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15节

  乔君贤和岳宁进了商店,商店外头的柜台摆放着电线电缆、门锁之类的五金商品,对面的柜台出样一辆二十八寸、一辆二十六寸自行车。
  往里就不用说了,人都围着家电柜台。柜台里一台放在架子上的黑白电视机正在播放一段新闻,讲东北一家万人纺织厂职工食堂如何为职工提供一日三餐,就这么一个节目,这些人都堵在这里不肯离开。
  出样的电冰箱是单门的,洗衣机很大,上头写着双缸洗衣机。
  岳宁不解:“双缸是干嘛的?”
  乔君贤回答她:“一个洗衣服,一个脱水。”
  “哦!”
  边上一个柜台,营业员扛了一个吊扇出来,那个顾客打开包着叶片的纸包,拿起叶片看:“同志,这个叶片掉漆了。”
  那个营业员懒洋洋地说:“去买桶白漆,自己涂一下不就好了。”
  “我来买新的呀!”顾客委屈地说。
  营业员走过去,把纸头往上一压:“不要就算了。”
  另外一个人跑了过来,掏出一张票:“他不要,我要。同志,这是我的电风扇票。”
  那个嫌弃掉漆的顾客立马抱住这个吊扇:“我要,我要,同志开票,我付钱。”
  岳宁凑过去看,问道:“多少钱啊?”
  正在开票的营业员抬头瞥了她一眼:“你买得起吗?”
  岳宁被营业员冷眼对待,乔君贤看不下去,走过去说:“我买得起,多少钱?”
  营业员把圆珠笔“啪”的一声拍在柜台上,抽走压在票本里的复写纸,扯下三联单,伸手向那个顾客说:“票给我。”
  那个顾客把票给他,这个营业员举着票,依旧没给乔君贤正眼,冷冷地问:“有钱,你有票吗?”
  乔君贤尴尬地说:“没有。”
  岳宁忍不住笑:“港城营业员只看衣冠不认人,内地营业员平等对待每一个没票的人。”
  那个顾客数了钱给营业员,营业员收了钱和票一起夹在夹子上唱:“双乐吊扇一台,一百二十块。”
  夹子顺着铁丝滑到了收银台。
  “就这么一台掉了漆的电风扇要一百二十块钱?也太贵了。”乔君贤实在无法接受。
  刚才还抱怨掉漆的顾客,这会儿脸上带着得意之色,说:“一百二十块贵还在其次,首先你得先有票。”
  单子回来,营业员重新给顾客包好了风扇,说了一句:“物品离柜,概不负责。”
  “这是什么道理,如果回去发现电风扇不好,难道还不能退货了?”乔君贤这回学乖了,只低声问岳宁。
  岳宁撇了撇嘴:“不仅不能退货,还得你自己花钱去修。”
  “啊?”
  “来我这里看看,我进货的时候,都一个个验过的。”前头一个胖乎乎的大姐听见他们的对话说道。
  谁都喜欢满面春风的人,岳宁和乔君贤走过去,胖大姐这个柜台卖小电器,有电熨斗、电吹风、收音机、手电筒之类的。
  “他们手里没票。”电风扇这边的男营业员提醒胖大姐。
  “今天没票,明天指不定就有票了。小伙子、小姑娘都到结婚年纪了,三转一响总要有的,对吧?先看看,等有票了再来买。我跟你说,收音机不能乱买,这个钻石牌……”
  这位大姐是个话痨,把几家的收音机都介绍了一遍,乔君贤问什么,她都答得上来,顺带还补充:“收音机这个东西,不像电视机,自己会的话,买几个零件都能装一个,所以生产的厂家多,运气不好,买到质量不好的,多糟心?”
  一个顾客进来,这位大姐立马说:“小伙子、小姑娘,你们随便看,我招呼顾客去了。同志啊!要什么?”
  乔君贤边看边问:“什么是三转一响?”
  “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城里人结婚必备的。”
  他们说话的当口,有对小夫妻来买缝纫机,岳宁和乔君贤看着小夫妻俩买缝纫机。
  这时铃声响起,缝纫机柜台的营业员说:“同志,时间到了,我们要准备下班前轧账了,要打烊了。”
  乔君贤抬腕看表:“这才下午四点半?”
  “这位同志,这是商店的规定。有什么你找我们领导说去。”
  岳宁对乔君贤说:“算了,走吧!”
