“你出门之后,护卫告诉我有人在跟踪你,于是我在城内走了一遭,收拾掉那些眼线,顺便过来看看你。”
语气很淡然,李云义却仿佛受到极大的侮辱一般,寒声道:“厉冰雪,你有什么权利在京中肆意妄为?”
此言一出,他便意识到不妥,自己这不是不打自招?
或许是因为当年的记忆过于屈辱,让他愤怒之下失去理智。
厉冰雪却懒得跟他争辩,漠然道:“你若不服可以去宫中告御状,让陛下断定吏部尚书的人暗中监视魏国公府是怎么一回事。李云义,再让我发现你在搞这些上不得台面的行径,我不会找那些人的麻烦,我会直接去尚书府找你爹。”
“趁我还没有改变主意,赶紧滚蛋!”
大堂内其他人不禁暗暗感慨,不愧是大齐唯一的女将军,也只有像她这样的身份才能不将李云义放在眼里。
只不知这位李家三郎会不会当场发作?
出乎他们的意料,李云义并未暴跳如雷,反而阴恻恻地说道:“厉将军果然风采依旧,是李某唐突了,告辞!”
他的随从们将受伤的同伴架起来,然后紧紧跟着李云义离开。
这一行人看起来灰溜溜,然而厉冰雪心头涌起几分古怪。
今日这件事从头到尾似乎都不太寻常,但她一时之间也想不明白。
“姐姐,这是我为你选的料子,看看是否中意?”
顾婉儿的嗓音打断她的思绪,厉冰雪只好暂时按下心中思绪,点头道:“都好。”
约莫一炷香过后,厉冰雪和顾婉儿登上马车返回国公府。
顾婉儿稍稍舒展双臂,窈窕曼妙的身材显露无疑。
厉冰雪看着她那张完美无瑕的面庞,不由得又想起李云义那厮,心中那抹古怪的感觉再度浮现。
就算李适之现在是御前红人,李云义也该知道魏国公府的地位,按理来说就算他想对顾婉儿做些什么,也不敢公然表现出来。
但他依旧敢派人暗中监视。
这显然不太正常。
厉冰雪直觉这里面有阴谋,莫非李云义是想故意挑衅她,继而掀起李家和厉家的矛盾?
或许这是唯一的理由,否则李云义没有必要自讨苦吃。
“姐姐,李云义是天生坏种,但是他应该不敢胡来,你千万莫要因为我而出手,我担不起。”
顾婉儿似乎猜到她的心思,极为认真地说道。
厉冰雪微微一笑,温言道:“放心,我不会给他伤害你的机会。”
“嗯!”
顾婉儿乖巧地应下,笑眯眯地看着厉冰雪,岔开话题道:“姐姐,还有九天就是年节了。”
厉冰雪打趣道:“是啊,你又大了一岁,越来越难嫁出去了。”
“小妹就算一辈子都不嫁人也没关系。”
顾婉儿倒是看得开,凑近说道:“年节过去就是元月,然后就是二月,我想最迟二月中旬的时候,姐姐的意中人就会回到京城,从此以后就不必再忍受相思之苦。”
厉冰雪没好气地轻轻拍了一下她的手背。
顾婉儿认真地说道:“小妹不是在调侃姐姐,而是真心替姐姐开心。这些年你一直将情思藏在心底,哪怕那人近在咫尺也必须先考虑家国大事,小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如今终于云开月明,姐姐一往情深不被辜负,这就是世间最美好的故事。”
听到她这番肺腑之言,厉冰雪不禁略感恍惚。
厉良玉从定州回来后,向她讲述了陆沉对回京之事的态度。
她知道他坚持入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想在厉天润的见证下完成对她的承诺。
多年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她心里当然满是喜悦,亦有几分不足为外人道的期盼。
她脑海中悄然浮现那家伙的面庞,心里默默念道:“此刻你在做什么?”
