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新一辈 第102节

  比如本周二晚上就举办过一次座谈会, 主题是《谈一谈孝道》。大家也可以畅所欲言,有些观念,大家要是觉得不对了,就可以站起来反驳。
  赵桂莲也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赢得一阵阵掌声, 虽然有人站起来驳斥她,但也都是善意的, 气氛和平而友好。
  去的次数多了,赵桂莲觉得自己的脑子比以前清楚了, 想问题也更容易想明白。以前总觉得马良有些话说得不对,但又不知道该怎么驳斥他,但现在,却能够驳得他哑口无言。
  她看着马良的样子,心中得意,扬了扬下巴, 说:“但凡有点脑子的, 都能懂的好吧。你就是脑子不好使, 用笨方法想,秦厂长借几百万的贷款,得承担多大的责任?要是换了以前那个姓梅的书记--别说姓梅的了,就是沙厂长也不敢担这么大的干系!这些钱一分钱又落不到自己的口袋里,秦厂长是为了啥?你们这些人啊,就是一点长远目光都没有!赶上秦厂长这样的老领导,你就心里头偷着乐吧!”
  这话说得咄咄逼人,但细琢磨下来,却很是这个道理。马良张了张嘴巴,不知道说什么,又不想被赵桂莲给压下去,最后只是说,“反正,反正,我还是觉着借贷款这事不靠谱,这不是寅吃卯粮嘛!”
  这么说着,马良又觉得自己有道理了,说:“对,就是寅吃卯粮,充大个,咱们中国人讲究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儿,自来,我就没听说过借钱开厂子的!每个月还得还利息,你说说,这不是瞎闹是啥?”
  赵桂莲哼了一声,说:“合着你没听说过的事儿,就是瞎闹呗?我看啊,吴主任说得没错,有些人啊,就是井底之蛙,鼠目寸光,只看得见头顶上的一小片天空,还自以为是!人啊,就得多学习,多读书!”
  马良是中专学历,而赵桂莲只有小学文化,居然被她教育着要多学习,多读书,马良想嘲讽赵桂莲,却发现自己根本笑不出来。
  赵桂莲瞧他这样子,就知道他心里头咋想的,缓和了语气,语重心长地说:“市妇联的黄主任说了,她说学历不代表学识,人能没学历,但不能没文化。我虽然学历不如你,但在文化程度上,你比不过我!”她肯定地说。
  马良被她气笑了,终于想起来该怎么辩驳她,说:“那我问你,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
  赵桂莲哪儿知道,她白了眼马良,不答反问,“这次亚运会上我们国家拿了多少金牌?”
  马良自然不知道,亚运会不亚运会的,跟他一个海州厂的碎催有啥关系?
  他倒是知道这一届的亚运会是11月末12月初在印度举办。因为厂工会在厂里贴了不少亚运会相关知识的海报,还有为我国亚运健儿加油、庆祝的标语。广播里也经常播报亚运相关的新闻、捷报,他偶尔瞄一眼,却没放在心上。
  赵桂莲就充满优越感地说:“我们国家一共取得了夺得61枚金牌、51枚银牌和41枚铜牌,把得了好几届冠军的小日本给超过了,占第一!”
  马良不屑,“我知道这玩儿有啥用,不妨碍我一个拿六十多块的工资!”
  赵桂莲:“那我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有啥用?”
  马良又是一噎。
  赵桂莲说:“我知道咱们国家拿了多少金牌,好歹跟姐妹们聊天时能有个话题,你呢?跟大家伙显摆你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你知道茴香豆是个啥东西不?你当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从鲁迅的《孔乙己》里来的?”
  马良脸上又露出惊讶的表情,他觉得自己的妻子越来越陌生了,她居然知道鲁迅,知道孔乙己!最近这几个月,她确实没事就捧着报纸或者书本看,但以为她是在猪鼻子插大葱-装相!
  他时不时就嘲笑她两句,说你字儿认全了吗,就假模假式地学人家读书看报,愣装文化人?
  每当这个时候,赵桂莲也不分辨,就淡淡地撇他一眼,一副别耽误我看书的样子,马良就觉好笑,调侃妻子,成了最近这段时间的乐趣之一。
  赵桂莲瞧着马良这又傻又蠢的样子,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咋地,我知道鲁迅,知道孔乙己就把你吓成这样?我要说我下回准备报英文课,还不把你吓死?”
