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苏若锦惊讶道,“我还以为骡子被他们饿死了,没想到竟还能活着回来。”
马、骡子、毛驴等可是大胤人重要的出行工具,像兵马司这样的衙门,内部就有专门伺养马、骡子的地方,没收的骡子,如果主人没能力弄出去,到一定时间会被兵马司的人处理掉,可能是充公自用,也可能拍卖,得到的钱按理说应当充公,但实际上,这些没收的东西大部分都成为了兵马司胥吏们的灰色收入。
果然是不谙世事的小儿,苏言礼伸手轻轻敲了下女儿的脑门,“这可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怎么可能让它饿死。”真是无知小儿。
‘无知小儿’要是知道她老爹这样想她,肯定会委屈不甘,谁让她曾生在没有骡子毛驴出行的年代呢!
进了腊月,眼看还有几天就是腊八,苏若锦跟董妈妈去街市买煮腊八粥的食材,如果自己家里吃,其实给程迎珍做的月子餐里就有八宝粥,但既有这个节,怎么能错过赚这个钱的机会呢!
苏若锦决定从腊月初一卖到初七,好好的赚一笔,那就得赶紧采购,买迟了可就没了。
腊八粥的食材丰富,大绿赤小豆、粳薏米、桂圆龙眼、红枣白果百合莲子,板栗核桃蜜饯等等,各地各家各有不同,熬出来的粥也色彩各异令人食指大动。
周易五行理论认为,绿色(绿豆)属木,主肝胆;红色(红豆红枣等)属火,入通与心;黄色(大豆、核桃等)属土,入通于脾;白色(百合莲子)属金,入通于肺;黑色(桂圆、黑豆等)属水,入通于肾,腊八粥食材五行俱全,对五脏具有补益作用,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所以到腊八正日这一天,苏若锦就不卖腊八粥了,到那天,天子会亲赐腊八粥给皇子、大臣、侍卫等人,御街也有皇家赐的腊八粥,表示出皇恩浩荡,与民同乐。
第21章 山楂
苏若锦订了一个大木桶,每天熬的满满的,一到摊子上就被食客疯抢买光,生意真是火的一踏糊涂。
街道中间,站着几个兵马司的巡差,有人问道:“毕管勾,要不要来碗八宝粥尝尝?”
毕长贵双手拱在镶兔毛的袖笼里,一双深窝眼望向热气腾腾挤满人的苏记摊子,鼻轻嗤,“不了,你们随意。”说完,侧着呼呼的西北风上值去了。
真扫兴!
有人不满的瞄了眼,面上不显,笑嘻嘻道,“苏记八宝粥甜滋滋的,正对我味口,我得来一碗,不,得来两碗。”
除了豆浆可以用油纸杯随手带走,糊辣汤、八宝粥浓稠又烫不适合边走边吃,苏记备了百十只白瓷碗,客人就在摊边吃,吃完放到专门的大木桶里即可。
走到不远处一早食摊前,毕长贵一边等摊主递早食,一边转头遥望了眼苏记早摊,几个同僚不是喝粥就是吃锅贴,站在摊边嘻嘻哈哈热闹的很。
要说小笼包子、锅贴这些东西稀奇苏家独占就罢了,怎么连个腊八粥还被苏家玩出了新花样叫什么‘八宝粥’,一听这名字就喜庆,怪不得个个挤上去。
怎么小姨子就没想到呢?毕长贵收回目光,又冷冷的嗤了声,脸色阴沉的离开了。
小摊主送走心情阴郁的主顾,也扫了眼生意红火的苏记早摊,摇摇头,不怪人家生意好,像他们一年到头卖烧饼就一直卖烧饼,那晓得要到腊八了也搞点腊八粥来卖,白白错失了赚钱的机会。
摊主娘子不甘心,“还有三天才腊八,要不明天早上我们也熬些粥来卖?”
小摊主冷哼一声:“苏家的粥料足糖多,你舍得放?”
摊主娘子:“……”
“没人家好吃,做了也白做。”卖不掉还倒贴钱。
那倒是,摊主娘子歇心了,幽幽的叹口气,“难道就这样看人家赚钱?”
