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195节
陆永定心里难受,论名望和实力,自己远在那个何大厨之上,但是对秀琴来说,真的把她当徒弟,真心实意教她手艺的才是师傅。自己这个师傅做得不称职啊!
吃过晚饭,岳宁让服务员叫了范秀琴出来送两位大厨。
陆永定看着十六岁就跟他的徒弟,伸手揉了揉丫头的脑袋:“好好跟你师傅学手艺,还有你师哥也在,也跟他学,知道吗?别每天蹦蹦跳跳的……”
“哎呀,师傅明天早上我不是还得去您那儿吗?想要叨叨我,明天再说。”范秀琴推着师傅上车。
“明天早上来粤城宾馆吃早饭。”陆永定在车上说。
“知道了知道了!”范秀琴跟师傅挥手。
宋自强送了两位大厨回粤城宾馆。
两人一起去后厨,后厨里一片繁忙,陆家的粤菜和黄家的鲁菜,各有所长,互补短板,这次两家一起派人过来。
陆永定看着在后厨指挥的儿子,这是儿子第一次带队参加粤城交易会,已经很有模有样了。
改革开放前一年,来北京的外国领导人就多了,他深深地感到自己靠着祖传的手艺,以及和老同事们的交流已经不够了。
尤其是七九年年头他去过一趟港城后,越发觉得内地和外头之间差距很大,包括菜品上,他们有传统手艺,但是见识太少了。
陆家下一代两个小子都很出色,他想让儿子去港城闯闯,学一些新的东西回去。
儿子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他要把陆家传给侄子。
自己当时跟儿子长谈,他确实想把自己的位子传给侄子。不仅仅因为培德是陆家的长孙,更是因为陆家能太太平平,他能成国厨,是他大哥在解放后,分析他们的处境,他们陆家不像其他大厨,都是在那些酒楼饭庄做大厨。
他们陆家一直是自家开饭庄,开了一百多年了,而且客人都是名流权贵。
新中国成立后是人民当家做主,他们这样的人家一定要转变观念,记得自己是为人民服务。
没多久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决定抗美援朝,大哥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军,去了朝鲜战场。
大哥从战场上回来,少了一条腿,身上有大大小小七个伤疤,回来没十来年就没了。正是大哥的功绩,在那几年,陆家丝毫没有受到冲击。
大哥用命换来了陆家的平安,他的位子给侄子也是天经地义,否则他们一家子根本不知道会吃多大的苦。
自己把心都掏出来跟儿子说,儿子和老婆却说他偏心侄子,说陆家有祖训,谁有本事谁传承。老婆背着他去找侄子和大嫂,说为了给培德让位,他决定赶育德去港城。
第二天,侄子就找到他,说他愿意去港城。
听到这话,气得他跟老婆儿子吵了一架。越是吵架,老婆儿子越是说,看看吧!好事怎么就舍不得侄子出去了?
他不想让侄子去港城,是因为大嫂母子俩都是不愿意给人添麻烦的人,他怕侄子遇到困难,都不会跟他说。后来侄子来信说让秀琴也去港城,他才算是放心下来。毕竟侄子要是没有好的去处,也不会叫秀琴过去。
然而刚才听小岳说起刚到粤城受的苦,培德还是报喜不报忧啊!好在侄子能遇难成祥,又有贵人相助,现在成了宝华楼的大厨,而且小岳说把宁宴第二家店交给他。他总算是放心了。
陆永定走到儿子身边:“育德。”
“爸,您回来了?福运楼怎么样?”陆育德笑着问,“听粤城宾馆的同志说了很多他们的事,还有和他们合资的那个宝华楼。”
“我跟你董二叔去看了,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你和阿盛晚市结束,先别回招待所了,来我们房间,我们商量一下怎么改。”
“改?”
“他们的想法很好。”董大厨说,他又去跟自己的徒弟嘱咐了一句,让他也别回招待所了。
老哥俩一起上楼,陆永定知道董大厨心里记挂的事,他说:“听见妹妹很好的消息,是不是放心了?”
“是啊!记挂了三十多年了,总算可以跟我妈说一声,妹妹很好了。”
这个时候房间紧张,老哥俩住一间房,进了房间董大厨就要打电话回北京,陆永定笑话他:“这都几十年了,明天打也不急,你这个时候打电话回去,你哥都睡了吧?还让他跑电话亭?”
“没事儿。”董大厨拨电话过去。
五六分钟后,董家大哥接电话,董大厨激动地说:“哥,咱妹妹在港城呢!在一家港城的酒楼当大厨。”
“真的啊!”
