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回娘娘话,我今年十岁,是重阳的生日。”宫长安随口就答。
  其实惠妃知道他的生日和年纪,又继续问:“你可还记得在霜溪时候的事?那里可有什么好玩儿的?”
  “自然记得,我都七岁了才回京。”宫长安边走边说,“霜溪那儿比京城冷得多,三月末才能踏青,入了八月天气就冷的不像话了。也没有什么太好玩儿的去处,只有夏天去河里摸鱼最有趣儿。”
  “那你来京城想不想那里呢?你们这一路上也挺辛苦的吧?”
  “也没什么想的,我自幼只得母亲和张妈妈还有慧娘陪在身边,后来慧娘得病故去了,我便随着母亲和张妈妈一同回京来了。”
  “我瞧着你和张妈亲得很呢。”惠妃笑着说,“想必你自幼的饮食都是她调理。”
  惠妃是坐在小竹轿上的,那两个孩子步下走着。
  半柱香的功夫就到了自己宫中。
  进到室内,惠妃便命人给这两个孩子拿吃的玩儿的。
  其中有一盘鲜菱角,应杉要吃,惠妃便让宫女给他剥。
  又问宫长安吃不吃?宫长安摇头:“我不吃这个。”
  “你为什么不吃?这东西多好吃。”应杉问他。
  “我小时候也爱吃来着,后来有一次张妈因为我偷吃这个打了我几下,我就再不吃了。”宫长安说,“她本来从不打我的。”
  “不过是菱角而已,吃就吃了,打你做什么?”应杉一边吃菱角一边歪着头问。
  “张妈每年六月十八这一天都要供上一盘菱角、一盘紫玉糕、一盘杏子蜜饯还有一盘酥梨糖。要供上一天一夜才撤下去,那年我忍不住拿了一个棱角,她便打了我,说不许乱动。”宫长安有些委屈地说,“我便在心里暗暗发誓,这辈子都不吃菱角。”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惠妃在一旁听着,心里一动又一动。
  她知道沈芙是六月十八的生日,而宫长安所说的那几样祭奠之物,就是沈芙生前最爱吃的。
  张妈在这天设祭,不是为了她还是为了谁?
  眼看着就要到六月十八了,张妈还会像往常那样,祭奠沈芙的冥寿吗?
  如果这样的话,自己就不用挖空心思再想其他了。
  只要让皇后知道张妈在沈芙生辰这天祭奠,而且所用的祭奠之物还是沈芙爱吃的。
  皇后一定会起疑,自己再从旁煽风点火,那火就一定会烧到张妈身上。
  她心里这么想着,那边两个孩子还在说话。
  “张妈祭奠的是谁?你知道吗?是不是她的丈夫?”应杉故意做出老成的口吻问。
  “我想不是,每年她还要我过去磕头呢!若是她丈夫的话不应该让我磕头呀,我也问过,可她从不说是谁,只说是一位恩人。”宫长安似乎迷上那个西域进贡的九连环了,一边拆解一边答。
  他的话在惠妃听来,就更是佐证了之前自己的猜测。
  第329章 旧相识
  应杉的左手小指头被提线傀儡的绳索勒住了,好容易才解下来。
  惠妃叫人给他用药酒揉了,看着没大事才放心。
  皇后宫里来人,叫两个孩子回去。
  惠妃笑着说:“你们坐了竹轿过去吧,两个人坐一乘也够了。”
  这竹轿只有夏季才用,为的就是轻便凉爽。
  皇上已然在皇后宫里了,宫长安和应杉连忙上前问安。
  “杉儿这些日子长高了不少,可给你父母兄长写信了没有?”皇上笑着问应杉。
  “写了,只是有些字不会写,我便空出来由长安补上。”应杉说,“我哥哥问我京城的石榴花开败了没有?他们那里的石榴花才开。”
  “柏儿喜欢石榴花,每年端午前后都要画上好几幅。”皇上提到应柏也有些唏嘘。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好好的年纪就瞎了一只眼睛,实在太可惜了。
  皇后连忙在一旁说:“前些日子我还命他们找了许多书画出来,都给柏儿送去了。那孩子喜欢写写画画,宫里的这些白放着也可惜。”
  “嗯,给了他也好。”皇上说,“人总要有所寄托,才不寂寞。”
  “长安,你日日同杉儿在一处,早晚要带着他蹴鞠,这东西既能磨练人的心性,也能锻炼体力,是再好不过的。”皇上对宫长安说,“我瞧着你一年四季都不生病,就是因为你读书的同时也不忘打熬筋骨。”
  皇上很喜欢宫长安,不但因为他是神童,更因他有着野马一样不竭的精力。
  这样的人注定能成大事,皇上常常觉得自己力有不逮,精神不济,这不是长久之相。
  “谨记陛下吩咐,二公子如今已经踢得非常好了。”宫长安的眼神亮如星子,身体结实得如同小老虎。
  这样的孩子怎会有人不喜欢?
