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225节

  七星军骑兵从侧翼奔来,冲击着景军的肋部,虽然能够给对方造成一定的杀伤,但是无法引发景军的溃散。
  林溪率领一众亲随解决掉被景军主将抛弃的百余人,旋即继续向前冲杀。
  只是结果却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乐观。
  单论个人实力,七星军中有很多高手可以轻易击败哈格,甚至都不需要林溪亲自出手,然而战阵攻伐不是草莽高手比斗。
  战场上的精锐军卒非常擅长合击之术,这绝非简单的人数迭加。若是有人自认武功高强,轻易闯进军阵之中,面对四面八方捅刺而来的长兵器,就算他能杀死几个敌人,自己身上也必然会出现几个血窟窿。
  莫说余大均和娄成元这些人,就算是林溪也不会强行突进,这也是陆沉特意叮嘱过她的事情。
  面对七星军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景军逐渐稳住阵型,虽然处于一定的劣势,但是他们没有太多的慌乱,机械而又稳定地重复着无数次训练遂成本能的动作。
  就像浪潮冲刷着岸边的岩石,纵然可以暂时淹没终究会退去,岩石依旧屹立。
  景军阵中,哈格紧张地观察着四周局势,同时指挥着景军徐徐后退。
  当他发现己方的撤退没有受到阻碍时,心中不由得泛起强烈的不安感。
  七星军依靠人数上的优势已经完成对景军的包围,却刻意漏过景军的尾部,也就是正对景军营地的方向。
  若说步卒行动迟缓不便大范围机动,可对方还有几百骑兵在旁边虎视眈眈,似乎是刻意将景军赶回营地。
  哈格心知不妥,然而现在他没有选择的权利。
  当林溪率众发力进攻,他便察觉到这支七星军果然不容小觑,乱战反而会加速对方的胜利,因此他只能按照林溪的规划,带着景军一步步撤向营地。
  周遭杀声鼎沸,哈格看向远处林溪率领的七星军主力,猛然间涌起更大的危机感,那便是小王爷率领的骑兵前天从这里经过然后南下,这支匪军马上就跳出来……
  他们是想抢占定风道!
  这个念头跳出来之后,哈格只觉后背冷汗涔涔,当即大喝道:“加快速度,撤回营地!”
  无论如何,不能让敌人占住这条至关重要的通道。
  刀枪纵横之中,哈格似乎看到远处那名女子脸上泛起的嘲讽之色。
  便在这时,南方雷声轰鸣。
  景军尾部的士卒扭头望去,遽然色变。
  但见尘土飞扬,狼烟滚滚,似荒原狂风席卷大地,凌厉之势几近于遮天蔽日。
  初春明媚的阳光中,一支隐藏旗号的骑兵犹如天降神剑,从西边奔袭而来,绕过占地面积宽广的景军营地,出现在景军后方的平地上。
  此时,景军距离营地仅有两里余地,这短短的路程却仿佛天堑一般,他们只能绝望地看着,此生永远无法走到对面。
  和七星军数百骑兵相比,这支出现在景军后方的骑兵约有五千之数,甲胄鲜亮军械齐整,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奔袭的过程中散而不乱,一眼便知经过长期严苛的训练以及战场上生死相搏的磨砺。
  领头女将轻甲白马,单手提着一杆马槊,英姿飒爽不弱须眉。
  “杀!”
  只听她朗声一呼,便带着久经沙场的飞羽营冲向景军尾部。
  景军前阵,林溪双手持刀,内劲运转周身,大步向前杀至景军前阵防守最严密的部位,长刀划出一个半圆,刀气离刃半尺,瞬间斩断六七杆兵器。
  不等那些景军步卒反应过来,林溪再进一步,脚步一顿挥刀再砍!
  只见她脑后青丝发尾高高飘起,旋即如春日繁花绽放散开,带着几分女儿家的娇俏与美好,然而另一侧却是她手中斩马刀带着无尽杀意猛然爆发。
  一刀破阵,一刀杀人!
