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新一辈 第103节

  颜丹霞拿了暖水壶往锅里倒水,说:“对了,你不在家的时候,我陪着刘艳娟去刘聪妈妈在家开的裁缝铺做衣服了。她生意可好了,我们在那儿量衣服的那一会儿,就又来了三个客人。她买了很多的电影杂志,里面那些女演员们的衣服,她都能给做出来。”
  水已经开了,秦今朝拿起颜丹霞打好的鸡蛋液沿着四边往沸水里头打,说:“这么厉害了,她学习缝纫技术没多长时间吧?”
  颜丹霞从下面的碗架子里拿出两只中碗来,放到锅子旁边,说:“是啊,没几个月的时间,缝纫老师说她天生就是当裁缝的料,可见,人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就是没机会发现而已。”
  刘聪妈妈看她的眼神,充满了感激,她知道,这份感激不是因为她是颜丹霞,而是因着她是秦今朝的妻子。看到刘聪妈妈,还有无数个像是她那样的人,从精神面貌,到生活状态的对比,才知道秦今朝让吴兆仙做这份工作的意义。
  她攀上秦今朝的肩膀,说:“你给了他们机会!”
  秦今朝已经将汤盛了出来,笑着调侃,“是不是忽然觉得我很了不起?”
  颜丹霞也笑起来,从碗橱中拿了两双筷子,朝着餐厅先走一步,说:“我一直都觉得你很了不起,不是忽然才觉得。”
  第98章
  1983年12月31号下午, 海州厂新年联欢晚会在工人俱乐部二层的大礼堂举行。
  在联欢会正式开始之前,秦今朝上台致新年贺词。
  在贺词中,秦今朝说道:“……我知道, 最近一段时间, 职工们针对于借贷办双氧水厂的事情有诸多疑虑, 借此机会,我跟大家伙说说,必须要这么做的原因。
  海州厂如今看着欣欣向荣, 大家日子过得都很不错,但原料问题, 始终是卡脖子的头等大事。在座各位,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我们最大的天然气供应者, 豫东油田也即将建成一座二十万吨的大化厂项目, 短则两年,长则三四年, 就会建成,到时候, 我们的原料供应必然不如现在这般充足。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必须想得更长远,三年后,五年后,甚至是十年后,二十年后的生计考虑。”
  秦今朝说到这里, 停住声音, 环顾着四周。
  台下静了一瞬后, 响起了“嗡嗡”的议论声。就如同秦今朝所说,对于豫东油田的大化厂项目,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有的人听说过些传言,有的人觉得事不关己,可在这种肃穆的情况之下,就忽然觉得,原来这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秦今朝任由台下的人讨论着,等到更多的人目光转到台上,期待地看着自己时,他才碰了碰话筒,发出的声音令台下一下子就安静起来,这才重新开始讲话:
  “如果以后,天然气真的供应不上,为着海州厂还能够生存下去,广大职工还能有碗饭吃,我们必须拓宽思路,让产品多样化,多条腿走路!而开办双氧水厂,就是经过考察、市场调研后,选出的,目前最适合海州厂的项目。”
  “在座的同志们可能会说,开办双氧水厂可以,但为什么非要借贷款呢?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抢占先机,抢占市场!目前双氧水厂有很大的市场缺口,我们看中了这个项目,必然还有其他的化工企业也看中了,我们必须抢在他们之前,这样,才能处处占据主动,像是大化厂这般,稳坐化肥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
  秦今朝话音刚停,台下便响起了惊天动地般的掌声。他笑看着台下,等掌声逐渐开始稀落的时候,才举起手掌往下压了压,继续说:
  “想必各位都深刻感受到了,我们身处在思想大变、政策大变,要逐步融入国际社会的时代中,在这样的时代里,因循守旧、谨小慎微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我们在这个变革中,唯一需要做到的,就是紧跟时代步伐,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动,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从80年到现在,我们做的所有努力,包括技术革新、创新,各种技术改造,从自主改进的废水利用装置,到从国外引进的带压堵漏密封技术,还有正在等待审批的管控一体化项目,都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让海州大化厂不至于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洪流中被淘汰下去。”
  秦今朝说道这里,便又刻意地停顿下来,留给职工们思考回忆的时间。
  秦今朝讲话之前,是由厂长沈岳良做的开场发言,他侧重于回顾海州厂这一年来的辉煌经历,将大大小小的荣誉,取得的成绩按照时间顺序一一列举。
  因着有了沈岳良的铺垫,才能让职工们更容易理解秦今朝这番话,对比今昔,才能更清楚了解到这届领导班子究竟为海州厂做了多么大的贡献。
  “继续加强海州大化厂自身优势,这就是我说的,多条腿走路中的另外一条。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寻找其他的,适合海州厂发展,能够让广大职工受益的其他道路。
  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海州厂屹立不倒,大家这一代甚至子孙这一代,还都能端上海州厂的饭碗!”
