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30节

  这句话让陆沉神情凝重起来,轻声道:“边走边说。”
  李承恩道:“顾均烨的行踪非常规律,基本是在顾家和商铺之间奔走。前段时间刺史府长史被织经司捉拿后,顾家虽然低调了很多,但是顾均烨本人似乎没有受到影响。我见从他本人身上难以发现蛛丝马迹,便让兄弟们盯着他的亲信长随,发现其中一人近来去过两次春满楼,而且是稍作乔装之后前往。”
  “春满楼?”陆沉微露不解。
  李承恩轻咳一声,压低声音道:“那是城中颇有名气的青楼。”
  “原来如此。”
  陆沉语气平静,却偏过头打量着李承恩,面上渐渐浮现笑意。
  李承恩下意识地拒绝道:“少爷,我答应过先师不去那种地方。”
  陆沉抬手轻拍他的肩头说道:“只是去小酌几杯听个曲儿,你不用紧张。放心,我负责全部开销。”
  “这是银子的事儿么?”
  李承恩哭笑不得,随即反将一军道:“少爷今年十九了,其实也可以去见识一下。只要不动真章,想来老爷不会怪责。”
  陆沉微笑道:“春满楼这名字不好听,我就不去了。”
  李承恩将信将疑,正要无奈地答应下来时,却听陆沉说道:“说笑而已,你不能自己去,找几个脸生且机灵的兄弟去。”
  李承恩心中一凛,很快便明白过来,应道:“是。”
  陆沉敛去笑意,缓缓道:“让他们搞清楚顾均烨的长随在春满楼见过谁,切记不要打草惊蛇,我总觉得这件事有些偏离方向,说不定有意外之喜。”
  李承恩正色道:“少爷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第40章 【谋算】
  西城那家画月楼被织经司查封后,不少老饕暗自惋惜,因为再也吃不到那道味道极佳的五味杏酪鹅。
  然而这些人怎么也想不到,在画月楼南面两条街外的一座宅子内,一名三旬男子正坐在桌前,对着一盘五味杏酪鹅大快朵颐。
  “还是这个味道正宗。”
  男子很快便解决掉一碗白米饭,拿起旁边的酒盏一饮而尽,随后无比满足地长吁一声。
  他不慌不忙地取帕擦嘴,望向坐在对面年龄相仿的男子,微笑道:“让顾大少等这么久,某实在该死。”
  顾均烨赔笑道:“欧大人言重了。”
  若是旁人在他眼前这般作态,不说将其如何,他至少也会拂袖而去。
  顾家与陆家相似,皆是广陵本地门户,只不过他家崛起的速度要更快一些。
  从大约二十年前开始,顾家的生意高速扩张,七八年时间便甩开其他商号,前方只剩下一个陆家。十多年的竞争过后,顾家虽然没有超过陆家,却也迎头赶上并驾齐驱。
  顾均烨身为家主顾子思明确指定的继承人,在广陵地界颇有体面,便是知府詹徽对待这个年轻人也会带着几分亲近,毕竟顾家这些年没少往府衙送银子,当然是以交税的名义。
  前段时间刺史府长史陈亦倒台,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他是顾家在淮州境内的靠山,却没有多少人认为顾家会被牵连,据传顾子思在京城那边也有不浅的关系。
  果不其然,织经司那位新任察事李近只是敲打了一下顾子思,顾家表面上夹起尾巴做人,实则没有伤筋动骨。
  顾均烨外宽内忌,而且极为讲究规矩,却不敢在这位欧大人面前强硬,因为他知道对方可以轻易毁掉顾家的一切。
  原因很简单,此人是北燕察事厅在淮州境内的掌事。
  换而言之,顾家在很久前便与欧知秋有了关联,对方手里不知握着多少证据,一旦抖露出去足以让顾家满门抄斩。
  欧知秋倒也没有太过分,稍作拿捏后便转入正题道:“我的人已经确认,陆沉身边的护卫李承恩果然发现你那个长随的古怪。他派人去过春满楼,也打探到长随找过何人,想必现在陆沉正顺着这条线一路往下查。”
  提到陆沉二字的时候,他眼中微露冷光。
  顾均烨既惊又惧,愧然道:“还好欧大人发现得及时,否则在下会一直蒙在鼓里。”
  一段时间之前,欧知秋告诉他被陆家的人盯上。起初顾均烨还不相信,欧知秋便让他找一名亲信长随故作神秘地去了两趟春满楼,后面果然如他所言。
  欧知秋脸上并无自得之色,淡淡道:“李承恩也好,陆家的其他护院也罢,这些人的武功都不弱,放在江湖上也算一把好手。但是论起盯梢警戒和藏匿行踪,他们终究还是差了一些火候,至于那个陆沉,倒是令我有些刮目相看。”
  顾均烨敬畏地道:“陆沉怎能与大人相比,区区一介稚子而已,在大人面前不值一提。”
  欧知秋矜然一笑,话锋一转道:“相较陆沉及其手下的能耐,我更好奇这件事发生的缘由。顾大少能否解释一下,为何我回到广陵后,陆沉便盯上了你?”