  他们和其他顾客一起往外走,乔君贤看着外头烈日高照:“你们这里要晚上八点太阳才下山,现在就不做生意了?”
  “百货商店还是营业的,五金交电,就是早上九点半开门,下午四点半关门。”刚才在店里的顾客跑过来问,“你们不是本地人吧?难道你们那里不这样?”
  乔君贤回答:“港城来的。”
  “港城?报纸上看到过,刚才你们说很贵,那港城一台电风扇多少钱?”这位顾客兴致勃勃地问。
  “港城百来块钱不到吧?不过是港币,港币和人民币兑换是三块五港币兑一块钱人民币。”乔君贤告诉他。
  “这么便宜?”这人兴奋起来,“你们那儿要票吗?”
  “不用。”
  “那我去港城进电风扇过来卖,不是……”这个年轻人都快手舞足蹈了。
  乔君贤站定:“先生,你要明白港城和内地是有海关的,你首先得有进口资格,否则就是走私,走私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犯罪。”
  “还有,两地相隔千里,你打算怎么运输呢?”岳宁问他。
  这一问反倒让他来了信心:“我在铁路局工作,搞物资运输调度的,我有办法。”
  乔君贤点了点头,说道:“哦?我有个朋友做电器代理,如果进货量不大,海关进口这块他应该能帮忙处理。但要是几千几万台地进,他恐怕就无能为力了。巧了,他也在探索内地市场。”
  这人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真的吗?能帮上忙不?”
  此时正好走到宾馆门口,乔君贤提议道:“我们找个地方坐下聊聊?”
  “哦哦!”
  乔君贤带着岳宁和这位先生来到咖啡厅,三人坐下后,乔君贤问道:“先生,您喝咖啡还是喝茶?”
  “我喝茶就行。”
  乔君贤又看向岳宁:“岳小姐,还是喝白开水?”
  “嗯。”
  乔君贤向服务员点餐:“一杯红茶、一杯白开水、一杯咖啡,加奶不加糖,谢谢!再给我纸和笔。”点完餐,乔君贤礼貌地问那位先生:“冒昧问一下,先生贵姓,在铁路局担任什么职务?”
  “我叫李国强,在铁路局负责物资运输调度。”说着,李国强急忙从兜里掏出一张塑料红壳的工作证。
  乔君贤接过工作证翻开看了一眼,然后将工作证还给他,从服务员手中接过纸笔,低头写下姓名和地址,递给李国强:“这是我朋友的联系方式,你也留一个你的联系方式给我吧,我回港城后,让他联系你?”
  李国强接过纸,也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问道:“您贵姓?”
  “我姓乔。”乔君贤收好联系方式,说道,“李先生,那就先这样,具体细节,到时候你和方先生谈。”
  “好的。”
  送走李国强后,岳宁笑着看向乔君贤:“你那个朋友?”
  “我是想着……”乔君贤刚要解释。
  “知道,知道,先考察一下对方的能力和人品。”岳宁接过话茬。
  两人往楼梯走去,乔君贤再次感慨电器价格昂贵,岳宁笑着说:“你这是第几次感叹价格贵了?你可是港城乔家的公子。”
  “我不是从我的消费能力出发,而是从这些产品的目标客户角度考虑。一开始我特别兴奋,觉得这些都是商机,到处都是机会。但对比你们的收入,这些常用电器价格动不动就上百,甚至好几百,就觉得大家真不容易。”
  乔君贤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岳宁不禁想起上辈子,鹏城平均工资都破万了,电风扇价格似乎也没怎么变。她幽幽叹了口气说:“是啊!我一直想要个暖水瓶,这样冬天放羊回来,能有口热水喝。好不容易等到一张票,去供销社一问,要六块五。想想我一个月才三块钱生活费,只好算了!”
  “我送你一个?”话一出口,乔君贤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岳宁不禁嗔道:“神经!”
  乔君贤想起她之前说想要收音机,便说:“回港城后,我送你一台收录机吧。既能听电台,还能放卡带听歌。”
  岳宁摆了摆手:“不了,不了。等你开了工厂,生产出来再送我一台吧?”
