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237节
岳宁掰着手指:“鹏城工人月薪八十,港城研发工程师月薪三千,可人家一台电风扇从港城卖出去是四十美元,内地生产成本才多少?而且内地缺外汇缺得厉害,所以鼓励出口,会给很多政策,港城窗口搞外贸、控风险,这其实是另外一种前店后厂。”
周明轩突然拍桌子:“我懂了!咱给内地厂子当港城窗口,他们出产品,咱负责对接外商、搞认证、弄报关报检,还有代理检验,赚的就是中间这截翻译费和服务费!”
赵佳颖被他吓了一跳,到嘴边的腊肠掉在桌上,说:“你能不能轻点儿?”
“还有按照国际标准验厂。”岳宁可是记得,她在全球采用的食品供应商,都是要委托国际标准机构进行审核。
“你们有我,现在内地想要出口的厂有了,外国的客商也有了。我手里还有什么?”岳宁看着他们问。
几个人看着她,赵佳颖一下子恍然了:“乔家有轮船公司,货运这块你有资源。”
“刚开始的时候,在学校边上租一间小办公室,招两个职员,平时给你们接电话,跑腿,办手续。跟欧美联络基本上都可以放在下午和傍晚,跟内地联络,就看你们课程安排了。”岳宁看着他们,“资金我先来出,我来挂名,把公司开起来,三年以后我们毕业,我到时候,退出也好,你们谁有其他方向了,其他人做也行。当然也有可能,我们失败了。创业就是尝试吗!”
“宁宁……”赵佳颖看着岳宁。
“让愿意为内地服务的人,在服务中也有获得。我说过:'港城,注定要成为连接内地和世界的桥梁',咱们不要错过了这个时代。”岳宁跟他们说,“洗过碗,我们一起整理今天收集的调查报告。”
接下去的几天,从我是来帮忙的,到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机会,大家更加努力了。他们离开的时候,领导们谢了又谢,岳宁趁着这个机会,也跟陈主任说了他们的计划。
有岳宁这样的人,还有她选出来的人,来做这个事,总比大家急病乱投医,找的那些野鸡公司要好,陈主任他们自然支持。
七八十年代是港城很多富豪发家的时期,岳宁也不想自己的人脉全是港城那些老牌家族,也得有这场浪潮里起来的新贵,当然最好是跟自己一起成长起来的新贵。
一组人回到港城,岳宁把大家这几天整理的资料一起归集起来,这个时代的本科生,实际上还是以老师授课,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这些资料如何整理出来,思路还不够清晰,岳宁先自己做一遍。
岳宁在家做作业,电话铃声响起,她接电话,电话那头杨志杰的声音带着焦急:“宁宁,谢学文在学校里贴一篇长文!标题就叫《被资本裹挟的“爱国生意“,致所谓'港城桥梁'团队的一封公开信》。他说你们利用港大学生的身份,借用学术的名义,搞有政治倾向的活动。你知道我们是政府的官办学校,最忌讳的就是卷入具有政治倾向的活动中……”
“没事,明天我就进学校了。”
岳宁挂断电话,电话铃声又响了,这回是万教授的电话。
老师先跟她说了声抱歉,又说因为岳宁之前在学校里有过类似的言论,所以校方希望能调查清楚。
“老师,您等一下。我写好文稿,马上过来。”
“宁宁,你……”
“您等我一个小时左右。”
岳宁加快速度整理了资料,把资料塞进背包里,拿了钥匙下楼去车库,拉开车门。
岳宁决定奖赏自己的时候,选了这辆经典款的超跑。
大红色法拉利308gts从港岛南边的浅水湾往薄扶林道去,这是岳宁第一次开车进学校。
岳宁将跑车停在行政大楼前。暮色中的校园里,三三两两的学生瞥见这辆红色跃马跑车,纷纷驻足张望,岳宁这位小学妹很有名,开学以来一直骑车来校,非常低调,此刻却以近乎张扬的姿态撕开了某种伪装。
岳宁拿起背包,关上车门,进入行政楼。
她上楼去,到三楼会议室门口,推开门时,依旧是上次见过的几张老面孔,还有万教授和吴教授都在,谢学文阴沉着脸坐在角落,面前摆着一份公开信复印件。
岳宁坐下,分管学生事务的校董说:“岳同学,我们又见面了。”
“是。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又见面了。”岳宁看着几位教授笑着说。
眼前的教授推了推眼镜,语气审慎,“我们希望你能解释一下,谢同学指控的'政治倾向活动'是怎么一回事。”
