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一顿嘘寒问暖之后,孙婆子这才坐正了身子,一脸不好意思但是又带着渴求的看向李二嫂说:“兰娘,阿婆我自小就知道你是个好的。
我家月娘你也知道,打小儿就勤快,往年李药师上咱村来收药材时候,我家月娘炮制的那都是能拿上等的。”
李二嫂一边听着吴阿婆的话,心里也一边盘算开来了。
“老婆子我上回进城里去,听说李家三娘子开的那妇产堂里要招收学徒来的,可是真有这事?”
李二嫂自是点头肯定,这会子李二嫂也知道这孙婆子到底是为何上门来了。
“可我听那意思是,若是想进那妇产堂做学徒,还得经过考核才成?
只咱们乡下女娘,哪里能考过那些城里人?
兰娘,我家月娘是个好的,咱们都是一个村子里的,月娘和你同姓,她还得叫你一声婶娘来的。
你看,这李三娘子是你家的小姑子,你和她说说,让我家月娘直接进去做学徒可好?”
孙婆子看李二嫂不回话,一脸难色的样子心里就有些懂了,不过她仍旧是这般恭维着李二嫂:“兰娘,你是做嫂子的,还给李家生了三个儿郎,你可是为李家开枝散叶,传宗接代了的。
老婆子我想着,你家小姑子肯定能听你的,她哪里敢不给你这个嫂子面子呢?”
这话可真的是戳中了李二嫂的心事,别说吴家村里的人了,就是吴家里的吴母都不知道在李家,李三娘因着她的缘故早就从李家搬了出去。
自那回之后,李三娘倒没有不认人,可见了她,不过也就是肃着脸唤上一声“二嫂”罢了。
说实话,她现如今,在李三娘面前,还当真是没那个体面,能提这么个要求的。
孙婆子不待李二嫂说话,就站起身拎起地上的活鸡:“兰娘,来,这鸡还有这些鸡子都给你,你拿回去吃。”
不等人拒绝,孙婆子撩腿就走了。
过后吴母是这么说得:“你回去问问,若是三娘子愿意应下此事,那咱们只当是帮了村里人就是了。
若是不成,这鸡和鸡子回头我就给孙婆子送回去就是了,咱家也不差吃这些东西。”
有了吴母这句话,李二嫂才觉得心里没那么难受。
可是,李二嫂仍旧是没好意思把自己与李三娘闹翻一事同吴母说出口来。
“阿娘,若是能成,我到时候就请货郎给你捎个信儿,要是过了十天还没信儿,那就是不成,你把东西还给孙阿婆吧。”
本来打定主意就不管这事的李二嫂,带着小五郎从吴家回到李家之后,也没想着把这事同谁说。
可这天晚上,李二嫂却还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了,她心里想着:“若是今日我办不成这事,往后她们是不是都要瞧不起我?”
第857章 前夕
在床上蛄蛹了半宿儿的李二嫂终是在天蒙蒙亮的时候睡了过去,只不过这一觉睡得忒不踏实了些。
早晨李二兄刚一起身,就带动的她也跟着醒了过来。
“你再睡会子吧,我听你昨夜翻来覆去的,该是没怎么睡好。”
李二兄这话却是直接给李二嫂弄清醒了,她散着头发坐在床上,看着正在穿衣裳的李二兄,斟酌了几息后就开了口:“……就是这事,我本不想与你说,但毕竟是住一个村子的,月娘也确实是我看着她长大的,是个好孩子。”
李二兄听完这话,顿了一下之后,才继续去系外衫的衣带。
“是不是村尾倒数第三户?
我隐约记得过去收药材的时候,那家好似是有个手巧的小女娘唤月娘来的。”
“二郎记得清楚,对,就是这家。
这月娘也不是个容易的,她五岁上的时候,她阿娘生下她阿弟后身子就不好,没两年就去了。
虽说她阿耶后娶的婆娘不是个坏的,但之后那后娘是和她阿耶又生了孩子的。
她阿弟好歹是个儿郎,她阿耶还算是看在眼里的。
只她是个没娘的小女娘,若不是孙婆子心好,还把她这个孙女看在心里,她当初也不能和我一起学着拾掇药材。”
说过这些后,李二嫂抬头去看李二郎:“二郎,要不你去找三娘说说,把那学徒的名额分一个给月娘?
