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340节

  “山阳侯,皇宫危急!”
  刘守光没有任何废话,望着对面血染战袍的年轻国侯,急促地吼道。
  陆沉朗声道:“上将军,请让前方将士撤向两旁!”
  刘守光立刻应道:“好!”
  陆沉又道:“待我军冲散敌人之后,我会立刻带兵前往皇宫,郭从义就交给上将军了!”
  刘守光重重点头道:“放心!”
  陆沉便看向身后的骑兵手足们,高声道:“兄弟们,有没有力气再随本将破阵杀敌?”
  林溪和厉冰雪没有开口,只是无比坚定地望着他。
  回应陆沉的是将士们从容慷慨的声音:“还未杀够!”
  “好!”
  陆沉洒脱一笑,旋即厉声道:“亮旗!”
  战场另一面,郭从义虽然还不清楚远处的具体情况,但他至少知道刘守光有了援兵,而且果威军的溃败很快就为他察觉,于是他连忙暂停己方的攻势,转而就地设立阻击。
  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些人去往皇宫。
  就在千牛军和龙骧军调整阵型的时候,士卒们忽然发现对面的勇毅军竟然朝两边撤退。
  这一幕让郭从义的神情愈发凝重。
  马蹄声起,如浪堆涌,如雷驰鸣。
  无数骑兵在一声声惊醒夜色的呐喊中,一往无前地冲锋!
  “靖州都督府,飞羽营奉旨入京勤王!阻拦者杀无赦!”
  骑兵逐渐加速,大地为之震颤。
  “定州都督府,七星军奉旨入京勤王!阻拦者杀无赦!”
  巨浪已至眼前,渐成滔天之势。
  “奉天子旨意,山阳侯陆沉领军入京平叛!不降者,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伴随着三句话回荡在所有人耳中,这支骑兵的气势遽然升至顶峰!
  千牛军和龙骧军的士卒无不面露惧色,郭从义在听清陆沉这个名字之后,眼中猛地涌起绝望之色。
  陆沉一马当先,众骑紧紧跟随。
  他握紧了手中长枪,奋力指向前方,怒吼道:“杀!”
  如滚汤泼雪,似烈火焚林。
  这支精锐骑兵在陆沉的率领下,历经一场激烈的厮杀,径直杀出一条血路。
  他们没有丝毫恋战,将战场交给身后的勇毅军同袍。
  继而一路向南!
  ……
  皇宫。
  战火延绵各处。
  在王晏疯狂的命令之下,叛军终于攻破最外面的宫墙,然而禁军退而不让,依靠宫内复杂的地形顽强抵抗,纵然他们的人数远远少于叛军,可是没有一人胆怯畏缩。
  每当一名禁军将士倒下,立刻便有人奋不顾身地冲上来接替他的位置。
  如此悍勇,如此忠诚,足以让叛军心生胆寒。
  和宁门外,王晏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距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皇宫已经彻底被包围,他只需要一点时间就能杀死天子,然后利用三皇子掌控大局!
  他死死地望着前方的战局,双手不由自主地微微发抖。
  然而就在这时,后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王晏扭头望去,只见御街北方出现无数火把。
  他连忙策马向后,带着亲卫营抵临后阵,当看清那些火把下的面孔,他的双眼猛然泛起阴毒仇恨的光芒。
  “荆国公府,韩忠杰在此!”
  “锦麟李氏,李应之在此!”
  “清源薛氏,薛定军在此!”
  此起彼伏。
  一个又一个声音在御街上响起,他们代表着城内忠于天子的各方势力,此刻聚集在一起,组成一支无比坚定的队伍,向着叛军的后方勇猛向前。
  和王晏率领的京军相比,这些权贵府邸组成的队伍显得极其杂乱,甲胄兵器五花八门,然而他们却拥有着忠君而死的信念。
  王晏狰狞地喝道:“杀光他们!”
  这支队伍却没有任何迟疑,继续向前,不断加速。
  韩忠杰脑海中浮现老父韩灵符的叮嘱,双眼盯着前方,勃然怒吼道:“为大齐,为陛下,杀啊!”
  “杀!”
  人潮漫涌,杀声震天!
