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239节
尤其是岳宁说要改变其他人对中餐的认知,更是深得朱莉玲的心。
孙毓可笑着说:“奶奶,是不是岳小姐比我更像您孙女?”
朱女士笑了一声,摇头:“不是,宁宁是我的忘年交,是知己。”
这岳宁怎么当得起?朱女士在六七十年代,在对中餐充满偏见的美国,用自己的理解,向美国人展示中国美食,向他们介绍中餐是一种有底蕴、有内涵的高档美食,非常了不起。
“能成为您的小辈是我的荣幸,我称呼您一声‘朱奶奶’,可以吗?”岳宁问道。
“当然,当然可以。”朱女士连声应道。
侍应生敲门进来:“宁宁,陆大厨问,可以开餐了吗?”
“可以。”
岳宁请客人一起落座,朱女士拿起桌上的手写菜单。她已经听说宁宴陆府是大厨配菜,不接受点菜。
她看着这张龙飞凤舞的菜单,说:“陆家是翰林之家,我去美国后,接下那家酒楼,思考如何向美国人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陆家菜。”
前菜是凉菜拼成的山石牡丹图。红色的牡丹用帝王蟹腿肉拼接而成,黄色牡丹由鸡蛋和虾泥组成,山石是白色的新鲜鲍鱼片洒了黑松露碎……
荤素结合,中西合璧。
“黑松露餐厅联盟这件事,要从头说起了……”岳宁边吃边讲起,自己是因为什么缘故去的法国,认识了几位法餐大厨。
朱莉玲却越听越发现其中故事颇多。岳宁说到在日本直播中餐宴席,就涉及京鲁菜大厨陈德祥,也就说到陈锦莹,也就是说京鲁菜大师的传承人是另外一家宁宴的总厨?
还有日本铁板烧大师岩西健一和怀石料理大师宫本次郎跟她合作?
这时侍应生来上菜,上的正是陆家的招牌菜,纯粹的黄焖鱼翅。
朱莉玲看着面前的碗,碗中鱼翅根根分明,裹着浓稠的汤汁,边缘泛着半透明的光泽,那股香气,是她试了很多次都没能复原出来的味道。
她舀起一口金汤,鱼翅混合着浓稠的汤汁入口,这种鲜味的醇厚,一下子将她拉回了四十多年前。那时候日本人还没打进北平,她和丈夫过着富足而平静的生活。陆家的那一顿,是她吃得最好、也是记忆中最好吃的一顿饭。
后来是颠沛流离,再后来是身处异国他乡。
“所以我们决定成立黑松露联盟,我们既是传统的继承者,也是打破边界的拓荒者……”
岳宁的声音唤醒了朱莉玲。她一直坚守着传统,要把传统的中国美食带给美国食客。
她想起以前的事,说:“当年我在纽约开第一家餐厅,坚持用传统手法做红烧狮子头,美国人嫌油腻,说我的菜跟炒杂碎没什么区别。可我偏不信这个邪,每天站在餐厅门口,给每个客人讲狮子头要摔打三十分钟,讲酱油分生抽老抽,讲葱姜要用猪油煸出焦香。我是用坚持去打破美国人的固有认知。但是现在看来,可能太过于坚持传统,也未必是好事。毕竟皮埃尔都派儿子来你这里了。”
侍应生推着餐车进来,送上了玻璃脆皮糯米鸡。
看着侍应生下刀切开鸡腹部,露出里面满满的馅料。
刚刚还认为自己坚持传统没错的朱女士,看到这一幕,又摇头叹息:“我到底是半路出家,调味可以根据我吃到的味道复原,但是整鸡拆骨,还有鲁菜的扒,粤菜的爆炒,淮扬菜的刀工,这些传统的技巧,我终究是欠缺的。这也是我们餐厅最大的问题。我也一直想找有这样技巧的大厨,但是,在美国,我们的餐厅已经是难得的高端中餐,其他的就是做炒杂碎、左宗棠鸡和芙蓉蛋的餐厅。在美国基本上不可能找到有这样技巧的厨师。”
侍应生端上脆皮糯米鸡。孙毓可盯着面前的玻璃脆皮糯米鸡,鸡皮在灯光下泛着油润的光,筷子一戳,“咔嚓”一声中露出里面的糯米馅,她吃了一口:“我做的北京烤鸭都做不到这么脆的皮,鸡皮油脂不如烤鸭,这是怎么做到的?”
