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他不敢停下,不敢休息,生怕晚了一步,便会错过什么。
  然而,当他终于赶到丞相府时,看到的却是一片素白的灵堂。
  李穗的灵柩静静地摆放在中央,四周挂满了白幡,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火气息。
  季汝珣的脚步猛地顿住,仿佛被钉在了原地。
  他的眼中充满了不可置信,仿佛这一切都是一场噩梦。
  他缓缓走上前,手指颤抖着抚上灵柩,仿佛还能感受到李穗的温度。
  “穗穗......”他的声音沙哑,仿佛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灵堂中回荡的寂静。
  李玄平站在一旁,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一旁的李然看到是他来了,双眼通红怒目而视的狠狠瞪着季汝珣,仿佛要把他身上瞪出几个血窟窿,好叫他也下去陪姐姐。
  李夫人看到儿子如此形状,连忙压住他的手,似是安抚,“今日你姐姐下葬,让她走的安心些吧。”
  另一旁李玄平看着季汝珣,心中既有愤怒,又有无奈。他知道,这一切的悲剧,并非全然是季汝珣的错,但作为父亲,他无法不怨恨这个让女儿付出生命的男人。
  “王爷......”李玄平的声音低沉而疲惫,“穗穗她......已经走了......”
  季汝珣的身体猛地一震,仿佛被雷击中一般。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随即变得冰冷而锐利。他缓缓转过身,目光如刀般刺向李玄平:“是谁......是谁逼死了她?”
  李玄平沉默片刻,终究没有回答。他知道,有些话不能说,有些真相不能揭穿。
  他只是缓缓摇了摇头,声音沙哑:“王爷,节哀吧......穗穗她......不希望看到你这样......”
  季汝珣的拳头紧紧攥起,指节发白。
  他的眼中充满了愤怒与悲痛,仿佛一头被困的野兽,随时可能爆发。他知道,这一切的背后,必定有更深的原因。而那个原因,或许正是他一直不愿面对的真相。
  “穗穗......”他低声呢喃,仿佛在呼唤一个遥远的梦境,“你放心......我一定会为你讨回公道......”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在宣誓一般。随即,他转身大步离去,背影决绝而孤独。
  李玄平看着季汝珣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一场风暴即将来临,而这场风暴,或许会将所有人都卷入其中。
  与此同时,皇宫深处,皇帝正站在御书房窗前,望着远处的天空,神色复杂。他的手中握着一封密信,信上的内容让他眉头紧锁。
  “陛下......”太监总管小心翼翼地走上前,低声提醒,“北安王......已经回京了......”
  皇帝的手微微一颤,随即恢复了平静。他缓缓转过身,目光深邃而冰冷:“传旨,召北安王入宫。”
  太监总管连忙应声退下,心中却隐隐感到不安。
  -
  季汝珣踏入皇宫时,天色已晚,宫灯在风中摇曳,映照出他冷峻的面容。
  他的步伐沉重,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刀尖上。
  心中的怒火与悲痛交织,几乎要将他吞噬,他知道,皇帝召他入宫,绝非简单的叙旧或嘉奖,而是另有深意。
  御书房内,皇帝正坐在龙椅上,手中握着一卷奏折,神情淡漠,见季汝珣进来,他微微抬眼,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如珣,你回来了。”
  季汝珣单膝跪地,声音低沉而克制:“臣弟参见陛下。”
  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目光深邃地看向他:“起来吧,你我兄弟,不必多礼。”
  季汝珣起身,目光直视皇帝,眼中没有丝毫退缩:“陛下召臣弟入宫,不知有何吩咐?”
  皇帝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你此次回京,可有什么打算?”
  季汝珣心中一紧,知道皇帝这是在试探他的态度,他压下心中的怒火,语气平静:“臣弟此次回京,只为处理一些私事,待事情了结,便会返回边关,继续戍守边疆。”
  皇帝点了点头,似乎对他的回答颇为满意:“边关事务繁重,你辛苦了。不过,朕听说你此次回京,似乎与丞相府有些牵扯?”