月娘这孩子肯定能好好学的,好歹是给她一条出路。”
这会子已经穿好了衣裳的李二兄理了理衣裳的下摆,然后他看向李二嫂道:“兰娘,这忙咱们不好帮。
哪怕三娘看在我的面子上应了这事,有了月娘这一个例子之后,村里其他户人家会怎么想?
其他人再为他们家的小女娘找上门来,咱们怎么帮?
三娘那处妇产堂招学徒,本来是好事,可若是咱们从后头走门路,这事办不好,三娘可是要吃瓜落的。
兰娘,三娘是官,做官的做不好,可不仅仅有罚俸降级,严重的,可是会要人命的。”
拒绝了李二嫂的请求,李二兄换了一口气后又说:“你告诉孙阿婆,直接让月娘报名去考就是了。
月娘手巧,这招学徒本也不是看是否识字,就好似之前你帮三娘招稳婆时的考核一样,是看人品,看是否有天分。
够资格的人,进了门,自是会有人专门再教识字的。
就算城里的小女娘有优势,但这优势也不是全部。”
说过这些,李二兄就转身往门口走,开了门后,临出门前,李二兄还是回过头来对李二嫂再叮嘱了一句:“兰娘,你莫要拿此事去寻三娘了。
你听我的吧,让他们谁家小女娘想去只管自去报名就是了。”
李二兄这话说得句句在理,可李二嫂听在耳朵里就还是觉得心里不舒坦。
长安城里的人们已经开始自己忙碌的一天,而在长安城外官道上的驿站,这会子也是人声鼎沸的了。
这会子官民共用的驿站内外哪哪儿都是人,牲畜棚里牛马猪羊骆驼什么都有。
唐明光(唐明月的大兄,第850章 出场)是个觉浅的人,四更天上他就被驿站里住的商队搬运货物的动静给吵醒了的。
当他起身走到窗前,就看到了驿站那院子里灯火通明,各家商队的管事指挥着人小心搬运货箱到外头。
他倒也不奇怪,盖因着昨日半下午到这处驿站的时候,就听管理此处驿站的驿长说:“瞧着你们也是小有家资的,不如你们就包了二楼靠边的那三间房住好了。
非是我想要多赚钱,本驿也住了几家商队,他们半夜就得搬货到外头,好赶着天明就往长安走,如此才能在明日早些时候赶上开城门来。
如此,你们住得靠里些,也能少些声响,多睡会子。”
唐明光顺势就与驿长多聊了会子,不光听了驿长的话选了二楼靠里的房间,还多给了几两银子,让驿长找人给烧上几桶热水来。
“阿耶?”
唐明光的长子唐和平睡眼朦胧的在床上半坐起来,看到窗边站着的唐明光喊了一声他。
“被吵醒了?
外头是商队运货呢,还不到咱们起来的时辰,平哥儿躺下再睡会子吧。”
哪怕唐家人都还想再多睡会子,可这驿站里吵吵闹闹的,当真还是睡不好了的。
如此,唐家人也都一一起身洗漱,开始收拾箱笼,准备着退房跟在商队身后去往长安。
“阿耶,也不知德弟弟(唐明月之子)还认不认得我了?”
“哈哈,德哥儿定是认不出你了的,他离开的时候才是个小童儿呢。”
天明之后,第一队商队已然开了头,上了官道往长安城那个方向去了。
唐明星(唐明月的二兄)点好了自家马车的数量,也和跟来的各家管事清点好了人数,这才来找唐明光来。
“大兄,人齐了,咱们可要启程?”
唐明光捋了下胡子,点点头,然后冲着一旁站着的驿卒问:“请问郎君,这驿站离着长安城有多远?
也不知我们午时前能不能入城?”
“郎君这话问得好,你们啊,就跟在那队商队后头就是了,长安城大,这几年扩建,外三城离着我们这处驿站不过三十里罢了。
这几年来长安的人多得很,你们啊,能在城门关闭前入城就不错了。”
哪怕之前心里有了估算,这会子听到驿卒说天黑前能入城就不错了的话,唐明光心里还是有些惊讶的。
“看来,我还是对长安城的繁华不甚了解了。”
驿卒自是看出了唐明光脸上的吃惊和不解,他随口就解释起来:“郎君定是许久未曾来过长安了,长安城这几年当真是繁盛的很。
不光你们这些南边来的,就是更南边的都有,还有西边的,”驿卒抬手往一旁指了指那十几头骆驼,“这些往西域走商的人多了许多,不光咱们的人去,也有那边的人过来的。
你们赶紧的吧,若是路上走得慢了,被堵在城门外头,到时候可就得去外三城寻住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