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78节

  这话让陆沉更加诧异。
  他好奇地问道:“你那位堂姐怎会知道淮州境内的事情?”
  王骏稍稍迟疑,最终还是坦然地说道:“因为王家本宗投靠了景朝,所以有着极为便利的消息渠道。也正因为此,家父当年劝说无用之后,便带着这一支迁到旬阳,从此不问世事,一心钻研文章。”
  陆沉眼中浮现一抹敬意。
  这种事无法作假,哪怕陆沉此生都不会踏足翟林城,织经司只需要稍加打探就能获知真相。
  他不禁感慨道:“令尊很不容易。”
  “是的。”王骏不好评价自己的父亲,只得继续先前的话题:“卑下那位堂姐虽然是女儿身,但在家中地位超然,极得二伯父的信重。她从小便展露出过目不忘的能力,论才情更胜过卑下十倍,若她不是女儿身,说不定将来也能为官做宰。”
  陆沉大致明白过来。
  面前的年轻人极为尊重和信任他的堂姐,因为对方在信中将陆沉夸赞了一番,他便有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后续那些事情的发生,便促成他产生投效的想法。
  这倒是符合陆沉对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印象。
  至于那个投靠景朝的王家本宗,等等……
  陆沉脸色略有些古怪地说道:“伱说的王家本宗,是不是翟林王氏?”
  王骏道:“是,校尉应该听说过。”
  陆沉失笑道:“何止听说过,算得上如雷贯耳,毕竟那可是传承数百年的门阀世家。”
  王骏摇头道:“不过是腐朽之物罢了。”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和后人的归纳,世间门阀大约从四百多年前开始形成。
  大齐立国之前的六十余年混沌岁月里,门阀体系受到极大的冲击。
  乱世之中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的破坏,很多世族就此消亡,能够延续下来的无不经历过漫长的蛰伏。
  相较于鼎盛时期遮天蔽日的雄厚势力,如今的门阀世家自然不比当年,但仍旧是这个社会当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陆沉记得很清楚,薛老神医的本宗是江南清源薛氏,这一辈的代表人物便是官居齐国右相的薛南亭。
  又有扎根南方传承十余代的锦麟李氏,家主便是齐国左相、在朝堂上可谓无人可以撼动其地位的李道彦。
  这两家算是南方本地极为出名的门阀世家,此外还有屈、李、刘等等当年南渡的高门大族,虽然在南边的底蕴比不过清源薛氏和锦麟李氏,但在十多年过去之后,也逐渐生根发芽不断扩展势力。
  而王骏所提的翟林王氏,应该属于诸多门阀之中最顶尖的那一拨,虽然投靠景朝让家族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他们在北地的影响力仍然非常强大。
  对于这种把持大量资源奴役百姓的世族,陆沉心里自然没有好感,不过他没有因此对王骏有偏见,毕竟王家父子已经表现出非常明确的态度。
  他略有些好奇地问道:“你将这些事全盘托出,就不怕你那位堂姐因此恼怒于你?”
  王骏坦然道:“卑下的堂姐其实不同意王家投靠景朝,但她终究无力改变长辈们的想法,因为二伯父在王家本宗内部也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当年卑下曾经问过她,是否愿意一起来旬阳,堂姐还没答复,家父就将卑下狠狠训了一顿。”
  “为何?”
  “因为二伯父不愿意离开翟林,堂姐毕竟是女儿身,又待字闺中,怎能舍弃父母远去?”
  陆沉登时了然,他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话锋一转道:“说说你对如今沫阳路局势的看法。”
  王骏心中一动,知道这是明确的考校之意,便斟酌道:“如今我军局势大好,伪燕在沫阳路的兵力配置非常空虚,只要能顺利收复江华城,那么整个东南部就能连成一片。不过在卑下看来,如果朝廷没有做好全面北伐的准备,我军就要及时收缩战线。”
  陆沉缓缓道:“说具体一些。”
  王骏伸手在地上描绘道:“校尉请看,如今我军北到新昌城,南至衡江,除了南方的江华城之外,已经将沫阳路的东南部纳入囊中。表面上看,大齐靖州和淮州就此连成一体互为奥援,但这么长的战线意味着极大的防守压力。如果要应对接下来伪燕和景朝的反扑,我军必须要尽快做出取舍。”
  陆沉淡然道:“你是说,我军应该放弃北边的新昌和石泉等地?”
