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他握住妻子的手,低声道:“在你说夺西川、取汉中、北伐时,最让我悸动,世上女子有哪个能令我如此?”
  言语又暧昧起来,看来这一夜是无法消停了。
  宝钗竭力保持清明,转了个话题道:“其实,史书上火烧博望坡应当是刘皇叔的功绩,火烧赤壁主要是周郎的功劳,我给你的不过是后人杜撰的故事啊!”
  “是吗?”诸葛亮轻哦一声,笑道:“怪不得在江夏见到周郎,一点儿也看不出他心胸狭窄,反倒是气度恢宏,雅量高致。”
  “而且他的妻子也非故事里的乔氏,反而是孙策的妹妹......”
  宝钗惊讶:“孙尚香?那不是咱们主公的未来夫人嘛!”
  “咱们主公?”诸葛亮在她面颊上轻捏一记,低笑道:“黄先生终于承认主公是主公了!”
  宝钗睨他一眼,追问道:“到底是不是孙尚香啊?”
  “应该不是,”诸葛亮笑道,“听说是吴国太收的义女,江东对这位孙小姐的来历传得神乎其神。”
  他平躺过身子,开始讲故事:“据说,有一夜天降流星,砸在孙家后院。陨石碎开,现出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女,当地人皆以为是神迹,吴国太就收为义女,后来嫁给了周郎。”
  一个史书上从来没有的人,宝钗心下忽有了奇妙个猜想,也许孙策避过杀劫就是从这女子而来。
  她忙道:“可知这女孩子叫什么名字?”
  诸葛亮笑道:“夫人啊夫人,你当亮是登徒子吗?周夫人的闺名我如何能打听呢!”
  宝钗这才发觉出自己的心急,面颊晕红,靠在夫君怀里。
  月光如水,温柔地轻拂着纱帐。
  待天亮时,诸葛亮又得连夜骑马,匆匆忙忙赶回襄阳去。
  为了这半夜温存,不知他将自己逼到了何种境地。
  宝钗手指抚过夫君坚实有力的心跳,想到前世那些独自算账到半夜的夜晚,她轻叹一声:
  “若是每一世都有你,该有多好!”
  诸葛亮已有些昏沉睡意,迷迷糊糊安慰道:“我保证,每一世都会找到你!”
  宝钗笑了,就着这美梦沉沉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敲门声响起,赵云的声音急道:“军师!紧急军报,曹军越过汝南,攻破江夏了!主公请军师速回!”
  诸葛亮猛然坐起,又回身温柔地将被子给妻子掖好,跳下床披衣就走。
  宝钗也醒了,撑着坐起来,唤道:“夫君!”
  诸葛亮回头。
  宝钗道:“事不过三,无须再这般连夜赶回看我了,为妻会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好好等你回来!”
  诸葛亮眼眸湿润,他快步走了回来,捧着妻子的脸,深深吻了上去。
  “等我回来!”
  他简短地道:“等生了这个,我就将你接回身边,一同辅佐主公,再不分离!”
  走至门口,诸葛亮再次回头,朗声道:“你的位置,不该是内宅深院!”
  第117章
  荆州初得,诸地未定,交州牧张津趁刘备立足不稳,多次起兵骚扰桂阳、零陵二郡。
  刘备只得抽兵南下平乱,北方抗曹不能尽全力,关羽、张飞各带五千人马,与二十万曹军对抗三个月,最终还是被曹操夺了汝南,占了江夏。
  袁谭与袁尚争权不利,投了曹操,数次催促曹操北征袁尚,袁尚勾结乌桓,威胁袭扰曹操北方。
  曹操两头作战,焦头烂额,派人与刘备商议停战。
  诸葛亮向刘备建议道:“乌桓一旦防线被攻破,异族趁势南下,对中原大地将是莫大灾难,不如让曹军北征乌桓,主公趁机巩固荆州。”
  曹、刘达成停战,曹操自引十万军北上,留荀彧与夏侯惇、夏侯渊防守许都。
  与此同时,孙策突发恶疾,回江东调养身体。
  三方暂时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一直对峙到春天。
  诸葛亮平定张津,从桂阳回军行至襄阳城外,正遇到一队人马浩浩荡荡自北而来。
  赵云眼尖,大声道:“是关将军!”