“脆皮水里加了淀粉和蛋白。”岳宁说道。
孙毓可一下子愣住了,她只是感慨一下,岳宁居然把配方关键给说了出来。
朱莉玲听岳宁这么说,便问:“宁宁,不知道加入黑松露联盟需要什么条件?我也希望我们之间能开展交流。”
第287章 又一场比赛
《厨王大赛》上期,澳大利亚的一支队伍对阵英国的一家粤菜酒楼。
澳大利亚的两个华裔烹制中餐,端出咖喱鸡、咖喱虾、咖喱牛和咖喱猪肉,对面的英国粤菜酒楼则由一华一洋的组合出战,他们拿出酸甜虾、酸甜鸡、酸甜牛、酸甜猪。这场对决简直是卧龙遇上凤雏,最终那对一中一洋的“凤雏”竟赢了。
这也就罢了,上上场偏偏是宝华楼对阵东风楼,东风楼的厨子实力不俗,但代表宝华楼出战的可是陈锦莹!她是宝华楼最强的厨子之一,最终结果却是东风楼被淘汰。
弱队晋级、强者出局,气得观众差点砸了电视机,还打电话威胁htv。
这一期,htv早早放出预告,称岳宁会来观赛;昨晚又有新闻报道,岳宁和蔡致远去接了一位老太太,这位女士在美国被誉为“中餐女王”,是首位在美国推广高端中餐的人。新闻详细讲述了“中餐女王”的故事,提到此次参赛的是她的孙女,另一队则是内地北京八大楼之一的裕丰楼。听到这消息,观众的情绪总算平复了些,却依旧为东风楼报不平。
场上两队准备就绪,岳宁和蔡致远陪着朱莉玲女士入场,在观众席就座。
孙毓可生着一张典型的阳光型美国华裔面孔:健康的蜜色皮肤,笑起来露出两排大白牙,神情格外爽朗。她介绍起搭档,一位非洲裔厨师,说这是她奶奶开店时聘请的洗碗工是一位单亲妈妈,这个妈妈没办法只能把孩子带过来,孩子长大了,在他们后厨学了厨艺。这位英文名叫路易斯,中文名叫刘易的小伙子,是店里极为出色的厨师,所以她选他做搭档来参赛。
老周师傅的介绍十分简短,只报了自己和助手的名字,杨裕合不得不为他补充:“我们都知道满人有八旗,老北京人就爱用‘八’字来形容,像八大居、八大楼、八大胡同,‘八’在此是个虚数,但这裕丰楼可是实打实的北京名楼。尤其是他们的一道烩乌鱼蛋,《随园食单》里就有记载,是北京裕丰楼的看家菜之一。”
老周师傅胖脸上堆起笑容,托起桌上的一个盘子:“有乌鱼蛋,我今天就做这道菜。”
“我们等着。”金先生应道。
老周师傅乐呵呵地带着徒弟去挑食材:一只大肘子、一块五花肉、一大把鸭掌。他看到一堆红彤彤的山楂,立刻眼前一亮,连忙拿了一小筐,七七八八地抱了一大堆食材。
另一边,孙毓可也挑好了食材,两队开始忙碌。
老周让徒弟给山楂去籽,又把肉和骨头焯水,骨头加了老母鸡熬汤,五花肉和肘子则放进另一口锅,倒入自己带来的老汤。由于比赛只允许带三样材料,他只好提前把卤料浓缩在老汤里。自从岳宁给了他正宗的苏造肉方子,裕丰楼就分了两口锅:原来的苏造肉用他师傅的名字命名为“老侯卤肉”,新开一锅卖正宗苏造肉。没想到,吃原来卤肉的客人没减少,这正宗苏造肉却也一传十、十传百,食客也越来越多。
楼里的总厨老董拍着他的肩打趣:“老周啊,照这架势,咱们裕丰楼以后干脆在门口支两口锅卖肉得了!”
