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良久,他微微一笑,转身脱了衣衫,躺进暖融融的被窝里。
清晨,他醒来时,妻子也刚好睁开眼睛。
两人相视一笑,挪过去靠在一起,耳鬓厮磨。
诸葛亮笑道:“夫人所写之策,亮已拜读,真乃英雄所见略同啊!”
宝钗抿嘴笑道:“远交近攻,自古之理,皇叔若能借替两家说和,趁机与江东结盟,对之后收拢荆州共抗曹操,皆大有裨益。”
她低声又道:“若能趁势取下江夏……”
“荆州随时入我囊中矣!”诸葛亮低笑道,“我已劝主公引兵前往江夏,与孙策、黄祖二人说和,到时再随机应变,劝服咱们这位堂叔。”
宝钗提议道:“叔父脾气暴躁,你可先从堂兄下手。”
“亮已有此意!”诸葛亮笑容敛去,鼻尖埋进妻子的如云鬓发中,喃喃道:“江夏之行必去,当下却有些难处。”
宝钗轻抚他的发丝,对夫君的亲昵给予回应:“可是无人坐守樊城?”
诸葛亮叹道:“元直陪翼德镇守宛城,云长坐镇汝南,江夏之行,主公既需要子龙贴身护卫,也须得一智谋之士及时应变。”
他握住宝钗的手,低声道:“孙乾还需看顾新野,我若陪主公去江夏,留糜竺、简雍镇守樊城,若遇曹军来袭,只怕此二人难以统筹调度三城军马。”
宝钗叹气道:“可惜你一身不能二用,谋江夏就守不得樊城。若庞士元在此就好了,偏又游历去了江东。唉,确是难办。”
她慨叹良久,将史书上的谋士扒拉了个遍,法正还在西川,姜维还是个娃娃,当下紧急之时,还真找不出一个能接替诸葛亮的人来。
诸葛亮忽笑道:“我知道一人,才智不在我与庞士元之下,且就在此城中。”
宝钗大奇:“谁?”
难道历史也有遗珠?
诸葛亮抬起头,看着她的眼眸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宝钗大惊:“我?”
诸葛亮挑眉:“难道夫人没有这个自信?”
宝钗喃喃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夫君难道就这般放心我抛头露面……”
“我观夫人如明月,一世不相疑!”诸葛亮揽住她,笑道:“若不是你怀着身子,受不得舟车劳顿,我原还想举荐你去江夏呢!”
宝钗靠在他肩头,一时心潮起伏:“可我毕竟是个生面孔,只怕难以服众。”
诸葛亮语气中难得有了两分吞吐:“所以,我为夫人假拟了个身份……”
原来,他已提前安排好了,箭在弦上才来与自己商议。
宝钗感动之余,隐约也有些不悦。
“我只给主公一人说过,”诸葛亮忙解释道:“而且,并非我有意隐瞒你声名,不过是世情如此,无法揭示夫人本来身份……”
宝钗止住他,柔声笑道:“我明白的,不知夫君给我找了什么身份?”
“我的故友黄岳,近日有病在身,来樊城求医疗养。”
诸葛亮握住她的手:“你不需要每日去办公,只让糜竺他们有紧急事务来问你就是了,平日还是多在家里静养。”
“也不需要有太大压力,日常事务糜竺他们都应付得来。”
宝钗点头,抿嘴笑道:“放心,有了夫君这些日子的耳提面命,我虽做不到开疆拓土,帮着应个急应该是没问题的。”
诸葛亮摩挲着妻子的手指,语气中带着歉意:“你如今有孕在身,我不仅离你而去,还要累你受案牍劳形。”
宝钗笑道:“嫁给你时,我就有了觉悟,放心去吧!”
待诸葛亮起身,她也下了床,找了套诸葛亮的淡蓝色文士服,飞针走线收束腰身,折起过长的袖子与下摆。
用清水洗面,她特意敷上一些显得面色惨白的粉,然后从梳妆台上拿过眉笔,将眉毛描成剑眉,头发全部挽作发髻,裹上逍遥巾。
不到两刻钟,一位翩翩俊秀文士出现在诸葛亮面前,拱手为礼:“兄长!”
诸葛亮满眼惊艳,拉住她手,叹道:“尝闻江东周郎是一位难得的美男子,想来是江东百姓未见君耳!”
宝钗以扇掩面,笑道:“夫君之美我者,爱我也!”