“你肯定没有时间想我。”
“但是……”
“我很想你。”
第785章 【烟锁重楼】
平康坊,尚书府。
自从李道彦去往锦麟祖宅颐养天年,这座青烟如雾的府邸便不能再称之为相府。
不过对于府中的管事和仆役们来说,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登门拜望的世交和官员依然络绎不绝,尤其是年节将至,各府送来的礼品相比往年甚至不减反增。
或许这是因为右相已经辞官,朝野上下默认李尚书即将子承父业,成为大齐的宰执。
相较府中下人的昂首挺胸,李适之的脸上看不到半分自得之色。
哪怕此刻坐在他对面的是铁杆心腹,兵部尚书丁会。
“若非兄长运筹帷幄,杨靖怕是一辈子都没可能成为部堂高官。”
丁会一脸恭维的笑容,言语中似乎对新任刑部尚书杨靖颇为不屑。
李适之淡淡道:“杨靖虽然资历较浅,能力却不弱,他这次上位顺理成章,不全是依靠我的帮衬。”
丁会连忙道:“兄长教训的是。”
其实他倒不是真的瞧不起杨靖,只是出于自身的需求,总得表明态度。
他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已经待了七年之久,世人皆知大齐六部尚书之中,当属兵部的地位最尴尬,明面上总领天下军务,实则只能管一些闲杂事务,头上有中书和军事院双重管辖,下面四大边军都督府更不会听从兵部尚书的调遣。
人都有私心,丁会自不例外,眼见着连杨靖这个后来者都能手握实权,他却始终原地踏步,哪怕相信李适之不会亏待他,也不能成日里像个傻子一样自得其乐。
李适之对他的心思了如指掌,而且不介意他委婉地表明,于是放缓语气道:“你与我的关系满朝皆知,陛下亦看在眼里,这个时候安于现状才稳当,这也是我推辞不受右相的缘由。我若接受陛下的任命,吏部和翰林院必须要让给别人,如果我向陛下举荐你,很容易引起陛下的猜忌,反倒不妥。”
丁会赔笑道:“兄长切莫多心,我已经等了这么多年,不会急于片刻因小失大。”
“如此甚好,将来总不缺少你施展抱负的机会,到时候你别嫌累就行。”
李适之略作安抚,继而道:“其实两年前我确实想过让你挪一挪位置,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改变了主意,一如我让戚维礼待在大理寺。”
戚维礼现为大理寺卿,天子之所以能顺利罢免原刑部尚书高焕,大理寺提供的证据非常重要。
丁会心中一动,非常敏锐地说道:“兄长是指厉良玉调来兵部?”
李适之道:“没错,你对此人有何评价?”
丁会沉吟道:“这位厉侍郎虽然年轻,性子却很沉稳,处事尤为老道。说实话我一开始以为这种将门虎子不好相处,后来才发现他绝非鲁莽粗疏之人,一言一行都非常缜密,想要抓到他的错处很难。”
“魏国公教子有方,而且厉良玉常年主管军中后勤,做事不可能不谨慎。”
李适之抬手轻轻敲着桌面,不疾不徐地说道:“既然他没有破绽,那就给他挖个坑。”
丁会毫不犹豫地说道:“好,我来安排。”
李适之微笑道:“有劳。”
丁会并不觉得这件事有难度,虽然厉良玉持身以正,终究是他的下属,总能找到机会给对方挖个坑。
只不过他心中仍有疑问,于是斟酌道:“兄长,魏国公命不久矣,如今又不理朝堂之事,为何要……”
“对付厉良玉和之前让高焕滚回老家有相同的原因,都是为了斩断陆沉伸进朝局的手,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要顺势而为。”
李适之饮了一口茶,淡淡道:“我且问你,如今是怎样的局势?”
丁会稍稍思忖,随即恍然道:“景国四皇子造反未成,景帝身受重伤,景军转为全线收缩!”
“景国这几年诸般不顺,现在景帝受伤必然会引发内部的争斗,对于我朝而言,至少意味着边疆无忧,近几年都不会陷入战端。”
李适之稍稍一顿,继而道:“陛下和陆沉的矛盾因为之前的战事被压下来,这种平和不会持续太久。可以预见在陆沉回京之后,陛下会适当地削弱他手中的权柄。你我身为大齐的臣子,为君分忧责无旁贷,当然要未雨绸缪,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帮到陛下。”
丁会若有所思地说道:“我明白了。只要陛下想对付陆沉,兄长布置的暗子到时候就可以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