  数名景军步卒胸前甲胄悉数裂开,鲜血汨汨流出。
  即便以林溪目前的武功修为,这种不断释放内劲的战法也不能持久,但她很清楚此刻不必留力,因为厉冰雪带着飞羽营已经冲垮景军尾部!
  两千景军被七星军和飞羽营合计近万人困在营地前方两里地附近,随着飞羽营凿开哈格布置的阵型,战事的结果不言而喻。
  当林溪率军突入阵中,干脆利落地一刀砍死哈格,景军的溃败便成为定局。
  约莫小半个时辰过后,这场小规模的战事宣告结束,景军死伤惨重,活着的人只能弃械投降,面对周围人山人海一般的剽悍军卒,两千人没有一个逃出去。
  七星军和飞羽营在将领们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善后,一部分人去处置景军降卒,一部分人打扫战场,还有一部分人进入景军营地开始搜检。
  在距离战场不远的一个矮丘上,两位主将迎风而立。
  远处依旧喧杂吵闹,这里却十分安静。
  “前年一别,本以为很快就能再见,没想到过了这么久。”
  厉冰雪右手拎着自己的头盔,左手提着水囊,唇边泛着温和的笑意,语调略显感慨。
  林溪抬手捋了捋耳边散乱的头发,莞尔道:“再见还要切磋么?”
  这句话自然是说当初在江华城分别的时候,两人曾经当着陆沉的面小试牛刀,虽然各自都收着力,但还是很轻易地毁掉了很多花花草草。
  厉冰雪摇头笑道:“不比了,怎么比都是我输。”
  闻听此言,林溪扭头望着她,从她清澈的眸光中看出些许释然。
  似乎不止在说武功,还和陆沉有关。
  回首当初,林溪心里亦不禁生出许多感慨,她柔声道:“其实你才是那个最豁达的人。”
  厉冰雪品味着这句话的深意,对林溪不由得刮目相看,因为她虽然表达过对陆沉的好感,却从未想过要和他厮守终生,至于爱得死去活来那种事更是想都不会想,所以豁达二字倒也恰如其分。
  一念及此,她略显狡黠地说道:“虽然我不比了,但是你未必能轻松下来。前段时间我在来安见过那位王姑娘一面,确实称得上知书达礼大家闺秀。林姐姐,你可不能大意轻敌。”
  林溪抿嘴一笑,平和地说道:“师弟跟我提过此事,虽说我没有伱那般志向远大,却也委实不愿闷在深宅大院里做劳什子主母。这天下之大山川无比秀丽,我还有很多地方没见识过,譬如极北雪原、天南海岛、西方大漠、东海缥缈,此生若不能走一走看一看,等我走不动路的时候肯定会后悔。”
  厉冰雪转头望着她,不见半分矫揉做作之色,唯余澄澈无暇。
  于是她轻叹道:“陆沉肯定不会同意,在他心里只有你才能坐在那个位置上。不过你这样想,倒是便宜了那个家伙。”
  “接下来我们要去抄截景朝骑兵的后路?”
  林溪略显生硬地转移话题,因为她大抵知道厉冰雪的心意,不愿在她面前谈论太多和陆沉有关的话题。
  毕竟她和陆沉已经定亲,有些话说出口便像是耀武扬威,即便她心里没有那样的想法。
  厉冰雪的目光更加柔和,颔首道:“庆聿忠望此刻应该快接近罗山县,萧大都督在汝阴城已经设置了陷阱。我们先处理完这边的事情,再看看庆聿忠望会不会上钩。只要他去往汝阴城,我们便去堵截他的退路。”
  林溪望着面前辽阔的山川,淡然微笑道:“好。”
  第291章 【回首】
  汝阴城。
  李守振依旧住在他的大将军府,而且看起来比先前的排场更大,因为无论他在做什么,身边都有四名精光内蕴的高手贴身相随,即便是去茅房都会有人瞪大双眼盯着他。
  几天前,也就是汝阴城破的那天晚上,萧望之在这座大将军府接见他,一开口便让李守振哑然无声。
  “庆聿忠望这个时候应该已经领军进入东阳路了?”
