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所以,他们这些郎官啊最是要脸,若不是武帝登位时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全了,要不然让他们对着一妇人俯首臣称可是难得很。
  他们有的包袱,李三娘那是一定点儿都没有的。
  别说上头坐着的是心知肚明的老乡了,哪怕不是,就凭借历史上武帝大大的名声,李三娘别说是说几句好听话儿了,她要真夸起来,能连着不带停的说上一个时辰。
  “哈哈。”
  王大珰带着些许惊讶的看着武帝嘴角上翘笑了两声儿,“这李三娘有两下子啊,难道真的是同圣人来自同一处?”
  这大殿后头站着的郎官是看不到武帝的表情的,但靠前的那三排可是能看得分明的。
  武帝这般表态,不就是侧面表现出她对李三娘这个她亲自下旨赐官的郎官的喜爱和看重么?
  户部于尚书心中一咯噔不禁有些后悔让江侍郎出头找李三娘的茬了,一个七品下的郎官才几个俸禄,实在没必要因着她女娘的身份就过多苛责啊。
  江侍郎现在属实是有些骑虎难下了,他看着用一脸看偶像的钦佩目光看上首坐着的武帝的李三娘,心中若是有弹幕,该就是:“哔了狗了。”
  回过头的李三娘仍旧是那一副好说话的真诚求知的模样,她盯着江侍郎看,眼睛里都写着:“问我啊,问我啊,快问我。”
  江侍郎是一年约四十许人,这会子被不过二十出头的李三娘这般盯着,不禁有些许不适感来了。
  要知道江侍郎也是能做阿翁的年级了,过去可从没有哪儿个年轻的女娘敢这么正大光明的盯着他看的,且那面上还是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
  江侍郎家中的女儿、孙女,哪儿个见了他不是恭恭敬敬的,如李三娘这般行事怎么可能呢?
  “呵呵,李医监所说我自是信的。
  我等同李医监一般,对圣人对大唐都是一颗真心向明月。
  不如,就请李医监说说往后要如何做才能不愧对圣人给你赐官吧?”
  李三娘实在是没想到,对面的江侍郎竟然就只问了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来?
  她本以为他们会抓着她女娘的身份,或是出身自平民没得见识这一点,要不然就是早前她刚刚名声鹊起时的传开来的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这般的事来说嘴呢。
  结果,就是问她以后想怎么做好官?
  那她可就真的有话说了。
  江侍郎就见李三娘的眼睛好似是亮了一下,动作标准的行了一礼后,李三娘面色一整十分严肃的看向江侍郎:“今日下官先多谢江侍郎予我机会,让我能当着圣人和朝堂百官的面来一展心中抱负!”
  说过这话,李三娘对着上首的武帝再次行了一礼,然后转过身对着站着老长的队伍的文武百官低头躬身行礼。
  浑身的气场去掉了刚才那油滑的姿态的李三娘站直了腰板对着江侍郎道:“下官于二十二日前得幸圣人赏识授官,心中一直激荡不已。
  下官只觉自己不过一个给人瞧病的医师,如何才能发挥自身才能做事来对得起圣人的看中。
  下官于太医署当值已有小半月来,今日是头一次参与大朝会,借着这个被江侍郎问询的机会,下官着实是有几句话想要说……”
  第809章 人口的重要性!
  “……之前听着户部郎官同兵部郎官商讨咱大唐的水军南下一事,下官作为太医署的人,心中也是有些想法想要说的。”
  李三娘一边说着话一边冲着之前的于尚书和兵部那个回话的郎官拱手示意,户部的于尚书佯装不知并没有什么表现,倒是兵部那留着络腮胡子的郎官对着李三娘微微点头。
  “下官虽然只是个女医,懂医理会给人瞧病,但下官不仅仅知道这打仗费银钱,还知道这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且打仗必定是要有咱大唐的好男儿受伤甚至死亡!
  作为医者,治病救人乃是我等的天职。
  下官尚未进太医署之前,就已无偿把救治金创伤的好方法教授于疡医科的众医师了,如此西征东突厥一战我大唐将士的伤亡人数下降了八成多。
  下官不敢居功,此乃跟随前往边关的众医师的功劳!
  只不过,过后我等也深入探讨过,若是能有专门的照料伤者的人,帮助医者和伤者两头的忙,那就更可以放出更多医者来救治更多的伤者,也能让伤者的存活人数再高一些。
  因此,下官想着,何不专门培养医女里的一支专门用于在伤兵营里照料伤者?