  马良双眼瞪成牛眼睛,“啥,你还准备学英文?”
  赵桂莲:“那是当然,吴主任说了,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人家说什么,咱得听得懂才行,将来呀,还要把海州厂的产品销到外国去!”
  马良吸了一口冷气,咽口吐沫后,才说:“你们可真敢想,还跟外国人说话,把产品卖到外国去,你们咋不上天呢?”
  赵桂莲:“上天?咋就不能上天,美国都能上到月亮上去,以后咱们国家也行!”
  马良被她气笑了,说:“你们这群老娘们是真行!”
  赵桂莲:“反正比你们这些只会吹牛,不努力,不上进,就知道怨社会,怨政府的老爷们强!”
  马良实在是说不过她,便准备回屋睡觉去,却谁料赵桂莲谈兴正浓,不肯放他走,自顾自地说:“你知道我们准备请谁当英语吗?”
  马良表现出不感兴趣的样子,不回答,心里头却是好奇得很,厂里头这么多干部,没听说谁会洋文,新分配来的那几名大学生不知道会不会,他耳朵竖起来听着。
  赵桂莲也没卖关子,紧接着说:“是颜丹霞,听说她是自学的英文,现在说得可好了,能跟外国人直接对话,不过,她现在太忙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抽出时间来教我们。”
  赵桂莲脸上露出期盼的样子。颜丹霞也参加过几次他们的座谈会,每次她去,都吸引来更多的姐妹,她的话语总是那么的简洁、朴实,又令人耳目一新,细琢磨之下,又觉得非常有道理。
  要是她能来当英文老师,相信报名的人数肯定很多。
  提到颜丹霞,赵桂莲忽然问马良,“你以前不是挺待见颜师傅的嘛,老跟我提她,最近怎么没听你提了?”
  马良低下头去,自动收拾着起桌子,说:“人家现在是七级钳工,是副厂长夫人,我老提人家干嘛。”
  赵桂莲抽抽鼻子,仿佛闻到了浓浓的酸味,了然地笑了两声,端坐在椅子上,看着马良来来回回地往厨房收拾碗碟。
  马良躲进厨房,长长舒口气,他是挺怕赵桂莲继续追问的。
  以前,他觉得自己跟颜丹霞是同一类人,都属于怀才不遇的,空有一身本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所以,喜欢跟她聊天,在工作中,也经常关照她,帮她争取些利益,看见她取得一点成绩,被肯定了,就如同自己被肯定了一般。
  可是,渐渐地,两人的差距越来越大。颜丹霞凭借着参与技改小组的工作,一下子就成了化工行业内的知名人物,又是上报纸,又是去机械二厂指导工作,后来更是从三级钳工一跃成为七级钳工,得到了她应有的待遇,而自己,却还是在原地踏步。后来,因着工厂绩效制度的改革,还有合成氨车间主任的变动、维修车间林玉峰工作作风的大变,牢骚抱怨的话都得少说,不得不谨言慎行起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夹着尾巴做人。
  于是,马良看着颜丹霞,再不觉得亲切,也自觉自动地跟她疏远起来,心中酸唧唧地想着,以后颜丹霞可用不着自己关照了,人家有最硬的靠山了。
  等马良从厨房出来,就听见赵桂莲说,“你这人啊,不会溜须拍马,也不知道算是优点还是缺点。”
  可不就是不会溜须拍马嘛,人家只是三级钳工的时候,处处照顾着,等人家成了副厂长夫人,反而疏远了,这要是换成别人,还不利用以前的关系,可劲儿地讨好,为自己争取利益啊。
  赵桂莲这么说着,语气却是赞赏的。她是顶看不上溜须拍马的人,这也是马良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了。这么想着,她的语气又柔和起来,说:
  “你以后可得注意些了,别在别人面前说秦厂长的不好,就是不从大面上考虑,你为了自己也得注意了。现在厂里不同以往,从上到下都喜欢干实事的人,你这种满腹牢骚的,要是不改,早晚得让人撵去扫大街!你想想梁英坚,他可比你强硬多了!”