他只能嘿嘿一笑:“老董啊,我这苏造肉,还得谢谢你二弟呢,是你家老二给的机会。让我去上海参加选拔,遇到了那个姑娘,才得了这个方子。”
他把肉卤上时,徒弟已剥好了山楂。他打发徒弟去处理鸭掌,自己煮起山楂,做起了山楂糕。
另一边,刘易把焯水洗干净的鸭子递给孙毓可,她拿出备好的秘制汤料,将鸭子放进汤里小火慢炖。炖上鸭子后,她开始处理大黄鱼:只取两片鱼肉,剔除腹部的刺,再把鱼肉切成筷子粗细、一寸长短的鱼柳,加入调料和蛋清上浆。
主持人采访孙毓可,问她要做什么。
“黄鱼腐皮卷。我爷爷是宁波人,生前最爱吃这道菜,后来也成了我奶奶最拿手的菜,现在是我们餐厅最受欢迎的菜品。”孙毓可像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情感外露。
给黄鱼上浆后,她拿出一块八肥二瘦的肉,切成小丁,焯水、清洗,再加小半碗水、葱姜和料酒,开小火熬起了猪油。
一家在熬猪油,另一家则把煮好的山楂搅打成泥,过筛后放进糖浆里熬,熬成山楂膏后倒入方盘。
老周做好山楂糕时,徒弟已把鸭掌去骨,他接过来继续加工:用白卤卤好鸭掌,又调了碗料汁放在一旁。他的篮子里还有一大堆蔬菜,便和徒弟一起,将蔬菜一一切好、刻上花刀、切成片。
准备工作繁杂,朱女士趁机和岳宁聊起未来的合作。
昨晚吃饭时,她得知岳宁的餐厅有一半员工是从内地来港进修的,起初不太理解为何岳宁要把餐厅办成培训学校。
在她的认知里,无论中国厨师还是外国厨师,大多是一代传一代,即便有人开放些,总体也不愿轻易教人。就像当年京城的饭庄,九成以上由山东人把持,这裕丰楼属胶东福山帮,烤鸭师傅则是荣成帮,全聚德的烤鸭师傅清一色荣成人,技艺代代相传。她当年可是花了大价钱,才从一位烤鸭师傅手里买到烤鸭配方。
然而,昨晚岳宁向她透露了脆皮鸡的脆皮秘诀后,她也说了自家餐厅烤鸭脆皮水的配方。
岳宁听后说,脆皮水可稍作调整,但关键还是烤制时的温度控制,随后还写了详细的烤鸭配方和店里的玻璃脆皮配方给她。
她忍不住问岳宁为何如此大方,岳宁说:“烤鸭配方是北京来的厨子帮忙改进的,玻璃脆皮配方虽是我和爸爸一起研制的,但现在粤城和港城很多店都在用了。”
她还说,若没有这么多外来大厨,单凭她一人,一年半时间让宝华楼起死回生已属不易。正是这些外来厨师与她一同撑起了危机重重的宝华楼,让她有信心开设宁宴;而外来厨师与本地厨师的开放交流,也让厨师培养的速度大大加快。如今,不仅她的三个师叔成了顶尖大厨,就连师叔们的徒弟,也有好几位登上了大厨榜。
“港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厨师来培训也方便,可要是我那里想这么做,恐怕没那么容易。”朱女士感慨道。
“肯定不容易。”岳宁应和。
“要不我们联合培养?你这儿培训两年,我那儿再培训一年?”朱莉玲话一出口就反应过来,“宁宁,我可能想得太简单了。你这儿培训两年出来的都是大厨,到我那儿去,我岂不是占便宜了?”
“您这么努力推广中餐,怎么就不能让您占这个便宜呢?”岳宁笑着看她,“也给这些厨子多一个赚钱的机会。”
“真的?”朱莉玲问。
岳宁点头:“昨晚我给皮埃尔和卢卡斯打电话,他们都知道你,听说福苑这样有影响力的餐厅要加入,都很高兴。现在日本有一家料亭也要加入,西班牙还有一家在申请。到时候你们填表,我做推荐人,再安排两位会员去审核。等您加入后,以后其他中餐厅申请入联盟,咱们两家出一家去审核就行,省得跟老外沟通不畅。”
忽然,一股沉厚的卤香萦绕在岳宁鼻尖,这气味不同于寻常的五香味,味道层层递进,糅合得极为巧妙。她又深吸一口气:“这味道闻着真舒服。”
“是吧?我不停地调整,加了肉蔻和陈皮。才有了这个方子。”
更馥郁的香气随后弥漫开来。孙毓可揭开砂锅盖子,深褐色的卤汁在灶火上咕嘟冒泡,升腾起袅袅白雾。她提起那只已卤得通体红亮的鸭子,醇厚的卤香瞬间洒满全场。
她把鸭子放在网格上沥水,接着起油锅,将卷好黄鱼柳的腐皮卷放入油中炸制,然后装入盘中。按岳宁的常识,这腐皮卷已算完成,可孙毓可又用白砂糖和番茄酱调了碗酱汁。
“为了迎合外国人口味,我们餐厅也难免俗套,终究还是准备了茄汁口味的酱料。”朱女士轻声对岳宁说。
岳宁摇头:“我还被人说过,日本人做的麻婆豆腐不正宗,调味偏甜、芡汁太稠。但菜是给人吃的,进入一个地方,肯定要为适应当地口味而改良。”
这时,主持人宣布可以上凉菜了。
岳宁看见孙毓可将番茄酱淋在腐皮卷上,红色的酱汁裹着金黄的炸黄鱼腐皮卷,配上翠绿的黄瓜盘饰,颜色搭配得十分亮眼。她的第二道凉菜是夫妻肺片:猪耳、牛腱、金钱肚、牛舌与莴笋片、胡萝卜片、黄瓜片间隔摆盘,错落有致地摆成折扇状,最后淋上红油。
裕丰楼的两道凉菜也端了上来:周师傅做的芥末鸭掌,黄色的鸭掌周围用翠绿的莴笋围边;另一道是山楂拌雪梨丝,红色的山楂糕丝与白色的雪梨丝相衬,颜色同样协调。
岳宁觉得两家的摆盘合格,但观众和评委早被去年大赛上宝华楼和陆培德两队的菜品“宠坏了”,毕竟大家都见过“大彩凤”那样的惊艳摆盘,眼前这些只能说中规中矩,没掀起什么波澜。
评委席上,金先生夹起一段黄鱼腐皮卷送入口中,脸上立刻露出惊喜的神情。他咽下去后,连忙对杨裕合说:“味道出奇地好!你快尝尝!”
