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 第44节

  后人常说王政君姑侄二人一唱一和,欺世盗名,但至少这件事不像。因为她“下意识”说出了“诬罔天下”的真话,揭示出她知道这是骗术,而且非常意外。所以,她理解王莽有成圣人的大志,但她毕竟是汉朝的太皇太后,确实没有想象过王莽要当皇帝。
  王莽很可能就是想趁着汉家天下暂时没有皇帝的机会,直接登上帝位的。但太皇太后不允许,他只好央王舜去跟太皇太后解释,把这个符命“圆”成另一番意思:
  莽非敢有它,但欲称摄以重其权,填服天下耳。 11
  就是说,这则符命所说的“安汉公为皇帝”,不是当真的皇帝,而是假的皇帝,只是摄政的意思。这样一说,太皇太后就同意了,在王莽的安排下,她下诏对这个符命进行了“官方权威”解读:
  云“为皇帝”者,乃摄行皇帝之事也……其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 ……具礼仪奏。 12
  对太皇太后来说,她是把王莽限制在了摄政的范围内,至于具体怎么操作,由群臣商议;但对王莽来说,这仍然是一次进取。太皇太后的诏令赋予了摄政以合法性,特别是“如周公故事”,留下了宽敞的制度空间。
  很快,群臣就把摄政的安排上奏太皇太后,这是一份极具冲击力的奏文,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儒经证明周公的摄政并不是“顾命大臣”的角色,而是穿天子冠冕、践天子之位的“假王”!
  ……说曰:周公服天子之冕 ,南面而朝群臣 ,发号施令 ,常称王命 。《礼明堂记》曰:“周公朝诸侯于明堂,天子负斧依南面而立。”谓“周公践天子位,六年朝诸侯,制礼作乐,而天下大服”也。……由是言之,周公始摄则居天子之位 ,非乃六年而践阼也。《书》逸《嘉禾》篇曰:“周公奉鬯立于阼阶,延登,赞曰:‘假王莅政 ,勤和天下 。’”此周公摄政,赞者所称。……成王加元服,周公则致政。……周公常称王命 ,专行不报 ,故言我复子明君也…… 13
  看看这些记录:“周公服天子之冕”“发号施令,常称王命”“践天子位”“假王莅政”“居天子位”……就牵涉一段非同寻常的“暗历史”:
  周公到底当没当过周的天子?
  13.摄皇帝王莽
  周公,怎么可能当天子呢?
  但是,从《尚书》中的一些记录,到西晋出土的“竹书纪年”,再到21世纪的清华简,都隐约透露出周公居摄可能另有真相。
  事实上,关于周公居摄一直就有多种说法在流传:有的说周公从武王死后就执政称王,成王成年后归政;有的说周公摄政,但名义上称王;有的说周公只是摄政,名义上也没有称王;还有的说周公是在东征时称王,返回时成王才即位……不一而足。
  但流传最广的仍是周公顾命大臣的形象,而非称王。这主要是王莽失败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室对于周公摄政十分敏感警惕,着重塑造这种形象;宋代理学兴起之后,即使是普通人也不敢想象周公会做出“篡权”之类的事了。这构成了广为人知的“显历史”。
  其实,考虑周代的政治观念、运行机制、宗法制度,周公即使南面称王,在当时也不是惊天动地的篡逆之举,顶多引来召公、管叔、蔡叔等一时的流言。处于封建制度兴盛期的周,并没有后世“一人专制”、中央集权王朝对权力的超高垄断性。此外,儒学最早萌发于鲁国,而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因此儒经里的周公形象一定会受到影响。总之,从现有的文献看,周公居摄称王可能性相当高。 14
  周公摄政的真相已经晦暗难明,“文献不足征 ”,“显历史”与“暗历史”并存,都是猜测。但关键的是,此时的西汉君臣怎么理解周公居摄,群臣的奏议是公诸朝廷的重要文件,所以里面提到的周公称王不会是随意伪造。换言之,不论这段“暗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只要西汉晚期的朝野上下都相信周公居摄可以“践祚称天子”,对王莽来说就足够了。
  既然太皇太后已经下诏“如周公故事”,王莽居摄的安排也就很容易操作了:
  第一,朝政。王莽也要践祚,穿天子冠冕,南面朝群臣,听政事。
  第二,出行。王莽的车出行时,要有警备,百姓要自称“臣妾”。
  第三,祭祀。要像天子一样郊祀天地,宗祀明堂,共祀宗庙,享祭群神。祭文的赞辞,要称王莽为“假皇帝”。
  第四,日常礼仪。臣民要在正式场合称王莽为“摄皇帝” 15 ,王莽自称“予”,处理政务要像皇帝的诏书一样称“制”;只有见到太皇太后、皇太后时才恢复臣下的礼节。
  第五,封国。王莽在自己的封国内,想怎么发号施令都行,一切比照诸侯王。
  第六,改元。明年改元为居摄元年。
  这是中国进入帝制社会以来,第一次没有在位的皇帝,而有“摄政”。“居摄”不仅绕过了“诸侯王”,而且参照周公“假王”新造了“假皇帝”的称谓,也就是代理皇帝。
  在“家天下”的世代,除了自己的继嗣,一般是不可能由他人来代理皇帝的。汉武帝连擅命的皇太子都会杀,而此时的群臣却拥护异姓的外戚代理皇帝,这说明,一来天下的权势已经转移,人们普遍接受了汉室衰微、天命将尽的观念;二来,王莽代理皇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亦步亦趋模仿周公。人们信仰儒教,赞美周公,就会接受王莽。
  至此,汉朝旧的“宪制”已经全部被摧毁。此时,假如有人回头想想五年前汉哀帝还在位时,再对比一下眼前,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不知不觉间,一步跟着一步,汉朝竟然名存实亡了。但人们没有感到亡国的苦痛或悲慨,因为“周公”已经应许了未来……
  注释:
  1  胡平生:《未央宫前殿遗址出土王莽简牍校释》,见《出土文献研究》第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  日比野丈夫认为,此东夷王献宝“一定是倭国使者”所为,未知何据,见《秦汉帝国》,第246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3  《匈奴传》提到这位公主的名号时,一处为“须卜居次云”,另一处为“伊墨居次云”,“须卜”和“伊墨”是同一匈奴语的不同汉译。
  4  《汉书·王莽传》,第4077页。
  5  《汉书·王莽传》,第4078页。
  6  《汉书·王莽传》,第4078页。
  7  《汉书·平帝纪》,第360页。
  8  《汉书·王莽传》,第4079页。
  9  见本书第一章。
  10  《汉书·王莽传》,第4079页。
  11  《汉书·王莽传》,第4079页;填,镇的通假字。
  12  《汉书·王莽传》,第4079页。
  13  《汉书·王莽传》,第4080页。
  14  见郭伟川编:《周公摄政称王与周初史事论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张利军:《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周公摄政》,见《中国史研究》2018年第1期;刘光胜:《清华简〈系年〉与“周公东征”相关问题考》,见《中原文化研究》2016年第2期。
  15  假皇帝和摄皇帝的区分,见下一章。
  五、皇太子:刘婴的身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