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341节

  “死战!”
  无数禁军将士齐声回应,勇气和热血回荡在他们心中,继而掀起一片片绚烂的刀光,以同归而尽的姿态向叛军当头砸落!
  数千禁军,竟然逼得人数远超他们的叛军后退!
  叛军这一刻心生怯意,不止是因为禁军将士的遽然爆发,不止是因为那数百名身手高明的禁卫加入战局,更关键一点在于天子明明已经现身,却没有按照惯例派人劝降,这就意味着天子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叛逆之人!
  鼓声传至和宁门外,王晏望着眼前的场景,几近于双目喷火。
  他不认为禁军真的强大到不可战胜,只因为自己的人胆怯畏缩,故而厉声道:“军法队,上前!”
  这支军法队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世族子弟,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今夜的成败,代表着各自家族的生死存亡,因此他们毫不迟疑地上前,力争让前面的军队反扑回去,打垮禁军最后一丝紧绷的意志。
  便在这时,天边终于出现第一抹微光。
  虽然不足以照亮大地,但是黑暗已经开始消散。
  一股不详的预感在王晏心中升起,他下意识地转头望向西方。
  和宁门外的广场极其广阔,往外有三条道路,其一是正北面的御街,另外两条便是东西方向的长街。
  一杆大旗忽地出现在王晏的视线中,紧随其后的是无数狂奔的甲士,一道凌厉的吼声远远传来。
  “武威大营奉旨勤王救驾!”
  王晏目眦欲裂,咬牙恨声道:“张旭!”
  他之所以能够说服其他人,铤而走险殊死一搏,当然不只是靠着能言善辩,而是已经做过相对完备的推演。
  京城之内,八千禁军固然骁勇,王晏和郭从义打造的三万兵马亦非弱旅,再加上各家门阀凑出来的万余人,足以解决禁军杀死天子。
  京城之外,金吾大营陈澜钰的定威军虽然绝对忠诚于天子,乐明鸿和左玉山两人足以困住对方。骁勇大营自不必说,胡海早就已经是郭从义一条船上的人,而且还能抽出可以信任的果威军入城支援。
  至于张旭统率的武威大营,王晏没有把握说服这个大齐官场上的异类,干脆便将他排除在外。张旭即便是天子的人,等他得知消息赶来京城也已迟了,而且他压根无法入城!
  王晏麾下有三支兵马,他以平叛的名义带走可以信任的三万人,剩下接近六七千人还不能让他们知晓今夜的内幕,于是王晏命他们守住西城,严禁任何人进入。
  然而张旭却带着武威大营的兵马,毫无阻碍地长驱直入!
  王晏并未注意到,远处那杆大旗之下,张旭身边的骑士正是二皇子李宗本,他血染全身神色冷峻。
  “迎敌!”
  王晏仍未死心,一声令下,广场上的生力军便分出一半迎向西面。
  双方没有多余的废话,立刻厮杀缠斗,犬牙交错。
  “侯爷!侯爷!”
  一骑忽地从东面长街尽头疾驰而来,远远便大声疾呼。
  王晏一眼便认出这是郭从义身边的人,听到对方无比惶然的嗓音,他只觉脑袋猛地炸开,强忍着剧痛拍马上前,亲卫营紧随其后。
  “何事?!”王晏须发皆张。
  那人脸色惨白地说道:“侯爷,边军骑兵到了,我军已经在北城战败。枢密大人让小人前来告诉侯爷,败局已定,快想办法撤吧!”
  不得不说,郭从义总算还保有一丝义气。
  然而王晏如遭雷击,身体一个趔趄,险些从马上坠落。
  那人兀自说道:“侯爷,边军骑兵快杀来了!”
  仿佛是在回应他的话一般,东面长街上闷声如雷,由远及近快速逼近。
  王晏面容呆滞地抬头望去,无数骑兵在微亮的天光中现出身影。
  一马当先之人,正是山阳侯陆沉!
  皇宫之中,端诚殿门前,李端满头是汗,仍然没有停止擂鼓。
  “陛下!大军已至!大局已定!”
  秦正眼含热泪,看着坚持擂鼓的天子,几近于恳求道:“陛下,让臣来吧!”
  李端摇头,鼓声猛然响亮,响彻天地之间!
  从上空俯瞰而去,只见叛军被挤压在皇宫北侧到宫外广场这片区域内,南面是奋勇争先的禁军将士,西面是二皇子和永定侯率领的武威营大军,北面御街上是韩家子弟为首的忠君之士,东面则是陆沉亲领的边军近万精锐骑兵!
  四面合围,席卷而去!
  伴着恢弘壮烈的鼓声,无数道嘶吼在空中炸响。
  “为大齐,杀!”
  “为陛下,杀!”
  “为天下,杀!”
  “杀!”
  男儿奋勇前行,视死如归!
  “杀!”
  刀枪不断举起,鲜血迸发!
  “杀!”
  鼓声伴君前行,斩尽邪祟!