  “校尉明见。”
  王骏对沫阳路的地理极其熟悉,这两天显然也有认真的思考,从容地说道:“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新昌城东面就是盘龙关,这两处可以互为犄角,让靖州军和淮州军可以更加便捷地相互支援。但实际上这很有难度,一者新昌城与盘龙关的距离超过五十里,敌军可以轻易切断二者之间的道路。”
  “第二,如果我军将战线的最北端设置在新昌城,那么我军在沫阳路的地盘便是一个南北方向的狭长地带,补给线太长,粮草辎重运送的压力极大,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如果我军将防线核心设置在江华城,北边有旬阳,西北有将乐和尤溪二城的遮蔽,靖州军又可随时调动支援,那么就能形成真正的实占区。”
  “最重要的是,即便我军将防区北端设置在江华一带,沫阳路通往淮州的三条古道也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并不会影响靖州和淮州将来的互通有无。”
  王骏无比流利地说完自己的考虑,然后有些忐忑地望着陆沉。
  如果按照他的分析,那么此番靖州军和淮州军打下的地盘将缩小一半左右,盘龙关外依然会是北燕的势力范围。
  陆沉知道这个方案不太容易被军中众将接受,毕竟打下来的地盘就代表着军功,拱手相让无疑会让很多人的功劳大打折扣。
  但是这些考虑没有必要对王骏说得太过详细。
  故此陆沉平静地说道:“你的判断很有道理,我会如实禀报两位大都督。”
  王骏面露喜色。
  陆沉又道:“好好休息一阵,接下来我们要加快速度赶到江华。”
  王骏连忙起身道:“卑下领命!”
  第101章 【一人一城】
  江华城位于北燕沫阳路东南部的腹心之地,周围便是辽阔的江北平原,水系极其发达,因此孕育出一片肥沃富庶的土地。
  作为大将军陈孝宽设置的第二道防线之核心,江华城内驻军六千,虽然数量上远不及城外的齐军,但这六千人全是战阵经验丰富的老卒,因此面对城外浩浩荡荡的阵势,守军几乎没人显露出忐忑的神情。
  东面城墙上,兵马都监孟智祥戎装在身,深邃的目光遥望着远处的齐军营地。
  南齐靖州军来势汹汹,而且顺利攻占周遭的几处小城,意味着江华城已经成为绝对意义上的孤地。
  如果江华失陷,那么对方就能将沫阳路的东南部连成一体。
  “都监,下官再三盘点完毕,确认城内的粮草只够使用三月之久。”
  亲信来到孟智祥身旁,恭敬地说道。
  “知道了。”
  孟智祥淡淡地应着,视线停留在城下的齐军营地。
  亲信又道:“大将军说,江华城至少要固守两个月,这段时间不会有援兵。而且……我军已经收缩防线到西北一线。”
  孟智祥依旧不为所动,眼底深处却浮现一抹冷笑,随即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
  齐军中军大帐之内,一场激烈的军议正在举行。
  范文定、霍真、徐桂、张展等大将各执己见,唾沫横飞。
  行军司马厉良玉安静地坐在角落里,望着坐在最下首的妹妹厉冰雪,发现她偶尔会出现出神的情况,心中不由得有些好奇。
  大都督厉天润端坐帅位,一边听着麾下众将的争论,一边翻阅着纷繁的军情奏报。
  帐外负责守卫的亲兵们早已习惯这种独特的氛围,虽说大都督可以一言九鼎,而且下面的将军们都会不折不扣地执行,但他仍旧会在每次关键的战事之前,给予众人充分的时间议论,或者说争吵。
  尤其是眼下这位将军的大嗓门,亲兵们要是长时间没有听到还会有些想念。
  “……在本将看来,既然已经肃清周遭,眼下唯一的目标便是江华城!收复此地的好处不用多说,最关键的是我军可以立刻进行休整,并且重新打造从南到北的防区,彻底完成对这些地盘的占领。本将委实弄不明白,你们为何要踟蹰不前,难道还想着杀进雍丘城宰了陈孝宽?”
  大嗓门的主人便是安平军都指挥使徐桂。
  “你能不能小点声?”