  第429章 【浩气诛奸邪】
  御街之上,一场属于江南望族之间的惨烈厮杀拉开帷幕。
  一边是以德安郭氏、永新王氏、长乐宁氏、兴山乐氏等门阀为主,其中包括郭家郭从义和王家王晏这两位军方巨擘,以及数量众多的军中将领,他们豢养的私兵和死士便是先前攻打皇宫的第一波人手。
  王晏带着京军精锐赶来之后,这帮人暂时撤下来休整,如今自然被王晏派上用场,调出五千余人阻挡御街北边杀过来的人群。
  另一边则是以荆国公府韩家子弟为首,虽然韩灵符早已退出朝堂,但是他的威望、名声和品格无人不敬服,其长子韩忠杰理所当然成为这支队伍的领头人。
  韩家子弟没有让人失望,他们在韩忠杰的带领下奋勇向前,将当年韩灵符的带兵风格展露无疑。
  除了韩家之外,锦麟李氏和清源薛氏这两个代表着当朝两位宰相的门阀,一样派出了家中习武的子弟以及护卫家将,汇聚在勤王护驾的大旗之下。
  此外还有数十个姓氏派人前来,和那三家一起组成一支三千余人的队伍,一步步向前挺进。
  虽然和那些叛逆相比,他们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是对方已经鏖战半夜,兼之充当箭头的韩家子弟个个悍不畏死,竟是渐渐取得了优势。
  王晏只看了一眼便拍马返回和宁门外的广场,不过还是将一半亲卫营留下以防万一。
  宫墙已经被叛军夺下,禁军只能退守第二道防线。
  这支京军是王晏和郭从义压箱底的本钱,不同于东郊负责看住陈澜钰的镇威军和立威军,不同于郭从义指挥的千牛军和龙骧军,甚至也不同于胡海派到北城的果威军,此刻攻打皇宫的京军很清楚他们在做什么。
  至少从都指挥使到掌营校尉,每一位将官都知道自己是在谋逆作乱。
  简而言之,眼下这接近三万人便是江南门阀世族染指京军十四年培植的核心精锐。
  这也是王晏能够说服郭从义的关键所在。
  叛军步步推进,禁军压力剧增,双方已经达到寸土必争寸步不让的境地,然而叛军终究占据兵力上的绝对优势,禁军将士的处境越来越危险。
  短兵相接,你死我活。
  沈玉来此刻也已加入厮杀之中,他英俊的面庞上满是血污,身上也已有了几处不算严重的伤口,但他仿佛感觉不到疼痛一般,一边奋勇砍杀着敌人,一边大声呼喝指挥部属。
  因为他知道身后不远处就是端诚殿,那是大齐朝廷的尊严所在,更是天子站立的地方。
  怎能退半步?
  唯有死战!
  “兄弟们,挺住!杀敌!”
  沈玉来挥刀砍死一名冲过来的叛军,嘶哑着嗓音为禁军将士们提振士气。
  这一夜如此漫长。
  将士们经过长时间的厮杀,疲乏早已席卷全身,很多人此刻握刀的手已经在发抖,他们听到沈玉来的喊声,也知道自己肩上的重任,可是他们没有力气出声回应,因为那口气一旦泄了就挡不住前方汹涌扑来的叛军。
  透过洞开的和宁门,王晏看着前方的战线,唇边露出一抹狰狞的笑意,目光看向依旧留在广场上的一万生力军,准备将这最后的兵力投入进去。
  便在这时,端诚殿前方的台阶上,一道洪亮的声音压过喧杂和纷乱。
  “禁军将士听旨——”
  秦正身为织经司提举,武功虽然比不上林颉和尉迟归这等高人,但是足以让禁军和攻入皇宫的叛军听得清清楚楚。
  “陛下有旨,援军将至,坚持片刻,胜利终究属于我们!陛下将亲自为将士们擂鼓助威!”
  台阶之上,殿门前的空地上,一架大鼓匆忙立好,李端站在一旁,先对那数百名忠心耿耿的禁卫说道:“去吧,去和禁军儿郎们并肩厮杀。”
  “遵旨!”
  数百道声音整齐划一,然后他们毫不犹豫地转身冲向前方的战场。
  留在李端身边的除了秦正之外,便只有两名精光内蕴的武道高手,这已经是天子最后的护卫。
  李端双手握着鼓槌,走到大鼓之前,深深吸了一口,然后挥槌向前。
  “咚!”
  “咚!”
  “咚!”
  李端显然不会那些慷慨激昂的鼓点,他只是略显笨拙地一下一下敲击,用尽全身力气挥槌。
  鼓声却不笨拙,反而似黄钟大吕,一声又一声从端诚殿大门前传向远方。
  传进每一位禁军将士的心里。
  有人趁着间隙回头望去,只见那抹身影站在大鼓前,固执又坚定地挥动着鼓槌,那鼓声就仿佛砸在这个禁军将士的心头上,让他眼中瞬间泛起泪花。
  有人没有回头,他只是望着前方的叛军身影,听着鼓声渐次传来,脸上忽然绽放一抹嗜血的笑意,然后咧开嘴抬起刀,颤抖的手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有力。
  沈玉来双眼泛红,从牙缝中嘶吼出一句话:“为陛下而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