岳宁放下背包,从里面拿出一叠文件,放在桌上:“首先,我是一个商人。一个还算有天赋的商人。”她环视众人,目光在谢学文脸上停留,“商人关注的是赚钱的机会,而不是纯粹的学术研究。我研究内地,是因为内地有巨大的商业机会。”
岳宁把文件递给教授:“这是我们团队,这些天通过收集的资料,得出的初步分析报告。”
教授们在传阅文件,岳宁则是解释:“港城转口贸易赚取利润的核心逻辑是利用港城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政策优势和国际网络,扮演中国内地与全球市场之间的中介角色。先从政策和地理优势说起,港城是自由港,现在是黄金窗口期,中国内地尚未全面开放,外汇管制严格,进出口权受限。港城凭借独立关税区地位,成为内地商品出海和国际资本入陆的唯一合法通道……”
她从地理和政策优势,说到利用信息差提供增值服务,到金融结算和外汇套利,关税规避等等。
还时不时地回答教授们的问题,总算是解释完,她看向谢学文:“谢师兄,商人投钱是要产出的。我组这个课题,投钱,甚至亲自参与,是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你跟我说的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的经济研究。不是我看好的商业机会。因此我拒绝将课题换成东南亚研究。但是我也跟你说过,纯粹学术研究的话,这是个好课题,我建议你回来跟万教授申请经费,自己组队研究。怎么就变成了有政治倾向?”
教授们一下了然。岳宁看向教授们:“我们团队,已经决定注册一家咨询公司,以后为内地企业提供进出口咨询相关服务。这应该属于实践活动吧?”
“既然如此,“教授将文件递给岳宁,他看向谢学文,“这件事就到此为止。谢同学,公开信涉及名誉侵权,希望你明天一早去学生事务处道歉澄清。”
谢学文猛地抬头,对上了岳宁似笑非笑的目光。
第284章 他只是需要时间适应
岳宁从开学到现在,两次被指卷入政治立场争议,第一次学校未作处理,第二次是对方公开向她道歉。
谁都知道岳宁背景深厚,大学校园里有乔家和蔡家捐建的场馆,去年她就与学校合作项目,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港城大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从英中学校升上来的,这意味着他们从小接受的是英式教育。
教育都有倾向性,学生中亲英的人不在少数。当今世界,英美在拉拢中国对付苏联,中国也在此时寻求自身发展的契机。中国和欧美此刻正处于蜜月期。从国际大趋势来看,环境对中国很友好,但港城却面临是否回归的问题。这涉及个人利益,争议极大。
岳宁这样的亲中人士,自然会被那些人排斥,很多人说学校维护岳宁,不过是屈服于铜臭。
刚好岳宁所在团队的研究报告极为出色,学校安排他们团队做一次公开演讲,岳宁还申请了校外媒体拍摄,而这个媒体自然是htv。
岳宁被谢学文发公开信指责,对方指责她以中国人自居,枉顾他们作为英国臣民的“事实”。这件事早已传到校外,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些内地新移民,到底算不算港城人?到底是不是英国臣民?
岳宁是新移民中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她的言行具有一定引导意义,因此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岳宁上台后站在讲台后:“老师、同学们好!感谢学校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和我的团队,能澄清一些事实,也能分享一些心得。我去年在学校组建了一个宁小厨团队,当时我说日本经济发展还会加速,这个团队除了深耕本港市场,就是集中精力开拓宁小厨的日本市场。怎么就没听见有人说我有政治倾向?今年,我认为内地改革开放会给港城经济带来机遇。离谱的是,我要招人帮忙翻译经济资料时,有人说我发表政治言论;我组建新课题,也被说有政治倾向。我想来想去,我只不过说了两个事实。第一,我是中国人。”
岳宁看着台下,无奈一笑:“我在粤城出生,在西北长大,来港城仅一年。总不能说我是港城人吧?”