  马良又不是傻子,又岂能感知不到海州厂风气的巨大转变?平心而论,这样的风气才是好的,才是积极向上的,他就是习惯了抱怨,习惯了唠唠叨叨,有时候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他看着妻子,真诚地说:“我会注意的。”
  这样的夜晚里,夫妻两口子之间,工友之间,谈论秦厂长的不在少数。有褒有贬,有唱衰也有支持。
  而他们口中的当事人全然不在意,安抚着妻子,干柴烈火般燃烧了一夜。
  第97章
  隔天的上午, 吴兆仙到维修车间找颜丹霞,看见她眉眼含春,一身慵懒又满足的样子, 不由得笑了起来, 有心想跟她开句玩笑, 调侃两句,但想到她的性格,并不是喜欢跟人开这种玩笑的, 便略带着遗憾地咽了下去。
  “主任找我有事?”颜丹霞将吴主任带到自己的办公室里,跟她面对面坐下后问。
  吴兆仙瞧着她一身工服, 脸上不施粉黛,头发全都裹进帽子里,朴素得跟其他女工没有什么不同,心中对她的敬佩愈深。
  她自问, 如果自己是颜丹霞, 成了手握实权副厂长夫人,肯定没法再和以前一样, 保持着同样的心境和状态的。
  颜丹霞从没有利用副厂长夫人的身份谋求什么,她在维修车间唯一的身份就是负有教导、指导职责的七级钳工。
  吴兆仙想, 这才是真正的独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啊!
  她清清嗓子,直截了当地说:“我想邀请你来培训班当老师。”
  颜丹霞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等着吴兆仙继续说。
  吴兆仙说:“是这样的,我想着办个英语培训班,听说你一直在自学英语,就想着请你给妇女同志们当老师, 教他们说说英文。”
  教英文?她现在可以看得懂一般的英文杂志, 不过也需得有英汉字典在旁边, 随时查着没学过的单词,听力方面,英文广播因为语速比较慢,可以听个七七八八。秦今朝说她现在英文水平,可以抵得上英语专业大学三年级的水平了,按理说,教一些没有英文基础的人是足够的了。
  只是,她还真没想过能当英文老师。
  吴兆仙觑着她的表情,接着说:“你可能觉得他们就是学了英文,将来也没啥用到的机会,我们考虑开这个班的目的也不是让他们真能跟外国人对话,就是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开拓他们的眼界。”
  改革开放了,思想解放了,大家对于国外的一切都非常好奇,甚至是向往。会外语是时髦的,新潮的,令人羡慕的。
  颜丹霞稍一思考,就想明白了吴兆仙的意图。
  她说:“学英文,将来能不能用到,我说不好,但如果让我教这门课程,就要求学员们努力,认真,下苦工去学。”
  吴兆仙听她这意思,是答应了,立刻高兴起来,说:“放心,我在开班时,会跟想报名的说清楚,咱们到时候也跟其他班似的,有考试,考试合格的,给发结业证。”
  她最近在考虑着,将职工学校创办起来。
  海州厂和其他大厂不一样,创建时间短,招工需求少,并没有自己的职工技校或者是夜校。最近针对妇女同志的各种培训做得风生水起,影响很大,吴兆仙便觉得,正是创办学校的好时机,她想着,跟涂主席商量一下,拟写出一份开办职工技校的申请书来。
  现在的培训地点,要么在工人俱乐部,要么就在办公楼四层的会议室,要是开办了职工技校,大家也就有了固定的上课地点。
  只是,最近厂里正忙着开办双氧水厂的事儿,不知道有没有宽裕的钱再盖一所学校。
  吴兆仙将自己这个想法先跟颜丹霞透露了下,颜丹霞没发表什么意见。
  她跟秦今朝两人聊天时,秦今朝倒是说过开办职工学校的必要性,但这没必要和吴兆仙说,她只是维修车间的一名钳工而已,积极参与厂内工会、妇女活动,但很少会提意见,毕竟她还有另一重身份,就是秦今朝的妻子。虽然不是什么行政职务,但也避免大家把她的意见,当成是秦今朝的意见。
  两人又简单商量了开办英语班的一些细节,吴兆仙便离开了。
  颜丹霞返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
  下班铃响,埋头干活的刘大刚、牛海等人立刻活跃起来,招呼着另外几名年轻人,“快,赶紧排练了。”
  又赶紧跟颜丹霞说:“师父,今天的活儿我们干完了!”
