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谢谌浸染笔墨,铺开纸张,心中似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大人,晚饭好了。”有士卒在外面说道。
  “进来吧。”他放下毛笔,回道。
  士卒将晚饭放在桌子上,俯身向他行了个礼,便退出了帐外。
  戍卒劳苦,他虽大小也是个军官,但伙食也差不多,他也不过一碗粟粥,一碗肉汤。不过他素来对吃食没有太高的要求,因而这戍边的生活也算习惯。
  不知道哥哥他们怎么样?有没有想我?
  谢谌望着帐外一轮弯月,素华如练,在广袤的天空中显得更加皎洁,眼前浮现的却是他和林书阁以及林清远、林萱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吃饭的情景。
  原来思念就是辗转反侧间想的是他,明月当空想的也是他。
  ……
  林书阁今日却有些忙,西域有个小国要与大燕交好,特派了使者过来送了国书,说是年后他们国家皇子要出使大燕。
  这两国互派使者人数、来往礼节、出行准备自有燕都那些朝廷肱骨操心。
  可是使者既然来到大燕,作为连接西域咽喉的甘州县,自然得负责来使及其随从的衣食住行。
  林书阁从早上开始便一直陪同使者在甘州城游玩。那使者贵族出身,身上珠宝闪得林书阁眼睛疼,人也算品性纯良,就是有些单纯爱玩,要不是他看着,一不小心就被“老实”的商贩连蒙带骗地将东西全买了。
  林书阁一边拦着兴致勃勃要花大价钱买一看就不值钱的瓶瓶罐罐的使者大人,一边还要示意身边差役注意他的安全问题,直忙得精疲力尽。
  好不容易哄得他开开心心回驿站了,他才稍微喘口气休息一下。
  众商贩倒是一见冤大头走了没钱可赚,便一哄而散。
  众人吵吵嚷嚷,林书阁却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还是穿着当日的长衫,有些短的袖口上还带着几个补丁,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支着一个摊子。
  林书阁走近一看,原来他在帮人写信,不过据林书阁观察,已经半天了,也没见一个人光顾他生意。
  书生感觉到头顶的阴影,抬头一看,惊喜道:“怎么是你?上次的事还没谢你呢。”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不过你这是?”
  书生搔了搔头,不好意思道:“养家糊口而已。”
  林书阁了然,估计就算是有了抄书的活,估计钱还是不够用。
  见林书阁没有说话,他自顾自说道:“家母病重,大夫说要用药养着,她供我读书日久,积劳成疾,我没什么本事只能支个小摊给人写家书挣钱,可惜没什么生意。”
  古代医疗不发达,现代人看来的小病也会成为无法医治的大病,而且对普通百姓来说,日日吃药再厚的家底也撑不住。
  “我看你字写得不错,不如帮我写一份,如何?”
  “当然可以啊,你要写什么?是写给谁的?”书生问道。
  “你稍等一下,我去去就来。”林书阁丢下一句话,转身跑向了旁边的浩然斋。
  书生等了许久,还以为要被放鸽子了,抬头却见林书阁走了过来,手中拿着两张红纸。
  “你便在这纸上写,写什么呢?让我想一想。”
  “就写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这是古代后蜀皇帝孟昶让人写的,据说是最早的对联。
  这个时代目前春节人们会贴“神荼”和“郁垒”的桃符画像来驱邪避鬼,还没有出现后世过年家家户户会贴的红彤彤的春联。
  书生虽然觉得奇怪,但也没说什么,按照他说的提笔写了起来。
  他将写好的字小心翼翼提了起来,看着红字黑字相印,竟然喜庆又好看,“我写完了,你看一下怎么样?”
  “笔酣墨饱,行云流水,写得不错。”林书阁夸赞道。
  “哎,老板,你这写得卖不卖?”有路人看着新奇,出口问道。
  书生急急道:“这个不卖,已经是这位客人的了。”
  “那你给我再写一份。”来人固执道。
  林书阁笑道:“这叫做对联,是这位郎君写给我春节时用的,将它贴在门上,看着也喜气洋洋,红红火火,保你财源广进,紫气东来。”
  路人闻言立马要求书生也帮他写一份,旁边行人听到这边的声音,纷纷围了过来,一听说是春节贴在门上可以除祟纳福,看着也喜气,纷纷拿了银钱要买。
  书生目瞪口呆地看着林书阁,林书阁朝他眨眨眼,他会意,对众人说:“诸位稍等,在下去买些红纸来。”
  他急忙去浩然斋买了一批裁好的红纸,有客人等得急了脸上还有怒气,他急中生智说可以免费送他几个字,客人这才作罢,老老实实等着他的对联。
  他在纸上挥毫落墨,笔走龙蛇间一副字便写好了,客人十分满意,高兴地付了钱。
  书生写得手酸,终于写完了所有顾客要的对联,转身想和林书阁道谢,却发现人早已经走了,只留下银钱压在纸下。
  他拿着银钱,心中万分感激。猛然想起,他又忘了问恩公名字,不知道下次还能再见到吗?
