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275节

  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们,不管是素食主义者还是其他,都在评论区表达着他们的惊叹、赞赏和感谢,纷纷表示对华夏的素食文化刮目相看,并将“清静素斋”列为了未来旅行的目标。
  看着这些热情的反馈,索菲娅和托马斯相视而笑,心中充满了分享美好事物并获得共鸣的巨大满足感。
  “我决定了,”索菲娅对托马斯说,“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这一次旅游的一些片段都记录下来,让大家看看华夏其实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个样子。偏见实在是太多了。”
  托马斯举起自己手上的相机,对着她扬了扬:“我很认同,所以我今天拍了很多素材。”
  两人相视一笑,为对方与自己的心有灵犀。
  ……
  【清河古镇,你到底会不会宣传?新开的汉服租赁馆和素食餐馆有人知道吗?】
  小地瓜上很快就出了这么个帖子,贴主小姐姐痛心疾首地怒斥了一通清河古镇的宣传不做人,这两个新开的地方居然都没有好好宣传,还是她今天无意间发现的。
  她在清净素斋吃了一顿饭之后,惊为天人。
  【……从来没想到我这个无肉不欢的人会被一顿素食折服,实在是太好吃了!顿时觉得电视剧里面‘小女子愿意终身茹素’是怎么来的了,换我也我也愿意。我看到旁边的老外小姐姐都吃哭了。真的,我也想哭,我觉得我之前二十五年都白过了。】
  【……还有清河织造的汉服租赁馆,天呐,这是什么人间天堂?尤其是汉服控们,你就算是不去租,也可以去参观游览的,它本身就被设计为了一个汉服博物馆,里面有不同朝代不同形制的汉服展示,极其之专业。】
  小姐姐描述了一下自己进入这个馆的震撼——
  【入口的地方便是一张巨大的历代服饰演变脉络图,清晰明了。展区按照汉、晋、唐、宋、明等主要朝代划分,每个区域不仅陈列着对应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男女服饰复刻款,还配有详细的文字、图示解说,介绍其形制特点、穿着方式、纹样寓意乃至相关的礼仪典故……
  而且一些关键展品旁边设有触控屏幕,可以360度旋转、放大查看服饰的细节。还可以玩虚拟换装,不瞒你们说,贴主站在那儿玩了十几分钟才依依不舍地走,再不走后面的小妹妹就要哭了。
  在那儿你能看到曲裾深衣的雍容,看到晋制襦裙的飘逸,看到唐代齐胸襦裙的华丽,看到宋代褙子的清雅,看到明代马面裙的端庄……而且还有一些是非常重工且出名的款式,比如皇帝皇后的冕服和常服、百鸟裙、雀金绣和单丝碧罗笼裙这些,每一款还有相关工艺的一些介绍,像是缂丝、羽织、手绣等等等等。
  我敢说,很多专业的服饰博物馆都没它做得这么生动、这么贴心……】
  她的帖子发出来,很多人才知道清河古镇居然又上新了新的业务:
  【好的,知道了,你可以删除了。】
  【好的,知道了,你删除吧+1】
  【作为一个汉服社社长,看到那个历代演变图我眼泪都要下来了!太需要这种专业的科普了!已经组织社员周末去朝圣!】
  【什么?清河织造开了租赁馆?!我这种穷鬼终于能摸到他家的衣服了吗?(虽然租金还是让我肉疼)】
  这个贴主回复了她:【租金其实还好啦,那些礼服款和重工款只做展示,出租的是它们的成衣款,租金大概在五百到五千之间,小贵,但咬咬牙也能够得上。】
  【立刻冲,之前她们就说要开租赁馆,我都等了快两年了,差点以为要黄了。】
  更多的网友冲到了清河古镇的号下面去,埋怨他们居然没有早做宣传。
  清河织造的粉丝们尤为不满:
  【怎么,是我们清河织造不配吗?】
  【拍卖会拍出了那么多钱,给你们古镇带来了那么大的名气,结果连个宣传位都不给?】
  负责官号运营的自媒体部门员工看了后一头雾水:“不是,为什么一个品牌都会有粉圈啊?”
  刘蝉看了后差点笑出声:“有了粉圈好啊,粉圈虽然烦人了点儿,但是流量是实打实的。反正咱们这也不是真人,不会有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反倒是如赵飞燕、苏隽、李龟年这些真人号,他会严控粉圈的形成,太可怕了。
  刘蝉:“既然都这样了,那你赶紧发条公告吧。解释一下之前都是在试运行。”
  这群祖宗们也不想想,要是真的大力宣传了,排队恐怕又要排到天上去了!
