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229节

  第273章 宝华楼的翻台次数
  岳宁换上厨师服出现在场上,场下观众顿时发出一阵惊呼。
  “我今天参赛,可老是被你们叫上场。”岳宁笑着对观众们说道。
  这时,有个妹子噌地站起来,扯着嗓子大吼:“宁宁,我们爱你。”
  “我也爱你们。”岳宁笑容满面地回应。
  岳宁走到材料区挑选食材,她先在一个大碗里接了大半碗清水,接着将豆腐切成小方块,养在水里。
  “麻婆豆腐这道菜,始于清朝同治年间成都万福桥附近一家‘陈兴盛’饭馆。饭馆老板娘脸上有麻子,客人们都叫她‘麻婆’,她做的豆腐格外好吃,大家就把她做的豆腐叫做‘麻婆豆腐’。”
  岳宁一边说,一边利落地切牛肉,将牛肉剁成了碎末,接着说道,“麻婆豆腐最开始用的是牛肉,后来大家为了方便,就用猪肉代替了牛肉。今天我给大家做两个版本,一个是纯牛肉的,一个是牛肉和猪肉混合的。做这个菜,我比较喜欢手工剁肉末,剁得不要太细,略微带点颗粒感才好。当然,如果是自己家里做,就不用这么讲究,市场上买来的肉末直接用就行。”
  剁好牛肉和猪肉后,岳宁又切好了蒜末、青蒜和豆豉。
  锅里烧上了水,岳宁往锅里放了点盐,放入豆腐块,又加了点老抽,解释道:“老抽能给豆腐增加底色。”
  等把豆腐烫好后,她往锅里加入菜籽油和猪油,放了一把花椒,“要是用牛肉末炒,咱们就得用猪油和菜籽油对半掺,这叫二合油。”
  等把花椒捞出,岳宁开始在锅里爆香葱姜蒜末,接着下入大半牛肉末,“小火慢炒很有讲究,每种材料加一点就炒一会儿,一步一步慢慢炒出香气,千万别着急。”
  等牛肉末收缩、颜色变成金黄,她加入切碎的豆豉继续炒,等豆豉香味出来,又加了郫县豆瓣酱,继续炒出香味。之后再加了一勺蒜末,再次翻炒,接着加入海椒面,炒过之后,再加甜面酱,再加一点酱油,最后加了一勺高汤。
  厨房里,香气从单一逐渐变得复合,味道也越来越浓郁。
  这时,岳宁才把豆腐下入锅中,“豆腐绣球是清汤,麻婆豆腐则是味浓,要让味道充分进入到豆腐里才行。”
  豆腐在锅里烧了两三分钟后,岳宁开始调味,加入一点盐、一点白胡椒面和一点花椒面。
  她还舀起一小勺水淀粉淋入锅里,“现在进行第一道芡,目的是让豆腐和汁水能完全融合在一起。”
  接着,她用锅勺推动豆腐,又淋入淀粉,说:“这是第二道芡,让芡汁变得浓稠,紧紧裹住豆腐。”
  再来一道芡时,她说道:“这一道芡下去,芡汁不会再脱落。和我教日本姐姐们的做法不太一样。给姐姐们教的时候,我只用了一道芡,而且芡汁比较稀薄,主要是她们学回去是要做盖浇饭的。拌饭要宽汁。”
  她拿起小碗:“最后再撒上青蒜末。”
  只见碧绿的青蒜末撒入锅中,紧紧裹住芡汁的麻婆豆腐完成。麻辣鲜香、滚烫入味的麻婆豆腐被端上了桌。
  杨裕合伸手请金先生先品尝。
  金先生也不推辞,拿起碗和勺子,舀了一勺豆腐,轻轻吹了两下送入口中。吃完后,他说:“味道就不用多说了,层层叠叠的滋味相互融合,一点都不抢味,还故意留下些肉末颗粒,嚼起来很有口感,每颗豆腐都裹着满满的芡汁,让豆腐能与料汁充分接触。”
  赵家父子也在一旁吃着,金先生之前被这赵平安说得莫名其妙,只想问一句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宝批龙,还说对方手艺不行。他说:“以为麻婆豆腐就是靠着豆瓣酱和花椒来突出麻辣的,是拿毛笔当筷子,不对路嘛。”
  这话出来让所有人都大笑起来,赵家父子脸色越发难看。
  岳宁又把另外一盘猪肉和牛肉混合口味的麻婆豆腐端了上来,“赵师傅,再试试这个版本。”
  金先生也不推脱,他舀起一勺时故意摇晃一下,只见芡汁牢牢裹着豆腐,竟连一丝汤汁都没滴落。“厉害。”
  他笑着摇头,却在入口瞬间眯起眼,猪肉的油脂香比纯牛肉版更显丰润,两种肉末的纤维在齿间交错,让味道更加丰富。他竖起大拇指说:“小岳,厉害啊!”
