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买来的消息里说了,李医监自幼启蒙于其父,后拜师于前太医署署正梁老医师。
虽然李医监年岁不大,但明面上已有弟子三人,无师徒之名,但有师徒之实的也有……”
被钟离文莲琢磨的李三娘这会子已经和秋香、宋茯苓进到了往常她与妇产堂众人相聚的酒楼。
由小厮引着到了二楼,一进屋,陈雁芙、李管事、乌二娘以及孙春兰和于雪莲几人就起身给李三娘行礼了。
众人一阵儿见礼过后,才好好坐下。
“先不说话,好好吃过这一桌美食来。
我本就来得晚了些,你们该是早就饥肠辘辘了,我也饿了,咱们先填饱肚子,再来说话。”
陈雁芙她们早就与李三娘熟悉了,她们知晓李三娘不是那等自己做了官就苛待旁人的人,也就不与李三娘客气了,纷纷朝桌上的菜肴伸筷子。
感觉胃袋被满足了大半后,李三娘吃菜的频率也就逐渐慢了下来。
“来前我与秋香、茯苓去了芙蓉记,买了些胭脂水粉,我不懂这些,多是听那掌柜的说,各式各样都买了些,就在马车里头搁着呢。
回头拿到堂里,你们看着一起分了去。
这些年来,你们跟着我做事着实是辛苦了,莫要推辞,你们知晓我除了领朝廷的薪俸之外,也有自己的来钱渠道的,莫要跟我客气这个。”
话都让李三娘说完了去,众女娘自然也就没有再拒绝什么来。
吃过饭食,众人又闲话了几句,就离了酒楼往妇产堂回。
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李三娘在上过大朝会后,若是无要紧事要忙,都会来这酒楼里同妇产堂的陈雁芙几个人吃顿饭的。
然后下午头也会在妇产堂呆上一两个时辰,主要是巡查妇产堂的各项事务,解决这半月来积攒的问题,时间充裕也会给陈雁芙几人上一堂课,讲些技法。
每月的初八和二十二是李三娘去稳婆学堂巡查的时间,这还不算完,每月的二十六或是二十七,是李三娘去京郊大营旁的戒毒之地巡查的日子。
那里如今虽然还叫戒毒之地,但其实已经成了太医署所管辖下的一个综合性的大医堂了。
第816章 五年后(五)孙春兰
“……就是如此,我想着若是明年年初能招来两个女医来,到时候就从你们之中抽出两人来去往洛京(今洛阳市)开办妇产堂去。
到时候阿芙你必是要去的,你的经验是最有用的。
洛京那边是要从头开始的,当地的太医署分部会协助你。
若是到时候唐医师愿意,也可同你一起调去那边的医堂,家里小郎君读书的事儿也是能安排的。”
陈雁芙面对李三娘看过来的目光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晓了。
李三娘这才继续说:“至于另外一人,端看你们四人是如何想的了。
不过,到时若是真的要去往洛京了,这人必定是要入太医署的,从九品官身是能有的。
且,按我预估的,至少三年是需要在洛京的。
若是愿意,可安排要去之人的一位家人的活计,算是离家陪同的补偿了。”
李三娘一一看过乌二娘、孙春兰和于雪莲三人,她们三人都是未婚未育的小女娘,若是她们之中的一人真的跟着陈雁芙去往洛京,其实是可以说是身无挂碍的。
但是,毕竟是女娘,身边还是要有家人跟随着,这心里也能安稳上不少。
“若是你们不想去,也无挂碍,毕竟是要离开长安城,虽然洛京算不上远,但终归是离开家来的。
我到时从旁处调人过去也是能行的。
若是你们都想要去,这就得竞争上岗的,我得考评一番,才能最终决定你们之间到底谁去。
我与你们都熟悉,也不与你们说虚话,若是在洛京做得好,三到五年的功夫从九品升到八品是能够的。
在我管理下,你做了多少,我都看在眼里,你们放心,只要你们做得好,我必为你们请功!”
说过这事后,李三娘没给众女娘思考的功夫,就对着她们记录的这半月来于妇产堂就诊的妇人的病历本子问了起来了。
小半个时辰过后,这一场问询才算结束。
李三娘与陈雁芙又说了两句话,就打算和秋香、宋茯苓离开,趁着还有些时间,回太医署把今日大朝会上的问题好好写了下来,来日里好找王署正好好说说。
“三娘子!三娘子!”
李三娘回过身就看到了在自己身后追过来的孙春兰来,停下脚步等着孙春兰过来,待得孙春兰到了跟前儿来,李三娘微微笑着开口问:“怎的了?
