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蔡姨,我没有再婚的打算,这话我跟我妈也说过。”
蔡姨到嘴边的劝说也只能戛然而止,她倒不是想劝梁昭这么快再婚,只是觉得陈芜这个人不错,多接触接触也挺好。
既然梁昭不愿意,那她以后就不说了。
反倒是梁昭暗暗磨牙,陈芜到底给她身边的人灌了什么迷/魂/汤,怎么谁都向着陈芜说话,这人就算不是诈骗犯也是个大色鬼。
。
下午是蔡姨去镇上接的孩子。
她俩大半天没见到妈妈和阿婆,一进门就像两只小鸭子似的。
“妈妈!”
“阿婆!”
“狗狗啊!”还没忘了四只小狗崽。
虎头虎脑的小黄狗凑上前仔细闻了闻她们的小公主鞋,被她们抱着摸了又摸才得以逃脱。
它的三个妹妹因为太调皮,又正是磨牙期,见到什么都想上去咬两口,一左一右扯着贝贝的小黄鸭裙摆,贝贝一边拽一边奶声奶气的呵斥它们不能咬裙裙。
“你们是坏狗狗啊。”
“汪汪汪!”
“坏狗狗!”
宝宝上去帮妹妹,结果自己的裙摆也被另一只狗崽扯住。
姐妹俩在走廊上跟三只狗崽‘搏斗’,最稳重的那只小黄狗过来‘教训’了三个妹妹,将它们赶回狗窝,自己则在门口站岗,不许它们再出来胡闹,谁要是往外冲,它就张开嘴呲着小奶牙恐吓,直到妹妹们都乖巧趴着了为止。
梁昭站在走廊下面目睹全程,之所以没有阻止是因为四只狗崽都有分寸,从来没有真下口咬过宝宝贝贝,不然就算两个孩子真的很喜欢狗狗,她也不可能将会咬人的狗养在家中。
这跟爱不爱护小动物没关系,在她心里两个女儿就胜过一切,绝不允许她们受到任何伤害。
“宝宝贝贝,下来洗手手,我们要准备吃饭饭了哦。”
她张开手将两个扑过来的孩子抱到天井的水龙头下面,用粉色的小盆接了一盆水,让她们自己搓肥皂泡泡洗手。
这些在幼儿园老师都教过,老师每天都会拍孩子的一些小片段发给家长,原身自己在家也教,宝宝贝贝两岁多就已经会洗手了,根本不用梁昭操心。
坐上自己的专属小椅子,两个孩子就眼巴巴的等着开饭,她们早就饿了。
今天中午在幼儿园没怎么吃,老师也跟梁昭反馈过,贝贝还好,起码吃了一半,宝宝只吃水果,饭一点没吃,问她为什么不吃也不说,老师喂也没用,反正就是扭着脸不肯张嘴。
梁昭还以为是她们病刚好,突然回幼儿园了会不适应,结果蔡姨说不是。
“那是为什么?”
蔡姨看着旁边两个小胖团子,想起今天接她们回来的路上有过的对话,也是哭笑不得。
就告诉梁昭说:“她们嫌幼儿园的饭不好吃,还悄悄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妈妈做的菜好吃,让所有小朋友以后都来家里吃饭。”
梁昭听了就笑着摸了摸她们的圆脑袋,“人小鬼大,之前她们在幼儿园也吃饭的,也没听见说不好吃,怎么今天就嫌弃了。”
两个孩子笑哈哈的答不上来。
倒是蔡姨猜测道:“应该是刚去那几天觉得新鲜,有那么多小朋友一个桌吃饭,孩子喜欢热闹,看见别的孩子吃饭了也觉得香。”
“也有可能。”
梁昭没有多少带孩子的经验,跟这两个肉团子总共相处不到两个月,还不如蔡姨了解。
见妈妈只顾着说话,都不给她们的小碗放饭,两个孩子就急了。
尤其是贝贝,可怜巴巴的指着自己面前的小碗说:“妈妈,饭饭,贝贝的小肚子饿了。”
明明她那个肚子圆得像大西瓜,怎么都不可能是小肚子。
梁昭笑得双肩颤抖,急忙给她们盛饭,“来了来了,妈妈给你们盛饭啊,不急啊宝贝。”
下午焖了一大锅柴火饭,锅底还有一层饭焦,很受食客的喜欢,梁昭给两个孩子也各拿了巴掌大的一块。
两个孩子中午没怎么吃,肚子确实是饿了,都等不及妈妈给她们拌好饭,抓起碗里的饭焦就咬,另一只手还拿着大鸡腿,一口鸡腿肉一口饭焦吃得可香了。
“慢点吃,哎哟……”梁妈怕她们吃太快会噎着,又心疼她们中午在幼儿园没吃饱,就跟梁昭提议说,“要不中午还是把她们接回家吧,实在不行我把饭带过去,孩子老这样吃不饱怎么行啊,这么小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从村里开车到镇上来回也要三四十分钟,不远不近,可回家吃了饭就没有时间再给孩子午睡了,梁昭觉得实在没必要。
幼儿园的饭也不是天天都不合胃口,之前都能吃的,今天可能是没有爱吃的菜所以两个孩子才没怎么吃。
“妈,别的小朋友也是这样吃的,我看过老师发来的视频,人家幼儿园的菜种类很丰富的,营养搭配也均衡,食材和卫生也都没问题,让宝宝贝贝适应适应就好了,来回折腾多麻烦啊,时间又不够。”
梁妈倒是不怕麻烦,只是时间确实很赶,“那……我每天中午提前把孩子的饭送过去总可以吧?她们吃完了再让老师带回去午睡,这样孩子也饿不着,也不用来回跑。”
“让她们再适应几天,实在不行到时候就再说。”
梁昭还是觉得没有必要这么惯着孩子,她也心疼孩子没吃饱,可到底不是天天都这样,还是想观察几天看看再说。
要是她们在幼儿园还是不吃饭,她再跟老师商量一下能不能让家长中午送饭,因为幼儿园那边出于各方面因素考虑,是不允许家长来送饭的。
梁妈听了也只能暂时歇了送饭的心思。
第41章 第41章
“修宗祠?”