“你可以说自己是港城人的老婆。”有人在台下突兀地喊了一声。
这话让大家哄堂大笑,岳宁也跟着笑:“纠正一下,是未来的老婆。等我结婚了,我和乔君贤就是‘外来媳妇本地郎’,我还是外来的。”
这下台下的人笑声更大了,岳宁微笑着说:“‘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对故土的眷恋,是人之常情。我确实发自内心希望中国好,希望家乡好,这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根本扯不上政治倾向。我说的第二个事实,就是内地的改革开放会为港城带来巨大商机,港城会因此更加繁荣。”
此时台下开始嘈杂起来,岳宁双手示意大家安静,她说:“我们有请会计学二年级的赵佳颖同学来介绍我们团队近阶段的研究情况。”
赵佳颖拿了一张地图上台,岳宁和她一起把中国地图挂好后,岳宁走下了台。
赵佳颖看了一眼台下,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她身穿黑色西装外套搭配白色衬衫,整个人看起来比平时更加挺拔干练。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赵佳颖站在麦克风前,“我是赵佳颖,很荣幸能代表我们的团队向大家汇报近期的研究成果。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内地改革开放与港城经济的双向机遇》。”
她翻开手中的文件夹,抬头看向观众:“首先,我给大家念一组数据:1979年,中国内地的人均gdp不足300美元,甚至不到菲律宾同期水平的一半。但是,内地有十亿人口,这是什么概念?就算每人每年只买一双胶鞋,那就是10亿双的需求;每人每月多花1块钱买日用品,那就是120亿的市场。而菲律宾同期人均gdp虽然高一倍,但总人口不到5000万。换句话说,内地市场的‘总量蛋糕’,是菲律宾的20倍。”
她转身指向地图上的港城:“再看我们的港城,500万人口、700平方公里土地,拥有自由港政策、独立关税区地位以及连接中西方的金融网络。这时问题来了:当一个10亿人口的巨型市场开始打开国门,当它需要一个中间人来对接国际规则、技术和资本时,谁最有可能成为这个中间人?”
赵佳颖看着地图:“答案或许就在我们的地理位置里,港城位于珠江口东岸,是连接东南亚与内地的天然良港。1979年,内地的外贸依存度不足10%,80%的转口贸易要通过港城完成,为什么?因为内地还没学会‘游泳’,而港城早就是‘弄潮儿’。”
她走回讲台前,翻页后抬头继续道:“上周我们在粤城交易会采访了27家内地参展企业,其中22家表示,他们遇到的最大障碍不是产品质量,而是不会与国际买家对话,产品说明书要翻译成英文,质量认证要符合国际标准,甚至连如何谈价格都要从头学起。这生意该怎么做?”
台下开始交头接耳。赵佳颖笑看台下:“我们发现,企业需要翻译服务、国际认证咨询、报关报检指导,这些都是技术活,但内地暂时缺乏专业人才;而港城呢?我们的英语普及率极高,有百年积累的法律事务所、全球认可的会计行、国际质量认证的船级社,这是互补优势。内地有10亿人口的市场潜力,港城有连接世界的通道优势,当内地工厂需要把玩具卖到美国,当内地工厂需要引进德国机器设备,港城就是那个翻译官、担保人、中间商。我们帮内地企业拿到国际订单,帮外国资本找到投资机会,港城的转口贸易、金融服务、航运物流……”
这场演讲通过htv财经频道播出,htv还邀请嘉宾评论。无论嘉宾见解如何,单从几个大学生能写出这样一份研究报告来看,确实彰显了能力。嘉宾们发散讨论时,一位白发老爷子淡淡说了句:“你们说,背靠十亿人口的港城机会多,还是有五千万只袋鼠的澳洲机会多?我的看法,今日移民的人,在十年二十年后,会后悔。”
老爷子的话,又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
岳宁从未想过要说服谁,她选择公布真相避免误解。至于未来的发展,时间会给出答案。
*
“哈哈哈!‘外来媳妇本地郎’?”刚度蜜月回来的乔君慎指着岳宁和乔君贤笑道。
叶应漪过去敲了一下儿子的脑袋:“有什么好笑的?我和你爸还是‘外来媳妇外地郎’。”
乔君慎仰头看她妈,一脸委屈:“我就觉得很有趣呀!”
