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蔡妍拿着信,去找宝钗。
  宝钗提议道:“你若不愿意,可以推说身体不适,就留在这儿。”
  蔡妍微笑道:“我要去,也许这也是个机会,能证明我是有用的人。”
  她走后,家里只有宝钗、梅鹿并几个仆妇、下人。
  晚上有空的时候,宝钗会独自坐在暖阁里,提笔续写三国。
  书中一些细节记不清了,她便凭借对历史的了解自己编出对话与故事细节。
  她只送给诸葛亮前五十回,因为对此次江夏之行很有必要,若他接受良好,剩下的她想陪他一起读。
  诸葛亮不在身边,每夜她只要一睡着就能回到那边。
  贾府已经抄家完毕,贾珍、贾赦斩监候,贾政、贾琏流放,宝玉、贾环、贾兰、贾琮等都被贬为庶人。
  王夫人病逝,王熙凤被递解回金陵,邢夫人、尤氏不知所踪,李纨用积蓄在小花枝巷租了一所小房子,守着贾兰日夜苦读。
  宝钗没有去找宝玉,薛蟠被执行绞刑后,她当掉仅有的一只金镯子收殓了哥哥,租了一间小房子,带着莺儿、麝月日夜做针线活,养活母亲。
  日子清苦,倒也踏实。
  进入腊月后,樊城各大士族频繁设宴,请糜竺、简雍、“黄先生”饮宴。
  宝钗孕身愈显,又喝不得酒,便借口旧病复发,整日闭门不出。
  小年时,诸葛亮派人送信,称江夏之行颇为顺利,成功与孙策结盟,虽然刘备没忍心趁机拿下江夏,但也赢得黄祖父子的信服。
  信的的结尾,诸葛亮写道:瑞雪纷飞,吾心已先归矣。
  宝钗将信看了又看,字里行间没有一点儿对三国故事的质疑,只有全然的信任与陌陌温情。
  她将信放在桌上,就着清晨的雪光,继续默写《三国演义》。
  门外忽传来一阵脚步疾响,梅鹿走了进来。
  自诸葛亮走后,她日常就扮做书童模样,陪着宝钗出入各地,此时却有些慌乱:“小姐,糜先生来了!”
  经过这些时日的相处,糜竺与宝钗已结为莫逆之交,偶尔也会相互拜访,闲谈几句。
  宝钗整理衣冠,迎了出去。
  糜竺顾忌诸葛亮家中有内眷,走至二门处,没有直接进来,而是在门口踱步。
  看到宝钗,他眼前一亮,忙道:“黄先生,刘景升突然病重,他属下伊籍前来报信!”
  他四下看了一眼,压低声音道:“伊机伯言语惊慌,想来刘景升的病怕是要不好了。”
  宝钗心下吃惊,按史书记载,刘表死于建安十三年,而今不过建安七年,如何这般突然?
  她当即道:“请伊先生进来说话。”
  伊籍与黄承彦交好,当然认得宝钗,进门瞧见“黄先生”原来是她,先是一惊,而后了然一笑。
  “听闻是诸葛家的黄先生?我本就有所猜测,原来当真是你。”
  他微微露出一丝笑意:“你幼年时,我就对你父亲讲此子未来不可估量,如今果然惊艳世人,才知我所言不虚啊!”
  宝钗微笑拱手:“伊世叔!”
  糜竺拍手道:“原来二位是故人,机伯方才不便言说的话,尽可直言直语了。”
  伊籍敛了笑容,压低声音道:“我主并非重病,而是中毒了!”
  宝钗与糜竺对视一眼,皆是惊疑不已。
  伊籍道:“一连请了四、五位大夫都不奏效,蔡夫人指证是大公子下毒,如今已让蔡氏兄弟将大公子下了狱。”
  糜竺怒道:“大公子素来仁厚,怎可能毒害生父?蔡夫人这一招栽赃嫁祸,明显是为了夺权荆州……”
  他话未说完,但在场两人都已明白。
  伊籍叹道:“就是如此,蔡氏把控襄阳,唯有刘皇叔亲去,才能救下我主性命啊!”
  糜竺道:“可惜主公还在江夏未还,只怕来不及了。”
  两人一起望向“黄先生”,这就是诸葛亮嘱托的紧急情况了。
  宝钗唯一沉吟,立时下了决断:“糜先生,有劳你派心腹前往江夏送信,务必请玄德公尽快回来。”
  “伊世叔,我同与你去襄阳。”
  伊籍忧心道:“蔡夫人近日变得十分狠厉,听说为了攀咬大公子,已连续打死了七、八个婢女.......”