  岳宁拿起小碗舀了一勺给赵平安,“赵大师傅,尝尝,这是我自认为的最佳比例。”
  赵平安脸涨得比盘中红油还红,接过小碗的手还有些颤抖,岳宁看着他说:“赵大厨,来参加比赛,心态要放平和。每位厨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论输赢,能在比赛中学到东西,那就是收获。”
  赵家父子心里怎么想,岳宁并不在意,她只希望后面参赛的队伍里,那些自认为天下第一、自诩正统、目中无人的队伍,却没什么手艺的人,能少放些狂言。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今天赵家父子的川菜水平一般,却勾起了金先生对川菜的回忆,尤其是岳宁做的麻婆豆腐这么好吃,他不禁怀念起了合川肉片、夹沙肉、糍粑鱼、酥肉汤……
  几位大厨被他描述得兴趣满满,齐刷刷看向岳宁,岳宁最后决定明天在宝华楼请大家吃她亲手做的川菜,外加炒血鸭。
  第二天,岳宁带着大黑来到宝华楼。他们街道的大部分店铺都没开门,岳宁放开绳子,大黑欢快地在街坊邻居家串门。
  岳宁自己在后巷杀鸭子,先把鸭子放血,血里加了点白醋,防止血浆凝结。
  正在泡鸭子拔毛的岳宁,看见皮埃尔他们全都过来了。他们非要过来从头看她做血鸭。
  皮埃尔他们这两天在两家宁宴,春风楼也算港城的高档酒楼,还没来过宝华楼这样处于热闹街区的传统酒楼的后巷。
  “等下咱们吃过饭,我带你们在这片逛逛。”岳宁跟他们说,“这里是港城挺有特色的一片区域。”
  岳宁正说着,大黑跑了过来,尼古拉斯看见大黑,高兴地和它打招呼。大黑看着一群老外,立刻警惕起来。
  “都是我朋友。”岳宁跟它说。
  大黑立刻摇摇尾巴,坐下仰头看尼古拉斯。
  尼古拉斯摸了摸它的脑袋,大黑友好地蹭了蹭他,翻译跟大家说起大黑的英勇事迹。
  “这么厉害?”尼古拉斯弯腰揉大黑,“你好可爱。”
  开干货行的昌伯走进来,喊道:“大黑。”
  大黑站起身,朝昌伯走过去,昌伯跟岳宁说:“宁宁,让大黑给我去抓老鼠。”
  这里是老街区,建筑老旧,大黑抓老鼠很在行。
  “狗绳在这儿,您拿着。”岳宁让昌伯拿了狗绳。
  见大黑走了,尼古拉斯有些失落,他已经好几天不见自己的狗狗了。
  翻译跟他说大黑去抓老鼠了,尼古拉斯说:“我也有一条猎犬,我把它带过来,让大黑教它抓老鼠。”
  “可以,我男朋友家的泰迪就是大黑教它的。”岳宁的鸭子已经拔好毛了,站了起来,“走,我们去后厨。”
  宝华楼格局除非重新装修,否则很难改动。格局虽老,但后厨和两家宁宴一样,干干净净。
  这时几个五六十岁的大叔大婶还在做清洁工作,晚上十点晚市结束搞一遍基本清洁,早上六点,大叔大婶就过来,彻底打扫卫生,保证没有卫生死角,再开门迎客。
  “听说宝华楼很多菜价是宁宴的十分之一,你这样的要求,它怎么能盈利?”皮埃尔问道。
  他昨天问了才知道,宁宴陆府不让点单,价格按汇率折算快超过他的餐厅了。另外一家宁宴价格相对低些,不过和巴黎的高级餐厅价格也差不多,岳宁又告诉他,她还有一个价格更低的餐厅线。
  “宁宴日接待只有午市和晚市两次,但宝华楼一天能接待七到八次。”岳宁说道,“等下午市开了,你们看看排队的人群就知道了。你们住的酒店边上的那家宝华楼,翻台率更高,每天接待批次甚至高达12次。”
  这些厨师一下子愣住了,三到四次已经算热门餐厅了,十二次?太吓人了吧?
