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 第71节
设想如果是战争过后,人口锐减,田地抛荒,地方利益集团灰飞烟灭,这个时候踏踏实实搞一搞类似王田制的均田、授田措施,未必搞不下去。
货币改制是另一种失败:一来,货币改制对贫富阶层的剥夺是一视同仁的。尽管有许多富人在货币改制中被收割了财富,但穷人也被收割了呀,穷人的财富没有增加。二来,始建国天凤元年的最后一次货币改制,基本上恢复了五铢钱,这意味着货币制度重回原点。因此,从儒家改制的意义上来说也是失败,但也说明货币制度日趋稳定,没有继续造成更坏的影响。
王田私属和货币改制,是一系列改制中最具儒家精神的,但都早早失败。不过,恰恰是因为失败较早,反而不能为多年以后王莽的覆灭承担主要责任。当然,这两项改制在实施时,确实有许多吏民因为犯法被流放处刑,而且状况颇为悲惨: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
坐卖买田宅奴婢、铸钱,自诸侯卿大夫至于庶民,抵罪者不可胜数。 17
这段描述似乎印证了王田私属和货币改制造成的悲惨状况,但实话说,比起西汉动辄族诛、牵连万人、死伤不计其数的大案,委实不甚突出,也就不太可能是多年以后王莽覆灭的主因。
第二类是成功实施的。
因为有汉朝的成功经验在先,盐铁酒的专卖和名山大泽的征税,运行最为成功。这几项改制一直到王莽覆灭前的始建国地皇三年才取消,说明推行得比较顺利。而从王莽覆灭后皇宫里储存的巨量黄金来推测,也的的确确挣了很多的钱。
但正是这一成功,对经济基础造成了破坏。专卖制度可能打击了一批富商,但普通百姓并没有获得实际的好处,他们又回到当年“盐铁会议”上审视的局面:不得不从官府购买专卖品,质量不高,价格昂贵。
对工商部门的征税,则几乎残害了社会的商业流通,那些仅仅挖几棵山珍、打几网鱼、四处游方看病看风水的社会底层,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还要被征税,尽管数额不大,其恶果显而易见。
这几项改制越是成功,越意味着法家的程度更深,儒家的初心被悬置。
剩下的第三类,五均赊贷,最有可能因为“人”的原因而溃败。
五均司市师、交易丞、泉府丞……众多的官员被安置在负责供销、信贷、定价的位置,出现权力寻租很正常。结果很有可能是,制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反而养了一群蛀虫。
为了保证政策的实施,皇帝在每个郡都配备了“命士”来监督。有趣的是,他着意从富商中选派人员担当“命士”,如洛阳的薛子仲、张长叔,临淄的姓伟等,都是家财千万以上的富商。皇帝为什么一面千方百计打压商贾,一面又选拔富商来监督?大概是借鉴汉武帝时期出身于商人家庭的桑弘羊善于理财的先例,既然是财金经济的改制,选拔“技术官僚”来负责应该更妥当。
但这些富商并不具备桑弘羊的政治品质,而是迅速腐化下去,他们的“专业技术”不仅没能保证改制的公平,谋取私利反而更方便;广大吏民没有得到改制的多少实际好处,而是动辄得咎,苦不堪言。
有些人,可能想到了记忆里并不遥远的汉武帝;
还有些人,则可能想到了记忆里遥远的秦始皇。
无论是改制背后的统制经济思维,还是以严刑酷法约束执行的理念,无不透露出新朝在迈向儒家目标时,采取的是管制的办法,走的是秦制的老路。
轰轰烈烈的新莽改制,也没能撼动甚至触及秦制最根本的三个要素:编户齐民、严刑酷法、文法吏。有些方面甚至还加剧了。
秦造就了一台国家机器并开足马力,汉朝慢慢地运转这台机器,王莽和他的儒生们在有意无意间,把这台机器的马力又开到了最大。
究竟,什么才是王制?
注释:
1 《汉书·食货志》,第1142页。
2 历史上的井田制到底是什么,怎么实施的,尚未有公认答案。但这不妨碍后来人如王莽“想象”井田制的模样。
3 《汉书·王莽传》:“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第4111页)这里的“制度”应该是这道法令的具体内容,但详情已不可知。
4 按照孟子的说法,井田制不仅是土地制度,还是一种邻里宗族的社区制度。当然,也有学者坚持认为,王莽施行的就是井田制。
5 吕思勉:《秦汉史·总论》,第1页。
6 《汉书·食货志》,第1179页。
7 《汉书·食货志》,第1183页。
8 陈焕章:《孔门理财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9 《汉书·食货志》,第1181页。
10 《汉书·食货志》说年息10%,《王莽传》说月息3%,两者有差别。苏诚鉴认为是前者,见《“欲法武帝”与“附会《周礼》”——论王莽“六筦”及其“税民”之制》,载《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4期;林剑鸣认为应是最高利息和最低利息的区别,见《秦汉史》,第658页。实际上,以今天银行利率情况推断,各地经济水平不同,利率、息差都会不同,所以林剑鸣说应更近实际。
11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第7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2 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两次改革。考虑到两次时间挨得很近,且始建国元年主要是废除刀币和五铢钱的政治行为,因此将其与始建国二年的币制改制合为一次更符合当时的实际。从行政的习惯来看,也可以把前面的一次视为“试点”。
13 何休。
14 侯家驹:《周礼研究·序言》,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7;转引自李若晖:《久旷大仪》,第188页。
15 智囊见《后汉书·鲁恭列传》,第873页;鲁匡封折威侯,见《新莽简辑证》,第5页。
16 始建国四年,王莽已经允许王田买卖,王田制实际上即已失效,但法令直到地皇三年才被全部废除。
17 《汉书·王莽传》,第4112页。
第七章 天下
帝刘之秀,九名之世。
帝行德,封刻政。
——《河图合古篇》
一、奇怪的战争
1.一枚印章引发的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