西桥巷子这一带住了成千上万人,不可能人人都舍得吃苏记较贵的早食,仍有很多人买烧饼、酸馅儿(像饺子的包子,里面的馅是酸的)、水饭(<a href=https:///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宋朝的一种米饭,是用熟米和半发酵的米汤配制而成的稀粥,味道酸中略微带些甜)、拔鱼儿(面食的一种,做法简单,跟面疙瘩差不多。)
苏若锦最多是让大胤朝中上层公务员原本躺在荷包里的钱流出一点到她口袋而以,中下层及大部分平民百姓还是买普通早食,苏记没有夺普通小摊贩的生意,甚至因为苏记早食风味独特吸引了原本不在西桥巷驻足的客人,反而带动了其它小贩的生意。
眼红一阵后,小摊主收回了羡慕嫉妒恨的目光,“虽说他们生意红火,咱们也没比以前差就是了。”
“那倒是。”甚至每天还比以前多个一二十文,想到这里,小摊主娘子心平了,一笑,手脚麻利继续做生意,只要勤快肯定有饭吃。
与董妈妈出去采购腊八食材,叫苏若锦遇到了一桩巧宗,竟遇到北边深山来的大量山楂,一中年男正在杂货铺推销,杂货铺老板看汉子穿的跟叫化子似的,一瞧就是个没进过城的老实汉子,为了压价,就是不开口买,那人只好把一袋样品扛出来继续找下家。
苏若锦悄没声的跟出来,走到不被人注意的街角,她叫住了中年男,“大叔,我想买。”
中年男一看是个妇人带着小娘子,以为她们只买一两斤自己吃,便放下袋子解开袋口双手捧出一捧,“出来没带称,大娘看着给几个钱就行。”
苏若锦笑着摇头,“大叔,我想买几袋,你有吗?”
一看到山楂,苏若锦就想到了冰糖葫芦,那可是儿时的最爱啊,那个小朋友不喜欢,眼看就要过年了,大街小巷,那个小孩口袋里没几个零花钱,这些钱还不乖乖到她口袋里了。
真是老天爷砸的赚钱机会啊!
山楂可是个好东西,光大众知道的就有开胃消食之功能,实际上还具有降血脂、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妥妥的良药好果呀!
除了可做糖葫芦,还可以制山楂干、山楂果酱、山楂果茶、山楂零食片……反正就是健胃消食的好东西。正是过年前后大吃大喝之时,随便那种吃法都用得上啊。
冯叔——就是那个带山楂来京城卖的汉子,运来的一大批山楂全都被苏若锦买了,一共花了十二两,中年汉子高兴的不得了,像他们这种山里住户,一年到头都不知道银子是什么东西,今年北边年景不太好,没什么人买山楂,搞得他不得不带两个儿子租了一头骡子把果子拉到京城来卖。
买完山楂,苏若锦没放人:“冯叔,你们回到家需要多长时间?”
“可走了四五天才到京城。”一脸风霜疲惫又因卖了十多两银子显得激动难掩的冯望田笑容灿烂:“回去就要不这么天了,估计三天就能到家。”来时又拉又背一批山楂,回去只买些年货有骡子拉快的很。
苏若锦小嫩包子脸笑眯眯道,“叔,那过年还有二十来天呢,要不要再赚一笔?”
冯望田:……赚什么,他山楂都卖完了呀!
站在大官人家的院子里,看着整齐干净的小院子石板地,老实汉子脚上的破茅草窝鞋子不自觉的往后缩,局促的很,实在不懂城里大官人家的小娘子在讲什么?
苏若锦指着地上一堆麻袋道:“这些山楂我要处理,我想请你及两个儿子做帮工,一直做到过小年让你们回家,可以吧!”
钱难挣屎难吃,一直生活在山里的汉子简直体会到骨头缝里,就凭今天小娘子全买了他的货,没叫他吃一分一毫的亏,直接把白花花的银子塞到他冯望田手里,什么忙都可以。
他想也没想的就答应了,就是有点不明白,“虽说很多,但是洗净晒干这些活也要不了二十多天吧!”以他们父子三人的速度估计两天就搞完了。
苏若锦知道中年汉子没听明白处理是什么样的处理。
等苏小娘子收拾屋子让他们父子三住下来,上手让他们处理时才知道城里人果然就是城里人,叫人好克化的山楂在她手里竟变出了那么多花样,着实把他吓住了。
第22章 糖葫芦卖爆了
还不止这些,处理好第一批山楂,小娘子还叫他儿子拿山楂变成的糖葫芦去街上卖,不仅如此每卖出五串就能得一文钱,小娘子说这叫提成,卖的越多提成越多。
只是他两个儿子一直生活在山里没见过世面怕生的很,小娘子也不恼,穿了哥哥旧衣,扮成小男娃领他两儿子去街上教他们怎么卖。
冯大石、冯二石,一个十九岁,听说已经成亲有娃了,对于古人早婚,苏若锦现在基本已经适应了,还有一个十六岁,据说要不是因为穷也该说上亲了。
这两跟父亲进城卖山楂时穿的一件黑不溜秋的短褐补丁上摞补丁,不要说古代山里了,就是现代有一些山里条件也是很艰苦的。
冯望田能冲破山路难走的阻碍到京城来寻活路,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带着勇气与希望来京城讨生活的人肯定是有想法的,一旦有人引导他们把想法变成现实,那势必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