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她知道,她的阿娘,就在这里,在做着无比重要的事情。
  而她,终于来到了阿娘的身边。
  接下来的七日等待,似乎不再那么漫长。
  检疫营的条件虽简陋,但干净整洁,士兵和其中的医师得知他们是李三娘的亲人,都对他们格外照顾。
  七日后,李三娘亲自站在门口迎接他们。
  这一次,她身后除了跟着秋香和老十之外,邵阳师兄以及金珍宝就都来了。
  亲朋挚友一相见,泪花之下就都是笑容了。
  露珠儿一行经过彻底的消毒,终于踏入了玉门关。
  李三娘没有先带他们回住处,而是先带着他们走到了那座巨大的刻满了名字的石碑前。
  石碑巍峨,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在苍茫的天地间,沉默地矗立着,散发着一种庄严而悲怆的气息。
  “露珠儿,世林,还有三郎、燕娘,你们来看。”
  李三娘的声音平静而深沉,“这上面,每一个名字,都曾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没能熬过这场疫病。
  我们立此碑,是为了记住他们,也是为了提醒活着的人,生命的脆弱和医者的责任。”
  露珠儿和唐大郎两人肃穆的看着这高高耸立的石碑,感受着那扑面而来的沉重和无尽哀思,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他们仿佛看到了三年前这里的惨烈,也更能体会到李三娘他们这些医师在这里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阿娘,你做到了。”
  露珠儿轻声道,语气里充满了骄傲。
  李三娘摇摇头,目光悠远:“还没有完全结束。
  防疫,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战争。
  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的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才是。
  但我现在,不是一个人了。”
  她转过身,看向露珠儿,看向身后的秋香、老十、金珍宝,以及那些跟过来的医师和百姓,脸上露出了轻松而温暖的笑容。
  “走,回家!阿娘给你们炖羊肉吃!”
  夕阳下,一行人向着关城内的一座简朴的小院走去。
  露珠儿的西行之路结束了,但她在玉门关的全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而李三娘,因为至亲的到来,也将焕发出新的力量,继续守护这片她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土地。
  第980章 胡杨树的种子
  玉门关的日出,似乎总比其他地方的看起来要更壮烈一些。
  三年时光,给李三娘的鬓角染上了些许风霜,也在露珠儿身上刻下了边塞的坚韧与豁达。
  这座雄关,这里的百姓,不论是关外来的那些西域人,亦或是关内的那些汉人,早就融入了在这片风沙之地里头去了。
  然而,来自长安的召唤和对父母的牵挂,终究是到了必须回应的时刻。
  李三娘他们启程准备离开玉门关的那一日,关内的很多百姓都自发相送,有汉人,有胡人;
  有年轻的汉子,也有年少的女娘;
  他们提着篮子拿着皮囊抱着布匹,把自己能拿得出手的好东西都拿了出来;
  他们往李三娘的怀里扔,手里塞,最后看李三娘拿不动了,就都自发的给送到了李三娘的马车上;
  直到马车上都装得满满登登的了,这才不得不停了手。
  他们感念李三娘这六年来在玉门关的呕心沥血,是她的坚守,才将玉门关从瘟疫的深渊之中拉回;
  也是她建立起这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疫体系,护得一方安宁。
  李三娘她站在马车旁,对着来给她送行的百姓一一回礼,她的目光扫过那座巍峨的石碑,心中沉甸甸的,在这其中有感动也有责任。
  送行的队伍颇为壮观。
  除了这些自发而来的百姓之外,何立春带着太医署的众医师,以及这几年在李三娘手下学习过的少年少女们也一个个的都来了;
  还有龚向武这个镇将,以及瓜州的黄长史,他们也都等在官道路边为李三娘送行。
  李三娘看着何立春等人,眼眶瞬间就红了。
  她本以为这次的离别,是静悄悄的,是她与自己奋斗了数年的这片土地,与这群并肩作战的同僚们一次沉默的割舍。
  但她却没想到,他们竟是都来了。
  她的目光最先落在何立春身上。
  这个从一开始就坚定的支持她,同她一起奋斗在第一线的抗击疫病的人,他的眼神里除了有离别的哀愁之外,还有的就是无比的坚定和支持,仿佛在说:“你放心去,这里交给我。”
  李三娘对何立春重重的点了点头,紧接着,她看到了何立春身后那群太医署的众医师。
  他们之中,有的人已经两鬓斑白;有的还正值青春年华;在这其中还有的是她手把手教过缝合术、辨过药性的年轻人。
  此刻,他们都放下了手中的忙碌,来为她送行。
  李三娘向他们微微躬身行了一礼,她看到了他们眼中的不舍与祝福,这让她喉头哽咽。
  “这六载,幸得与你们一同在这片土地上奋斗!