  颜丹霞朝他们摆摆手,“去吧。”
  这些年轻人们,想在元旦晚会上一鸣惊人,拿到一等奖。这些天,一下班,来不及吃饭,就赶紧先排练。
  不光维修车间的如此,合成氨车间、水原车间,尿素车间……几乎所有的车间和部门都以热忱的心态积极参加这这次晚会。
  彼此之间探听着对方准备表演的节目,节目质量如何。
  为了保密,刘大刚等人借用了林玉峰的办公室,关起门来,偷偷排练。
  不过,刘大刚等人瞒着谁,也不能瞒自家师父,颜丹霞早就听说了他们排练的节目是戏剧小品,自己写的故事、唱词,借用的是本地滑稽小戏的调子,编写的是一个吊儿郎当落后工人改变工作态度,奋发向上的故事,取材于牛海的真实经历,再加以改编而成。
  颜丹霞看过他们的表演,不禁对自己这几个徒弟们有刮目相看之感,还真挺有艺术细胞的。剧本故事写得完整、跌宕,唱词通俗、意动,还加入了很多令人捧腹的小情节。唱得不能说多好,但也很听得过去。
  颜丹霞觉得,他们这个节目,要看点有看点,要立意有立意,还真有获得一等奖的可能性。
  为了增加获得大奖的概率,维修车间不光有刘大刚他们这一个节目,还报名了一个独唱,还有一个快板。
  光二十多人的维修车间就上报了三个节目,可想而知,全厂得有多少个节目。
  为此,工会会在元旦晚会的头两天进行一次节目筛选,筛选通过的节目才能登上厂新年晚会的舞台。
  有节目的同志们都在加紧练习,这会儿先不想着能获大奖,而是先要获得入场券。
  对比着前两年,需要主任林玉峰硬性摊派节目的情形,维修车间,还有厂里的氛围真的是不一样的,每位职工都积极参与着厂里的活动,真正将自己当成海州厂的一员。
  晚间做饭的时候,颜丹霞跟秦今朝说起自己答应吴兆仙做英语老师的事情。
  秦今朝正在炒菜,闻言笑着说,“吴主任还真是……”他摇摇头,看着颜丹霞,说:“她是见你会英文,才想起开英文课的吧。”
  颜丹霞在旁边切菜,冬日里的北方,吃的多是白菜、圆白菜、胡萝卜一类的,没到秋天,厂里总务后勤都会到附近的农村去收秋菜,食堂储存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是卖给厂里职工的。
  两人秋天的时候也存储了一些,就放在院子中的地窖里,吃到12月末,萝卜、胡萝卜都有些发康,长新芽了,吃起来口感很不好,但冬日里,就是有钱,也很难买到其他的菜蔬,就只这几样轮流吃,切片、切丝、切块、用肉炒,用鸡蛋炒,做汤,秦今朝换着花样的做来吃,倒也不觉得腻。
  他这会儿做的就是干煸胡萝卜丝,加上一点点肉沫,配着从食堂打来的大碱馒头,再喝上一碗白菜心蛋花汤,就是一顿很不错的晚餐。
  颜丹霞将白菜丝切成均匀的细丝,放在盘子里备用,又打了两个鸡蛋,在碗里打碎,说:“可能吧,反正我是答应她了--我看她那架势,我要是不答应,她就得三顾茅庐。她说,女同志们学习下英文,可以增强自信心。如果真能达成这种效果,也不枉我当这一回老师。”
  秦今朝利落地将干煸胡萝卜丝盛放到盘子中,说:“不管怎么说,吴主任这种工作精神和工作态度还是很值得肯定的,她说增强妇女同志们的自信心,也不无道理,会别人不会的,就会产生优越感,有了优越感,也就有了自信心。”
  颜丹霞点点头,将干煸胡萝卜丝放到旁边的餐厅里,说:“我还真挺佩服她的,将咱们厂妇女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我瞧着,照这个程度发展下去,说不定咱们厂里得成立个男联了!”
  她说着,就“咯咯”笑了起来,秦今朝也跟着她笑,熟练地往锅里倒油,用养在花盆里的葱炝锅,而后将白菜丝放进锅里炒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