  “那我就更应该去了。”宝钗想到蔡妍与碧螺,不知她们可还安稳。
  她站起身,研磨铺纸,匆匆写了封信,递给梅鹿道,“你即可赶回家去,将这个交给我父亲,必要时候,请他与水镜先生一起参详。”
  梅鹿退后一步道:“不行,小......先生,我要与你在一起。”
  她们与蔡氏已经闹翻,此时前去,保不齐蔡氏会不会作出什么过激举动。
  宝钗明白她所想,微微一笑:“放心吧,她没那个胆子。”
  伊籍也觉出危险:“我与你同去,另派家中的死士随身护卫。”
  听到要动用死士,梅鹿更是急哭了。
  她已经十五岁,这一哭就现出了少女模样,糜竺不由得多看了一眼。
  宝钗不动声色地挡住他视线,向梅鹿喝道:“你早一刻到家,我就早一刻安全,还不快走!”
  梅鹿这才哭哭啼啼走了。
  糜竺见他们这般郑重,也主动贡献出一批武林门客,供“黄先生”调遣。
  刘表府上,防守森严,一派肃杀气氛。
  宝钗换了女装,缓缓走下马车,让人通报进去。
  蔡瑁迎了出来,皮笑肉不笑道:“原来是外甥女,好久未见了,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宝钗扶着腰上前一步,盈盈行礼,笑道:“舅舅,家父听说姨丈病重,特遣我前来看望。”
  “你父亲?他消息倒是灵通!”蔡瑁惊讶一瞬,随即不耐烦道,“姐夫的病需要静养,你还是回去吧!”
  宝钗不疾不徐道:“我来时,庞德公与水镜先生、蒯老先生都在我家里做客呢,他们听得荆州之主有恙,极是关心,嘱托我先代他们探望。”
  她语气略加重了些:“若我就此无功而返,只怕他们要亲自前来呢!”
  蔡瑁迟疑了,最终不情不愿道:“你进去看一眼就走,不许扰了你姨丈休息。”
  宝钗笑道:“多谢舅舅!”
  伊籍特意派了两个懂武功的年轻侍女给她,此时便跟在她身后,糜竺的一众门客守在门外。
  宝钗进了刘表的内院,蔡夫人坐在堂上,举着一只细白瓷杯子,鬓边发丝微乱,金步摇颤巍巍地闪着光。
  碧螺与一个不认识的侍女站在蔡夫人身后,看见宝钗进来,碧螺先垂下了头。
  宝钗移开目光,行了大礼,道:“姨母,妍姐姐怎么不见?”
  蔡夫人吹去杯中浮沫,慢条斯理道:“你不是要看姨丈吗?喏,他就在里面,去看吧!”
  她如此大方,宝钗心下开始不安了。
  她转过屏风,遥遥看见刘表七窍流血,死得明目张胆。
  宝钗心知不妙,忙向后退去。
  帐后闯出百十个死士,持刀将她围在中间。
  蔡夫人站起身,冷笑道:“诸葛亮的夫人,正好献给曹丞相做见面礼!”
  宝钗大惊,这蔡氏,竟然已经投降曹操了!
  第114章
  刀锋闪着寒意,团团抵在宝钗身前,伊籍送的两个小侍女忙抽出短刀,一左一右护住她。
  宝钗手心一片潮湿,面上仍带着笑意:“姨母,你当真以为讨好曹操有用吗?琮儿比宛城张绣如何?还是你自以为貌比邹氏?”
  “住口!”
  白瓷杯子摔碎在地,蔡夫人站起身,怒不可遏:“若非你这小贱人,挑拨坏了我夫妻情分,我会需要这么急着动手吗?”
  宝钗没有继续争辩,轻轻推开两个小侍女,向前走了一步,众死士未接到命令,刀锋不敢与她相触,只得随之后退。
  直到宝钗走到一张椅子前,款款坐下,蔡夫人也只是咬牙看着。
  看来,她想留下活着的她!
  宝钗心下有了数,紧攥的手指舒展开来,悠闲地靠上椅背:“这椅子还是我送姨母的,可好用吗?”
  “你不需要和我拉关系!”蔡夫人冷笑:“你先挑拨我动手推刘琦入水,后又让人指证我,使得刘表对我们母子愈来愈冷淡。自那一日起,我对你就没了姨甥之情!”
  她桀桀笑道:“听说那诸葛亮对你也不过如此,我今日杀了你,再将妍儿送给他做个补偿也就是了。”
  蔡妍果然还活着,也没有出卖她,宝钗舒了口气,仿佛没有听到威胁,扶着腰笑道:
  “你是我亲姨母,蔡、庞、黄、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需要拉什么关系?”
  蔡夫人目光在她孕肚上一扫而过,冷哼一声。
  宝钗向立在蔡夫人身边的碧螺道,“劳驾,给我倒杯白水来,不要放茶叶,否则这孩儿就闹腾得厉害,一点儿也不如他父亲文静!”
  碧螺看向蔡夫人,不敢动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