  “一定,一定。真的很感谢你今天的建议。一家彩电生产厂,起码得要一个多亿美金的投入,可一家电风扇厂、一家收音机厂,百来万港币就能开起来。市场总额差不多,从利润率来看,甚至更高。这是个很不错的项目。就凭这个建议,我得给你1%的干股。”乔君贤认真地说道。
  岳宁笑着摇头拒绝:“别啊!大不了你们有新产品,都拿给我试用就行,干股我可不敢要,你也不能随便给吧?”
  “你们在聊什么呢?”这时,陈主任的声音传来。
  岳宁抬头一看,爷爷和陈主任正准备下楼。陈主任说道:“我们看时间差不多了,就想着下楼等你们一起去吃晚饭。”
  陈主任看向岳宁,问道:“小岳,吃饭你最有研究,咱们是去吃陕菜,还是就来一碗羊肉泡馍?”
  “吃羊肉泡馍,要吃最正宗的那种。”
  第19章 吃羊肉泡馍
  乔君贤听着岳宁指挥掰馍,什么一掰、二撕、三掐、四抖的,他没太闹明白,来吃饭怎么还要先掰馍,而且还得一点一点细细地掰?
  “这不等于是我要去宝华楼吃拆鱼羹,还得自己拆鱼吗?”乔君贤一边掰着馍一边说道。
  岳宁看向陈主任,说:“陈主任!这要是拍张照片,以后挂在这家店里,让人知道,这羊肉泡馍,最是人人平等,就算是资本家的少爷来了,也得自己掰馍。”
  陈主任忍不住笑出声来:“小岳,你刚才决定吃羊肉泡馍的时候,就没安好心吧?”
  “主任,您这话说的。选代表劳动人民的食物,还被您说没安好心?当然,我是有想法,掰馍这个过程,可以聊天谈事情。主要是下午我跟乔先生逛了商场之后,有太多疑惑,想请教您。”岳宁问乔君贤,“乔先生,你说是不是?”
  “是。陈先生,下午我去了一趟百货公司……”乔君贤说起自己的见闻,大概讲完后,他接着说,“岳小姐说,国内不可能马上开放彩电和雪柜这些产业,而且以彩电和雪柜为主的家电行业,技术要求高,投资资金也大,她建议我可以做收音机、电风扇之类的小家电,还可以去刚刚成立的蛇口工业区投资建厂。您从事招商引资工作,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陈主任惊讶地看向正在翻找还有没有大块馍没掰碎的岳宁:“小岳,你怎么知道国家不会开放彩电、冰箱行业,又怎么知道蛇口工业区的?”
  “刚才跟乔先生说了,国家肯定是抓大放小,会一步步来。蛇口工业区是听广播知道的,就蛇口才那么点地方,我更相信国家要尝试,不会一蹴而就。要招商引资,从地理位置就能看出要引哪里的资,乔先生不正好合适吗?”岳宁差不多掰完了,她站起身,低头看着乔君贤,“掰细一点,要不然你吃不出羊肉泡馍的美味,黄豆大小刚刚好。”
  乔君贤只好认命地继续掰馍,岳宁见岳宝华也掰得差不多了,便把爷爷的碗也拿上,去窗口泡馍。
  “确实是这样,我们正在引进日本胜利公司的彩电生产线。彩电是个大市场,而且有技术含量。冰箱这块,也在试制,都是四机部领导重点关注的事。但是你们说的电风扇、收音机之类的,就拿收音机来说,全国大大小小的无线电厂多如牛毛,有些工厂账面上已经没钱,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全靠国家拨款养活工人,电风扇行业也是如此。”
  “既然多如牛毛,为什么价格还这么贵呢?”乔君贤不解,“无论是在港城,还是欧美市场,风扇也好,收音机也好,价格都远低于内地。国内人工这么便宜,而且需求这么旺盛,‘三转一响’是城市新婚夫妻都想要的,为什么有的厂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这不合常理。”
  岳宁端着碗回来,刚好听到这一段。她放下碗,给爷爷递上一碗,自己拿起辣椒罐加辣椒油。
  陈主任叹了口气:“确实有计划、调配上的原因,但产能已经过剩,也是事实。你要开厂,我们欢迎还来不及,不过实情也要跟你说清楚。”
  “技术没问题,价格也高,市场也不缺,可工厂却不赚钱?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乔君贤停下掰馍的手。
  “乔先生,你想想,如果是自己做生意,材料不到位,客户没有,你会怎么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