  坐在他对面的霍真皱起眉头,然后不急不缓地说道:“我军前期推进顺利,一方面是得益于织经司的配合,另一方面是敌军低估我军的实力,才会出现连续性的溃败。但是江华城不同,此地的城防极其坚固,城内守军又是陈孝宽麾下为数不多的百战老卒。守将孟智祥更可称为陈孝宽麾下第一大将,其人统兵之术极为老道,过往还曾得到过大都督的赞许。”
  徐桂瞪起牛眼道:“大都督那是激励我等,难道你这个聪明人听不出来?江华城墙高耸也好,孟智祥深谙兵法也罢,伱们忌惮我却不惧,正好这次主攻任务交给安平军,我亲自带着人登上城墙!”
  “你嚷嚷甚么?”
  另一边的范文定没好气地说着,然后字斟句酌地说道:“我军可以先行围困江华,然后往西北一线继续扩大战果。方才厉司马说过,淮州军已经在南下的路上,最迟今天晚上就可以抵达。现在陈孝宽已成惊弓之鸟,只要我军继续前压,他必然会进一步收缩防线。”
  徐桂冷笑道:“老范,你真把我当成什么都不懂的莽夫?伪燕兵力空虚只是暂时的困境,眼下东阳路那边肯定已经收到消息,大股军队正在南下的路上。朝廷一时半会没有援兵派过来,仅凭靖州都督府的兵力,就算打下来更多的地盘又如何守住?”
  范文定冷静地说道:“这样做的目的不是收复更多的地盘,而是争取逼迫陈孝宽出现错误的判断,从而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更多的军队。至于江华城已是瓮中之鳖,时间越久城内守军的士气就会越低迷,到那时再攻城不是更加方便?”
  “咳咳……”
  帅位上的厉天润忽地咳嗽了几声。
  众将登时停止争论,不约而同地望过去。
  厉天润抬手揉了揉眉心,淡然道:“你们继续。”
  厉良玉和厉冰雪对望一眼,彼此目光中都有些担忧。
  父亲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或许和当年的事情有关。
  堂内众将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徐桂主动降低了音量:“各位,我不赞成范将军的看法。江华城不能围而不攻,这不仅不会消耗敌军的士气,反而会助长他们的气焰。这段时间以来战事的确很顺利,可是难道我军就没有打硬仗的底气?眼下沫阳路东南部只剩下这颗钉子,我军唯一要做的就是干脆利落地拔掉它!”
  范文定没有再同他争执,转头看向神情平静的大都督厉天润。
  便在这时,帐外有校尉求见。
  厉天润微微颔首,厉良玉起身将其带了进来,来人行礼之后说道:“禀大都督,营外有十余骑赶来,领头之人是淮州都督府检事校尉陆沉。岗哨已经验明他们的身份,如今正在营内等候。陆校尉说,他提前赶来是为求见大都督。”
  厉天润目光微凝,旋即颔首道:“带他过来。”
  站在旁边的厉良玉敏锐地发现,自家妹妹的眸光仿佛多了几分亮色。
  不过当校尉带着陆沉进来的时候,他又注意到厉冰雪面色平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带着这丝好奇,他扭头看向那位身量颀长、面容俊逸的年轻武将。
  虽然此前从未见过,但是厉良玉对于陆沉这个名字印象很深,因为这是厉天润近年来称赞过的寥寥几个年轻人之一,而且厉冰雪对他讲过陆沉在广陵之战当中的卓越表现。
  如今一见,确实风姿卓然,气度沉凝。
  而他旁边那位年轻女子容貌不逊自家妹妹,双眼精光内蕴,一眼便知是相当厉害的武林高手。
  堂内众将纷纷转头打量,对于林溪的存在倒也没有大惊小怪,毕竟这帐内坐着一位真正的女将,而且还统领着最精锐的飞羽营。
  他们的目光大多集中在陆沉身上。
  对于这种身处视线焦点的境况,陆沉已经习以为常,不慌不忙地上前对帅位上的中年男人行礼道:“末将淮州陆沉,参见厉大都督!”
  “不必多礼。”前方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
  陆沉抬眼望去,便见传说中的厉大都督容貌雄毅,身材魁梧,哪怕坐着也能给人带来如高山一般厚重的压迫感。
  然而他看着自己的目光又格外和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