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兄。”
  话还没说完就被愤怒的喊声打断,几人回头,看到林清远怒目而视,猛盯着这边看。
  不好,忘了出来是为了买盐。
  林书阁不好意思道:“阿远,对不住,是大兄忘了。”
  又对王柱子夫妇介绍道:“那是我弟弟,刚出来买盐结果给忘了,看吧,怒气冲冲的,我得赶紧去哄哄了,你们早点归家吧。”
  “送大人,阿宝跟大人道谢,谢谢大人买的饼。”王柱子拉着儿子的手朝林书阁挥手。
  天上突然飘起了雪,夫妻二人急忙带着孩子往家赶,元娘边走边回头,看到林书阁走到弟弟身旁,抬手揉了揉他的头发,二人相伴顺着街道,身影渐渐消失了。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已经腊月二十八了,这几日县衙所有人都忙得脚不沾地,等年末考核结算一过,便可以休沐过年了。
  因此人人都专心忙着自己的事。
  李县令将最近发生的案子一一翻看了一遍,卷宗写得详细,苦主也没有异议,他合上卷宗,走到林书阁旁边。
  林书阁正在核算今年的征课赋税,几个乡的令史报上的数目,林书阁还要一一检阅一番。
  “今年税收数目怎么如此多?”李县令突然出声,吓得林书阁一个激灵。
  “大人怎么突然出现在下官办公处?”林书阁微微不满,这一声吓得他手中的笔差点掉下来,要是掉到刚写的公文上,岂不是一早上的心血都毁了。
  李县令反而开怀大笑,“这数目比往年多了许多啊,就算是扣除要报给燕都的也有不少盈余。”
  “今年商户纳税是大头,无论是造纸还是羊绒他们都赚得盆满钵满,交的税自然也比往年多一些。”
  而且民众因今年日子好过,自然少了许多拖家带口跑到深山躲避苛捐杂税的人家,税收数目自然也就上去了。
  “大人,下官有一事要向您请示。”
  李县令抚着胡须道:“说吧,我们林县丞这是又有巧思了。”
  林书阁无语地看着李县令,“大人,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今年税收有结余,不妨明年由您主办几所学堂,让民众可以免费送孩子上学。”
  “你说办学堂?”李县令走到桌前坐下,沉思片刻,“你这是想让上不起学堂的孩子也能读得起书?”
  “正是,县中书馆学堂并不多,好多百姓连温饱都不能满足,就算今年多了进项手中有钱,但也负担不起孩子上学的花销。”
  更何况大多数家庭都是多一个孩子多一个劳动力,孩子长大了还指望着干活呢。
  不过勒紧裤腰带想让孩子上学但苦于家中贫苦的更是不少,毕竟读书是这个民族刻在骨子里的传统,林书阁还是想给这些人一个读书的机会。
  “所以我想着由大人出面,办几个学堂,办学堂的花销、先生夫子的俸禄县衙可以发,也可以找那些商户,到时候学堂建成立碑,可将出钱出力的商户名字刻在上面,也是一份荣耀。”
  商户们有钱,缺的可是一份好名声,要是这些学堂的学生长大后有了出息,能不记得他们的好处,而且县衙主办的学堂,又刻碑纪念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看李县令似有所动,林书阁继续道:“朝廷举孝廉多是陇西郡、魏郡人士,我定远郡每年人数并不多,兴办学堂,这也算有益教化的事。”
  李县令手指在桌上敲了几下,他缓缓道:“这件事得从长计议,一些事宜得年后细细打算。”
  “书阁,今日也不早了,手头的事处理完早点下值吧。”
  “是,大人。”
  林书阁目送李县令出去,叹了一口气,重新坐下将刚刚被打断的公务整理完毕,正准备下班,便听到周度的声音。
  “淮亭兄,你怎么还没下值,都要休沐了,快走快走,我一刻都不想留了。”
  他拉着林书阁出了县衙,两人走在街上,“终于要休沐了,这几天都没心思办公,淮亭兄,你过年有什么打算吗?”
  “我嘛,可能和阿远、阿萱一起吃个年夜饭,喝一杯屠苏酒,再好好睡一觉吧。”
  周度一脸嫌弃,“没意思,”他用手肘捣了林书阁一下,“哎,我家庄子有温泉,要不要一起去泡,带上阿远和阿萱呀,到时候还可以打猎,吃烤肉,上次你烤的兔肉我到现在还念着呢。”
  林书阁看他口水都要流出来的样子,“你就是想吃烤肉了吧?我给你那包料都用完了?”还找借口出去泡温泉、打猎。
  周度把手搭到林书阁肩上,“用完了,上次我在家中也烤了一次,跟你说,我阿兄嘴上说着不吃,实际上就他吃得多。”
  “是吗?”