  叛军终于崩溃,然而他们无处可逃无处可躲,所到之处是一张张愤怒的面孔,以及充盈天地之间的凛凛杀气。
  人群之中,王晏望着被砍瓜切菜一般的部属,忽地咧嘴笑了起来,笑声中满是自嘲之意。
  他猛地举起长刀,深深吸了一口气,便要朝自己咽喉切去。
  一杆长枪如流星而至,钉在他持刀的手臂之上,恐怖的力道直接将他击倒在地。
  下一刻,陆沉纵马而至,林溪和厉冰雪分列左右,眨眼之间杀退王晏身边的亲兵。
  陆沉勒住缰绳跃马而下,大步上前一脚踩在王晏的胳膊上,眼中没有丝毫情绪的波动,唯有一片冰寒之意。
  王晏痛苦地挣扎着,可是陆沉接下来一句话让他瞬间失去了挣扎的勇气。
  “想死?没那么容易,凌迟在等着你。”
  王晏的身体终于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陆沉不再理会此人,他抬眼环视周遭,广场上的景象已然清晰可见。
  当王晏的帅旗倒下之后,早已崩溃的叛军一片接一片丢下兵器,跪在地上抬手求降。
  广场之上,秋风肃杀。
  遥远的天边,一轮朝阳终于升起,破云而出,照亮了人世间每一寸土地。
  鼓声终于止歇,李端将鼓槌递给秦正,随即迈步向前,步伐缓慢却无比坚定。
  万丈霞光挥洒而下。
  照在这位天子的面庞上。
  照在无数大齐忠心将士肃立的身躯上。
  金光熠熠。
  宛如神祗。
  第430章 【人生几度秋凉】
  清晨的阳光笼罩大地。
  秋风吹不散宫外广场上的血腥气。
  端诚殿内,一宿没有合眼的天子看起来精神尚可,只是他脸上没有半点平定乱局的喜悦,唯有比以往更加深沉的目光。
  对于大齐满朝公卿而言,这注定会是一场终身难忘的朝会。
  此刻殿外还有大量叛军的尸首,可见他们一度曾经攻到代表着大齐权力核心的端诚殿门前,险些便能冲垮禁军的防线,若非天子亲自擂鼓为禁军将士助威,说不定会让叛军涌入皇宫深处,届时会让平叛的战斗变得很麻烦。
  “众位卿家应该知道,昨夜城中发生一起谋逆造反的叛乱。”
  李端缓缓开口,群臣无不恭敬倾听。
  他环视堂下所有人,语调转为沉肃:“王晏、郭从义、宁元福三人,为这场叛乱的主谋。他们先挟持陈王,欲假借他弑父弑君的旗号,在杀死朕之后再杀了陈王,然后便可宣称这场叛乱是天家父子相残,他们依旧是扶保大齐江山的忠臣。”
  这是一个颇为粗糙的计划,其中存在很多难以说服世人的疑点。
  譬如大皇子始终没有观政之权,未曾在朝中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势力,他哪来的上万扈从攻打皇宫?
  但是殿内站着的重臣都知道,这世上很多事无法用常理揣度。
  倘若王晏等人真能杀死天子和大皇子,继而顺利掌控京城局势,他们可以将三皇子推上皇位,然后想方设法消除这一夜里的蹊跷之处,将自己美化成大齐的忠臣。
  万幸他们的阴谋以失败告终。
  李端继续说道:“陈王身为天家的嫡长子,在遭到叛军的胁迫之后,沉稳果敢,不屈不挠。他先假意配合他们,待叛军裹挟他至皇宫和宁门外,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决然暴起,与叛军血战良久,终而当场格杀叛军数十人。此事,为万千禁军将士亲眼所见。”
  群臣莫不面露震惊之色,当即便有人出言称颂天子圣明、亲王勇毅。
  然而李道彦、薛南亭、陆沉和二皇子不约而同地露出凝重的表情。
  他们还不知道大皇子的情况,只觉得天子这番话似有盖棺定论之意。
  待殿内安静下来,李端缓缓道:“陈王此举无愧朕对他的期望,无愧天家长子之名。当禁军将他救回宫内的时候,他身上受刀伤十一处,内伤不计其数。太医虽全力救治,但是终究无力回天,昨夜丑时三刻,陈王因伤重不治而逝。”
  端诚殿内,一片死寂。
  几近于针落可闻。
  大皇子竟然死在昨夜的叛乱之中?!
  所有人都陷入震惊错愕的情绪里,虽然从天子的叙述中可知,大皇子死得一点都不窝囊,相反极其壮烈,更不存在半点污名。可他毕竟是天子和皇后的长子,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竟然被叛军所杀,这……
  惊愕过后,一股强烈的寒意从群臣心中涌起。
  他们小心翼翼地望向龙椅上的天子,并未看到老泪纵横或者暴跳如雷的画面,那位九五之尊只是如往常一般腰杆笔直地坐着,脸上没有任何情绪的变化。
  可天子越是这般平静,他们就愈发噤若寒蝉,因为谁都不知道平静的水面下,隐藏着怎样恐怖的怒火。
  群臣之中,唯有一人悄然流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