饭桌上梁妈跟梁昭提起这事,梁昭头脑风暴了很久都搜刮不到关于宗祠的记忆,原身的记忆里也只有几段小时候跟梁妈去拜神的画面,梁昭疑惑鹤岭村真的有宗祠?可村里好像也没几个人姓梁,修的哪门子宗祠。
很快梁妈就解答了梁昭的疑惑,“以前有的啊,就在村口那排老房子的后面。”
梁昭一点印象都没有,每次开车经过都只是看到破败的泥土砖老房而已,听村里的老人说那排老房是以前生产队的公房,年久失修,早就没人在那住了。
“我怎么没见有人往那边去?”
“房子都倒了嘛,去那边做咩。”
“又说修宗祠。”
“就是因为倒了才要修嘛,听你三娘和七婶说每家每户要按人头捐钱,一人200,我们家交三份就行,宝宝贝贝不跟你姓,户口也不在这,就不算了。”
宝宝贝贝已经吃饱了,不肯老实坐着,扭扭屁股就爬下椅子要到外面玩,梁昭不放心,叮嘱她们在堂屋门口玩玩就行了,别走远。
她捧起碗继续吃饭,“好端端的怎么又想起来修宗祠了。”
也不是心疼钱,只是觉得要真有心也不至于废弃这么多年,总要问清楚了。
梁妈把宝宝还没吃完的饭拨到自己碗里,哪怕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她也舍不得浪费,掉到地上的肉脏了都要捡起来洗洗再吃。
梁昭就说:“剩的就不要吃了,你老不听。”
她爱女儿,但真心吃不下她们的剩饭,梁妈倒是一点不嫌弃。
“都还是好的,怎么就不能吃了啊,不能浪费粮食。”
“一会倒去喂狗崽也不算浪费啊。”
“哎呀,你吃你的。”
“行行行。”
“听说是你堂姑她们主张的。”梁妈又说回修宗祠的事。
梁母是独生女,并没有亲的姐妹,同宗同族的姐妹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随长辈避居海外,两边几乎已经没有联系了,但前几年海外的梁氏族人突然回国探亲,部分人还选择留下发展,梁妈口中的堂姑就是其中之一,她在粤西开了一间五金厂,生意做得很红火,鹤岭村很多人都在她的厂子打工,也因为这层关系,她在村里很有话语权。
但梁母跟梁堂姑的关系并不好,具体因为什么梁昭也不清楚,隐约知道跟梁家老屋有关。
当初只有梁阿婆留在鹤岭村,吃尽苦头才守住这座祖屋,梁阿婆去世后,祖屋自然就登记在了梁母名下,法律上来说这座老屋子跟梁氏族人没有任何关系,她们没有继承资格,更没有资格要求梁母将祖屋按份额分给她们。
梁母是混蛋,但不是蠢货,她知道梁堂姑回来是为了什么,祖屋是整个梁氏族人的,当年她们也住在这里面,现在也理应有她们的份,嘴上说得好听,落叶归根?都是放屁。
原来梁昭她们在这边饭桌闲聊,梁母是从来不插话的,她自己另外开一桌,吃饱就拍拍屁股走人,今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竖起耳朵听这边的动静,一听是梁堂姑牵头让人捐钱修宗祠,她那混世魔王的烂脾气就又出来了,不过这次是对外人。
“她主张就让她出钱,鹤岭村都没有几个人姓梁,修狗屁的祠堂,修给谁看啊!她有钱就让她出,她修故宫都行!反正我没钱,你们也不许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