“真的。”
“妹妹咋样?她岁数也不小了,咱们的外甥外甥女都大了吧?妹夫呢?妹夫做什么的?”董家大哥一激动,问了一串问题。
这下可把董大厨给问倒了,他说:“咱不是说好的吗?只要知道妹妹境况就好,如果她不想认咱,咱也不要去打扰她。我跟她老板第一次见面,问多了怕别人起疑心。”
陆永定听他这么说,走过来:“明天问秀琴那个丫头不就什么都知道了?就她那个包打听,咱们院里的哪只猫产了几个崽都知道。”
董大厨高兴:“对,大哥,我明天问老陆的徒弟,那丫头跟妹妹在一个单位,问好了再告诉你。”
“行,我等你电话。”董家大哥说,“我得去跟老三说一声。”
第229章 街边小店
岳宁大清早跑了一圈回来,见何家门口又围了人。李家老婆子和她大女儿蹲在何家门口哭哭啼啼,范秀琴冷着一张脸正在赶人。
李家大女儿放声大哭:“我们家全靠他,家里还有三个孩子、三个老人要养,他爷爷已经八十多了,瘫痪在床……”
范秀琴翻了个白眼:“哎呦!轮到自己头上了就着急了?你们把我和师傅抓进去的时候,口口声声说要让我们丢饭碗,怎么就没想过,我师傅的爸妈也年纪大了,还有个残疾的哥哥。我师傅三十四了还没成家,一家子有多难?但凡你替别人想想,也不会听你妈的话,让你男人来整我们师徒俩。你们是自作自受,还来哭,有什么好哭的?”
岳宁走上前,李家大女儿看见岳宁,抖抖索索叫了一声:“岳老板。”
“你们昨晚也来过了,我说过了,你爱人是违法乱纪,有单位处理。我一个港商能力有限,干涉不了政府内部事务。再说咱们之间也没交情,我也没必要替你去讲情面。”岳宁对她说,“小范说得也有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们不害人,也不会落到这个下场。”
“同志,我们实在跟她们母女俩讲不清楚。我们家住着港城宝华楼的五个同事,包括我们老板也住在这儿,他们每天早市到晚市很累的,还要被她们这样吵闹。”何运邦带着街道和居委会的人走过来。
“李大妹,你还在这里干什么?”居委会主任走过来拉住李大妹,这李大妹就在居委会工作。
街道里的同志看向李大妹:“你男人的事,上面还在查证,看要怎么处理,你这是想再给你男人多加点问题?”
“领导同志,你说得真对。她男人可是借着派出所和街道的名头,逼福运楼开除我们师徒俩,想来平时没少做狐假虎威的事,要不彻查一下?”范秀琴走到街道同志身边。
岳宁笑着说:“你快去粤城宾馆,别让你师傅等久了。”
何运邦推着自行车出来:“快上来。”
范秀琴跳上后座。
虽然粤城宾馆离这里不远,但范秀琴不是本地人,根本不认得路,只能让师傅送她过来。
何运邦把范秀琴送到粤城宾馆门口,范秀琴跳下车,看见陆大厨正在宾馆门口抽烟。
都见到了,何运邦也不好掉头就走,推着车走过去。
陆大厨见他送秀琴过来,连忙迎了出来:“何大厨,你送这丫头过来?”
“秀琴不知道路,我送她过来。”何运邦转头问范秀琴,“现在你知道怎么回福运楼了吧?”
“知道了,知道了,我等下自己走过去。”范秀琴说。
“陆大厨,我走了。”何运邦说道。
“何大厨,一起吃早饭,都是同行,一起聊聊。”陆永定邀请他。
“师傅,你反正也没吃早饭,等下把我带回去,省得我还要走。一起啊!”
“把车停了,一起来嘛!”陆永定再次邀请,他想多跟这个何运邦接触,看看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陆大厨这般热情相邀,何运邦一想自己是地主,他们是客人,怎么能让客人请客呢?
“陆大厨,如果不嫌弃的话,我们一起出去吃肠粉?”何运邦提议。
范秀琴立刻叫起来:“哦!就是你带我们去过的那家小店,对吧?”
“对。”
范秀琴开心地对陆永定说:“师傅,我吃过,很好吃的。”
“还有你董二叔,育德和丁盛呢!不好让你师傅破费的。”陆大厨补充道。
“没关系,没关系。他们在哪儿,我去叫。”范秀琴转身要走。
陆永定拿她没办法:“302,昨晚你两位哥哥都住这里。”
“哦!”范秀琴听见是三楼,直接弃电梯跑楼梯去了。
看着她连蹦带跑的样子,陆永定笑了笑:“怎么还是这么孩子气?”