  季汝珣的拳头在袖中紧握,指节发白,面上却依旧平静:“臣弟与丞相府并无过多往来,只是听闻李小姐不幸离世,心中悲痛,特来吊唁。”
  皇帝的目光微微一沉,语气中带着几分警告:“如珣,你是朕的弟弟,朕自然关心你的终身大事。李小姐虽好,但她的身份特殊,你与她之间,终究是不合适的。”
  季汝珣心中一凛,知道皇帝这是在暗示他不要与李穗有过多的牵扯,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语气依旧平静:“陛下多虑了,臣弟与李小姐并无私情,只是同为朝廷臣子,心中难免悲痛。”
  皇帝点了点头,唇角带着笑意,似乎对他的回答颇为满意:“如此甚好。朕已为你物色了几位合适的女子,待你回京后,便可择日成婚。”
  季汝珣心中一沉,知道皇帝这是在借着婚事来变相的逼他,让他拿出来该有的态度。
  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语气依旧平静:“陛下厚爱,臣弟感激不尽。只是臣弟心中已有打算,不愿再劳烦陛下费心。”
  皇帝的脸色微微一沉,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如珣,朕是为你好。你年纪不小了,也该成家了。李小姐已逝,你何必再执着于过去?”
  季汝珣的拳头在袖中紧握,指节发白,面上却依旧平静:“陛下,臣弟心中自有分寸,不敢劳烦陛下费心。”
  皇帝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语气中带着几分警告:“如珣,朕希望你能明白,有些事,不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你是朕的弟弟,朕自然会为你安排好一切。”
  季汝珣的心中怒火翻涌,几乎要冲破胸膛。他知道,皇帝哪里是在逼他放弃李穗,这分明是在逼他屈服。
  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语气依旧平静:“陛下,臣弟明白了。”
  皇帝点了点头,似乎对他的回答颇为满意:“如此甚好。你先退下吧,好好休息,过几日就回去吧。”
  季汝珣躬身行礼,转身离去。走出御书房的那一刻,他的拳头紧握,指节发白,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
  他知道,皇帝不会轻易放过他,也不会轻易放过李穗。他必须尽快行动,否则一切都将无法挽回。
  第112章 季汝珣离开皇宫后,心中怒火难平。他知道,皇帝对他的……
  季汝珣离开皇宫后,心中怒火难平。
  他知道,皇帝对他的猜忌已经深入骨髓,而李穗的死更是让他看清了皇权的冷酷无情。
  他回到王府,立即召集了心腹将领,开始秘密筹划。
  多年潜伏在京都的暗卫,各个都是最核心的心腹,他们早就做好了反叛的准备,只是不知道哪一天会在什么时候来临。
  而此时,北安王终于下定了决心,他们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很久了。
  “王爷,我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一直在等待您的命令,只要是您一声令下,我们必定生死相随!”
  “如今正是敏感时期,皇帝如今正猜忌……此时我们但凡有所行动,必然会招致皇帝的怀疑,若是……该如何是好?”一位跟随季汝珣多年的心腹低声问道,眼中满是忧虑。
  季汝珣目光冷峻,语气坚定:“皇帝已经不再信任我,甚至不惜逼死穗穗。他此番做法,便是在逼我行动,此时我做与不做,都是错。君要臣死,何患无辞?总会有说辞等着置我于死地。”
  心腹们面面相觑,最终纷纷点头:“王爷,我们誓死追随!”
  “今夜我便启程,你们需要在京都,我们里应外合,你们要做的事是……”
  北安王府书房里的烛火直到很晚很晚才熄灭。
  日上三竿之时,*本应人来人往伺候的北安王府,竟安静的如无人之境一般。
  若非有三三两两扫撒之人时不时穿堂而过,书房里仍有北安王偶尔响起来的吩咐之声,监视之人差点都要去皇宫里和皇帝报告北安王跑了。
  殊不知,真正的北安王,早已在夜深人静之时出了城,如今在书房中人,乃是善口技的暗卫。
  -
  丞相李玄平在女儿去世后,心灰意冷,形容枯槁,心思已然不在朝堂之上,又怕帝王之心难以捉摸,若有一日北安王真的反了,朝堂惊变的第一刀便是李家,便主动向皇帝请辞归乡。
  皇帝虽然表面上挽留,但心中却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李玄平与季汝珣的关系虽说算不上亲密,但因着李穗一事,李家便和季汝珣彻底的绑在了一起,若是继续留在朝中,难免会成为季汝珣的助力。
  “李爱卿,既然你心意已决,朕也不便强留。”皇帝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虚伪的惋惜,“你为朝廷鞠躬尽瘁多年,朕心中感激。如今你既然想回乡养老,朕便准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