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三娘子太年轻了,郡主也是。
  他们怕了,他们怕你们这般年轻,往后会活的比他们这些老骨头要久。
  他们害怕这些由你们现在掌管的事所带来的权力会一直被你们把持着,让他们插不上手去。
  若是此时不给他们一点儿甜头,他们怕不是会动暗杀手段来。”
  此时也不过才刚过25岁生辰的李三娘,面对朝堂上的那些四五十岁的郎官,确实是太年轻了些。
  哪怕是熬日子,李三娘也能熬过他们,所以,他们等不及了啊。
  从大殿之中退出来后,又走了一段儿路才回到每月大朝会众郎官等待的屋子。
  刚到门口,李三娘就看到了在连廊外台阶下等着她的秋香和宋茯苓两人来。
  “三娘子!”
  “师傅!”
  “无事,不过是圣人仁慈,赐了我一盏茶喝,这才出来的晚了些。”
  秋香和宋茯苓两人是以李三娘的弟子身份进得这皇宫里来的,如今李三娘事多繁忙,秋香除了要保护她之外,日常上还得协助李三娘处理文书事务。
  后来秋香忙的一人都做不过来,可若是要再想找个懂医理还贴心可信任的人来给李三娘帮忙,那就真的是太难了些。
  然后,宋茯苓就自告奋勇的向李三娘推荐了自己。
  “我在师傅的羽翼下许久,这些年下来,铃兰师姐、姚姐姐和春兰姐姐她们都做得很好,徒儿也想帮得上师傅的忙。”
  因此,宋茯苓就开始专门跟着李三娘了,不仅仅要跟着李三娘学习各种医技,还要帮李三娘梳理各处的文书,并协调好李三娘手头上要做得事。
  如此一年多下来,将满十八的宋茯苓也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人了。
  “师傅,可是要直接回妇产堂来?”
  李三娘听到宋茯苓这般问,不禁想起了刚才在偏殿里头听众郎官与武帝议事时提到的问题来。
  略思索了两息后,李三娘才笑着对宋茯苓说:“上次你不是说芙蓉记出了新品,咱们顺道先去芙蓉记瞧瞧,要是东西好,给你添上些。
  再买些,回头给妇产堂的女娘发些,大家跟着我忙碌了一年,哪怕有朝廷给的薪俸,我也该对大家表示一些。”
  宋茯苓正是小女娘在意外表的年纪,哪怕已然在李三娘身边一年多了,现下做事井井有条,但是某些时候她还是会在李三娘面前显露出小女娘的娇俏可爱来。
  宋茯苓自然是满面笑容的应了李三娘的话,“哎,听师傅的,”心里高兴的宋茯苓上前走了一步拉住了李三娘的胳膊,一边对着李三娘撒娇,一边冲着身旁的秋香笑:“不光给我买,也要给秋香姐姐买,还有露珠儿!”
  三人出了皇宫,就在皇城门外上了老十赶得马车,轻轻马蹄往芙蓉记而去。
  在芙蓉记买了不少物事,还订了几样儿新品的李三娘同宋茯苓、秋香三人被芙蓉记的女掌柜段四娘带着四个小厮给送出了门。
  “以后李医监需要什么,尽管遣了人来说,芙蓉记对于重要的主顾自是有一些优待的。
  到时候,我亲自带着新品上门给李医监品鉴。”
  说过这些场面话,段四娘就从身后的妇人手里接过一个小木匣来。
  “此物乃是我们芙蓉记的东家钦佩李医监所行所为,而特意叮嘱我等若是遇上了,自当赠礼来。”
  李三娘正想开口回绝,就见段四娘面色一整,正儿八经的严肃道:“李医监莫要推辞,内里不过就是一只兰花银簪子而已,巧就巧在这簪子是已经逝去的鲁大师打造,唯数不多的几只正好被东家收藏起来了。”
  段四娘见李三娘那样子仍旧是想要推辞的,她就抢先继续说:“我们东家,还有四娘我和芙蓉记里的妇人女娘都对李医监佩服的紧,我们不懂那些大道理,但我们都知晓李医师所建那妇产堂是咱们妇人救命的地方,这都是我们东家的一点子心意,还望李医师莫要再推辞了。”
  段四娘的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李三娘哪里好再去推辞了去。
  “如此,那我就多谢你们东家和四娘子你还有芙蓉记的诸位了。”
  李三娘和秋香、宋茯苓以及老十四人那是大木匣小木匣的个个都不空手的上了马车,在段四娘的遥送目光之中离开了。
  坐在马车上的秋香若有所觉,她撩开车帘往芙蓉记的二楼那个方向看去,只看到一妆扮华丽的妇人。
  好似是感觉到了秋香的目光,那妇人对着秋香微微点头示意,秋香随之也点了点头,然后才进了车厢里头去了。
  秋香刚坐下,就听到李三娘开口说:“应是段四娘所说的东家,我也感觉到了那目光,只不过没感觉到恶意。
  那东家大概只是想看看我长什么样子吧。”
  秋香微微点头,只不过还是说:“过后,还是得调查一下,以防万一的好。
  三娘子,现下可多得是想要你不好的。”
  第815章 五年后(四)钟离文莲
  钟离文莲望着已然走出街口不怎么看得见的马车那模糊的影子出神,还是她身后的崔婆子喊了她一声儿“娘子”,钟离文莲这才回过神来。
  从自己的思绪之中走出来的钟离文莲离开此处窗口,转身来到屋中的圆桌前坐下。
  崔婆子上前给钟离文莲倒了一盏茶,随后她把茶杯放到钟离文莲身前,“娘子是在看那李医监?”