  “莺儿,带杉儿他们两个把手洗了,该用午膳了。”
  午膳有一道白鸭芦笋,皇后不吃芦笋,这道菜是专给皇上做的。
  皇上喝了一口汤,不由得顿住。这汤的滋味太熟悉了,好像一下子把他拉回了十几年前。
  “陛下,您觉得这汤的滋味如何?”皇后不知就里,还笑着问。
  “这汤是谁做的?”皇上问。
  “果然瞒不过陛下去,”皇后一笑,“宫里新来了个御厨,这些都是她做的。”
  “汤的确不错,朕只觉得有别于往常。”皇上不动声色。
  “那您再尝尝其他的菜。”皇后说,“看看合不合胃口?”
  皇上看看桌上的菜,还有一道清酿姜芽,皇后宫里从来没有,因为皇后不喜欢姜。
  但因为因为张妈初进宫皇后,便许他自己做主每顿都做些什么,况且今天是特意请了皇上来,把皇上忌口与喜食之物也都告诉给了他。
  这道清酿姜牙更让皇上笃定,这厨子的身份不一般。
  “皇后从哪里找来的这个厨子?菜做的很是特别。”皇上问皇后。
  “皇上可还记得您过万寿节的时候长公主打发人送来的点心吗?”皇后笑着问,“这人是我从长公主处借来的,是长安的老相识呢!”
  “哦,长安你认得这个人?”皇上把目光调向了宫长安。
  “回禀陛下,做菜的人是我的奶娘张妈。”宫长安放下筷子答道,“我是他带大的,也是吃着他的饭长大的。”
  “难怪身体这么好,张妈做药膳是一绝,先前皇上您吃过鸣谦做的,都还是跟她学的呢。”皇后说,“臣妾看着这些日子大公主茶饭无思,就想这么溽热的天气,再不吃东西是要出事的。
  宫里厨子的手段都用尽了,也不能让她胃口好起来。就打听着哪儿有好厨子,最后找到了这张妈,一试果然灵……”
  皇后在一旁续絮絮说着,丝毫没留意到皇上看宫长安的眼神已经变了。
  这两道菜和当年沈贵妃宫里总管太监尉福做得一模一样,如果说一道菜是巧合,不可能两道菜都如此。
  桌上还有别的菜,有皇上吃过的,有没吃过的。
  但凡是吃过的都无比熟悉。
  再联想到之前长公主送来的点心,也是一样的口味,皇上不能不多想。
  “陛下,陛下,”皇后见皇上出神便忍不住叫了两声,“您怎么了?可是这菜不合胃口吗?”
  “不,这菜做得十分好,朕很喜欢。难得有这样的厨艺,想必也很合皇后的胃口吧?”皇上将所有情绪都压在心底,面色如常。
  “是啊,臣妾向来苦夏,每年夏天最愁的就是一日三餐了。”皇后没敢提自己因为娘家的事闹心而没有胃口,只归结于自己苦夏。
  “如此来说,这的确是个有功之人了,朕该赏他些什么好?”皇上说。
  “陛下难得因为这个赏人,”皇后听了很高兴,张妈做的饭菜和皇上的口味也是自己的功劳,“回头叫她进来谢恩吧!”
  “皇上尝尝这鲈鱼。”宫长安用一双干净的筷子把鲈鱼腮下的两块肉夹了起来放进皇上碗里。
  皇上看着碗中两块蒜瓣大的洁白鱼肉,想起每次和沈芙一同吃鲈鱼,她都会把这两块肉夹起来给自己,还说这两块肉是鲈鱼身上最鲜美的地方,别处都不及。
  “鲈鱼有四腮,你如何只夹这两块给我?”旁边的人听了都只以为皇上在逗宫长安。
  这鲈鱼虽然有四腮,可是上下两腮紧紧相连,也只有下面的腮处有这种蒜瓣肉。
  宫长安笑着答道:“月明一心,思发两处,故一可生二,二可合一。”
  这一番对答,和当年皇上和沈芙私下里对答的一模一样。
  宫长安只是个小孩子,他又如何知道?
  答案在皇上心中已经呼之欲出了,他握着筷子的手微微颤动,眼眶也一阵阵发热。
  “鱼肉冷了发硬,陛下快请尝一尝吧。”宫长安笑着提醒。
  他的身份自己早已清楚,而皇上却不然。但眼下不是相认的时候,因为还有许多路没有铺平。
  https:///yanqing/20_b/bjzf2.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oit.html" title="只今"target="_blank">只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