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226节

  两人走入正堂,庆聿忠望坐下之后说道:“马屁留着以后再拍。我且问你,这些天南边情况如何?”
  所谓南边,自然是指汝阴城。
  蒲陆浑面露愧色,道:“小王爷,我军目前只能确认汝阴城还在坚守。原本末将还可以派出一些斥候前往汝阴城附近打探,一开始确实能够探知南齐淮州军已经包围汝阴。可是十天之前,萧望之突然派出一支兵马驻扎着南边十余里外的积善屯,又有大量游骑斥候和织经司的探子遍布积善屯附近,末将的人手实在无法越过去。”
  庆聿忠望目光一凝,语调冷了下来:“十天之前?也就是说伱从十天前就不能确定汝阴城的状况,那你为何能确认燕军还在坚守?”
  蒲陆浑微微一怔,略显茫然地说道:“小王爷,汝阴城墙高耸坚固,李守振手里还有三万兵力,正常情况下守个一年半载没有问题。萧望之纵然用兵如神,他也不可能让淮州军直接飞进城里。”
  庆聿忠望寒声道:“既然如此,萧望之为何要刻意隔绝你的视线?”
  蒲陆浑语塞,片刻后迟疑道:“或许是他想防备我军干扰他麾下的主力?”
  “猪脑子。”
  庆聿忠望毫不留情地斥责,又道:“你手里才三千步卒,若是仓促进入战场,萧望之只会喜出望外,为何要像防贼一样防着你?”
  “可是……可是汝阴……”
  蒲陆浑渐渐说不下去,因为庆聿忠望这般提醒,他也渐渐意识到其中古怪。
  庆聿忠望眉头紧皱,他心里隐约有种不祥的感觉。
  南下之时得知雷泽大败的消息,他便在筹谋反败为胜,毕竟他南下不能只是为了守住河洛,这种事谋良虎便能应对妥当,又何必让他在北边攫取战功的时候白跑一趟?
  所以他让蒲陆浑分兵南下,密令李守振只守汝阴,同时放任陆沉率领的那支偏师不断西进,只为将萧望之的兵力全部吸引到汝阴城下,然后千里奔驰完成一场出其不意的强袭。
  然而听完蒲陆浑的述说之后,长期带兵养成的敏锐触觉让庆聿忠望心生疑惑。
  如果蒲陆浑手中有近万兵力,他都可以理解萧望之如此谨慎的缘故,但是区区三千人就能把那位淮州大都督吓得如临大敌?
  他起身在堂内缓缓踱步,蒲陆浑大气也不敢出地在旁边站着。
  “假如汝阴已经失陷……”
  庆聿忠望自言自语,脑海中猛然蹦出一件事。
  那是他率领这支骑兵从燕子岭营地出发的时候,他的父亲派亲信给他送来一句话,那便是要提防南齐谋夺河洛。
  河洛?
  尧山关内守军万余,河洛城内守军数万,其中还有谋良虎统率的一万五千精锐景军,陆沉那支偏师凭什么可以觊觎河洛?
  除非……
  庆聿忠望停下脚步,转头望向蒲陆浑问道:“你方才说萧望之派了一支兵马驻扎在南边十余里的积善屯?”
  蒲陆浑点了点头,然后急忙道:“那支齐军昨天下午撤了回去,末将派人跟上去查看,发现他们回到汝阴城外齐军营地。因为萧望之麾下的斥候委实厉害,我们的人不敢靠得太近,只能确定汝阴城头上依旧是燕军大旗,城外有大战过后的惨烈痕迹,不过燕军还能守得住。”
  庆聿忠望定定地望着他,直将这位作战勇猛的武将看得心里发毛。
  “小王爷,莫非是……”
  “你即刻通知麾下部属做好两手准备,明日要么随我军主力杀往汝阴,要么立刻往北撤退,我会派人通知你具体军令。”
  庆聿忠望直截了当打断他的话,同时往外走去,留下蒲陆浑怔怔地站着。
  次日清早,三千余骑从罗山县城出发,在庆聿忠望的率领下往南而去,剩下一万骑兵和三千步卒依然留在城内。
  午后,待接近汝阴城十五里之内,景军骑兵便发现了淮州军的骑兵斥候。
  庆聿忠望没有派人去追杀那些疯狂南奔的淮州军骑兵,反而依旧不紧不慢地前行,只是格外地小心,尽量避开视线存在遮蔽的地带,只沿着开阔地前行。
  等他望见汝阴城的轮廓时,那边仿佛一场大战刚刚落幕,淮州军各部已经返回营地。
  注意到这支景军骑兵的出现,淮州军立刻严阵以待,而城头上的燕军则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似乎是在迎接援兵的到来。
  距城两里地,庆聿忠望策马驻足于一个安全的位置,抬头眺望着汝阴城的北面城墙。
  他身侧则是三千余名剽悍骑兵。
  城墙上人头攒动,杂乱的声音相继出来,无非是表达对援兵到来的喜悦之情。
  一群将官热切地朝庆聿忠望挥手,紧接着便有一员大将在一群人的簇拥中来到城楼下,似乎就是东阳路大将军李守振。
  景军骑兵没有任何回应,庆聿忠望只是目光冰冷地望着对面。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见景军骑兵似乎没有入城的打算,城头上也渐渐安静下来。
  良久过后,庆聿忠望雄浑的声音响彻四野。
  “淮州萧都督可在?本人庆聿忠望,欲请一见!”
  城上城下一片死寂。
  庆聿忠望死死地盯着城楼附近,直到那个疑似李守振的大将军退下去,另外一位身着燕军甲胄的男子出现。
  一道悠扬的声音远远传来。
  “小王爷跋山涉水,千里突袭,何不入城一叙?”