  讲到最后,秦今朝的语气激昂,目光坚定地缓缓扫过台下,似乎和每名在座的干部、职工对视了。
  支持他的人情绪激动,备受鼓舞,而曾经在背后说过他坏话的人,心中顿生惭愧,觉得辜负了秦厂长的一番苦心,不敢再与他对视,忙忙地低下头去。
  而后,便有人带头鼓掌,随之又是经久不息的掌声。
  听着震耳的掌声,看着一张张激情澎湃的脸庞,秦今朝便知道,这次演讲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
  尽管他安慰颜丹霞,说不用在意那些反对、不理解的声音,但这样的声音都已经传到了颜丹霞的耳朵中,他也意识到了严重性。
  职工们有时候是有盲从性的,意志不坚定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别人的观点所影响,如果一直放任不管,负面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多,很容易影响职工们的积极性,影响自己这个厂领导在职工们心目中的威信。
  所以,秦今朝跟沈岳良商量后,借着这次全员都到场的机会,阐述了自己成立双氧水厂的初衷,还有自己的愿景。
  “让我们万众一心加油干,再创海州厂的辉煌,让每个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这话音刚落,观众席上就有人跟着一起喊:“再创辉煌,过上好日子!”
  起初参差不齐,很快,就响成一个声音。
  站在台上的秦今朝目光朝着属于维修车间的座位上看过去,正好和坐在第一排的颜丹霞目光相碰。
  颜丹霞脸色发红,正跟着大家一起高声喊着,碰触到秦今朝的目光后,朝着他笑了起来,攥成拳头挥舞着的右手拇指伸出,朝着秦今朝比了过去。
  秦今朝笑着,走下了舞台。
  1983年2月末,搁置许久的“合成氨和尿素装置管控一体化”项目,终于得到计划委员会的回馈:通过了“七五”计划项目组的审核,被正式列入到“七五”计划项目中。
  这个结果,秦今朝已经提前从祝焕之教授那里得到消息,只是计划委员会还没有正式下发通知,他便也忍住没说。这回正式的文件下来,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庆祝了!
  很快,海州大化厂的广播里,报纸上,黑板报上,宣传栏里,铺天盖地宣传着这一好消息。
  因着新年联欢会上,秦今朝的演讲,再加上之后工会、各车间单位对职工们的思想教育,大家对于开办双氧水厂,对于借贷的事情多了许多了解,绝大多数职工站到了秦今朝这面儿。
  这一好消息的到来,使得职工们欢欣沸腾,到处都是对秦今朝的赞誉之声。
  “七五”计划,可是国家级的项目,能够入选的,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是将会载入史册的!
  而且,还会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还有政策支持,这更加奠定了海州大化厂在化工领域领头羊的地位!
  在此之后,背后说秦今朝是非的人更少了,即使有顽固分子认为他的做法不对,也有人立刻反驳。
  “你先干成秦厂长干的那些事儿再来说他的坏话!”
