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14节

  “还没看呢!”乔君贤看到岳宁掀开帘子出来,“岳宁出来了。”
  岳宁换回了土布衫和打补丁的裤子,头发来不及编辫子,随意扎了个马尾。
  百货公司领导张大了嘴巴,一个时髦姑娘进去,怎么换了个淳朴的山村姑娘出来?
  岳宁看到乔君贤,一脸诧异:“乔先生,您也在这儿?”
  “我来看看家电。”
  “是吗?”
  “你们慢慢逛,我先上去了。”乔君贤说。
  “再见。”
  岳宁转身对营业员说:“同志。”
  营业员此刻可不敢再怠慢这个小姑奶奶,不管她穿得像村姑还是像城里人:“衬衫和裤子,您穿着都好看。”
  “我要中号的,蓝色和绿色的我也要。”岳宁把两件衬衫放在柜台上。
  大家嫌弃这颜色不够鲜亮,岳宁却很喜欢。这蓝色是带着灰度的雾霾蓝,绿色中透着黄色,如同秋天草原渐渐变黄,是中国传统色中的枯绿。上辈子她开高端饭店,主打国风特色,还将中国画技巧运用到摆盘上,枯绿这种虽不鲜亮却很有意境的颜色,她用得很多。
  “这件也要?”营业员特意拆开那件绿色的,“小同志啊,这件是布料厂染坏了颜色,处理给服装厂,服装厂搭售给我们的,不用布票,还便宜。”
  “要。”岳宁又让她把两条裤子拿了出来。
  营业员算好价格,开好票,把钱和票夹在夹板上,挂到头顶的钢丝绳上,大声唱票:“一共四十三块八,收四十五块。”
  这可真是一笔巨款,她在小杨沟一年的分红都没这么多。
  夹板顺着钢丝绳划到收银台,找零和敲了章票又从钢丝绳上回来。
  岳宁把衣服装进打了补丁的布袋里,斜跨在身上,又去鞋子柜台买了一双丁字型皮鞋,一双球鞋,再买了内衣内裤,她的内衣全是自己缝的小背心,土布厚不透而且厚,穿这个衬衫里面小背心上打了多少补丁都能透出来。
  孙女不扭捏该买就买,岳宝华心里高兴,他提着鞋盒和岳宁一起下楼。
  祖孙俩到楼梯口,乔君贤刚好下来。
  第18章 有共同语言(捉虫)
  三人一起下楼,乔君贤问:“买好了?”
  “买齐了。你呢?看得怎么样?”
  “很意外,这里的电器价格非常贵,你知道一台双门雪柜要多少钱吗?”乔君贤问。
  岳宁装不知道,问道:“雪柜是什么?”
  电冰箱这玩意儿,对她来说记忆久远,远到上辈子。
  乔君贤这才意识到,他们刚把岳宁从山里接出来,之前她根本没有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连忙道歉:“sorry呀!”
  在港城,人们习惯中英文混杂,岳宁根本没机会学英文。乔君贤察觉到自己连道歉都用英文,而岳宁可能听不懂,便纠正道:“抱歉,我只是顺口问,雪柜就是制冷的机器,双门雪柜,一个门可以制冰,另一个门可以保持低温,用来存放饮料、西瓜之类的东西。”
  岳宁指了指卖冰激凌的冷冻柜:“是这个吗?”
  “对,不过这个只有冷冻功能,家用雪柜还有冷藏功能。这里一台雪柜将近七百块。”
  “这么贵?听陈先生说,他们薪水也不过几十块,难道要一年的工钱?”岳宝华也感到诧异。
  “而且有钱也买不到,凭票供应。”乔君贤笑着说,“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也要五百多。”
  岳宁问道:“那港城雪柜和电视机多少钱呢?”
  “港城早就流行彩电了,彩电大约一千港币,雪柜的话也不到一千港币。人民币按照官方牌价,人民币和港币汇率大约是1:3.5左右,也就是说折算成港币,一台双门雪柜要两千五港币,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千八港币。”
  自己国家在这个产业上落后,价格贵似乎也无可厚非。岳宁记得当年她去里约热内卢,在国内卖三四千的手机,在巴西能卖到七八千。
  他们走出门口等红绿灯,岳宝华说:“所以,如果能在国内打开销路,利润会非常可观。”
  “对!虽说国内收入低,但是十亿人口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哪怕万分之一的人买得起电视机、雪柜,那也是个庞大的数量级。”乔君贤兴奋地说道。
  岳宝华也为他高兴,更是佩服乔家人对生意的敏锐洞察力,相比之下,自己陪孩子去买衣服就真的只是买衣服。
  就在这时,岳宁出声问道:“乔先生,火车上您跟陈主任讨论国内经济形势,陈主任说咱们国家外汇储备有多少?”