  你们放心,待得我回了长安,该你们得的奖赏,我必为尔等上禀圣人!
  等我的消息,想必来年就能分批次安排你们去长安学习!”
  这是李三娘对何立春这些太医署医师的承诺!
  然后,她的目光就看向了那些少年少女们。
  这些在她手下学习过的孩子们,一个个都站得笔直,眼神清亮,有的女孩儿眼里还含着泪花,却努力憋着不哭出来。
  他们代表着李三娘在这片土地上播下的种子,是此地未来几十年的未来和希望。
  李三娘的心一下子就软得一塌糊涂。她走上前几步,来到孩子们面前,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异常清晰的说道:“医道无止境!
  我走了,何医师还在,太医署还在!
  你们要更加勤勉,精进医术,日后这玉门关内外的百姓,还要靠你们来守护!
  莫要……莫要辜负了你们所学,莫要辜负了自己!”
  她的话语,与其说是告别,不如说是一次最后的教导和激励。
  她把传承的接力棒,郑重的交到了孩子们的手中。
  最后,李三娘她这才看向等在官道旁的龚向武和黄长史。
  龚向武是武人,性情豪爽,他对走过来的李三娘抱拳道:“李医正!
  此去长安,路途遥远!
  末将不会说话,就祝你一路顺风!
  多谢你这些年来,救了我营中那么多儿郎!”
  龚向武这话朴实,却情真意切。
  黄长史他说得则要含蓄的多,他对着李三娘拱手道:“李医师于玉门关,于瓜州,活人无数,功德无量。
  今日一别,山高水长,望自珍重。”
  这话代表了当地属官的认可和敬意。
  李三娘对着他们,郑重的行了一礼:“多谢龚将军,黄长史。
  这些年来,若非二位的多方支持,我纵有医术,也难以施展。
  此地百姓能得安康,非我一人之功,亦有二位镇守一方、统筹协调之力。
  此恩此情,三娘铭记于心。
  待得回到长安,面见圣人之时,我必为二位请功!”
  她这番话,既表达了感谢,也巧妙的肯定了对方的功绩,给足了面子,让龚、黄二人心中无比受用,且她还说了会为他们请功的话!
  那可是圣人!
  就算将来没有加官晋职,能在圣人面前露个儿脸,就也是他们这种偏远之地的郎官不敢想的事啊。
  做完这一切,李三娘她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感动、不舍、牵挂都压回心底。
  她不再看,她怕自己再看下去,就真的会落下泪来。
  她毅然转身,在秋香和露珠儿的搀扶下,登上了马车。
  车帘放下,隔绝了内外。
  老十的一声吆喝,马车缓缓启动,车轮辘辘,驶离了这片她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土地。
  官道两旁,以何立春和太医署为首的人们,久久站立,目送着马车远去,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最终消失在天际。
  马车内,李三娘她终是闭上了眼,两行清泪终于无声的滑落。
  但这泪水中,除了离愁,更多的还是欣慰。
  她知道,她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段记忆,更是一个运转良好的医署,一批成熟的医师,和一群充满希望的种子。
  她的离开,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而她带来的改变,已经像胡杨树的种子,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未来必将蓬勃生长。
  这场送行,是对她过去几年奋斗的最高褒奖,也为她奔赴长安的未来,注入了无限的温暖与勇气。
  第981章 截杀
  李三娘、露珠儿和秋香、老十,邵阳师兄、金珍宝、唐大郎等人;
  以及李三郎和孙燕霞夫妇;
  还有从疏勒赶来的李大郎蒋胜男一家;
  随着李三娘她上了马车,就赶着马车离开了玉门关,往长安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