  更有人批评他:“秦厂长那是有长远考虑的,谁跟你似的,鼠目寸光,就只能看见眼巴前这么一点点利益得失?我这辈子,儿子,还有孙子那一辈儿,都想在海州厂捧铁饭碗!你这话可别让秦厂长听见,让他寒了心。人家是首都人,不在海州厂了,多的是地方抢着要他,要是秦厂长不在了,咱海州厂可咋办?”
  ……
  职工们的变化,很快就传入到秦今朝耳朵中,他讲给了颜丹霞听,她也是倍感欣慰,只觉得海州厂的职工们还是聪明的,能分辨得出好坏对错的。
  管控一体化项目进入到了“七五”计划体系之中,不过,这个项目实施时间跨度比较大,难度也比较大,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也不会一直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个项目上。项目组的每个成员各有分工,大家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交流成果,定期开碰头会议。
  而秦今朝将一分部精力放在双氧水厂上。
  第99章
  经过一个月的筹备, 双氧水厂的厂址选好,就在厂区南侧闲置的土地之上,等到3月初, 冻土化冻之后, 便可以开始破土动工。这段时间, 在做动工之前的准备,比如采购砖石、钢筋、水泥等等。
  设备是秦今朝借贷款之前就已经选好,选定的是江南机械厂uh350型号的国产全套机器, 仿制德国的设备,并改良了原版设备的很多缺点, 性能更是优于原装进口的设备,价格也便宜,仅只是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
  这是小涂他们这个小组,在跑了国内几家能够生产双氧水设备的机械厂, 又亲自去双氧水厂做对比之后, 得出的结论。
  施工建设队伍,准备请赵北省化工工程建设总公司来进行。他们有丰富的化工工程建设经验, 宝安市双氧水厂就是由他们建设完成的。
  万事俱备,只等开工。
  此时, 秦今朝却听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那天,他正在办公室里,听取双氧水项目筹备小组组长胡鉴的汇报,沈岳良就敲了门进来。
  他见有人在,略有些歉意地朝着胡鉴点了下头,说:“秦厂长, 我有事跟你说。”
  这就是真有大事儿了, 秦今朝点了下头, 跟胡鉴说:“咱们等会再说。”
  胡鉴答应一声,站起来,跟两人分别打招呼后,便退出去了。
  待胡鉴将门关上,沈岳良迫不及待地开口,说:“我刚才接到电话,刘利民老书记要过来!”
  刘利民老书记是谁,秦今朝自然是知道的,他从来到海州厂的第一天起,就经常听到这个名字。他是原海州县化肥厂的书记,也是这个百十来人的小化肥厂能够摇身一变成为二千人规模,年产合成氨三十万吨大化肥厂的大功臣,也是在海州厂干部、职工心目中拥有着特殊、崇高地位的老书记。
  只是,他已经退休好几年了,在赵北省另外一座靠海的城市养老、生活,年年过年前,厂里都派人人过去慰问、探望,送些节礼什么的,他的医疗厂里也都在负担着。秦今朝虽然没有见过这位老书记,但也非常尊重,沙厂长在时,刘利民属于享受什么待遇,如今还是什么待遇。
  “他要来海州厂?”秦今朝不确定地问着。
  沈岳良肯定地点头,神情有些紧张,说:“是,他说想念海州厂了,想要过来看看,问我方不方便。”他苦笑了下,说,“我不可能说不方便。”
  秦今朝点点头,一位彻底退下去的老同志忽然要来厂里,这确实有些不寻常。
  沈岳良瞧着秦今朝淡定的表情,紧张的心情忽然缓和了些,他给自己倒了杯水,然后到沙发上坐下,抿了口水,润了下有些发干的喉咙,说:“我怕他是过来找事的。”
  “哦?”秦今朝到他对面坐下,有些不解。
  沈岳良一向跟秦今朝是有啥说啥,也不委婉,也不藏着掖着,说:“老书记这个人,虽然正直,两袖清风,但有一点,就是特别固执,而且,护犊子,对自己人特别护着。就是那种自家孩子犯错了,只能自己打,别人却不能动一个巴掌的意思,你懂吗?”
