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杜鹃抿嘴笑道:“是婢子做的,上仙快尝尝看。”
  悟空挠一挠头,嘿嘿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这杜鹃做的菜,比大观园柳嫂子的小厨房做得还要精致,蔬菜粥碧绿清新,嫩豆腐用熬煮的番茄汁煨过,滑嫩中还带着酸甜,香菇用油炸过,香酥可口,又有两盘时蔬,也是新鲜香脆。
  黛玉将豆腐和香菇推到悟空面前,笑道:“我们三人食量都小,师兄若不嫌弃,以后可以常来。”
  悟空吃得满嘴流油,呜呜道:“好吃!师父配给你这两个丫鬟,简直绝了。”
  “是呀,师父确是对我很好!”
  黛玉抚摸着衣襟上的绣竹,看着两个乖巧灵秀的丫头,心下一阵暖流涌过。
  吃过早饭,悟空摸着溜圆的肚子,向黛玉道:“咱们须得消一消食,你爬得动山不?”
  黛玉犹豫了,她前世最大的活动量,不过是跟着刘姥姥游大观园那次。
  前番她跟着悟空看日出时,还是小魂珠形态,在袖子里兜上去的,并不需要体力。
  见她这般神情,悟空自然明白:“妹子不用和我一样,能走多少是多少,若真走不到烂桃山,自有你师兄我拿桃子回来给你!”
  他向两个丫头道:“你们陪着师妹慢慢跟在后面,我先走一遭去也!”
  言罢,大步流星地当先奔了出去。
  白兰安慰黛玉道:“无妨,咱们带些糕点、清水,再拿着坐垫披风,遇到风景优美的凉荫处,就略坐一坐。”
  黛玉想到昨夜的打坐成果,增了些信心,随着两个丫头慢慢向烂桃山而去。
  此时已是五月天气,行不得两里地,黛玉已是香汗淋漓,白兰随手扯些柳枝软藤,为她编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遮阴。
  花冠编得阔大,肩膀手臂一起遮住了。
  杜鹃拿出水来,让黛玉喝了几口。
  走至一株榕树下,绿荫如盖,三人便坐下乘凉。
  不远处有道溪水流过,清凉透澈,杜鹃跑过去,浸湿了帕子,给黛玉擦脸。
  黛玉擦了脸,坐在树下,调息了一阵,酸软的手脚立时恢复了力气,便站上一处青石,遥望山间风景。
  前世,做闺阁弱女时,只听宝玉说过出城踏青爬山的轶事,黛玉却很少有机会出门郊游。
  没想到,这一世,女子也可以修仙学道,游山玩水。
  黛玉看了会儿风景,又想起大观园里的姐妹们。
  覆巢之下无完卵,贾府抄家的命运是避免不了了,只是不知那些剩余的姐妹们会怎么样?宝玉究竟在何方?
  她叹息一回,起身继续上山。
  走至山腰处,远远便听见悟空的叫声:“师妹,这边来!”
  黛玉走过去,只见悟空倒挂在一株桃树上,抱着只桃子啃得正欢。
  待黛玉走近,悟空丢掉桃核,手脚利索地爬至树顶,拣最红最大的摘了三个,一溜烟儿滑下树来。
  他先把两个小些的给了杜鹃、白兰,将最大那个在衣襟上擦了擦,才递给黛玉:“吃吧,甜着呢!”
  黛玉素来爱洁,此时却不甚在意,拿过来,双手捧着,秀气地啃了一口,果然甜脆多汁。
  四人吃了顿桃子加餐,悟空又提议爬山顶上去玩,并道:“我观妹妹眉宇之间,总有三分愁绪,多看看山川大海,总会好些!”
  这声“妹妹”,霎时让人梦回大观园。
  黛玉眼圈儿一红,垂下眼睫,低声道:“师兄说的,妹子会谨记在心。”
  四人收拾东西,一步步上山。
  悟空不耐烦女孩子的莲步轻移,上蹿下跳地到处探索,一会儿抓来只毛虫,一会儿采朵鲜花,让女孩子们惊吓一阵,惊喜一阵,笑声不断。
  不一会儿到了山顶,四人并肩而立,灵台方寸山的全景尽收眼底。
  黛玉低声吟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妙极,妙极!”悟空拍手大笑,“师妹短短十个字,就说出了老孙此时所见所感,兼又气势万千,读来让人精神一震。”
  黛玉又道:“顶峭松多瘦,悬崖石尽牢!”
  悟空看了眼四周景色,摸着毛茸茸的下巴,点头:“也甚贴切!”
  一阵风吹过,峰间树木叶面翻滚,此起彼伏。
  黛玉再笑道:“一叶乘风破浪开,疑有苍龙听法来!”