  于是,清河古镇的几个官方都发了关于“清净素斋”和“清河织造租赁馆”的宣传,顺便还预告了一下,六月初的时候,湖边的商业街也将开幕,到时候可以容纳更多的客人,欢迎大家来玩。
  三天后,摄影师小丁早上一边咬着从二号区买来的包子一边踏进了珠翠妆造工作室。
  他们两个摄影师的工作场所便在这边,珠翠给他们划分了一个办公室用来放设备以及修图什么的,白天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在是古镇里面跑。
  小丁很珍惜他现在的生活,这个工作可是他好不容易才抢到的。他原本是古镇外一家摄影工作室的摄影师,因为太讲究艺术氛围导致拍摄磨蹭而被老板不满——为了等一束光他能等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显然不是追求效率的商业工作室能包容的。
  于是,他理所当然的被毕业了。
  幸亏他认识古镇里面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清河古镇现在也在招摄影师,让他来试试。小丁带着自己的作品来面试,没想到就这样成为了清河古镇的正式员工。
  这可把他之前认识的一堆人给羡慕死了,没想到这小子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而且小丁的缺点到了清河古镇后变成了优点,这边讲究质量,一天只需要拍摄几组客人,完全可以让他细心雕琢照片水准和氛围。目前他所接待过的客人们,对他的服务和照片都是很满意的。
  “小丁来了?”另外一个摄影师向他打招呼,也是小丁的直属上司,整个摄影工作室的老大,毕业于美术学院摄影系,功底扎实。
  “和你说个事啊,咱们后续半年的工作都已经定下来了。”摄影老大笑眯眯说。
  这对他们这个新部门来说可是好事!
  小丁嘴巴里的包子差点都掉了出来,一脸痴呆:“啊?!”
  谁能告诉他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163章 庆功宴成为了送行宴……
  当时间进入到六月的时候, 江南的天气便逐渐热了起来。
  六月上旬最紧张的几天莫过于全国统一性的高考。
  但这几天的游客反倒多了一些,因为高考征用考场,许多高一高二和初中生的家庭选择了去近处出游, 而清河古镇就成为了清河市和周边邻市的首选。
  “听说那边现在温度还蛮舒服的,去吹吹风也挺好。”
  大概是从五月底起,大家便觉出了清河古镇的好。一进去, 感觉凉风习习, 尤其是在树荫下觉得格外的舒坦。这事儿也逐渐慢慢传开了, 当然了它也不是什么特别有爆点的新闻,许多人也就是在各种反馈贴里看过一眼然后就记在了心里。
  为了高考的到来, 全国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在保驾护航,清河古镇也不例外。在高考前几天,他们便取消了景区外的喇叭喊话,然后取消了晚上的露天演出, 就连背景音乐的音量都调低了几分, 只为给可能住在附近的考生们一个绝对安静的复习和休息环境。
  苏隽和宇文恺等人对此感触尤为深刻。
  他们在古镇内看着带着那些还穿着校服出来旅游的高中学生们, 不免会心生出无数感慨。
  “说起来, 我最佩服的还是这个时代的义务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宇文恺捋着胡须, 眼中带着审视与赞赏, “虽然难,看似残酷,却是一条相对最为公平之途。无论出身寒门还是富户, 皆凭试卷分数论高低,最大限度杜绝了门第、请托之弊。这在我等那时,实难想象。”
  隋朝也有科举,还开创了后世科举之先, 也是高考这一制度的祖宗。
  但宇文恺经历过隋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深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积习之重,故而对此世能通过一张考卷为无数寒门学子打开晋升通道,感到由衷的钦佩。
  苏隽闻言,淡淡一笑:“宇文公所言极是,公平二字,确是此制最大亮点。不过,若论其难么……”他轻轻摇头,“比起当年我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煎熬,可要好太多了!”
  他那个时代的科举,动辄要数日被困在狭小的号舍,而且文章需合圣人意,策论要切中时弊,笔墨气韵皆在考量之中,甚至还要看主考官的喜好、朝廷的风向……而且,不是家中有些家底的,可撑不起一次一次去县里州里考试,所以能考得上的基本都是家境还不错的。
  如今的高考,虽也艰难,但至少考核内容明确,范围固定,而且不必经历那身心的双重困顿,于千万学子而言,已是万幸了。而且,虽然竞争依旧激烈,但制度本身无疑更加规范、透明,给了更多人相对平等的机会。
  高考三天结束后,许多考生或是欢笑或是哭泣走出考场,去迎接自己人生的新阶段。
  无数写满笔记的课本、雪片般的模拟试卷被抛向天空,如同献给过去十二年寒窗的一场盛大告别仪式。欢呼声、尖叫声、夹杂着些许哽咽的释放声,汇聚成一片青春的海洋。
  几天后,估完分的紧张暂告段落,几个平日里要好的同学便迫不及待地约了起来。这是他们早就说好的毕业旅行,而且早就定好了目的地。
  “终于解放了!vr馆!我的vr馆!这次我一定要玩到通关!”杨皓兴奋地挥舞着拳头,他早就对清河古镇那个传说中的沉浸式vr体验馆垂涎三尺。
  高二的时候没去成,高三就没时间去了,现在总算是可以尽情地去玩耍了。
  “你就知道玩vr!”扎着马尾的女生李思思白了他一眼,随即眼中冒出小星星,“我要去清河织造看那个汉服博物馆,还要去幻音阁听戏,听说朱帘秀老师的《牡丹亭》是必看的!晚上还要去看花萼相辉楼的夜宴!”
