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238节
崔慧仪睁开眼看她,呵呵笑了一声:“你等着吧,他只是需要时间适应。”
第285章 中餐女王
李欣荣的老板是宝华楼的老食客。当年姜老板在澳城新造一家酒店时,曾找到岳宝华,想以重金聘请他过去。岳宝华放不下宝华楼,就推荐了自己的大徒弟担任行政总厨。
自从岳宁来到港城,宝华楼从旺角一家以口味见长的老式粤菜酒楼,一跃成为港城最火爆的酒楼。
因李欣荣的关系,他们酒店的厨师们获得了去宁宴和宝华楼进修的机会。
这次姜老板带着李欣荣来拜访祖孙俩,提及酒店计划进行中等规模翻修,希望引入宁宴品牌入驻。
港澳两城相邻,宝华楼确实有进军澳城的计划,但只打算开设宝华楼和宁小厨分店。岳宁没打算在澳城开宁宴,一来澳城常住人口较少,二来李欣荣所在酒店的中餐厅已模仿宁宴七八分风格,在这样规模的城市里,没必要同时存在两家定位与菜品几乎相同的餐厅。
“我也知道宁宁看在华叔和欣荣的份上,把涌金中餐厅当作宁宴一样指导,”姜老板笑着说,“只是这份情分太重,让我心里不安。我想索性将这家店归入宁宴经营,挂上宁宴的牌子。说实话,涌金中餐厅和宁宴还是有差异的,大家更卖宁宴这块牌子,宁宴入驻能为涌金增添更多价值。装修方案由你决定,费用我来承担,联营方式为我们抽取销售额的十个点。”
这样一家投资巨大的店,只抽成百分之十,条件实在优厚。
涌金皇宫是酒店,姜老板的另一产业是澳城的特色产业,赌场。
来到港城后,岳宁自然也听闻过澳城赌场的一些情况:普通人去澳城玩,一百元筹码赌场只抽三五元;澳城赌场最核心的是vip管理,真正赚钱的是vip贵宾厅。每个贵宾厅由叠码仔承包,负责为赌场介绍赌客并抽取中介费,据说抽水比例高达20%-50%,vip厅收益占赌场总收入的七成。因此,赌场老板们绞尽脑汁服务好这些豪客。
上辈子,大陆偌大区域仅有三家米其林三星餐厅,而小小的澳城也有三家,且均为赌场老板经营的酒店餐厅。
宝华楼与涌金娱乐签署合作协议,旗下宁宴品牌将入驻涌金皇宫大酒店。虽说涌金中餐厅风格类似宁宴,但终究只是形似。趁着餐厅重新装修,涌金全体厨师和服务人员前往港城参加培训学习。
李欣荣带了一帮徒弟来港城,装修起码要半年以上,这下宝华楼人员配置更加充裕。岳宁让行政部门趁着年底旺季未到,安排员工去日本旅行并开展业务交流。
陆培德找到岳宁,表示不想去日本,想带苏菲和寿伯回北京一趟。原来,陆育德与陆永定闹翻后,陆大厨虽表面说没事,心里始终放心不下;加上他与苏菲感情稳定,想带着苏菲回去见见妈妈。
岳宁建议他日本照去,毕竟他是宁宴陆府的总厨,岩西和宫本都期待与他交流;回北京的事可安排在圣诞节和元旦期间,那时虽忙,但岳宁已放寒假,可以替他顶班。
十一月底,李晚秋案件终于宣判。与国内此类案件多判死刑不同,本案中父子三人分别获刑十八年、十年和七年。
李晚秋聪明且有耐心,被调至宁宴陆府工作;周国华人品踏实、学习能力强,一直在宁宴负责采购验货。岳宁不舍得两人此时回内地,打算以后再找机会。恰逢岳宁与同学成立的新公司招到一名英语不错的员工,但负责内地联络的人选尚未确定,于是将周国华调了过来,跟内地联络。
这家新公司虽刚成立,但凭借岳宁与内地的关系,很快有了合作意向。让人意外的是,第一单生意竟来自宝华楼旁做外贸服装销售的昌叔,他告知岳宁,服装厂给日本百货商店的一批货延期交付,日方拒收,问能否帮忙处理。昌叔原本想将货卖给鸿安大卖场做特价促销。
岳宁带周明轩他们一起去看,昭和时代的日本服装并非想象中那般简约朴素,反而十分时髦,只是材质多为化纤。如今外面工业化程度高,化纤布料价格低廉,自然卖不起价格,也只能在卖场当成特价品促销,但在内地,挺刮不起皱的化纤面料,还是正儿八经出口给日本的货色,那是切切实实的紧俏货。
岳宁与厂方谈下总包价,通过崔慧仪联络内地供销社人员,由周明轩等人对接。内地合作方有销路但资金不足,岳宁帮忙将服装运往鹏城,允许其分批提货。第一次对方仅拿几百元货,第二次他们要求一次性提货。
这单生意以七万元拿货,最终销售额达十一万元。周明轩难以置信,他亲自跟进报关报税,得知内地化纤材质关税高达54%,不明白为何还能盈利。
“这就是信息差。在内地人眼中,这批是高档日本服装。港城这些年一直在做服装加工,除了品牌服装,那些销往海外的服装,很便宜。内地服装也便宜,但是款式很少,内地改革开放,日本电视剧率先引入内地,掀起了追日剧的风潮。”岳宁用实际案例给团队上了一课。
有了这笔收入,大家信心更足。后续单子虽多为赚两三千甚至几百元的小生意,但源源不断,团队忙碌起来。
考试周临近,周明轩等人看到公告栏张贴着宁小厨团队寒假赴台湾和新加坡考察的消息,便跑来问岳宁:“宁宁,他们宁小厨去台湾和新加坡,我们寒假去哪儿?”