可是有事刚才忘了问?”
李三娘拉着孙春兰往一旁站住,离开了门口的风口,然后她就这般笑意盈盈的向孙春兰看去。
孙春兰先是点点头,然后又带着些许羞赧抬起头看向李三娘,她张了口后又闭紧了,这话就是没有说出来。
李三娘看她这样子,就意识到孙春兰这该是有私事要与自己说,遂对着一旁的秋香眨了眨眼,秋香多有眼力劲儿啊,她当下就理解了李三娘的意思,赶忙就拉着还一脸茫然的瞪着大眼睛看的宋茯苓往外走。
“啊?这就走了?”
宋茯苓嘴上说着话,不明白这怎么就要走了,但行动上很是听话,就跟着秋香往妇产堂外头停着的马车那边走。
走到马车旁边了,宋茯苓这才明白过来,“啊!春兰姐姐这事有私密话要与师傅单独说啊!”
秋香上手轻刮了一下宋茯苓的鼻子,笑着说她:“你才看出来啊?春兰那脸颊都红了不少了,你刚才没瞧见?”
而这边,站在背风处的李三娘拉着孙春兰的手来到一旁的连廊下坐下。
“你能来找我,定是有事。
好了,只你我两人,你说就是了。”
顺着李三娘的手坐下的孙春兰缓了一口气,做好了心理建设后,才抬起仍旧有些发红的脸看向李三娘:“三娘子,我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办好了,这才只能来找你。
我不知道还能找谁说这话来,只有娘子你,我就只想到娘子你来的。”
李三娘轻轻点头,她看着孙春兰等她说出她单独找自己的问题所在。
“……就是如此,我阿婆觉得好,阿婆觉得这般将来我也不算是孤家寡人了,养好了那孩子,也能有个人为我养老送终。
未来若是那孩子有良心,给他阿耶烧纸的时候,也能给我烧上些,我到了地府也能有钱花。”
李三娘听到此处,并未开口发表什么见解,只眼神示意孙春兰自己在听。
“三娘子,虽说我阿婆说得有几分道理,但我阿娘却不这么想。
阿娘她觉得我这般的身子,若是我是那不认字的,也没跟着三娘子学做女医,那这张家五郎能瞧上我,该是我顶好的归宿了。
只是,我现如今托三娘子的福进了这妇产堂来,月月都能得一份薪俸来。
哪怕我这辈子都无儿无女,过上七八年,待我上了年岁,攒下些钱,能买上一处屋子,我就从那慈幼院里求个小女娘来养,如此也是不错的。
我阿娘还说,若是我将来有些能耐了,挑个女弟子倾囊相授,就如同三娘子一般,但凡是个有良心的,就不会不管我。
阿娘说,要是我去给人做后娘,那才是遭罪来。
毕竟不是亲生的,再加上那小郎君已是开始记事了,就算是用心教养,怕也是养不熟的。
另外,我这身子……”
说到自己的身体,孙春兰就有些难过了。
不过,这是她早就认清了的事实,李三娘略等了两息,就听到孙春兰说:“阿娘说,我这般的身体就不适宜找男子成婚来的。
哪怕张五郎是真的不在意我不能生娃,可一年两年守着我过还好,长年累月的他本就是个正常的男子,哪里会一直守着我过下去呢?”
孙春兰的事其实很简单,就是她现如今到了婚嫁的年纪了,哪怕她因身体有疾(石女)早早就去京兆府做了备案来,给孙家减免了她那一份赋税来,却还是因着她现如今这般的体面,在妇产堂里做女医这份差事,就还是有媒婆上门来为她说亲。
哪怕孙家并未往外细说,只说了孙春兰不能生娃一事,媒婆还是上了门。
说得这张家五郎,乃是长安城东城升平坊里一张姓人家的儿郎。
张五郎上头有三位兄长,张三郎自小没养住得病早早去了,张家也是早几年就分了家的。
现如今张五郎带着没了娘的小郎君住在升平坊的瓶儿巷子里,张小郎君现如今不过才三岁大,他的亲阿娘前两年得病去了。
张五郎是个走街串巷的货郎,整日里不着家,张母年岁大了,张大郎和张二郎两个兄长并不想张母去帮忙照料张小郎来。
至于张四郎那是被人招了上门女婿,早离了这长安城走了的。
因此,张五郎就找了媒婆,希望媒婆能帮忙再给他找个媳妇子,好来帮着他照料张小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