  “对对对!咱们再多住一天,说不定周末还能撞上神仙大巡游!还有还有,拍照打卡必不可少!”另一个短发的女生张悦附和道,“我都约好镇外那家评价很好的写真馆了,咱们一起拍闺蜜照!不带你们这些男生哈。”
  几个男生翻了个白眼:“你求我们拍我们都不去的好吗?”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行程,脸上都洋溢着摆脱重负后的轻松与期待。只有其中一个叫林思雨的女生,安静地坐在一旁,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听着,却没有加入讨论。
  回到家之后,回到家之后,客厅里弥漫着一种期待又小心翼翼的氛围。林思雨的妈妈立刻从沙发上站起来,关切地问:“小雨回来了?和同学们玩得开心吗?那个,估分情况怎么样?”
  林思雨放下背包,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又带着释然的复杂表情:“妈,爸,我大概估了一下分……可能,可能就在本科线附近徘徊,上好一点的二本有点悬,大概率,只能读三本,或者……大专。”
  她说出最后两个字时,声音明显低了下去,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她觉得自己真是不争气,明明平时成绩也能够一够二本线,但是这次高考真的发挥得不好,估算下来比自己模拟考的成绩要差了一截。
  林爸爸沉默,眉头紧锁。
  林妈妈叹了口气,坐到女儿身边,语气带着担忧:“小雨,那你……真的想好了要去报那个清河职业学院吗?那毕竟只是个大专啊。要不,咱们还是选个三本吧?好歹是个大学,说出去也好听些。”
  高考结束后,林思雨知道自己没发挥好,就和他们提了要不索性就去读清河职业学院,这家新开的学院曾经去他们的学校宣讲过。
  林思雨抬起头,眼神里有着超越年龄的清醒和无奈:“妈,三本学费多贵啊,一年好几万,四年下来,家里负担太重了。而且我也打听过了,很多三本院校……教学质量也就那样,出来找工作,竞争力其实也不大。”
  林爸爸和林妈妈互看一眼,倒是没有反驳。他们双方亲戚家小孩也有读三本二本出来的,找工作是挺难的。
  林思雨顿了顿,声音坚定了一些,“但是清河职业学院不一样。他们之前来我们学校宣讲过,奖学金和助学金这些都设置得很完善,还有机会减免全部学费。我觉得我可以争取一下。而且我平时也挺爱做个手工什么的,说不定会很适合。我听网上说清河古镇的那些大师傅水平极高,只要肯学,到时候肯定不愁工作。”
  林妈妈脑子里的想法还没有扭转过来,她还想说什么:“可是……”
  “爸,妈,”林思雨打断妈妈的话,顺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这样吧,过几天我们几个同学约好了要去清河古镇玩,我正好趁这个机会,亲自去那个职业学院看一看,看看学校环境怎么样,也去那边打听打听,了解一下真实情况。等我回来,咱们再最后决定,行吗?”
  听到女儿这么说,原本还想坚持的父母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松动。孩子说得有道理,毕竟关系到她自己的未来,亲眼去看看总比在家里空想要好。
  林爸爸:“行吧,那你就先去看看吧。记住,多看,多问,别光听人家说好话。”
  妈妈也点了点头:“路上注意安全,和同学一起,别乱跑。”
  得到父母的默许,林思雨心里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清河古镇之行,除了游玩之外,更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关乎未来的期待与审视。
  几天后,林思雨和她的五个同学——杨皓、李思思、张悦,还有另外两个男生孙宇和赵峰,一行六人拖着行李箱,兴奋地从市区驶来的大巴车上下来,停在了清河古镇的门口。一股温润清爽的风立刻扑面而来,与外面略显闷热的空气形成鲜明对比。
  “哇!好凉快!”李思思忍不住张开手臂,深吸了一口气,“感觉像是进了天然空调房。”
  杨皓也惊奇地四处张望:“真的诶!我还以为江南六月肯定又湿又热,没想到这么舒服!看来这次旅行选对地方了。”
  他们是北方人,为了这次旅行坐了整整五个小时的高铁。
  旁边一个大叔看到这群年轻孩子,忍不住笑呵呵插话:“这算什么,古镇里面才凉快呢。”
  李思思好奇追问:“为什么啊?”
  大叔梗了一下,他还真不知道:“……可能是因为临水吧?”
  好在,孩子们也没刨根究底,双方都理所当然点了点头:“我也觉得也是,有水就凉快了。”
  连原本因为高考成绩有些心事重重的林思雨,感受到这宜人的气候,眉宇间的阴霾也散去了不少,心情不由得轻松起来。
  他们提前在网上预订了临湖商业区一家新开业的连锁酒店。
  原本在定的时候大家还担心着说新装修的酒店会不会有味道,难道他们要成为人肉吸醛机吗 但年轻人毕竟心大,觉得也就两个晚上,影响不了什么,而且景区旁边的酒店三百多块钱一晚的价格还要什么自行车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