“去内地啊!不然我让你们办回乡证做什么?”岳宁说,“这些日子赚的是小钱,但大钱在后头,生意都是一点一点做起来的。”
她让胖强在公告栏张贴团队寒假去内地考察的消息。两张公告并排贴着:杨志杰团队一会儿去日本、一会儿去台湾、新加坡,岳宁带的团队则去内地。
两个团队没什么意见,校园里的人倒是品评起来。都说跟岳宁,还不如跟杨志杰。
蔡致远一直邀请岳宁观看比赛,岳宁一直忙,没空去看。终于等到考试结束,此次比赛由北京裕丰楼的周大厨带队,对阵美国来的一个叫“福苑花园酒家”的队伍。
各参赛队伍简介写得天花乱坠,但从前面比赛看,大部分队伍吹牛本事大于做菜实力。迄今为止,精彩的比赛不过来自上海锦华、福运楼、东风楼和宁宴,其余场次观众反响甚至不及去年。
即便如此,岳宁不敢放松,让裕丰楼队伍提前来港城,由陆培德为周大厨临阵指导。
比赛前一天,蔡致远致电岳宁:“宁宁,等下跟我一起去接机,接朱莉玲女士。”
岳宁脑海中浮现出一位穿旗袍的老太太,上辈子被誉为“美国中餐女王”的江孙芸大厨,曾以正宗中餐征服纽约美食界,甚至让《纽约时报》美食评论家写下长篇赞誉。此刻蔡致远提及的朱莉玲女士,分明是这个世界的“江孙芸”。
岳宁兴奋地问:“朱女士怎么来港城了?”
“来看她孙女比赛,”蔡致远说,“她孙女是福苑团队的孙毓可。”
“我回去换衣服,你等下去我家接我。”
岳宁特意回家换上浅蓝色宝相花锦缎上衣与同色开叉长裙,还化了妆。蔡致远见她这身打扮十分惊讶,岳宁平时出席正式场合也未曾如此隆重。
见同行前辈,岳宁自然要慎重以待。
两人抵达机场,在到达口等候。两人都是港城名人,他们一同接机立刻引发大家的关注:究竟是什么样的大人物,能让两人亲自来接?
远远地,岳宁看见一位穿毛衣配牛仔裤的年轻姑娘,陪着一位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老太太走来。老太太身着月白色织锦旗袍,襟头别着翡翠玉兰胸针,姿态端雅如老派电影中的名媛。
蔡致远快走两步伸手致意:“朱女士、孙小姐,欢迎来到港城。”
两人与蔡致远握手后,老太太目光落在岳宁身上,唇角漾起温和笑意:“这位就是宁宴的岳小姐?”
岳宁恭敬地握手:“是,久仰您的大名。”
“哪里!我在纽约时,也听闻了宁宴的传奇。”她的国语带着几分吴语的软糯。
“非常荣幸。”岳宁又与孙毓可握手,“孙小姐,欢迎来港城。”
“你好!我和奶奶都看过你做菜的录像。奶奶说,你更像她的孙女。”孙小姐性格直爽,但初次见面这般直言,让岳宁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朱莉玲笑意温婉:“coco在美国长大,做菜受美国文化影响。我跟她说,做中国菜可以洋为中用,但不能为了讨好洋人丢了中国菜的魂。不过这种感觉很难跟她讲清楚,而我做菜一直讲究古法,改良也是中式改良,很少用纯西式材料。我看了你在法国做的菜,即便用了鹅肝、法国火腿,中国菜的精髓仍在。所以这次来,不仅是看她比赛,也想让她向你请教这方面的心得。”
“互相交流,我也希望得到您的指点。”岳宁说。
“我们先上车,去宁宴陆府。”蔡致远伸手请她们离开机场。
第286章 新的会员
站在宁宴陆府的透明厨房前,朱女士看着正在做冷拼的厨师。只见厨师完成落日、晚霞、渔舟和飞鸟的图案后,用毛笔蘸着酱汁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你们这里的厨师都有这样的书画本事?”