“吃饭了。”老太太过来招呼孩子们。
“我去叫大奶奶。”岳宁从沙发上起身,跑到花园里喊道,“大奶奶、军军,吃饭了。”
军军和大黑、小乐一起奔跑过来。两条狗先到,岳宁揉了揉两个狗头。
军军跑过来,岳宁牵着他的小肉手,等着大老太太。
大嫂嫂在宁小厨学习,大爷爷家其他人因有事先回去了,大堂哥也去了粤城秋交会,乔家大老太太留下陪伴孙媳妇和曾孙。
大老太太走过来,众人一起进屋。
岳宁和军军洗了手后,过来坐下。虽然岳宁是大厨,但除非她有兴致主动露一手,否则乔老太太从不让她进厨房。不过老太太对她喜欢的菜式观察细致,岳宁虽是粤城人,却在西北长大,喜欢吃辣,而这种辣与叶应漪喜欢的酸辣又有所不同。
当天餐桌上就有一道加了辣椒的红烧鲳鱼,家常做法,特别合岳宁的胃口。
岳宁吃了两口,乔启明问起这次秋交会的情况,岳宁特地提到大堂哥:“大堂哥英文好,还会德文,真的好厉害!”
乔老太太看向大老太太说:“你大奶奶年轻时可是留学德国的。你大哥哥的德文是她教的。”
“难怪呢!”岳宁说,“大哥哥被领导看中了,这几天一直在上海机械展台当翻译。”
“慧仪,你精神不好?”叶应漪问崔慧仪。
崔慧仪抬头:“可能是时差没倒过来吧?”
叶应漪说:“下午好好睡一觉。”
“下午我要进公司,和宁宁约好了,她帮我试新口味。她现在要念书,时间也紧。”崔慧仪说道。
乔君慎说:“我陪你们一起去。”
崔慧仪微微瞥了他一眼:“不用,我坐宁宁的车。”
吃过饭,乔老太太把叶应漪叫到身边叮嘱了几句,叶应漪走到门口,对正要上车的岳宁和崔慧仪说:“慧仪啊,你们奶奶提醒我,我怀君慎和君贤的时候,特别容易犯困。”
崔慧仪连忙摇头:“妈,不是,真的不是。”
叶应漪也有些尴尬:“我没有催你的意思,只是你奶奶……”
“知道,知道。您和奶奶知道我妈妈走得早,有些事没人说,我不会介意的。您有什么就直说。”崔慧仪说。
“去吧,早点回来。”叶应漪说。
她第一次做婆婆,平时在外忙碌,不像老太太那般细心,刚才还是老太太提醒她,别是慧仪有喜了。
岳宁坐上驾驶座,跟叶应漪挥手道别,开车驶出乔园。她侧头看了眼崔慧仪,调侃道:“慧仪姐姐,你和哥出去度个蜜月,怎么像是‘采阴补阳’了?你萎靡不振,哥哥却容光焕发?”
崔慧仪听见这话,猛地坐直身体,幽怨地看着岳宁:“还不是因为你。”
“我?”岳宁不解,“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们度蜜月时我在粤城忙,我们相隔半个地球呢!”
“你出的馊主意。”崔慧仪没好气地说,“你哥又来问我是不是很早就喜欢他了。我就照你说的,狠狠地夸,夸得他天上地下独一无二。”
“他怎么样?”岳宁问。
“他笑得嘴巴都能塞下一颗苹果,兴奋得不行。这下好了,天天让我重复那些话,听完还拼命折腾我。”崔慧仪靠在椅背上生无可恋,“我怎么找了这么一个男人。”
岳宁微微松了口气说:“还好,君贤不像哥哥,脸皮没那么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