  下官不懂兵事,但也知道这上过战场活下来的兵士都是厉害的,那都是咱大唐的宝贝!”
  李三娘这一句句话说得当真是给大殿里的众人带来了新的体验,他们并不是真的觉得李三娘这要把一部分医女训练成专门的军队护士是对的,他们是对李三娘这么一个妇人不过刚做了个七品小官就敢当殿大说特说而惊奇。
  李三娘知道一鼓作气的厉害,因此她也不给他人插话的机会,说着这军队女护士的事儿过后紧跟着就继续说:“除了这一点之外,下官心中还有一些想头。
  下官的阿娘赵大妮是个从业三十余年的稳婆,在这长安城里给上千人接生过,甚至我阿娘还给上下两代人都接生过。
  下官是个自小跟随我阿耶李华林学习医术的女医,但因着下官女娘的身份,自从下官进了长安医药联盟于永平坊的医药三堂坐堂后,前前后后就有不少女娘妇人来寻我看诊。
  下官近年来也接生了上百个婴孩,在这其中也有因着各种病症而未活下来的。
  因此,下官这才起立了新式稳婆学堂来。
  诸位郎官,你们都比下官的学识要高,但下官也不是目不识丁,知晓丁口对国家的重要性!”
  李三娘说到这里,她就对着投注在她身上的目光的主人拱手示意,而在这大殿上听着她一人说话的人哪怕再是那般瞧不起她女娘的身份,此时此刻也把她口中的话听了进去。
  人丁兴旺、添丁进口里的丁指的人口,某些语境下也特指成年男子。
  成丁,也就是指成年的男子,可以承担赋役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人口就是一切!
  有人口就可以开垦荒地,就可以一步步养地,就能多收赋税,就可以多很多人来做徭役,这对国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而国战里消耗的粮草是人种的,打仗死的也是人,这些人抢回来的人口、土地和财货更是好东西。
  所以,说到这里的李三娘当真是引起了原本那些瞧她不起的郎官们的注意力,毕竟往常在这些人眼里,一个妇人能懂什么?
  家国大事,哪里是围着灶台转悠的妇人能懂的大道理?
  可这会子李三娘竟然点出了这一点来,那还真的是引出了这些人想要继续听下去的欲望,他们想知道李三娘还能说出些什么来?
  “想要人口那就只能让妇人来生,可有句话,想必诸位不会不知道,妇人生产犹如过那鬼门关!
  诸位都有阿娘,有的人还有姐妹,你们娶了新妇,会由新妇为你们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下官在这里问上一句,在这大殿之内的郎官,你们当中必然有人听过,或是身边就有妇人是这般,甚至就是你们自己的新妇就是因为生孩子而死的!
  是也不是?”
  李三娘高声冲着身后的站着的文武百官问了这么一句,她凌厉的眼神从身旁的人一一扫过目光所见的几十位郎官来。
  大殿之中上百人之多,如何能没有家中妇人因生产而亡的呢?
  有的人想起自己的亲眷中就有这般的,可能是阿娘,可能是阿姊,可能就是他们的新妇,不禁悲从中来,李三娘隐约之中都听到了抽泣声。
  “而妇人生下婴孩并不算完,这只是第一步而已,往后要护着这小小婴孩平安长大才是真难!
  一个妇人,若是幸运,一生或是可生十几个孩子,再是命好,可能会存活过半。
  可要是不幸,最后,能留下三两个孩子健康长大成人就不错了。
  这是何其哀乎!”
  李三娘低头伸手抚额,好似是在擦自己眼角的泪水。
  “可因着男女天生的差异,女娘的力气小,种不了多少地,干不了重活,导致多有人家早年生了女娘就直接溺毙于尿桶、水盆甚至就丢弃在河里、山里。”
  李三娘转过身,面对上首的武帝恭敬的行了一礼,“多亏圣人有远见,早年就下诏不可随意溺毙女婴,生了婴孩还给发粟米,这才在今时今日让很多人娶上了新妇,要不然……”
  李三娘站定,站直了腰板,环顾周围的那些身穿绯色官袍的郎官们,语气从怜惜难过变成斩钉截铁带着些许杀气:“丁口重要,那妇人生产就更加重要了!
  诸位,下官想要建立专门为妇人生产做事的妇产堂,妇产堂不在的地方,可培养新式稳婆,从而提高妇人生产时妇人和婴孩二者的存活人数。
  一个新式稳婆一年能接生上百婴孩,保下七八成,大唐未来就多七八十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