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他一步一步与家人、朋友走向决裂。
  那些人都骂他——
  “陈逸之,你去国外留学几年,喝了些洋墨水就觉着自己了不起。世人皆如此愚昧,皆是冥顽不灵,凭你势单力薄,又能做得了什么?你以为你自己是谁!难道还能用一己之力改变天下大势?”
  不了解历史的人却不懂这句话,他们只觉得陈逸之同这些人格格不入,活像是个怪胎。
  连大盛朝人都不能理解。
  [好好做他的大少爷不就行了么,娶个美娇娘,最后再继承家业,有何不可?]
  [这陈逸之是有大志向的人,岂能如普通世人一样过那蜉蝣一生,朝生暮死,何其可悲。]
  [“宁可轰轰烈烈活一朝,也不愿陆陆续续过此生”,陈逸之这话乃是我心中所愿,说得好!]
  [观他们所言,方知家国处在危难之际,尔等难道在国家艰难时还会像这些人一样不闻不问,继续置于纸醉金迷之中么!]
  有人赞之,有人不屑,有人只想知晓后边的发展。
  元宁看得心都揪了起来,他情不自禁地捏紧了小拳头,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看到舅舅同家人、好友决裂,一个人彷徨无依时,他的眼圈就红了,心疼地望向电影里的舅舅,恨不能穿过去哄着他。
  不管舅舅做什么,他都会支持的。
  薛兰鹤看着元宁的小模样,虽不想出声打搅,可是着实瞧着让他心疼。
  “这些都是假的,不要当真。舅舅只是出演了此人的人生,不代表那人就是舅舅。”
  元宁听着,心绪平稳了些,又因自己方才过分激动而有些羞涩。
  他点点头:“我知晓了,舅舅。”
  大盛朝人听见这段对话却是愣了。
  [那般精彩起伏的人生,居然都是假的吗?怎会如此。]
  [真作假时假亦真,谁知这又会不会是旁人真的人生经历,而薛兰鹤又把它演出来呢?]
  [是极,我看那故事可不完完全全是故事,或许看完了,就能揭示真章了!]
  议论间,他们也看着电影主人公陈逸之的人生仿佛跌落了谷底。
  在刚刚留洋回家时,他是光鲜亮丽的大少爷,轻裘红马,人人为他接风洗尘,祝贺他留洋归来。
  而如今不过短短一个月,因为思想志向上的无法共鸣、契合,他便与家人朋友越走越远,差点就要一蹶不振。
  甚至他还有些彷徨失措,自己这样坚持,就对吗?走一条人人不能理解的路,地上皆是砾石和荆棘,又该如何是好。
  连色调都蒙上了阴翳,再不复此前的亮色。
  不过电影可不会一直压着人的情绪,转机很快就迎来了。
  陈逸之收到了本地一所大学的邀请,让他去担任一名代课老师。
  由于他同家族决裂,所以囊中羞涩,这份聘请自然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让他骤然从沉重中松口气的喜事接二连三地迎来,在这那群学堂中不仅是他见识到了同那些老旧迂腐不同的色彩,连大盛朝人也觉得就仿佛是误入了崭新的殿堂。
  ……他们似乎,在其中看见了元宁他们所在的现代雏形。
  这个大学堂并不分男女,身着蓝衣黑裙的女学生和穿着中山装的男学生在一起探讨学论,喊出“妇女也能顶半边天”的口号。
  倘若有人胆敢说她们半句妇道人家岂能争论学术之类的话,她们定是要上前同人理论一番。
  “你这话简直不能称得上是进步,而是极其落后古板的愚昧思想!况且难道你不是由自己母亲怀胎十月拼死而生出来的么,你这句话将你母亲置于何地!认为她也不堪同你说道一二么?这般看来,此为你的不孝。”
  “细数我们国家的历史,如果不是由女子操持家务,使男子不必为打理中馈而忧虑,难不成男子就能轻易成事?况且女性杰出人才向来不在少数,你一句话就否认咱们女性同胞的努力!此为你的不义!”
  “不孝不义,吾等羞于同你为伍。”
  此番话铿锵有力,说得那名男子面色羞红,几乎抬不起头,不得不掩面而去。
  而电影中也并未出现大盛朝人所想的众人指责这名女子,说她太过泼辣之类的话。
  在场竟然是爆发出了剧烈的掌声,所有人都在为那名女子喝彩。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不但是主人公陈逸之在内,甚至连他们那所大学的校长都面露称赞。
  还说出了让大盛朝女子眼圈一红的话——
  “男女平等才是新思潮,男尊女卑这种落后封建的思想可要不得。我们国家正是要进步,要斗争,才能变得更强大!”