  这句话让李守振失魂落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整个汝阴城内,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庆聿忠望的安排,而且这段时间他连睡觉都是独自一人,因此不存在泄露秘密的可能,那便说明己方的所有谋划都在萧望之的预料之中。
  李守振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萧望之也没有为难他,可是他知道自己的反应已经给了对方一个明确的答案。
  这些天他茶饭不思,既希望庆聿忠望神兵天降夺回汝阴城,又害怕那位小王爷一头钻进萧望之设置好的陷阱。
  被困在府中的李守振肯定不知道,汝阴城悄然恢复了原样。
  如果让他出城一看,他肯定以为先前发生的一切都是幻觉,自己还是那个手握三万大军、静待淮州军展开进攻的东阳路大将军。
  城外依旧有延绵不断的齐军营地,营外鹿角和拒马一应俱全,足以应对骑兵的冲击。只不过略有不同的是,如今城外的淮州军兵力减少将近一半,其实压根不需要那么多营帐,然而外人一眼望去很难发现其中的细节。
  另外一处不同,淮州军眼下是围三缺一,营地环绕着汝阴城东、南、西三面,却没有堵住北门。
  城墙之上,燕军旗帜依旧飘扬,守城士卒也都穿着燕国制式甲胄。
  粗略一看,似乎淮州军并未攻克汝阴,依旧处在围城的姿态,而燕军目前还能坚守。
  北门城楼下方,萧望之看着身上的轻甲,对尉迟归微笑道:“虽说要以身作则,终究还是很不舒服。”
  旁边几位大将不由得露出会心的笑容。
  尉迟归道:“大都督再忍一忍,等把景朝骑兵诓进城里,你就可以换上咱们自己的甲胄。”
  如他所言,这是萧望之给庆聿忠望准备的一份礼物。
  景军骑兵虽然强悍,想要正面冲击有所防备的步军大阵不太可能,毕竟这种长途奔袭只能是轻骑兵,重甲骑兵跑这么远肯定会累死自己。
  等庆聿忠望领兵抵临,发现无法撼动齐军阵型的时候,他为了补给和协防汝阴考虑,唯一的选择便是从北门进入汝阴。
  到那个时候,萧望之自然会给他一个惊喜。
  萧望之已经得到厉冰雪派十余名信使一人三马快速疾驰送来的消息,知道景朝万余精骑已经进入东阳路。
  他看向北方的茫茫天地,轻声道:“只怕这等阵势骗不了庆聿忠望。”
  众人面面相觑,康延孝小心翼翼地说道:“大都督,庆聿忠望不入城,难道他想带着一万多骑兵在东阳路境内流浪?”
  萧望之笑了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转而问道:“城内情况如何?百姓是否稳定?”
  另一边的裴邃答道:“回大都督,末将已经将燕军所有将领集中控制,温希光等主动投诚的将官不在此列。直属于李守振的士卒分散看管,其他人则收缴兵器甲胄。城中百姓知道我军的规矩,这一路从各处逃来汝阴的百姓可以作证我军不犯黎民,再加上姚刺史派来的随军官员进行安抚,目前城内很稳定。”
  萧望之微微颔首,又对一位织经司的官员说道:“冯孝文还在养伤,这段时间你要打起精神好生盯着,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去找他。”
  那人躬身应道:“是,大都督。”
  萧望之便对众将说道:“各自去做事吧,让将士们再辛苦一段时间。”
  “遵令!”
  众人齐声应下。
  萧望之抬手按在墙垛之上,目光沉静深邃。
  ……
  又两日过后。
  汝阴城北方数十里外,罗山县。
  景军步卒主将蒲陆浑毕恭毕敬地跟着一位年轻人,谦卑地说道:“小王爷,城内已经准备好大军需要的补给,末将安排的人手正在搬运,军粮、草料乃至随军郎中皆已齐备。”
  庆聿忠望微微颔首,淡淡道:“做得不错。”
  蒲陆浑登时露出受宠若惊的表情,垂首道:“小王爷谬赞,这是末将的本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