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莫动,我来!”诸葛亮忙按住她,自己俯身将匣子端了过来,打开。
内中是一卷书册,用宝钗自制纸张钉成,上面密密麻麻写满蝇头小楷。
宝钗捧出那本书,郑重问道:“夫君,你相信我吗?”
“当然!”诸葛亮毫不犹豫地回答。
宝钗将那书放进他手里,低声道:“我若说此书乃梦中所得,夫君可相信?”
“当然!”诸葛亮随手翻开书页,只见扉页上写着:“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他一目十行扫了一页,竟是讲的本朝故事,开篇又有“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之句,却不知是何意思。
诸葛亮还待细看,宝钗按住他要继续翻书的手,轻声道:
“江夏路远,这本三国故事给夫君东行路上当个消遣吧!”
第112章
刘备坐在船上,晃悠悠前往江夏。
今日阳光甚好,暖和得不像三九时节,江水滔滔,远处岸边有两只灰色羽毛的小鸭子缓缓游过。
诸葛亮坐在他对面读书,翻页飞快,忽而唇角含笑,忽而眉头紧蹙,偶尔惊奇挑眉,间或叹息两声。
“军师!”刘备轻唤了一声,“读得何书,如此入迷?”
诸葛亮丝毫没有听见,这在以往是没有的事儿,对刘备的话,他一向是甚为重视的,有问必答。
刘备又唤了一声,还是没回应。
他微微探身,瞥见书页上似有“玄德”二字。
他轻“咦”一声,坐到了诸葛亮身边。
诸葛亮终于察觉到主公的靠近,阖起书册,眼眸微红,问了个奇怪的问题:
“主公,当年青梅煮酒论英雄时,何以掉落匙箸?”
刘备讶然,青梅煮酒故事,在场只有他与曹操二人,怎么掉筷子的细节也已经传扬这般广了吗?
他轻咳一声,笑道:“雷声太大而已......”
见自家军师明显不信的模样,他只得道:“当时刚有衣带诏之事,曹操又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心下震骇,故而跌落筷箸,惭愧,惭愧!”
诸葛亮不置可否,向前翻动书页,又问:“当年吕布从翼德手上赚走徐州,翼德来见主公,主公第一句话是什么?”
刘备搓手道:“这,年代久远如何记得?”
诸葛亮读道:“得何足喜,失何足忧?”
“对!”刘备忆起往事,“似乎就是这句。”
他疑惑起来:“军师如何知晓?”
诸葛亮再翻动几页,问道:“主公来荆州之前,曾恐刘景升不能相容吗?”
刘备叹道:“我在汝南被曹操打得仓皇难逃,幸而得景升兄借新野容身,但南下襄阳之前,确曾恐不能容。”
诸葛亮也叹了口气,郑重道:“主公这些年,当真受苦了。”
刘备微笑摇头:“都是过去的事儿了,如今我有军师,再不会东奔西逃,颠沛流离。”
诸葛亮微微摇头:“我们所据樊、宛、汝南三城,位居曹操、孙策、刘表、张鲁、刘璋之中,并非安稳之地。”
他看向远方,低声道:“主公可还记得在月牙泉时,亮所提三分之势吗?若要与曹操、孙策争雄,荆州为必争之地!”
刘备迟疑道:“刘景升乃汉室宗亲,又素来待我不薄……”
这几句话他在书中也讲过,最终导致荆州落入蔡氏之手,又被献给曹操,致使曹军一路将他们追击到江夏,若非刘琦接应,赤壁之战都熬不到。
这次去江夏,刘备也是顾虑重重,并不愿意从刘表手中赚走江夏。
诸葛亮叹了口气,将手中书交给刘备:“主公请看!”
这本书,自上船以来诸葛亮就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翻来覆去地阅读,刘备好奇已久,一拿在手里就翻开来看。
全书一共五十回,从“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到“关云长义释曹操”。
他奇道:“这是何书?”
诸葛亮微微摇头,道:“偶然所得,方才与主公验证了几处,可谓天书。主公不妨一读,也许会对荆州另有看法。”
刘备掂起书卷:“这纸也甚是奇特,从未见过这般轻薄平滑的。”
诸葛亮替他将书册翻到其中一页,道:“路程不远了,请主公从这一页开始看。”
刘备定睛看去,见书页上方写着:
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
读下去,竟然讲的是江东孙策故事,他不由得笑道:“并未听说孙策被人刺杀,这书显然是杜撰而成。”
诸葛亮闭上眼睛,轻声道:“请主公读下去。”
后面愈发离谱,孙策身死,其弟孙权领江东,就是回目里的“碧眼儿”。
可明明孙策如今就屯兵江夏,正欲围攻黄祖、替父报仇呢!