  这句话好像是一击重击敲在大盛朝的许许多多人心中。
  有人如当头棒喝,幡然醒悟。有些人嗤之以鼻,暗暗皱眉。还有些人心里敲响了警钟,不确定这一席话会给家中女眷带来怎样的改变。
  [哈,瞧见没,你们那些瞧不起女子的?可知那正是呆板愚昧之思想。]
  [女子确实有奉献之处,也为家中操持颇多。可女子到底是未曾经受过太多的教育,所以还是在内宅中更好。]
  [胡言乱语!此话简直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男女自诞生下来后,受到相同的教导,届时谁强过谁还说不定呢。]
  天幕早前便将侮辱女性之人统统永久禁言了,所以即便是他们在自己那儿如何上蹿下跳,忿忿不平,也脏不了旁人的眼。
  可惜重男轻女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根深蒂固,尤其是小农经济还要精耕细作,普通人家最看重的便是劳作力了。还有些迷信的,非得要在自己死后让男子为家中摔盆……
  可那些话再一出来,至少也有许多女子如梦方醒,不再自轻自贱。
  电影进展得极快,方才那个小插曲终究谈论得不深,又立马落入到下一件事中。
  这个时期的学堂里自然免不了有新旧之争。
  老旧的夫子正如大盛朝的不少人,仍旧坚持着长发做派,平日里穿马褂长袍,戴瓜皮帽,绝不沾染半分新时代的西装革履。
  他出行也是黄包车和马车,宁死不肯乘坐轿车。
  而新时代的老师正如主人公陈逸之,好些都是留洋归来的。他们剪短发,涂抹摩丝发蜡,平时穿西装皮鞋,亦或是中山装。
  不但是作风上的新鲜,他们还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知识,以及各种改变。
  正是新旧思潮的涌动和碰撞,才激发出了更多的思考和创造。
  大盛朝人在电影里也见识到了有趣的“白话文”和“文言文”之争。
  他们初时并不了解何为白话,好在电影导演是个极为贴心的妙人儿,并不默认所有观众都知晓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含义,而是借主角之口解释了一番。
  “白话,平日里张嘴唠嗑说话,且通俗易通的书面语。而文言文则是讲究用词,且精简典雅的文体。”
  有人言用白话更方便更精简,有人道自是文言文更合适,不单单是电影之中的人在争论,甚至连那些入戏太深的大盛朝人也掀起了一番斗争的喧嚣。
  [自是文言文更好,它传承久远,且更能登上台面。若是连学习一道都不好生用功琢磨,一心只想着走捷径,不如不读书!]
  [此言差矣。读书究竟是为何,说好听点就是为国为民,说难听点就是要当官赚钱。那么本应该讲究实用为主。官方文书、诏令为何要通俗易通,不也是为了方便百姓明白么?]
  [不是要求精简么,我文言文为何不能追求精简易懂,何必要用白话去自降身价。]
  到底是大盛朝的读书人,他们激烈地争论起来后自然醉心于文言文,认为其更好。
  他们好似忘记了这只是在看电影,这些事早已发生过了,无论再怎么辩驳都改变不了事实。
  而文言与白话之争也到了高潮。
  最终那位老师以一句“干不了,谢谢”结束斗争,让学生们愕然震惊,甘拜下风。
  也让大盛朝人目瞪口呆,支吾个半天,脸都涨红了还说不出反驳的话。
  第36章
  学生与老师的争锋, 老师与老师之间的辩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大盛朝人面前。
  这种文人之间不带一丝血腥的交锋,暗藏的硝烟却也不少, 足以令众多人都看得酣畅淋漓。
  大盛朝人身处其中,也会因其中三言两语而带偏, 大都也会坚定自己的立场。
  亦或是他们觉得这个也对, 认为那个说得也不错。总之是谁在说话时,他们就偏向谁。
  天幕比那陡然飞出山洞的蝙蝠还要夸张:
  [痛快,真是痛快, 好生利落的辩驳!恍惚间,我像是看见了千百年前群英荟萃的年代, 那些大家以唇舌为枪,杀得各国片甲不留!]
  [我看不然,有些话好似皆为大道理, 实则就是空有其表的诡辩。]
  [这剧情太精彩了,新旧知识的思潮当以这样碰撞勃发才是。倘若人人皆为应声虫, 一家独大, 家国朝政早晚会变得腐朽不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