  第31章
  林书阁拿着对联回家, 迎面就碰到林清远从家中出来,“阿远你去哪里?”
  “家中油不多了,阿萱让我出去打一斤, 大兄今日回来得好早,”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林书阁手上的红纸, “大兄, 你拿的什么?”
  “这个嘛, 等过年你们就知道了。”林书阁托着下巴,卖了个关子。
  林清远小声逼逼:“不说就不说嘛。”
  “阿远, 你说什么?”林书阁语气冷酷,面带威胁。
  “没什么,大兄,我出去了, 你赶紧回去吧。”说完便一溜烟跑了。
  林书阁摇摇头, 不跟他计较,抬脚往家走去。
  刚进院门,便听到林萱喊道:“阿远, 你走了吗?再买一斤盐。”
  她手上还拿着勺子,出来却看到是林书阁回来了,“大兄你回来了,有没有看到阿远出去?”
  “看到了, 没盐了是吧?我去买。”他将对联放回房间,顶着林萱疑惑的眼神,“你过年就知道了。”
  知道什么?林萱心中狐疑。
  林书阁出了家门, 这会儿街上正热闹,快要过年了,家家户户无论贫穷还是富贵, 都要买些年货过个好年,好多都是一家人齐齐出动。
  林书阁看到街口一家三口停在糖人摊子前面,父亲抱着孩子,母亲将做好的糖人拿给小孩,小孩身上穿上现在甘州许多百姓都会穿的毛衣,戴着一顶针织的帽子,应该是出自母亲之手,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林书阁看得认真,和一家三口对上了视线。
  抱着孩子的父亲却变了脸色,朝他大步走来,他走近了,林书阁才认出来竟是当时他去城东查看造纸工坊进度时和他聊天的王柱子。
  王柱子朝林书阁行礼,被林书阁制止,“出门在外,不必多礼。 ”
  他激动道:“大人,今日真是巧,怎么在这里碰见您了?”
  说完又向林书阁介绍了妻子元娘和儿子阿宝,又对妻儿说道:“这位大人便是我跟你们说的林县丞。”
  元娘一听是林县丞,就要行礼,林书阁想要拉住她却因她是女子,只能跟王柱子眼神示意。
  “大人,多亏了大人,妾身家中才能渡过难关,柱子他去了造纸坊干活,妾身也能织造衣物挣钱,妾身听婉娘说这一切都有赖大人,我们这些人还会有余钱出来买年货,一家人过个好年。”
  她眼中带着感激,家中本来都快没有余粮了,要是家中再没进项,一家子就得喝西北风了,这天寒地冻的,山上也没有野菜可以充饥,她都不敢想要是没有林大人他们一家子会怎么样。
  他们夫妻二人挣得不少银钱,不仅还了欠的钱,今年过年还买了好些年货,肉更是割了好几斤,以前哪里有过这样的日子。
  “所以大人,请受妾身一拜。”
  林书阁叹道:“我作为此地父母官,为民众生计考虑是我的职责所在,你们不必如此。”
  “大人这样想,我们却是不能,大人有所不知,往前我们村子里每到冬天都会有老人小孩冻死饿死,好一些的也不过是一家人数着粮食过日子。”王柱子接着说道。
  他叹了口气:“就算是我和元娘,若不是今年因大人的缘故,说不定今年都熬不过去。有大人在,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过得更好。”
  林书阁道:“那也是因为你们勤快肯吃苦的缘故,我只不过是给你们一个机会而已。”
  他看阿宝一个劲地看着旁边的酥油饼摊子,便掏钱买了几个,将其中一个递给阿宝,阿宝高兴地伸手要接,被元娘轻轻打了一下,“怎么能让大人破费,我们……”
  林书阁笑着将酥油饼塞到阿宝手里,捏了捏他的脸,“几个酥油饼我还是买得起的。”
  元娘连忙道:“大人,我不是这个意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