  汝南兵少,在曹军二十万大军围攻之下,又重新落入曹操之手,关羽因而被迫退守樊城。
  刘备担忧二弟心结难去,一时意气孤军北上与曹军硬抗,曾派人去召他回襄阳,关羽回信称要安顿相随的百姓。
  诸葛亮将羽扇搭在额前,眯眼看去,人群中除了一小队兵士,携儿带女,扶老携幼的,果然皆是随军南下的百姓。
  即便曾在曹军治下生活过,汝南百姓依然恐惧曹操的屠城历史,宁愿背井离乡到荆州生活。
  携民渡江,奇异地以另一种方式重演了。
  关羽步行走在队伍中间,牵着他的赤兔马,马鞍上坐着两个小孩,皆五、六岁左右,男孩挂着鼻涕,女孩带着泪痕,马背后驮着一卷破烂的行李。
  不知那男孩子说了什么,关羽抚须哈哈大笑,顺手帮那孩子抹了下鼻涕。
  旁边一匹瘦马上坐着位带着帷帽的女子,衣衫倒是洁净,飘飘有神仙之姿。
  她探身温柔地帮女孩擦了把脸,女孩子也腼腆地笑了。
  周围百姓皆面带笑意,看起来不像是逃离故土的流民,倒像是结伴春游的安居之士。
  诸葛亮微微一笑,让赵云止住军队,独自驱马上前,迎着关羽笑道:“关将军,大功呀!”
  看见是军师,关羽面容窘得几乎发紫,微微侧脸,有些尴尬地抱拳道:“败军之将,惭愧!”
  诸葛亮朗声大笑:“将军以五千兵力,对抗曹军二十万虎狼之师长达三个月,又平安带出三千余户百姓,功劳绝不亚于三场大胜!”
  众人皆道:“对呀!关将军,若非您一路护送,我们岂能从汝南走到襄阳?”
  自汝南兵败,关羽一路心情沉重,此时被军师三言两语拨散阴云,肩背瞬间挺直了,仰起头,紧皱的眉头舒展开,口中依然道:“惭愧!惭愧!”
  诸葛亮笑道:“关将军请先进城,主公必悬望已久,这些百姓就交给亮安置吧!”
  关羽点头,安置百姓一向由军师负责,此地又是襄阳,由他负责再好不过。
  他安抚完一路跟随的百姓,指挥兵士与赵云所带人马开始交接。
  诸葛亮回首向众百姓抱拳:“在下诸葛亮,请诸位随我到城南暂时安营,明日主公必为诸位安置宜居之处。”
  “原来是卧龙先生!”一个年轻人举手欢呼,立时引得众人响应,“大家都听卧龙先生安排啊!”
  “卧龙先生智计无双,必能为咱们找到新家园。”
  “刘皇叔仁德无双,必会妥善安置我等。”
  一位白发老者在子女搀扶下,颤巍巍地下了马车:“您制作的诸葛犁,我们家现在还在用呢!”
  有女子掩口轻笑:“原来诸葛先生这般年轻,这般好看!”
  唯有刚从赤兔马上下来的两个孩子,拉住关羽衣袍不放:“关将军,我们要跟着您!”
  女孩子哭道:“爹娘都死了,关将军您也会不要我们吗?”
  关羽轻轻一叹,跳下马,将两个孩子重新放回马鞍上。
  女孩子高兴地回头唤道:“任姐姐,你也来呀!”
  那带帷帽的女子略一迟疑,骑着瘦马跟在赤兔马后面。
  又有几个少年人要跟随关羽投军,被诸葛亮劝住:“你们先安顿好家人,练好本领,再去追随关将军不迟!”
  少年人们这才依依不舍地作罢。
  诸葛亮带领众人在襄阳南郊一处空地停下,安排军士扎起营帐,供应伙食,并命赵云带人留守,独自赶回襄阳。
  刘备早已安排庆功宴,众人开怀畅饮,谈笑别后往事。
  这些日子以来,诸葛亮熟读三国故事,每每想起众人结局,皆慨叹不已。
  此时酒意上涌,他停下酒盏,羽扇轻摇,笑看依然生动鲜活的众人。
  未来逝于白帝城的汉昭烈帝刘备,此时依然龙章风姿、意气风发,听到关羽说起与曹操对抗的三个月,一时惊奇,一时大笑,满眼皆是对兄弟的欣赏与亲昵。
  未来失荆州、败麦城,因誓死不降而被孙吴斩下首级的关云长,此时依然长须飘飘,眉目间皆是骄傲自矜,一举一动间尽显天人神姿。
  诸葛亮喝了口茶,暗暗决定要将徐庶的母亲早早接到襄阳,待入川后,便让徐庶陪关羽一起守荆州。
  对还在樊城的张翼德,也要请主公去封信,严格限制其喝酒、鞭挞士卒。
  子龙是可以让人放心的,还有那刘封与糜芳……
  诸葛亮正沉思间,忽间糜芳醉眼乜斜,起身笑道:“关将军,你带回来的那位女子虽然遮着面容,单看身段已知风姿不凡,可是好事将近?”
  砰!
  关羽手中酒盏重重掷在案上,怒道:“任小姐至清至洁,休得污蔑!”
  刘备忙劝住他,又向糜芳道:“子方莫不是喝多了?早些回去休息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