  顾均烨被他幽深的目光盯着,登时难以克制畏惧的情绪,连忙解释道:“大人息怒,在下确实不知为何会如此。”
  欧知秋道:“凡事总要有个缘由。你们两家虽然存在生意上的竞争,过往亦有些矛盾,但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不至于让陆沉派人不分日夜地盯梢伱。你不要告诉我,因为那天你二弟一次小小的冲撞,陆沉就会记恨到这个程度。”
  顾均烨很清楚此人疑心甚重,这番话已经属于明示。
  虽然这间屋子就在顾宅之内,他却不敢有任何异动,只能努力回想那日在春带水酒肆的细节,恳切地道:“欧大人,在下岂会不知轻重泄露消息?再者,就算在下活腻歪了,要找的也是詹知府或者织经司,陆沉算哪门子人物?”
  这个理由还算合理,欧知秋放缓语气道:“你再好好想想,有没有无意中露出过破绽。”
  顾均烨果决地摇头道:“绝对没有。那日舍弟被陆沉打了一掌,在下本不知是他,见到之后稍有惊讶,因为……在下没想到他能在察事厅和织经司的较量中全身而退。当时他提到陈亦,在下没有理会直接离开,从那之后便再也没有见过他。”
  欧知秋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在顾均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徐徐道:“过两天把你那个长随打发到泰兴府去,告诉他每天就在泰兴城里闲逛。”
  顾均烨能够得到其父的器重,当然不只是因为长子的身份,脑子其实转得不慢,立刻便明白此举的用意,垂首道:“是。”
  “陆沉这边暂时不用理会,有春满楼这条假线索,再加上被你派去泰兴府的长随,足够他查上一两个月。”欧知秋当初本想顺手杀了陆沉,不过在接到王师道的密令后,他自然不会横生枝节影响大局。
  顾均烨恭敬地听着。
  欧知秋继续说道:“你家那位族亲何时能够点头?”
  顾均烨汗颜道:“还请大人多给一些时间。这件事实在太大,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在下不敢随意开口。”
  欧知秋摇摇头道:“我最多只能给你半个月,因为后续还有很多事情要安排。顾大少,我将丑话说在前面,若是到时候你不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顾家的未来……可就难说了。”
  顾均烨额头上沁出汗珠,却生不出反抗的勇气,这一刻他不禁暗暗悲叹,倘若当年顾家没有想着依靠走私牟取暴利,没有跟察事厅的细作搭上线,没有在对方的帮助下大肆敛财,又何至于今天被逼到墙角?
  只可惜世事没有如果。
  想必父亲早就料到这个局面,所以才让自己来应对欧知秋。
  一念及此,他只能点头道:“在下会竭力而为。”
  欧知秋终于淡淡一笑,悠然道:“那便有劳了。顾大少请自便,我这段时间还得住在这里,叼扰之处请勿见怪。”
  顾均烨勉强打起精神客套几句,随即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开。
  来到院中抬头望天,今日的阳光仿佛格外刺眼,晃得他几乎睁不开眼睛。
  ……
  这天傍晚陆沉从别院出来的时候,李承恩不由得擦了擦眼睛。
  为何少爷今日脸上的笑容看起来怪怪的?
  “咳咳……你那是什么眼神?”陆沉走到近前,故意板着脸问道。
  李承恩觉得自己方才应该没有看花眼,但他终究是个本分的性子,尤其是今天又有事情发生,便正色道:“少爷,春满楼那边已经查明,顾均烨的长随两次都找的是一个名叫芸儿的女子。这芸儿乃是东海府人氏,前几日忽地给自己赎身,说是要回老家服侍父母。”
  陆沉心不在焉地道:“给自己赎身?”