  虽然岳宁的问题很突兀,乔君贤还是回答道:“1.67亿美金。”
  “你从德国买,到中国卖,赚到的钱要换成美金出去吧?中国一共就这么多外汇储备,你觉得改革开放了,设备不用买了?紧缺原料不用买了?这点外汇都用来给万分之一的有钱人买雪柜和电视机,让外国人赚中国人的钱?”岳宁笑着问道。
  被当头泼了一瓢冷水,乔君贤恍然大悟:“也是哦!”
  “绿灯了,过马路。”岳宁说。
  三人过了马路,乔君贤摇头道:“岳宁,你可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还有啊!如果放开国外这些家用电器进来,国外的机器又便宜又好,会不会击垮国内那些雪柜、电视机的生产厂商呢?”岳宁接着问,“这些企业一年创造了多少产值,养活了多少人?”
  “也是啊!”乔君贤应道。
  上辈子岳宁研究生读的是商科,后来自己做老板,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自然了解。不过现在的她自然不能这么说,便说道:“我只是听广播,知道个大概。您可以问陈主任,他不是外经贸口子的吗?肯定清楚。”
  走进宾馆门,乔君贤叹了一声:“不用问,家电是个大行业,上层肯定会想办法推广国产。就算现在销售的产品,起码落后国外两代,他们也会想方设法扶持这些企业。瞄准中高端客户,实际上能买得起国产电视机的已经算是高端客户了。再往上就是顶层了,那些人的话,我手里的这个牌子在国际市场上又不够分量。我在来的路上听陈主任说,现在中日两国交往密切。我想两国又是邻邦,日本的家电行业极其发达,日本厂商进入中国就在眼前,一旦日本厂商在中国设厂,我的牌子就更没有竞争力了。这一点,已经在泰国市场得到验证了。”
  “不仅是泰国吧?我今天给酒楼新添的冷气机,发现价格也降了很多。”岳宝华说。
  “就是泰国来的。泰国在二战的时候,很早就投降日本。战后日本发展,泰国政局稳定后,日本厂商在泰国设厂。原本我们的品牌在泰国卖得不错,日本品牌泰国组装的雪柜、电视机和冷气机在泰国上市后,一来泰国对本土生产的家电有保护政策,二来泰国人工便宜,所以相比从日本进口,泰国产的日本家电价格降了20%,我们的品牌就竞争不过了。”
  “这就对了,日本厂商在泰国开厂,你也认为他们还会去中国开厂,你代理的那个品牌为什么不能在中国开厂?只要德国厂商愿意,你们家跟国内的关系不错,肯定也能开啊!”岳宝华这次可是见识到乔家在国内的关系。
  “可这不是关系能解决的事,对上面的领导来说,这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引入外资企业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怎么说?”乔君贤问出口,这会儿他们已经上了楼,他的房间离楼梯口不远,“要不来我房间,我们坐下聊聊。”
  “好啊!我先把东西放了。”岳宁指了指肩上的包。
  “ok.”
  岳宁接过爷爷手里的鞋子,回房上了卫生间,出来看到沙发上的布包,她把买的衣服全拿了出来,又塞了两条裤子和针线进包里,带着包出门去。
  乔君贤的房门开着,岳宝华已经在里面了。
  岳宁进去,岳宝华已经注意到她背着那个破旧的布包。
  乔君贤站起来问:“岳小姐喝咖啡还是茶?”
  “都不喝,怕晚上睡不着,白开水就好。”岳宁从包里拿出针线,穿起线来。
  “宁宁,你这是干嘛呢?”岳宝华头上都要冒汗了,孙女怎么在这里做起针线活了?
  岳宁拿出裤子:“明天要穿,我今天把裤脚边给撬好。大队里组织社员开会,哪个妇女同志手里能没个针线?”
  乔君贤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把茶杯放在茶几上:“岳小姐喝水。”
  岳宁抬头:“谢谢!”
  她转而低头继续做针线:“乔先生,我没什么经验,就是凭着自己听广播,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你说。”
  “您知道蛇口工业区吗?”
  乔君贤摇头:“我刚回来,不知道。”
  岳宝华说:“元朗对过的那块地方。”
  “那里啊!”