刘备又细看一遍。
故事前半段讲了一位叫于吉的神仙,后半段靠谱了些,提及的周瑜、鲁肃等倒是实有其人。
刘备继续往下读了一回,却是讲的官渡之战。
此战他亲身经历,书里故事详略得当,事件走向大致准确,倒也有些趣味。
待读到自己出场,刘备的眼睛不由得睁大了,一言一行皆记录在案,仿佛写书人亲眼所见似的。
他抬眼去看孔明:“这,这书何人所得?”
诸葛亮摇头道:“主公不必问来源,是一位极其可靠的人交给我的。”
待到了荆州,故事走向与现实开始变得不同。
书中,刘备在荆州蹉跎了七年岁月,直到髀肉复生,被蔡氏疑忌追杀,跃马檀溪,遇到司马徽,才首次听说卧龙。
而七年内,曹操则成功灭袁氏,征乌桓,平定辽东,统一北方。
刘备举起书册,有些疑惑不解:“军师,为何这书中七年内,我都没听过你的名头,也没想过要去找你呢?”
诸葛亮看向西方,那是家的方向,他的妻子正男扮女装,以有孕之身替他镇守樊城。
他的语气,下意识地柔和了许多:“也许,这书中的七年,亮一心耕读,忽略了身边早已出现主公这样的英雄。”
他想起曲辕犁,想起荆襄之地人人传唱的“得卧龙,天下宁”,想起新婚宴上的高朋满座。
第一次看到书中因刘琮献荆州而引发的火烧新野、携民渡江,他就明白了妻子为何那般急于推他在荆襄出名,为何劝他相信刘皇叔的为人。
如果真如书中那般蹉跎掉七年,荆州究竟要多费多少波折,才能真正归到主公手里?
这书明显未完,但已可以预见。
诸葛亮将书册推回刘备手里:“主公,请您耐心看下去!”
刘备翻开书页,又看了几页,忽笑道:“军师啊,若是等到七年后,要想请到你还真是不易呢!”
本是想让主公早些明白荆州的重要性,竟忘了三顾茅庐这一茬。
诸葛亮俊脸微红,干咳一声。
刘备已抬起头,正色道:“不过,无论三顾、五顾、七顾,军师都是值得的!”
风吹江岸,水面波纹荡漾。
诸葛亮拱手道:“主公知遇之恩,亮没齿难忘!不过,这一回当真可以跳过,请主公继续读
第三十八回吧!”
第113章
接下来数日,就如宝钗预想的那样,曹军并无大动作,只不断派小股军队南下骚扰。
关羽依照诸葛亮走之前吩咐,向西布置伏兵拒敌,张飞则在徐庶的帮助下,主动出军清扫。
在兄弟俩配合下,曹军大多无功而返,偶尔有侥幸突破至樊城城下的,均被宝钗改良过的长弩射得四散逃离。
宝钗知道自己没有一点儿实战经验,也不觉得自己会在军事上有所建树,便不停从脑海记忆中搜寻各种守成武器,以防守为重。
改良版的拒马,滚出又能收回的擂木,射出连弩的长弓,射距甚远的火箭……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她甚至从旁学杂收的记忆中,试着开始研究火药。
自诸葛亮占领樊城后,浦铁匠在樊城也开了铁匠铺,每日被各种奇异设计砸得发懵,只得连夜召唤了五个儿子中的三个来帮忙。
没有曹军骚扰的时候,宝钗会带人亲自到百姓间走访,指点他们使用一些没见过的作物、蔬菜、调料、药物、耕种器具与耕种方式。
诸葛亮只让她坐镇应急,她却做得更多,每日从早到晚地忙活,晚上回来腰身酸痛得睡不着觉。
蔡妍、梅鹿每晚都要替她按摩许久,才能缓解。
蔡妍不理解,曾问她:“妹妹,诸葛先生是位有大本事的人,你已终身有靠,足以过上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为何还要这般拼命?”
宝钗微微一笑,道:“也许,只有这个机会可以告诉世人,我也是个有大本事的人。”
蔡妍讶然,继而若有所思。
过了几日,蔡氏回信称既然诸葛亮不在,蔡妍在此无用,不如回去帮她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