杨裕合接过话茬:“这夫妻肺片也减了辣,跟宝华楼的香辣口有些不同,但味道也很不错。”
两人喝了口水,又交换着品尝。
作为特邀嘉宾,岳宁和朱女士也在品尝菜品。朱女士刚把芥末鸭掌送入口中,就被直冲鼻腔的刺激呛得眼眶发红,却又忍不住连吃两口:“这胶东呛芥末的霸道劲儿,配上软糯弹牙的鸭掌,味道太正了!这还不是市场上买的黄芥末酱,我在美国连个黄芥末墩儿都做不好。”
“这是我们裕丰楼的方子,发酵过的黄芥末。”周师傅笑着说,“您再尝尝我的山楂拌雪梨丝。”
朱女士喝了口水,换了双筷子夹起山楂拌雪梨丝,点头道:“这道菜酸甜可口,清冽舒服,尤其是和芥末鸭掌一起上,两道菜截然不同,倒体现了鲁菜‘一菜一味’的精髓。”
她看向岳宁,岳宁说:“在保留中餐传统和适应当地口味上,你们已经尽力做到平衡了。”
两家各有特色,观众也各有偏好。场上正在统计分数,等待结果的观众们忽然嗅到空气中飘来一股肉香,这肉香不算浓郁,却带着股“灵性”,直往人鼻子里钻。
“什么味道?”有人忍不住问。
“我炖的苏造肉。”周师傅嘿嘿一笑。
第288章 乌鱼蛋汤
第一局两家都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准,两家均是以调味见长。最终的结果是,福苑队以微弱的优势领先。不过,这个结果让观众都颇有意见。
这些意见渐渐消失在那绵柔和顺的香气中,金先生摆着手向大家介绍苏造肉的历史。这是一道真正的宫廷菜,然而即便在四五十年前的北平,大多数店家也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顶着苏造肉的名头,实际上卖的只是普通的卤肉。真正的苏造肉,香料与药材的香气需跟肉香完全融合,且不能让药材和香料的香气盖过肉的味道,这极其考究厨师的功力。
经金先生这么一说,大家对苏造肉越发期待。
然而就在这时,孙毓可将卤鸭放进了油锅。随着油锅“滋啦啦”的声响,浓郁的香气如炸开的烟花般迸发开来。鸭皮中的油脂被逼出,将原本醇厚的卤香激发得霸道张扬,引得众人纷纷往孙毓可那边望去。
偏偏在这个时候,周师傅揭开了苏造肉的锅盖。蒸汽升腾间,一股截然不同的香气悄然弥漫开来:药材与香料的气息如同薄雾,轻柔地缠绕着醇厚的肉香,不紧不慢地钻进每一个角落。丰腴的肉香在香料药材淡雅的气息的衬托下,于空气中织就一张细密的网,初闻温润舒缓,细品却层次分明,越琢磨越觉得余韵悠长。
“这两种味道撞在一起,倒像是在打擂台呢!”杨裕合笑着摇头感叹道。
香酥鸭先被端上桌。这香酥鸭被斩成整齐的块状,外皮油亮酥脆,内里的肉质却依旧鲜嫩多汁。咬下时发出“咔哧”一声,卤汁的浓香瞬间溢满整个口腔。
“这香酥鸭的卤味真是绝了,是我至今为止吃到过最好吃的香酥鸭。”金先生这位老饕,口中满是溢美之词。
孙毓可看向朱莉玲女士,说道:“我奶奶就是靠着这道香酥鸭征服了那些洋人,刘易也是因为这道香酥鸭,才决定成为一名中餐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