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谢巍不答反问:“你知道许营长媳妇为什么长期住在娘家吗?”
“为什么?”林青青也吃完了包子,拿起快起边吃面条边问。
“从钢厂回家属院要穿越半个靳市,每天坐车来回超过三个小时。”谢巍皱着眉说,“因为往返太辛苦,所以许营长媳妇住在离钢厂更近的娘家,每周许营长会去丈母娘家里见他媳妇一次。”
“你去钢厂上班,就每天需要坐三个小时的公交来回,或者住到钢厂职工宿舍。所以,从我的角度,我更希望
你去供销社上班。”
听着他的话,林青青神情渐渐凝重。
去钢厂上班后,如果继续住在家属院里,她就得每天早上赶最早一班班车去上班,晚上赶最后一班班车回来,一旦错过就会导致缺勤,又或者回不来。如果她住到钢厂宿舍,那她和谢巍见面的时间必然减少,因为谢巍周末回来的时间不定。而这时候工厂里是没有双休的,如果住在钢厂宿舍,他们一周能见一次面就不错了。
“但是。”谢巍开口说道,“你为我放弃了家里的工作来随军,所以这次我不想干涉你的决定。”
林青青看着谢巍:“但去钢厂上班的话,我们很难见上面吧?”
“钢厂应该有电话。”谢巍想了想说,“我把部队电话号码给你,休息的话我们可以提前通话。”
林青青恍然大悟。
对啊,七十年代已经有电话了!
只是这时候电话还是手摇式的,需要由总机接入,一般是政府部门或者单位里才有电话,像她之前住的招待所前台,就有一部手摇式电话,只是因为话费比较贵,她从来没打过,所以一时没想起来。
有了电话,问题迎刃而解,只是这样一来,他们又要多一笔开销。但林青青心里算了下,他们一个月也就见四到八次面,就算每次要来回通话,一个月最多打十六次电话。假设每次通话一块钱,一个月最多十六块……是有点贵,但如果他们固定好见面时间,有变故打电话通知,花费开销就能大大减少了。
林青青转过弯来,就听谢巍说:“所以在工作上,你不用考虑我的意见,看你自己更想去哪里。”
去钢厂工作的顾虑解决了,但问题又绕了回来。
她是去供销社,还是去钢厂呢?
到最后林青青说:“我还是等钢厂考试结束,再考虑去哪里好了。”或许她最后根本就没考上钢厂,自然也不用纠结去哪里了。
“嗯,等到时候再看。”
……
周一早上林青青和谢巍一起起床。
从家属院到钢厂顺利的话要坐一个半小时的车,如果公交迟到,路上通勤时间可能长达两个小时。
考试九点钟开始,林青青还想早点过去熟悉考场,所以吃完早饭后,她回家收拾了会,带起纸和笔就出发了。
坐车时又碰见李春英,她还记得林青青报名了钢厂的考试,看见她上车就问:“今天是不是钢厂招工考试?”
“对。”林青青点头,还是在她之前坐过的位置坐下。
“那你这是考试去?”
林青青又点头:“没错。”
李春英一听便说:“那祝你考试顺利啊!”