  周远看着一本正经,没想到也是个贪嘴的。
  “不过说起烤肉,你家卫郎君过年不回来吗?”周度想起打猎时谢谌的英姿,漫不经心地问道。
  林书阁沉默了片刻,才道:“二郎,你能联系到袁校尉吗?仲宣去了许久,一直没有回信,我担心他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或者说受伤了?
  “没有,近日他也没有来信,可能年关那些蛮子又找事吧。”周度想起屡次犯边的匈奴,气愤道。
  “再等等吧,说不定过几天就有消息了,哎,淮亭兄,等等我。”
  第32章
  黎明的曙光刺破黑夜, 东方泛白,不知谁家的报晓鸡一直叫个不停,林书阁本来还想睡个懒觉, 却在放假第一天就早早醒来了。
  远处鸡鸣不停,他干脆起床去做早饭, 明天除夕, 已经算是过年了, 今日和阿远阿萱出去买年货。
  一家人吃完早饭后便出门了,他们算是来得晚的, 有住得远的农户早早就来了县城,或是挑着担子推着车卖些土特产,大多数还是一大家子出来买年货。
  街头巷尾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好些商铺挂起了红灯笼, 有的还贴着红彤彤的对联, 看来书生的生意不错。
  林书阁拿出昨晚写好的清单,一一对比。
  他每月俸禄有一部分是米粮,因而家中粮食充足, 但是油盐酱醋这些都缺,得采购一些。
  林书阁来得不巧,粮油店人挤人,根本没处下脚, 兄妹三人只能拐去隔壁街,路上碰到猎户推着猎物售卖,肉质看着很是新鲜。
  林书阁野鸡和兔子各买了一只, 冬天冷,猎物都被冻得硬邦邦的,拎在手里也不怕血流得到处都是。
  他又去肉铺买了五斤肉和五斤排骨, 猪肉可以炒成肉臊子,不管是夹在饼里还是和菜一起炒吃起来都很香。
  再炖一锅排骨,一家人坐在一起边聊天边啃排骨,除夕守岁也不会无聊。
  说到守岁,坚果这些肯定不能少,林书阁又去干果店里买了一些栗子、核桃、葡萄干和杏仁,正好可以摆一盘。
  老板极力推荐他家的果脯,说都是用新鲜水果晒成的,林书阁一听,也各样都买了些。
  西北产杏子和柿子,林书阁给弟妹一人塞了一个,自己也尝了一块杏脯,果真酸甜好吃,忍不住又买了一些。
  老板看他出手大方,主动让了价,一时大家都很满意。
  从干果店出来,抬头一看,黑云翻墨,像是要下大雪,早上还是艳阳天的,这才过了多久,就变了天。
  林书阁让双胞胎拎着东西先回去,剩下的他去买。
  忙活了许久,他才赶在下雪前买完东西回到家。正屋里烧着热烘烘的炕,还烧了火炉,林书阁安排弟妹炒干果,生的瓜子炒完吃才香。
  他自去厨房准备各种过年要吃的东西,前几日他做了醪糟,大米加上酒曲密封几日便成了香甜可口的醪糟,冲水喝清甜可口,加鸡蛋银耳做银耳醪糟汤也是美味健康。
  他打开罐子,已经能闻到粮食发酵好的甜味了,他用筷子蘸了一口尝了一下,酸甜可口,第一次做竟然做成了。
  他朝门外喊了一声林清远,林清远不一会便伋着鞋跑了进来,“大兄,怎么了?”
  林书阁看他没穿外袍,训斥道:“出来怎么不穿外袍,小心着凉过年可吃不了东西。”
  林清远吐了吐舌头,“我底下穿了羊绒衣,一点都不冷,大兄快说,你叫我干什么?”
  林书阁深深感叹,孩子大了不听话,以前明明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的。
  他转身冲了两碗醪糟,“刚做好的,你和阿萱先尝尝味道。”
  “终于好了吗?我前几天就想掀开看看,大兄你偏不让。”
  林书阁赏他一个暴栗,“跟你说了不能随便掀开看,老是掀开就会变酸的。”
  “才没有,我就看过一次,”他捂着额头说道,又怕林书阁说他,抢先道:“大兄,我端走了 ”
  说完便端着醪糟跑了。
  林书阁无奈笑笑,心想:活泼开朗点也挺好。
  他围上围裙,开始炸油饼果子。
  他将麦粉倒水搅拌成团状,用擀面杖一个个擀成圆饼,中间掏出一个空出来透气,最后再放进油锅里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