两人相视而笑,吃过早饭,携手上了马车,一同前往樊城府所。
昨日,诸葛亮已和刘备说过,为他举荐一位智谋在卧龙凤雏之上的智者。
刘备大喜,一大早就沐浴焚香,等在辕门之外。
远远瞧见诸葛府的马车驶来,刘皇叔满面喜悦,迎上前去。
却见诸葛亮下了马车,小心翼翼地扶出一位有病弱之态的年轻公子。
刘备是人格魅力满分的主公,心下不过惊讶一瞬,已亲热地走上前,要亲手搀扶这位智谋之士下车。
诸葛亮不着痕迹地将自家主公与自家夫人挡开,独自扶夫人下车,然后郑重其事地介绍道:“主公,这位便是黄先生,亮在其前也曾是手下败将哩。”
他说的是平日下棋对弈,并不算假话。
刘备愈发现出敬意,躬身行礼道:“备久仰先生大名,望先生不吝赐教。”
这句“久仰大名”纯纯假话,却被刘皇叔说的诚意十足。
宝钗忙回礼:“山野闲人,才疏学浅,有劳明公下问,惭愧惭愧,咳咳!”
她有病弱设定,须得时时咳两声。
刘备听到,又要上前搀扶:“先生不顾病体前来,备感激不尽,请先生入内歇息。”
诸葛亮忙道:“主公,黄贤弟的病恐会传染,我来就行了。”
为了避免刘备再施展亲和力,他一手挽住夫人,一手挽住主公,不由分说推着刘备向前。
刘备对他是信任惯了的,便隔着军师继续向“黄先生”说些推崇之语。
三人走进大门,又有糜竺、简雍等一众谋士迎上来,排场十足。
除了年少时在学业堂,宝钗还是第一次堂而皇之走在男子中间,心下十二分的不自在。
她悄悄看向诸葛亮,除了挡掉一切肢体接触外,夫君全程坦然自若,笑看她众星捧月,与众人寒暄,偶尔起些穿针引线的作用。
大堂之上,刘备已摆了宴席,请宝钗坐在他左手首位。
三国时以左为尊,众人见诸葛亮都只能屈居右位,不由得目露诧异,想要知道眼前这年轻人是谁。
刘备向众人介绍“黄先生”身份,并称他去江夏期间,樊城由糜竺驻守,遇事不决便问“黄先生”。
眼见得这“黄先生”决策权还在糜竺之上,糜竺的弟弟糜芳,首先不服气起来,大声道:“敢问黄先生,倘若曹军大举南下,先生以为该如何应对?”
简雍等人皆举目望来,显然对这个问题极为在意。
刘备也暂停杯中酒,作出洗耳恭听模样。
唯有诸葛亮,专心地剥着一只橘子,显然对“黄先生”的答案并不担忧。
宝钗轻摇折扇,笑道:“我观曹军必不敢举大军南下,诸公何必忧虑?”
糜芳道:“曹操虎狼之师,今被我们夺了三城,如何不来报复?先生莫不是答不出来,随口敷衍我吧?”
宝钗笑道:“我观曹军不敢举大军南下,理由有三:不能,不敢,不愿。”
“其一,曹军方从北方撤军,兵困马乏,又值此寒冬季节,无力南下。”
“其二,官渡之战曹军虽胜,然袁氏未灭,北方未定,不敢南下。”
“其三,如今孙策正在江夏与黄祖对峙,曹操若挥军南下,只会促成二家罢战合力攻曹,他必不愿南下。”
“曹军南下,若一时不能胜,必招致北方袁氏、江东孙策趁机偷袭。曹操乱世奸雄,岂肯轻易陷自己于此四面楚歌境地。”
她微微一笑:“这三条理由,诸公以为足否?”
众人尽皆赞叹。
宝钗又道:“若有小股军队南下骚扰,汝南关将军,宛城张将军,与樊城互为掎角之势,进可分兵袭许都,退可断后截粮道,樊城又有襄阳为后盾,何惧之有?”
刘备也露出了放心的微笑,大声道:“有先生坐镇樊城,我们可以无忧矣!”
晚上回到家中,一进门,诸葛亮就将妻子抱了起来:“好夫人,你若是个男儿郎,封侯拜相绝不在话下!”
宝钗笑着推他:“仔细孩子!”
诸葛亮忙将她放在床上,在她小腹上听了又听,直到面颊上感受到轻轻一触,才安心下来。
他揽着妻子,面上满是依依不舍:“明日,我就得陪主公去江夏了,你有什么话要嘱咐我吗?”
宝钗想了一想,道:“江夏如今有一小将名唤甘宁,夫君可请主公留意,找机会收归麾下。”
诸葛亮挑眉:“夫人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啊!”
宝钗笑道:“说起来,我还没给夫君赌注呢?”
诸葛亮道:“昨夜为平局,夫人无需……”
“不,我要给!”宝钗从他身上探过身子,要去取床边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