林青青笑起来说道:“谢谢。”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
第61章 、户口本
钢厂不愧是大单位,大门是老牌坊,门前两个石狮子,看着十分气派。
牌坊进去是大门,因为过了上班时间,大门栅栏已经关上,只留了岗位亭旁边的人行道。岗位亭外面站着个穿绿军装的中年保安,身边好几个人在问路,林青青走过去,就听保安指着里面说:“进去往左一直走,到尽头右拐就到了,考试地点在食堂。”
问路的人连忙的向他道谢,林青青也跟着大家往里走。
路上林青青观察了下来考试的人,大多是十几岁稚气未脱的少年少女,也有年纪大的,但也就二十多岁。或许因为是竞争关系,林青青注意到路上的人会关注身边的人,但同时又十分防备。
顺着保安指的路往前走,林青青很快看到了食堂。
钢厂是千人大厂,食堂也比一般企业要大,共有两层楼。不过今天参加考试的人不多,所以只挪用了一楼做考场。
林青青在三十四号,她进去后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钢厂食堂的作为都是八人座,一张桌子坐三个人,林青青是中间那个。坐下来后,林青青看了眼左边的人,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男人,戴着副眼镜,看起来很老实。右边是十七八岁的姑娘,脸上婴儿肥还没褪去,坐下来后就一直低着头,神态拘谨。
林青青观察别人的时候,试卷陆续发下来。
这时候招工考试一般考语文数学和政治,但除了政治必考外,其他的考试内容会有调整。像今天第一场考的就不是数学和语文,而是和宣传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好比其中有个题目是,钢厂准备准备一场活动,让考生把活动流程,以及怎么调动职工积极性写出来,还有让写宣传标语的,总之内容偏实战。
妇联的工作看起来和厂委宣传部搭不上边,实际上两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妇联除了解决妇女同志遇到的困难外,还要宣传男女平等的观念,告诉妇女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就像林青青之前搞故事会,也是调动大家积极性的一种宣传方式。
因此,这份试卷林青青做得得心应手,半个小时就答完了全部题目。
做完题目后林青青看了一遍卷面,然
后放下手中的笔,等着考试结束。
因为题目不多,考试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到十点钟准时收卷,中间休息半小时,十点半发放政治试卷。
这时候的人人手一本,见人就说毛语录,如果说前一份试卷有人做得啃指甲,这一份试卷大家就都做得很得心应手了。
到十一点,食堂里的人陆陆续续停下笔。
前世林青青写完卷子检查后总会提前交卷,但今天连着考了两堂试,没有一个人提前交卷,所以她也安安稳稳坐在位子上。
直到收完试卷,林青青才起身,但她没跟着人流走出食堂,而是走到窗口问里面工作的师傅:“你好,我是今天过来参加招工考试的,因为家住得比较远,怕晕车想吃了再回去,请问我用外面粮票能买两个馒头吗?”
林青青坐车的时候不能吃太饱,但也不能饿着肚子,不然就容易晕车,半天都不舒服。她为了考试有个好状态,早上出门的时候就吃了个半饱,这会已经饿了。从钢厂坐车回去要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不管是公交车还是班车气味都重,这么回去她怕是要吐。
而且这个点去坐车,回到家属院食堂里估计只剩下残羹冷炙,所以林青青才想买两个馒头垫垫肚子。
窗口师傅态度倒是挺好,就是结果不如人意:“我们食堂只供应单位职工,你这外面的粮票用不了。”
林青青无奈,只好收回粮票,想着出门看看有没有国营饭店,不行去饭店买点吃的,总归要垫垫肚子才回去。
但她刚收回手,一个姑娘走到她身边,递了张粮票给师傅:“师傅,她是我朋友,用我的粮票给她买成不?”
林青青诧异看过去,见对方穿着件的确良衬衫,头发扎成粗黑油亮的辫子,看着十七八岁的模样,正是刚才巡考的工作人员之一。
林青青回忆了一下,自己应该不认识对方。
师傅也知道两人估计不认识,但两个馒头而已,也不是不能通融,便答应下来,用油纸包了两个馒头递给林青青。
林青青忙接过馒头,去追付了钱和票就离开的姑娘,喊道:“同志。”
直到走出食堂,年轻姑娘才停住脚步,看着林青青说:“还有什么事吗?”
林青青忙从口袋里掏出全市通用粮票和钱递给年轻姑娘,说:“刚才多谢了,这是买馒头的钱和票。”
“钱多了。”年轻姑娘不肯收,“这馒头就当我请你的吧。”
“我们之前也不认识,您要是不收着,这馒头我也不好拿。”林青青说着就要把馒头塞给年轻姑娘。
年轻姑娘无奈,只好说:“行吧,钱我收了,我手上没零钱,你跟我回办公室,我找人借了零钱给你吧。”
“也没多几分钱。”林青青说道,她觉得年轻姑娘帮了她,所以不想为了几分钱让人去跟同事借。
“你要是不要找零,这钱我也不能收你的。”年轻姑娘坚持说。
林青青也有些无奈,说:“那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年轻姑娘爽快说,带着林青青往办公室去。
年轻姑娘是后勤部门的,她工作的办公室就在进钢厂大门看到的第一栋大楼里。不光后勤部,宣传部等其他厂委部门,还有工会、妇联办公室都在这栋大楼。
说起来后勤部就在宣传部隔壁,经过的时候林青青往半掩的门里看了眼,只觉得里面人头攒动,什么也看不出来。。到了后勤部办公室,年轻姑娘让林青青在外面等着,自己进去找人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