“秀琴就活泼了些,做事很有分寸。”何运邦习惯了自己偶尔训秀琴两句,听不得别人说自己小徒弟。说出口才想起眼前这位可是带秀琴入门的师傅,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头。
陆永定笑:“这丫头顽皮,但是大家都喜欢她。”
“是啊!”何运邦从口袋里掏出烟盒,递了一支烟给陆永定,两人点了烟。
陆永定抽着烟说:“昨天小岳说你带过我家培德。”
“阿德是拿了厨王的大奖进宝华楼,进来就是宁宁亲自带的。只是陆家菜不追求炒功,宝华楼做传统粤菜,传统粤菜炒功又很讲究,所以宁宁让我教阿德炒菜。严格来说,不能算是我带他。秀琴这丫头,原本是阿德打算亲自带的,结果她吃了我炒的干炒牛河,跑来我这里学。”
何运邦记得秀琴非跟着他回来不可,陆培德之前就说过,要是碰上他二叔,知道不是自己亲自带她,非得挨骂不可。
“这丫头!”陆永定笑着抽了一口烟,“听说我家培德在港城吃了不少苦,刚开始连工作都找不到?”
“语言不通、工作难找都不算什么,港城这样的大陆仔多了去了。最可怕的是遇到不择手段的人,逼着他跳火坑啊!”何运邦叹了口气,“我和阿德住隔壁宿舍,相处久了,都是内地人在港城,遇到烦恼就坐一起发牢骚。”
何运邦之前搞不明白,陆培德一个派系的传承人,放着国家金饭碗不要,冒然来港城是多想不开。陆培德纵然不想说家里的破事儿,对着真交心的哥们,也会说两句自己受的委屈。
“什么逼着跳火坑?”陆永定问,昨天小岳只说培德吃了苦,可没说跳火坑。
“《厨王大赛》阿德第一次出场就爆冷,赢了华叔的三徒弟,一下子出名了。结果被一个老板看上了,那个老板不是东西,阿德不想跟他牵扯,拒绝了他。您知道人家怎么做吗?”
“怎么做?”
“找了帮派的人跟踪阿德,逼他放弃比赛,去他们店里当大厨……”何运邦把陆培德遇险的事告诉陆永定,“港城鱼龙混杂,就阿德这样有本事又没背景的人,要不是遇到宁宁,真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宁宁背后有蔡家和乔家撑腰,而且她交了很多朋友,能护住她想护住的人。”
陆永定越发觉得自己当时的决定草率,要是侄子真出了事,他怎么跟大哥交代?
何运邦见范秀琴带着人过来,对陆永定说:“秀琴这丫头,在旺角已经是横着走了。”
“说我什么坏话呢?”范秀琴瞪了何运邦一眼。
“说你能耐。”何运邦笑着看向董大厨,伸手,“董大厨您好。”
董大厨握住他的手:“何大厨,你好。”
陆永定回过神来,介绍道:“这是我儿子陆育德,这是董大厨的徒弟丁盛。他们俩这次来支援粤城宾馆。”
互相认识后,何运邦带着他们出了粤城宾馆,边走边说:“就走十来分钟。这是一个以前跟我一起在福运楼当厨子的朋友,他后来下放去了广西,去年年底回来。福运楼没名额,落实不了岗位。我年底回来交流,刚好碰上他,听他说了难处。他又跟宁宁的爸爸认识,就想让我帮帮他。我就带着宁宁去他家吃了顿饭。宁宁一看夫妻俩都没工作,觉得他手艺不错,就问他想不想回福运楼,她想办法。不过她还有一条路,就是让夫妻俩开个小店,这样两人都有活干。我兄弟刚开始还犹豫,宁宁去找了二商局的宋局长,跟宋局长商量整个二商局下属单位待业青年的安置工作,说让我这个兄弟带个头……”
“小岳还关心这些?”董大厨饶有兴致地问。
“大陆跑港城的人太多了,港城现在大陆新移民已经成了问题。宁宁一直呼吁港商回内地投资,大陆发展了,人们就不会一个劲儿往港城跑了。她自己也回来合资,她对象也在鹏城开工厂。除了外商投资,自力更生也很重要啊!”何运邦感慨道,“所以我这兄弟的小餐馆开业,报纸还来采访了。”
说话间已到小餐馆门口。这条街道冷清,一路上都没什么门面,就这一家小店,门口也没挂招牌,小小的店堂十分简陋,门口一个大炉子,上头一口大铁锅,隔着高高的锅盖都能闻到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