  “广播里说,蛇口工业区开始炸山填海了,这个工业区好像是两平方公里,作为引入外资的试验田。放在和港城连接的鹏城,这个引入外资是引入哪里的资金?”一个裤腿缝好了,岳宁咬断线,“两平方公里,很小,引入港城资金,是因为港城有你们这些爱国企业家,叫试验田,是因为心里没底。”
  “那就算了。”乔君贤靠在沙发上,“也是我一时头脑发热。”
  “别就这么放弃呀!”岳宁换了个裤腿缝,“上面改革开放肯定是一步一步来的呀!七七年恢复高考,我兴奋极了,去报名,他们说我不符合报考条件。但是七八年就已经放宽了,要不是家里的羊发羊瘟,我就去参加高考了,现在应该已经上了一年大学了。你看变化多快。”
  “你为了羊,没去参加大学选拔考试?”乔君贤无法理解,他念书的时候,申请大学是头等大事,“这难道不是第一重要的事吗?”
  “政策说放宽对考生家庭审核,更注重考生本人的品格。如果我去参加考试之后,羊群死一半,这算不算以自己的利益为先,国家利益为后?那我个人的审核肯定不能通过,考了也白考。”
  “那今年呢?”岳宝华问。
  岳宁飞针走线:“还有半个多月就该参加考试了。”
  “难怪你一开始说不想跟我回港城。”
  “爷爷,您想什么呢?无非就是早一年上大学还是晚一年上而已。我就拿这个举例。引入德国厂商,就像我参加高考,需要严格审核,还要一步一步来,但是引入港城爱国商人的资金开厂,就像是七七年参加高考的一批人,立马就可以。所以为什么不是你自己开厂呢?”
  岳小姐在山沟沟里长大,就算天赋绝佳,到底阅历有限,乔君贤摇头:“这简直是异想天开,在国际市场上,现在家电品牌,欧美品牌尤其是德国品牌占领高端市场,日本跟德国竞争,韩国已经崛起,港城的制造业看似风风火火,实际上就是做做服装加工、电子产品加工这些,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品牌,也没有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况且引进彩电、雪柜生产线,可不是小投资,我曾经建议过这家企业到东南亚设厂,他们算过一个数据,一条彩电生产线大概1.2亿美金。”
  “对我来说,电冰箱、电视机太遥远了,我最想要的是一个收音机、一台电风扇。莫伯伯跟我说,我长在山村,无法接触外面的世界,唯有广播能通过电波把外面的消息传进来,他让我一定要好好听广播里的消息,让我学会分析政策,透过那一句句广播了解外面的世界。要是我能有一台收音机,我就不用怕错过村广播了。其他人也喜欢听广播,《赵氏孤儿》《法门寺》《白蛇传》,三奶奶都能哼唱几句,也都是从广播里学来的。”
  刚刚自己还认为她阅历有限,下一句她就给自己拓宽了思路,他问:“电风扇呢?”
  “我去交羊的时候,走了那么长的山路,汗干了又湿,葛大姐让我在电风扇下站会儿,让我喝口水。我那会儿就告诉自己,等我有钱了一定要买个电风扇。”岳宁咬断线头,把裤子放在腿上,抬头说,“如果你认为咬咬牙买得起雪柜和电视机的人是万里挑一,那么咬咬牙买收音机和电风扇的人,有多少?千里挑一?而且,有个好处是,雪柜和电视机肯定是国家希望自己发展的产业,国家抓大放小,不会把所有产业都抓在手里,电风扇和收音机技术难度不高,应该会放开。六百多的雪柜和六十多的电风扇,其实市场总额是一样的。”
  乔君贤忍不住抬手,本想敲自己脑袋,最后改成抚了抚额头。人家待在山沟沟里,靠听广播就能有这样的领悟能力,自己远渡重洋求学又算什么?
  他拍了一下扶手:“岳小姐,我们再去一趟百货商店,看看电风扇和收音机的销售情况?”
  “好啊!”岳宁收了针线,“走?”
  “走。”
  “爷爷,您的腿静脉曲张,别跑了,在宾馆里歇歇?”
  “好,我等你们回来一起吃晚饭。”岳宝华点头。
  两人一起下楼,岳宁记得卖家用电器的主力好像不是百货公司,应该有个专门的商店,具体叫什么,她没接触过,不记得了。
  她到宾馆前台问道:“同志,您知道专门卖自行车、冰箱之类的商店叫什么名?”
  “五金交电商店?”
  “对,对!在哪儿?”
  “不远,出门左拐……”前台告诉了她具体位置。
  岳宁向前台要了纸,根据前台描述大致画了线路,收了纸问乔君贤:“过去看看?”
  还有专门卖电器的商店?乔君贤大喜:“当然。”
  服务员说不远,还真不远,拐了个弯就看见五金交电商店招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