  刘利民的事迹他听了太多,对他的脾气、工作作风都有了很多了解。秦今朝点点头,说:“我明白。”
  在处理梁英坚、段军时,沈岳良就有所顾虑,怕刘利民过来兴师问罪,但秦今朝不可能为了顾忌退下去的老领导而放任这两个人在海州厂里兴风作浪,做海州厂改革路上的绊脚石。
  秦今朝说:“刘书记他老人家过来,我们好好接待就是,这里毕竟是他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过来走走,看看,也是应该的。”他说着,顿了顿,接着说:“只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今海州厂的领导人是你我,好的意见我们可以听,指手画脚大可不必。”
  沈岳良也是老书记在位期间被提拔起来的,对他有知遇之恩,在他心目中,这位老书记积威甚重,即便是自己当了海州厂的最高领导,在这位面前,依旧低了一头。一接到电话,心就悬起来,开始担忧,猜想着,这位老书记来者不善,恐怕是来找茬的。
  心里头有些着急,就立刻来找了秦今朝。
  一听秦今朝的话,心里头敞亮了一些,轻轻吹凉杯子里的水,说:“可是,他毕竟是老书记,年纪有那么大了。”
  要是真是来找茬的,凭着资历,凭着年纪,他和秦今朝大概就只有低头听着的份儿。
  秦今朝笑了,说:“海州厂,是国家的海州厂,而不是某个人的海州厂。不管是曾经做过书记的刘利民也好,还是我们这些做厂长或者副厂长的,都只是海州厂的管理者,而不是所有者。”
  沈岳良喝了口水,说:“你说的道理我都明白,只是……”
  秦今朝能够理解沈岳良,他的脾气本就比较温和,再加上刘利民在海州厂的特殊地位,又一直是沈岳良的老领导,他在对上刘利民时,难免就先气弱了几分。
  他笑着说:“也许老书记只是想念海州厂,想回来看看也不一定。”
  沈岳良想了想,笑着说:“可能是我多想了。处理梁英坚时,我就担心老书记会打电话过来质问我,等处理段军时,我更是提心吊胆的,可老书记还是没有表示。年前去慰问的同志回来说,他就问了问厂里最近的情况,也没说什么特别的话,看来,真是我多心了。”
  他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里头却总感觉这位老书记来者不善。
  秦今朝笑着说:“不管他老人家来的目的如何,我们好好接待就是了,好的意见我们听取,要是来兴师问罪的……”他笑了笑,继续说:“那就朝着我来好了,我年纪轻,脸皮厚,处理梁英坚和段军,本就是我的决定,我跟他老人家之前也没有交情。”
  听到秦今朝的话,沈岳良也不知道该放心还是不放心,不过他知道秦今朝不会意气用事,更不会冲动行事,自己对着老书记时底气不足,但秦今朝可不是靠着他的提拔才当上副厂长的,脑子聪明、办法多,会说话,如果老书记真是来兴师问罪的,由他来出面,确实是最佳选择,他想了想,说:“辛苦你了。”
  秦今朝摇摇头,说:“这没什么。”
  他听了太多老书记的事情,这位老书记身上有很多优点,那种说一不二的,固执、自我的性格,对于初建期的海州厂来说,确实是优势。他也不否认这位老书记对于海州厂的贡献,只是,世易时移,如果继任的领导者们还是遵循着他的那一套,继续用他提拔上来的那些人,恐怕海州厂的辉煌就只停留在初建厂的时候。
  如果这位老书记真如他自己所说,只是来他曾经战斗过的,付出心血的工厂来看看,那自然是热情欢迎,如果不是,海州厂可不需要“太上皇”。
  周三这天,海州厂厂区门框之上,挂起了“热烈欢迎刘利民老书记回厂参观”崭新红色条幅。
  沈岳良、秦今朝、涂主席、胡鉴等,几乎所有海州厂的领导层齐齐站在办公楼前,等待着迎接刘利民的到来。
  上午十点钟左右,一辆吉普车缓缓驶入海州厂厂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