  “所以这家酒楼盈利能力并不比宁宴差。”岳宁跟来上班的厨师打招呼。
  今天何运邦当班,副主厨是岳宁带出来的阿忠。
  “宁宁,等下给我留几块血鸭。”范秀琴跟她说。
  “知道了。”
  岳宁剁着鸭子,这鸭子得剁成小块。今天她要给皮埃尔演示整道菜,每一步都亲自来。
  “我们现在炒鸭子。”
  岳宁走上灶台,起锅烧油,放入葱姜,把鸭子放进锅里翻炒,一直炒到烧干水分,香味四溢,锅里已经炒出了鸭油。岳宁往锅里加入半锅清水,再加入白酒,瞬间鸭汤就变成了奶白色。
  “行了,要小火烧上半个小时以上。我带你们去看看我这家店。”岳宁说道。
  岳宁带着大家去参观宝华楼。
  一进宝华楼大厅区域,众人都发现宝华楼的布局和宁宴大不一样。宁宴宽敞,还有隔断,很有私密性,而宝华楼桌椅摆放紧凑,桌与桌之间只够两人错身而过。岳宁介绍道:“这样紧凑的摆放,桌椅自然就多了。而且和邻桌、前后桌都没什么间隔,实际上就是让食客别多聊天,吃完饭赶紧走。”
  皮埃尔透过大厅玻璃,看到这会儿还没营业,酒楼外面已经有人坐着了,有人手里拿着单子,有人手里拿着小包装的零食。
  “他们是……”
  “宝华楼只接受第一批次的预定,要是预定超过15分钟没到,位子就取消了。这些没预定到的人,可以这个时候来碰碰运气,要是有人没来,他们就能坐到,要是还等不到,就等翻台。”岳宁解释道。
  瓦莱尔看着越来越多排队的人,惊呼道:“哦,上帝呀!这也太神奇了。”
  “港城人真的很多。”岳宁说道。
  港城人口密集,而且聚集在几个区域,再加上游客众多,保证了他们几家店的客流量。
  岩西笑着说:“大阪道顿堀的宁小厨面馆一直排着长队,热闹非凡。”
  第274章 成立餐厅联盟
  这样高的翻台率,各位都是餐厅老板,听得都心痒痒的。
  岳宁又回到灶台前,此时煮着的鸭子已经收干了大部分汤汁,变得油润光亮,浓郁醇厚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厨房。她往锅里加入蒜末和线椒段,刹那间,辛辣与浓香交织的味儿更浓烈了,她再加入调味料调味,调味后,把一碗鸭血鸭血缓缓倒入锅中,鸭血顺着锅边滑落,瞬间包裹住每一块鸭肉。
  鸭血炒得越来越干,混合着鸭香、辣香、椒香和鸭血独特鲜香的味道扑面而来。她迅速将锅中的菜品盛出装盘。
  皮埃尔闻着香味:“真的有些相似,只是我们用红酒,你用米酒。”
  岳宁让人先把菜端出去,外头有人来说,杨裕合先生陪着金善明先生到了。
  “跟他们说先去包间喝茶,我炒好菜马上过来。”
  岳宁连着做了合川肉片、辣子鸡、酸菜鱼、锅巴肉片、烧三鲜和小酥肉汤。
  岳宁和大家一起吃饭,饭桌上当然不会只有这么几道菜,另外上了宝华楼的几道招牌,烧腊和卤水拼盘,必然是有的,阿忠做的百花酿鲜带子,阿邦和范秀琴春饼卷合菜,最后还来了一大碗范秀琴的炸酱面。
  宝华楼的菜品,摆盘造型不太讲究,口味完全不输给宁宴,毕竟除了总厨固定,厨子还是要轮班的。
  几顿下来,皮埃尔他们也学会了用筷子,虽然不太熟练,他们夹着菜,跟岳宁探讨饭店经营的问题。
  岳宁看着窗外对过宝华楼二店这会儿排起的长龙,说:“不同的产品线,采取不同定位。低单价的餐厅,必须有高翻台次数,一边要缩短客人用餐时间,一边要让客人愿意等待。缩短客人用餐时间,同样是宝华楼,鸿安店主要是面对购物的顾客,我们推荐套餐。点餐快,套餐里的烧腊和卤水立马可以上,因为套餐相似度高,一起炒菜,就能更快出菜了。我们的菜单用的是一次性菜单,在等待的时候,让顾客先选起来,再进来做推荐。在用餐高峰时段,我们店里的音乐都是轻快,顾客也会加快用餐速度……”
  “等等。”卢卡斯问,“轻快的音乐影响用餐?”
  “是的,轻快的音乐,可以提高就餐速度,舒缓的音乐让客人延迟离开。要是客人还不走,服务员多为他们免费续杯饮料就可以了。而且,我们的冻柠茶,确实一直免费续杯的。顾客不会感觉是我们在赶客,但是他们会走。”
  “那如何留下客人呢?”
  “前提是你的菜品好,接下去就是营销了,不要像守寡一样守店,要像明星一样吸引新的客流。客人来到你的店里,排队时间太长,怎么办?”岳宁让他们看二店排队的情形。
  遮阳伞下坐着客人,可亲的侍应生正拿着一个篮子,在派发刚出炉的红豆奶酪酥。
  “那个是看板吗?”岩西指着一块板子问岳宁。
  “对啊!排队看板。参考上面的号码,可以让顾客大致知道等待时间。选择去边上逛逛,或者坐在这里喝茶,饼干小点,一般十五分钟一派,之类的。不过这些小糕点,是我一个长辈公司的产品,都是他们那里让我来推广的。”
  乔老太太把她经营的月盈点心作为嫁妆给了女儿乔淑仪,也就是蔡致远的妈。
  月盈点心虽然在港城市场知名度很高,但是这几年也是产品固定来了,新产品少了,所以市场反应不是很好。
  乔淑仪见岳宁和崔慧仪合作,立德食品现在好到爆火,她也找了两个孩子商量。
  崔慧仪帮她进行了管理改革建议,岳宁和他们开发了几款新产品,现在正在推广期,这两天推这款奶酪酥和另外一款蛋黄酥。
  宁小厨和宝华楼的客流量很大,岳宁刚好帮着她做推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