  这是尉迟归的声音,毕竟相距较远,萧望之无法催动内劲。
  庆聿忠望并不在意说话的人是不是萧望之,因为这句话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他,汝阴城已经落入淮州军之手,城里城外皆是萧望之布置的伪装。
  “萧都督好手段,数日便攻克汝阴,我十分钦佩。”
  “小王爷谬赞,终究比不得你一眼看穿此间真相,可谓颇有乃父之风。”
  这一刻庆聿忠望只觉面皮发烫,胸中气血翻涌。
  他的所有谋划在萧望之轻取汝阴的结果面前变成一个拙劣的笑话,所谓长途奔袭千里不过是自以为是的壮烈。
  他深吸一口气,面无表情地说道:“看来萧都督很想与我一战,如今我便在此处,身边只有三千余骑,难道萧都督不敢出城一战?”
  “本督不擅奔跑,不及小王爷领军辗转上千里进退自如。素闻景国骑兵奔袭之术天下无双,本督如今已经见识到了,可谓名不虚传。”
  庆聿忠望死死抓着缰绳,手背上青筋爆起。
  他呼出一口浊气,自嘲笑道:“承蒙萧都督美言,我现在就要领兵返回河洛。你若不愿放我离去,可以派兵追击。”
  “小王爷,好走不送。只是归途艰险,还望小心珍重,切莫马失前蹄,让庆聿元帅白发人送黑发人,此乃人间之悲也。”
  庆聿忠望自然满心愤懑,旁边的亲随更是怒目而视远处的城墙,景军骑兵尽皆躁动不安。
  想要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庆聿忠望沉默片刻,朝那边拱手道:“今日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一次萧都督的手段让我获益匪浅,受教了。将来我会再向萧都督请教,希望那时候你还能昂然屹立于战场之上。”
  他眼中已满是血色,将心中的所有情绪强行压制,拨转马头转身怒喝道:“走!”
  三千余骑如流水一般漫卷向北。
  在双方没有纠缠在一起的情况下,淮州军步卒肯定无法留下对方。
  北面城楼之下,众将神色各异,有人对庆聿忠望的背影露出讥讽之色,有人若有所思暗自沉吟,也有人神情凝重。
  萧望之的声音在他们耳畔响起。
  “萧闳,你马上派快马绕道通知厉冰雪,让她和七星军林溪小心应对,如果事不可为不要硬拦,这一万多景军骑兵没那么好对付。让她们见机行事,不行就退入宝台山内,庆聿忠望在山里奈何不了他们,而且他现在急着回河洛,应该不会兼顾其余。”
  “遵令!”
  “康延孝,你立刻率泰兴军前出积善屯,防止庆聿忠望杀一个回马枪,同时让斥候尽量散开,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盯着对方北上。”
  “遵令!”
  “裴邃,你率镇北军西出奉福城,然后沿着清流关稳步向西,同时派人将此间发生的事情通知陆沉。”
  “遵令!”
  安排完一切之后,萧望之走到城墙边,看着北边逐渐远去的景军骑兵,良久才发出一声轻叹。
  “可惜。”
  第292章 【将在外】
  江南,永嘉城。
  织经司总衙,那座守备森严、汇聚齐朝各地机密信息的院落之内,相较寻常男子显得有些清瘦的羊静玄望着桌面,那是一封来自江北的最新战报,由织经司淮州检校苏云青亲笔写就。
  正常情况下,无论苏云青还是其他外任官员,他们的密报都会经过这座院落里的掌事审核归档,再由提举秦正决定是否呈递御前。
  只有在十万火急的时刻,外任官员的奏报才会直接送进宫里。
  羊静玄如今全权负责淮州司的情报汇总,与苏云青直接对接,因此他对淮州北边的战事进展非常了解,虽然他基本没有离开过这座衙门,但他几乎是全程旁观萧望之和陆沉一路攻城拔寨。
  望着这份密报上的字迹,羊静玄眉头微皱。
  沉思片刻之后,他将这份密报装进一个袋子里,然后起身将其放到一摞即将拿去焚毁的卷宗之中。
  等他刚刚做完这一切,外面便响起丫鬟们恭敬的声音:“见过大人。”
  羊静玄扭头望去,只见秦正绕过屏风走进来。
  他连忙上前行礼,镇定地说道:“舅舅。”
  秦正微微颔首,环视屋内各处,目光落在整洁的大案上,淡然道:“苏云青是不是有份密报送来?”
  羊静玄一怔,摇头道:“外甥未曾收到。”
  秦正不言不语,只是静静地望着他的双眼。
  如今边军在北边连战连胜,天子对边疆战事自然极其关注,几乎每天都会询问秦正是否有最新的战报。
  今日一早,秦正便得到心腹的禀报,淮州司一封急报已经送到总衙,因此他才特意来一趟,想着带上那份战报去宫里面圣。
  只不过……
  舅甥二人对视片刻,羊静玄垂首道:“舅舅,那份战报不能送进宫里,更不能让朝中那些大人知晓。”
  秦正不急不缓地问道:“为何?”
  羊静玄很清楚自己这位舅舅的心思极其敏锐,于是只能返身去将那封隐藏的战报拿出来,然后交到秦正手中,同时说道:“北伐之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如果让上面那些人知道陆沉的冒险之策,他们肯定会极力反对,说不定陛下也会改变心意。”
  秦正匆匆一扫,便已明白羊静玄这番担忧的原因。
  他将战报合上,望着外甥略显倔强的神情,摇头叹道:“静玄,我不太明白你为何会如此偏向于陆沉。若我没有记错,你们压根没有见过面。”
  羊静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他第一次见到陆沉这个名字,是前年苏云青送来的归档记录,上面记载着陆沉的家世背景和生平履历,以及苏云青为他争取到的干办一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