  “大妙!”悟空捡起一块石头,一个打滚丢了出去,砸在风口正盛处,高声叫道,“瞧我老孙降龙伏虎!”
  众女子一起大笑。
  悟空摊开手脚,躺在草地上,眯眼道:“师妹,你从哪里学得说这些话?既简洁又贴切!”
  黛玉笑道:“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师兄可要学?”
  不待悟空答言,两个丫头已拉着黛玉原地坐下,央告道:“我们都愿学,姑娘教教我们!”
  悟空翻身而起,坐在她们身前,双脚悬在崖边,一荡一荡地晃着,回身笑道:“妹子讲吧,老孙也听着呢!”
  清风徐徐,万籁俱寂,时有凤鸾在山林间鸣叫。
  黛玉嗓音清脆,一点点叙说着诗词的妙处,时而激情澎湃,时而缠绵哀婉。
  因如今还是秦末,黛玉只讲了诗经、楚辞,又顺带着讲了些春秋战国的英雄故事。
  杜鹃、白兰托着下巴,听得如痴如醉。悟空的双脚也渐渐停止了晃动。
  悟空忽道:“师妹,我还是最喜那句‘一览众山小’,你何不讲来听听呢!”
  黛玉轻声吟了遍杜甫的《望岳》,又低声道:“写这首诗的人,如今还未出现,你们切莫对他人吟诵此诗。”
  杜鹃、白兰似懂非懂地点头,悟空只是看着远方出神。
  讲了诗,两个丫头跑到一边去挖药草。
  悟空跳回黛玉身边,坐下道:“妹子,你为何会知道未来之人写的诗?”
  黛玉叹道:“也许,只因我是来自更远未来的人罢!”
  她回首看了眼杜鹃、白兰,见她们越走越远,银牙轻咬,低声道:“师兄,我想给你讲个故事,你定要记在心上。”
  借着风声遮掩,她轻声讲了个桀骜不驯的神猴,对抗天庭,却被压在山下的故事。
  故事中的细节与名姓尽皆隐了去,只细细描述了后果。
  最后,她轻叹一声,看着悟空的双眼道:“师兄,若你是这只猴子,明知将有五百年的压山之苦,还会选择大闹天宫么?”
  第6章
  “自然!”悟空毫不犹豫地道,“难道要向那群欺辱人的家伙低头吗?”
  黛玉暗暗叹了口气,语气中却不无赞赏:“若真有那一天,我定去助你!”
  悟空笑道:“助是不必助的,你这么个身板娇弱的女娃娃,若是有了伤损,岂不要让师父师兄心疼?”
  他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道:“我若当真被压在山下,你多去看看我,与我说说话,就是咱们兄妹的感情了。”
  “我定会去的,”黛玉也站起身,真挚地道,“我天天都去!”
  悟空嘿嘿一笑,还要再开句玩笑,忽转口叫道:“瞧,师父!”
  他们站在山顶上,刚好能看见斜月三星洞的洞门。
  菩提祖师孤身站在石碑下,正翘首远望。
  黛玉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一人背着包裹,已走至山脚,身影在山林间忽隐忽现。
  “是真信师兄!”悟空眼尖,瞬间辨出那人独有的挺拔身形,“他果然离开了。”
  真信转过一处突出的岩石拐角,身影再也看不见了。
  菩提祖师仍站在石碑下,看着弟子消失的方向。
  一股苍凉萧索之意,在黛玉心头久久蔓延。
  不知有多少次,师父曾站在这里,送走他的弟子。将来,悟空师兄离开时,师父也会这般久久伫立吗?
  她忽省起一事,问悟空道:“师兄,你在这烂桃山上,吃过几次饱桃了?”
  “算上今年,第四次了呢!”悟空拍着肚皮笑道,“这一树好桃,我还是首次与人分享哩!”
  第四年,悟空是到此的第七年习得长生妙法,再三年后离开。
  如此,还有六年。
  黛玉安了心,自此每日参禅打坐,听祖师讲道,与悟空在山中嬉戏游玩,教悟空读书。
  悟空极有天分,很快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偶尔也能文绉绉地编两句歪诗。
  两人又一起参研佛道经典,每日在后山玩耍时,口中滔滔不绝地辩论,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众位师兄也越来越喜爱这位聪颖俊秀的小师弟,习医道的教她医术,习武道的指点她剑法,阴阳道的传她符术,佛家与她论经,道家与她论道,儒家与她辩言……
  喜刺绣的海魁师兄,送了她两件刺绣精美的长衫,引得白兰起了争胜之心,一夜赶制出三件更美的,竟因此与海魁结为知己。
  又有些小童子,嗅得杜鹃做菜的香气,也跑来蹭饭,把个僻静偏远的听竹阁,弄得热热闹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