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直到走到屋门前,才发觉自己已被冻得发僵,孟家门前的灯火熹微,孟叔留了一条门缝,等孟简之回来。
  孟简之此时,大概仍在研究纪瑶琴裂残的古琴吧,六娘讪讪收回视线,她向前走了几步,推开自家屋门。
  孟简之站住身,看着那抹嫣红的发带消失在几步之外。
  她有心事,才会没发现,他一直跟在她身后。
  孟简之不禁蹙眉摇头,快要入夜了,而她就这样孤身一人,懵懵懂懂的走着。
  孟简之收回视线,推开旁边半掩的门,也回了自己家。
  这几日,六娘便再未踏入过汝阳书院半步,甚至也没有去找孟简之读书。
  六娘气闷又心酸,她并不想见孟简之。
  直到腊八节,六娘和顾大娘一起做了腊八粥。
  “六娘,将腊八粥拿去与孟老爹他们些。”
  六娘迟疑地看了眼顾翁戎,低下头喝了两口粥没应。
  顾翁戎并非不知道六娘与纪瑶琴在书院起了争执,此事还牵扯到了孟简之,山长为此还对他横眉侧目好几日。
  可顾翁戎却相信六娘不会无事生非。
  何况两个小女娘有矛盾,也不是什么奇事,既然六娘不愿意同他讲,他也并未责问于六娘。
  让顾翁戎稀奇地是,六娘竟因此与孟简之闹起了龃龉。
  “和简之闹别扭了?”
  “怎么会?……”六娘埋头,没底气似的。
  “去吧,送去便回,日前孟老爹送来了这过冬的礼物,我们怎好不回礼呢。”顾翁戎柔声道。
  六娘埋头,书院一事难保不会传出去,她和纪瑶琴闹别扭,也许还是让阿爹在书院难做了。
  她不想再让阿爹失望,只能抿唇乖乖应了声,吞了两口粥,将东西往孟家送去。
  静夜沉沉,一枚冰莹雪片落在六娘的唇边,六娘轻轻舔舔舐掉唇角冰凉的触感,她扬起头,溶津着冷意的明月依旧高悬。
  又开始落雪了,她将身上的小袄又往脖颈处拢了拢,小心地迈着步子,两家不过短短几步路,被六娘走得甚是迟缓。
  她想了想,自小他们之间极少争执,她更从未与他僵持这么久不说话。
  她生气,不止是因为他不问缘由,不分黑白地责怪于她,让她伤了心。
  更是因为六娘发现,他根本不在意她有没有生气,有没有伤心,更不会主动和她和好。
  六娘也曾辗转于榻前,想着他也许会来找她问清缘由,也许会来主动打破两人间这令人窒息的僵持。
  可过了几日,六娘便发现,窒息的只有她,对孟简之而言,似乎无事发生。
  他照常去书院,照常给纪瑶琴教琴,照常读他的功课。
  若不是她主动了这么多年,也许,在孟简之的生命里,根本不会有她的身影。
  他不在意事实,不在意她的委屈,更不在意她有没有出现在他身边。
  经过这次漫长而难熬的僵持,六娘再次被这冰冷的事实,打得垂头丧气。
  六娘握紧手中的灯笼。
  是她又忘了,孟简之是为了什么才答应这门亲事。
  是她开始妄想些她本就不该拥有的东西。
  他稍微待她好些,她就开始妄想,妄想孟简之能像她喜欢他一般,也喜欢她。
  六娘叹口气,缓缓仰头看向孟家摇摇欲坠的灯笼。
  青砖错落的巷子里黑黝黝的,六娘不自觉将手中的灯笼又攥紧了几分。
  其实,孟简之中了解元,家中人可免徭役赋税,那段时间,数不清的人聚在孟府门前要做他的书童洒扫,还有住在城北的院外要送他宅子,招赘他为婿。
  不知是被孟简之的冷面孔吓到,还是被孟叔劝动,这盛景维持了一个月,众人便散去了。
  孟简之依旧和孟叔二人住在这冷清的院落中,只寻了个打理药堂的学徒,同孟叔一起经营药堂。
  六娘显然习惯了孟家的冷清。见孟家门扉半掩,六娘迟疑了一下,腾出一只手,将门轻轻推开了。“孟叔,您在家吗?”
  过了半晌,便听到屋内门闩落下的声音。
  孟老爹在堂屋里坐着,这会儿打起门帘,看是六娘,喜不自胜,“六娘?快进来暖和暖和,外面是不是又落雪了?”
  六娘随着孟老爹进了堂屋。
  “嗯,外面又开始落雪了,不过我不冷,阿娘给我的袄子多添了两层里子呢。阿爹让我特意来送粥给您呢,这会儿还热着,您快用吧。”
  小女娘娇俏的声音仿佛一团温热的火苗,瞬时将这冷清的房间里填满了热意。
  她将粥盅从食盒里取出来,端给孟老爹,她四处打量了一圈儿,才确定孟简之不在,六娘惴惴了一路的心,陡然一放。却又忍不住好奇,孟简之怎么此时还未归。
  “六娘多日没来,快与孟叔坐一会儿。”
  六娘见孟叔温了茶,竟不好立时便走,只得坐在桌边,将手放在炭盆旁,暖融融的火炭将六娘的小脸晕烧得通红。
  孟老爹将那粥抿了两口,“孟叔喝过这么多粥,属六娘熬的粥最香,只可惜简之今日去山长家未归,没这口福。”
  “孟哥哥去山长家了?”六娘问。
  孟叔应了一声,这么晚了,又是腊八时节,他却要去山长家教纪瑶琴学琴吗?六娘心中一落。
  六娘陡然觉得身上有些冷,她走近火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