  “是的。”李承恩神情郑重,又道:“今天上午,顾均烨的长随骑马出城往泰兴府方向行去,我已经安排两名身手好的兄弟跟踪盯着。”
  陆沉微微一怔,脸上的表情亦严肃起来,随即陷入长久的思考。
  那日酒楼所见,让他怀疑顾均烨和锁魂香有关。原本只是尝试性地盯梢,没想到确实发现了古怪,只不过如今种种迹象联系在一起,陆沉却有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这是他前世经历无数次考验养成的直觉。
  他转头看着李承恩问道:“你有没有觉得这些线索出现得很奇怪?”
  李承恩略显茫然道:“少爷此言何意?”
  在他看来盯上那个长随并不容易,查出他在春满楼的行踪更是费了很多功夫,毕竟陆沉要求不能打草惊蛇,一切探查都只能小心翼翼地从侧面入手。
  陆沉凝眸道:“那长随第一次去春满楼是什么时候?”
  李承恩想了想说道:“应该是在少爷命我盯梢顾均烨之后的第四天。”
  陆沉缓缓道:“我让你盯梢顾均烨,过几天他的长随就露出破绽,神神秘秘地跑去逛青楼。若仅如此倒也罢了,偏偏那个芸儿又不见了。接下来他又离开广陵,跑去了泰兴府。承恩,假如你有秘密要告知那个芸儿,最简单的法子是什么?”
  李承恩渐渐回过味来,低声道:“趁人不注意私下交换消息,时间越短越好……我明白了,少爷。”
  陆沉微笑看着他,道:“你没有经受过细作的特训,同样也能想明白这一点,可见此事定有蹊跷。如果那长随找芸儿是为了传递消息,何必两次都假模假样地乔装,又在春满楼一待就是两个时辰,生怕别人不会发现。”
  李承恩皱眉道:“少爷的意思是,顾均烨发现被我们盯梢所以故弄玄虚?可是,下面的兄弟都非常小心,应该不至于轻易暴露。”
  陆沉不置可否,沉吟道:“芸儿也好长随也罢,你继续安排人盯梢查探,陪着对方继续演戏即可,至于顾家——”
  李承恩问道:“少爷的意思是?”
  陆沉眸光中透出几分凌厉之色:“看来他家比我想象得更有故事,先摸一摸底细再说。”
  第41章 【迷雾中的光】
  虽然这个时代消息的传递较为滞后,但是当时间来到建武十二年的五月初,广陵城的男女老少也知道了边境战事已经爆发。
  齐燕两国并无官方之间的和平盟约,这六年来一直处于心照不宣的状态,因此北燕大军发动攻势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据传战况从一开始便极为激烈,北燕东阳路大军直扑来安防线,对外围数个堡寨发起猛烈的攻击。
  虽然战场态势处于僵持中,但前几日的战斗烈度足以证明北燕不是浅尝辄止的试探,他们坚决地想要摧毁来安防线这块硬骨头,或者损兵折将败退北方。
  后方听到的消息不够翔实,而且真真假假难以分辨,一会有人说燕军连破三四座堡寨,都督府已经准备将驻扎在五河县的飞云军调往边境。
  一会又有人说燕军连一个军寨都拿不下来,丢下上千具尸首狼狈撤退。
  众说纷纭,令人茫然。
  但是无论如何,所有人都已经清晰感知到战争的来临,初夏的空气仿佛变得浓稠起来,不复往日的清凉干爽。
  广陵城处于大后方,按说不必过分焦虑,毕竟当初北燕和景朝联手,断断续续打了好几年都没有攻破盘龙关和来安防线,如今淮州都督府兵强马壮,说不定一两个月就能击败敌人。
  然而路上行人的笑脸越来越少,大多挂着肃然的神情,行色匆匆地穿街过巷。
  不时会有一些车队出城往南,据说广陵境内几大渡口比起以往繁忙不少。
  在这般黑云压城的沉闷气氛中,陆沉的到来让李近微觉惊喜。
  他知道陆沉现在已是织经司的干办,论品级要低于他这个广陵察事,但是干办一职在织经司内部的地位很特殊,有些类似于朝廷里的御史,讲究的是位卑而权重,随时都可以对上官发起弹劾。
  苏云青在离开时有过交代,让李近尽快教给陆沉织经司内部的章程和规矩,最好还能让他系统地学习细作需要掌握的技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