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只不过,李三娘的耳朵可是竖起来的,听着前头该是户部的哪位郎官在对着武帝汇报此次海战出征的花费。
  太医署所在不是最靠前的,但也不是最靠后的,算是在中间稍稍靠后的位置上。
  所以,本就五感灵敏的李三娘自然对于前头那郎官所说的一字一言听的甚是清楚。
  如此,李三娘心中不禁感慨:“这做官的不仅仅得有个好相貌,还得有个好目力、好耳力啊。
  要不然,这上朝时是连人家说甚都听不清的。”
  李三娘的另一个感叹就是:“这打仗是真费钱啊,听听,这一张口就是几万两白银,怪不得这户部郎的官口气不好呢。”
  户部的郎官总算是停下了话头,坐在最上首龙椅上的武帝这会子倒是一言不发了。
  李三娘是没敢抬头瞧瞧武帝这会子是啥装扮的,毕竟她早就知道武帝是习武之人,哪怕就是无意识的一眼扫过,这常年练武的人的感受也是很敏锐的能感知到的。
  若是李三娘偷看一眼,说不定坐在上首的武帝大大就能发现是李三娘偷瞧的了。
  这第一次上大朝会,李三娘觉得自己实在没必要出这种彩,还是老老实实的混过去就好。
  所以,李三娘仍旧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前头约莫有半臂距离站着的孙医正的后脑勺看。
  略过了几息,大殿之中再次响起了声音,听这音色就气息悠长,声音浑厚的男音高声道:“于尚书这话说得实在是很没道理了。
  这打仗哪里有不花钱的?
  这打的还是海战,虽说这船都是沿着海岸线航行,直下南地,但那毕竟是在海上,可没有陆地上安心。
  再说了,于尚书,这前头打仗花了银钱,回头打赢了,那可是能赚几倍几十倍啊。
  圣人上次大朝会的时候不还说了,南地气候暖,一年种两季乃至三季都成的,往后那都是咱们大唐的粮仓。
  前头花费多些可不是应该?
  于尚书何至于在此时说我们打仗花费多来?
  莫不是于尚书觉得圣人这话说得有甚不对的?”
  兵部的郎官站出来反驳了户部的郎官,户部的郎官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所以,在后头站着的李三娘那是一点子困劲儿都没有,听着前头那些大官当殿吵架实在是有趣的很。
  光是这一项海战出征的花费该不该批一事就吵了约莫得有两刻钟的功夫,最后定下来,户部可以继续再批一部分款项,但是,得先看到兵部打上一场胜仗,户部看见有回报了,再继续给批剩下的银钱来。
  这话是武帝在上头说的,李三娘这还是头一回这么近的听清武帝大大的声音,中年女性带着威严的肃然音色,无形之中让人挺直了腰板,站的老老实实的。
  没等李三娘多想武帝大大不愧是做最高统治者的人,连声音听着都威风凛凛,前头的大官们就已经进入下一个议题了。
  如此,从科举开考到边城迁民,一项项事关大唐的政策都在众郎官与武帝的声音之中一一决定下来。
  李三娘已经以固定姿势结结实实的站了得有两个时辰了,这会子她只觉脚后跟有些发麻,遂轻轻的转了两下脚踝,好来缓解一下那发麻的痛感。
  正当李三娘要再轻转另一只脚的时候,猛然的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被叫响!
  “……如此,不如趁着这机会问问李明芳李医监,也好叫我们户部知道,这薪俸发的值不值当的。”
  虽然随着这大朝会开的时间越来越长,李三娘站在后头在一开始听的还是兴致勃勃的,但往后是又渴又饿不说,站的那也是腿脚发麻。
  所以,从小半个时辰前,李三娘也就只留了一只耳朵在听前头郎官们议事了,剩下的是满心满眼的都想着这大朝会什么时候能完啊。
  因此,这会子猛然听到自己的名字被提起的李三娘,倒也不是特别懵,之前那户部郎官说得话,李三娘也听进去了一些。
  此人的话是从朝堂官员是否冗职过多,该要裁撤一些说起的,然后就说到今日大朝会上多了两名女官。
  提到司农寺的毕琼岚,说她是一位农事大家,光是小麦增产,就足够厉害了。
  然后就说另一位女官是太医署的,也不知道这人有什么本事,有什么用?
  那话不就是说,好歹毕琼岚这女官是有真本事的,人家就是会种地,能种好地,小麦增产,那就是能多养活人,可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么。
  你一个女医,你凭什么被赐官呢?