  钟离文莲伸手把着茶杯看,她听了崔婆子的问话,本来无甚表情的脸一下子灵动了起来,本就穿着华丽,又上了妆的脸立时就娇艳上不少。
  “妈妈这话问得,自是在瞧那李医监长得是否就真的是传闻中所说是面貌寡淡平平啊。”
  “世间能如娘子这般长相出众的女娘自是不多见的,我瞧着那李医监确实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妇人模样,最多就是做了些日子的官,身上有其他妇人没有的些许官威罢了。”
  一个伺候官宦人家女娘的婆子的口气竟然敢这般大?
  崔婆子敢这么说,自然是有所依仗的。
  钟离家乃是徽州的世家,是自秦起就有记载的,至今在徽州凤阳县里头,钟离家那都是数一数二的。
  钟离文莲是钟离家这代嫡支大房的幼女,钟离家现任族长乃是钟离文莲的阿翁。
  虽说现在钟离家在长安城里名声不显,但钟离家出仕做官的族人还真的是不少。
  崔婆子从年轻时守了寡后就被聘去钟离家给钟离文莲做教养妈妈,这三十多年来,崔婆子有二十余年都是待在凤阳县的,她见过得郎官自是不少。
  后来钟离文莲嫁去了江南东道,所嫁郞婿也是官宦之子,崔婆子跟着一块儿去了,见到的有头有脸的郎官更是不少,因着郞婿或是儿郎的缘故,而被请封的身有品级的妇人也是见过的。
  因此,现如今再次跟着钟离文莲来送家中儿郎到长安读书的崔婆子,才会对于李三娘的官威评价如此。
  钟离文莲抬手举杯小小的喝了一口茶,然后才不紧不慢的对着崔婆子道:“妈妈自是看多了郎官,觉得李医监那般算不得什么。
  可是,妈妈却是忘了,李医监如今可不是普通的女官,那是入了圣人眼的女官。”
  对于自小就照顾自己的崔婆子,钟离文莲的耐心不少,她再度喝了一口茶,“妈妈,我是真心让四娘把那鲁大师打造的簪子送予李医监的。
  特意挑了兰花簪子,也是我真心觉得李医监为妇人所建的妇产堂当真是值得我送她。”
  见钟离文莲提起了李三娘所建的妇产堂来,崔婆子脸上那等带着些轻蔑的神情才减少大半而去。
  崔婆子年轻时就守了寡,也没得个孩子,但在钟离家呆了二十余年,见过的生产妇人可是要有几十个了。
  妇人生产犹如过那鬼门关,钟离家因为生产而亡的媳妇子和外嫁的女娘自是有几个的。
  “……要是当年萍姐儿身边有李医监这般的女医,是不是她就不会,不会……”
  听得崔婆子提起自己那因为生子而亡,死时年纪不过十七的小妹,钟离文莲不禁就有些伤感起来了。
  伤心之余,钟离文莲心中也是起了些火气的。
  “杨三郎当真是薄情寡义,当初他哄了萍姐儿去,他比萍姐大六岁,竟是一点儿也不体谅萍姐儿年纪小,那般早的就圆了房。
  明明在家时,我同阿娘与萍姐儿说得好好的,哪怕是先嫁过去了,也不着急有孕,让她避着些来!
  杨三郎他就是故意的!
  他就是看着我大兄又升了官,这才费了心思哄骗了萍姐儿去!”
  钟离文莲和崔婆子骂了杨三郎足足两刻钟的功夫,才重新说到了李三娘身上去。
  “娘子,已是打听清楚了,李医监自从和离后,除了传闻之中与英国公府的徐三郎好似有些瓜葛之外,再未传出她与哪位男子亲近。
  李医监至今只有一女,瞧着这样子,该是一门心思的都在建功立业上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