“这是我们的一位大厨,马耀星马大厨。”岳宁说道。
阿星当年就私下琢磨整鸡拆骨,来了港城,岳宁倾囊相授,他更是拼命学习。看到岳宁、陆培德和陈锦莹都写得一手好字,他也开始勤学苦练。一年半不到,这手字,在厨师里绝对够用了。
“知道,我看上一期的录像,他的刀工非常好。”孙毓可说道。
“他特别勤奋,也有天分。”
“岳小姐,你怎么会想到用这样的厨房?”朱女士问道。
“中餐在世界范围内被人定义为油腻、粗糙,不上档次,而且很多人根深蒂固地认为中餐馆的后厨肮脏,污水横流。对我来说,不管是走快餐路线的宁小厨,还是做大众餐饮的宝华楼,又或者是做高端餐饮的宁宴,第一要素都是干净。透明厨房是最好的呈现方式。更何况大厨做菜,很赏心悦目。”
“有道理,我从来没有想到过。”
他们继续往前,范秀琴正在嘀嘀咕咕跟尼古拉斯说话。
“这位是?”
“法餐大厨皮埃尔的儿子尼古拉斯,来我们这里培训一年。”岳宁解释道,“不知道您是否知道,我们六家餐厅成立了黑松露餐厅联盟?”
“法餐传统派代表,皮埃尔布尔热瓦?”朱莉玲问道。
“是。”
“可能离得太远了,我没听说这个消息。”朱女士说道。
“这事说来话长,等下吃饭的时候我跟您细说。”岳宁带着他们走到主厨房的玻璃前站定。
里面陆培德正在调味,他身边的是明天要参加比赛的裕丰楼两位大厨。
“这位是宁宴陆府的总厨,他身边的就是裕丰楼的周大厨。”岳宁介绍道。
孙毓可问道:“他们在你们后厨做什么?”
“内地参赛的福运楼和东风楼的厨子,都是在我这里进修过的。内地的饭店和外面脱节太多了,上场前我们给他们一点指导。宝华楼也是参赛队伍,我们培训自己的对手,没问题吧?”岳宁说道。
好像是没问题。孙毓可问:“可你提升了他们,你不怕最后他们赢得了奖杯吗?”
“我只能提升一些技巧,但厨艺是天长日久的积累,很难在短期内大幅提升。”岳宁笑着说,“如果把提高中餐在业界的地位作为共同的目标,那么谁赢了,我们都与有荣焉。”
“难怪你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成就。”
岳宁走到厨房门口:“陆哥,你出来一下,有位客人要介绍给你认识。”
陆培德出来,岳宁介绍:“陆哥,这位是朱莉玲女士,她吃过你爷爷做的菜。”
“先夫在清华任教的时候,带我去过陆家,吃过令祖父做的菜。关山万里遥,那已经是四十来年前的记忆了。”老太太幽幽叹道,“梦魂之中,记起那口鱼翅汤,试过很多回,终究不是陆家的味道。你爷爷还好吗?”
“爷爷刚解放就没了,我爸也走了。如今是我二叔当家,他在国宾馆;还有我三叔,在同庆楼做大厨。”
“抱歉。”
“世事无常嘛。”陆培德说,“等下您试试我的黄焖鱼翅,看还是不是当年的味道。”
“好。”
岳宁请客人上楼,朱女士走得不快。头顶的吊灯,扶梯的扶手壁板,有年代不算久远的古董,也有当代国画大师的作品,走廊里更是陈列了各种工艺品,每一件都吸引着老太太的目光。
这些也都是岳宁的心头好,她一一介绍其来历,说:“其实当代工艺大师之作,水平不低。”
老太太看着墙上装裱的一块黄地牡丹云锦,又看看岳宁身上的外套:“你这件外套,还有这块云锦,都是大家之作吧?”
“是,都是出自苏州织锦工艺大师之手。”
“太美了。我这些年也常来港城、去台湾找这些物件,很难找到像你这么多合心合意的。”
“都是内地的华侨商店、友谊商店的东西。”
侍应生推开包房。这间包间内外用中式花窗隔开,花窗中间有六角形孔洞,刚好透出对过墙上的山水工笔画。
岳宁让茶艺师先出去,由她来烧水泡茶。
茶桌上有一整套豇豆釉的茶具,大红袍色的三才盖碗,美人醉色的茶盏,还有一个绿色的公道杯。
“要想穷,就烧红。这得烧多少回才能凑齐这么一套茶具?”
朱莉玲拿起这个绿色的公道杯,开始说起豇豆红的特点,说这个公道杯,果绿绿得鲜亮,不掺杂一丝红色。柴窑烧出来的豇豆红釉,最美的是鲜亮的大红袍色,最受人追捧;红绿相间且红得鲜亮、翠得清新的美人醉,变化多端,让人爱不释手;顶顶难得的是娇嫩的纯绿色,烧一百次窑未必能有这么一只。
“可不是?我是一眼相中这套茶具……”
红色的茶汤倒入茶盏,茶盏内壁洁白如雪。
朱莉玲喝了一口茶,这茶叶品质也很好。去了美国,买到好茶叶全靠碰运气,即便运气好,也未必能有这么甘醇的味道。
这一老一少从瓷器、茶叶说起,谈天说地,聊起对中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