  你有什么能比得上可以让人吃饱肚子的大本事?
  而这会子站直了身板的李三娘心中所想是:“来了,果然来了!”
  这都点名说到自己头上了,自己要是不站出来应对一二,在这第一次大朝会上岂不是就丢了大脸,往后哪怕能做出什么成绩来,其他郎官怕不是心里也得笑话李三娘的。
  所以,李三娘侧身就往外走,出了太医署的队列,站到了文官与武官中间那宽宽的过道上。
  “太医署李明芳在此,请户部主事尽管问询就是。”
  李三娘不卑不亢的看向前头站着的穿着绯色官袍的户部郎官如此说,并紧接着就行了一礼。
  最上首高高坐着的武帝在第一时间就把目光投向了下头站出来的李三娘身上,这一瞬间武帝就觉出自己胸口微微发热,心跳的比往常也是要快上许多。
  李三娘她倒是没有什么异样,她不仅仅没啥不舒服的,她还有空兴致勃勃的去看那户部郎官的样子,她是真想知道这人是谁,怎的就非要找她的麻烦呢?
  “嘿嘿,我早就有准备!就等着你问我呢!”
  上首的武帝对着一旁的王大珰使了一个眼色,不愧是伺候武帝时间最长的内侍,王大珰直接心领神会,转过身高声尖利的声音响了起来:“太医署李明芳上前回话。”
  李三娘那是一点儿不带怕的,说让上前那就上前,一个抬步就往前走,那步子跨的和寻常男子一般,经过那些文官老儒身边的时候,李三娘还听到有人低声道:“如此粗鲁,哪里有女子的柔美!”
  第808章 明月姣姣照我心
  李三娘很想回一句:“我都和你一起站在这大殿上做官了,你还想看我表现女子的柔美?
  你没事吧?
  啊,你真的没事吧?”
  李三娘那是想当年跟着主任去参加专科大会时,面对台下数百医生都不带怵的。
  这会子更是早就准备好了,提前就想到了会有人在自己第一次参加这大朝会的时候找事的,那就更不会怕了。
  李三娘的步子迈的大,不过十几步就走到了那发问的户部郎官面前了。
  趁着行礼的功夫,李三娘感受到了自己袖袋里那有些重量的奏本,她是心中胸有成竹的很。
  “想来这位郎官今日能对下官有如此一问,该是对下官有所了解的吧?”
  “这是户部的江侍郎,正四品下。”
  王大珰适时地在李三娘话后插了这么一句,李三娘感激的对着王大珰微微躬身。
  “所以,江侍郎对下官是否了解呢?
  下官我虽是被圣人慧眼如炬看中而授官,但是下官所行所为也并不是担不起圣人所赐,就不知道江侍郎对下官要问些什么了?
  江侍郎尽管放心,下官对圣人、对大唐那是明月姣姣照我心,一颗真心坦荡荡。”
  李三娘这一番唱念做打,当真是给整个儿大殿上的人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别说对李三娘没什么了解的众郎官了,哪怕是太医署里与李三娘在这小半月里接触的不少的医官们此时此刻也是震惊非常的。
  要知道,在他们眼里,李三娘在太医署里当真是好说话的人。
  哪怕太医署里有些人因着嫉妒或是瞧不起亦或是鄙夷她女娘的身份对她表现出十分不友好的孤立或是言语侮辱,李三娘她都是毫不在意的,甚至她都是能好声好气的笑着摇摇头就算了的。
  她可是连大声言语都不曾的,李三娘在太医署表现的就是那最是规矩的谦逊郎官的模样。
  可这会子,在这大殿之上,上有武帝这位此时大唐的最高统治者,下头有十几位掌管整个儿三省六部的大官呢,更别说这大朝会上的其他上百位郎官了,他们从上到下是真的没想过李三娘这个女官竟然是这般“惺惺作态”、如此油滑的一个人!
  听听,你就听听李三娘刚才说得那几句话吧。
  什么“下官”、“圣人慧眼如炬”,还有那句“明月姣姣照我心,一颗真心坦荡荡。”
  这就是那最不要脸面最能奉承武帝的郎官也不可能在第一次参加大朝会时就能当着众人的面说出口来的啊。
  这大殿上的郎官们八成以上都是出自豪门世家,剩下一成那也是与豪门世家有些瓜葛的,最后这一成才是寒门。
  哪怕是寒门也是家中有不少土地的土地主,可没几个是李三娘、毕琼岚这般真正的平民出身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