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李大郎进去后站定,先是对着上首的郭团练使行了一礼,然后转转身子朝着万副使行礼。
  武人的交流方式不似文人那般讲究,在李大郎行礼过后,郭团练使就直接长刀直入的抬头看着李大郎说:“今日这般突兀的喊了李队正来,是我私心。”
  李大郎转了转眼睛,没说什么话,仍旧笔直的站着,听上首的郭团练使说话。
  郭团练使这会子站起身,他从上首下来走到李大郎身前,十分认真的盯着李大郎的脸看,这般动作让李大郎心中有了疑问,不过李大郎仍旧是没说话。
  “李队正,半月前,你可是和同队的田满仓、齐武一起去了边市?”
  李大郎在电光火石之间,回想了一下那日他应了同队的田满仓和齐武去新开的与附近部落买卖的集市上的事儿。
  兵士在非战时,虽说不可离开当地,但听话的话,是会有轮休的日子的。
  轮休日时,是可以出军营的,只要当天出去当天回来就成。
  所以,那日田满仓邀请去集市上瞧瞧,李大郎想着明年就能回家了,就想去看看可是有什么好物能买,到时候可以带回家去。
  因此,李大郎那日才和田满仓、齐武结伴去了边市。
  并且,那一日,李大郎回想到在集市上,并无什么特别的事发生,三人只是随意的逛了逛,在卖羊肉汤饼的摊子上吃了饭,又买了两串儿葡萄就回了军营来。
  李大郎在郭团练使询问过后没有立即回答,反而是停了两息功夫这才开口:“是,那日我是和田满仓、齐武出营去了边市。”
  “好!”郭团练使一巴掌排在了李大郎的肩膀上,得亏李大郎的体格子像了李大兄了,虽然李大郎还年轻,但已然是个高大威猛的男子了。
  所以,郭团练使这一巴掌拍下后,李大郎分毫未动,像根儿钉子似的扎在地上。
  郭团练使见此,那是更高兴了,“啪啪”又是两个大巴掌拍下来。
  李大郎这会子心里开始嘀咕起来了:“这郭团练使的态度倒不是找我麻烦的样子,而且一上来就这般,看着倒像是很亲近的意思。
  且,这会子,看他那表情,好似对我没动一下这事儿很是满意?
  他满意做什么?”
  郭团练使还未发觉李大郎眼里那“你作甚?”的疑惑,倒是一旁坐着的万副使看了出来,万副使轻咳了两声儿,郭团练使这才把手从李大郎的肩膀上拿下来。
  转过身儿郭团练使十分和蔼的从帐子角落处拖了一张凳子过来,拉着李大郎让他坐。
  李大郎也没扭捏,只低声道了谢后,就一屁股坐下了。
  郭团练使见李大郎坐下后,竟是直接拉了另一张凳子就在李大郎身旁坐下。
  李大郎这会子心里的想法就更多了起来,但短短几息的功夫,李大郎他也想不出自己身上能有什么东西可以让郭团练使这般对他。
  “李队正是家在长安?”
  “是,是在长安。”
  “家中有几口人啊?”
  李大郎用眼扫了一下旁边一直坐着的万副使,又抬眼看了一下尽量对他表现出和煦样子的郭团练使,心里猜着:“难道是团练使家中有女儿,想要给我做媒?”
  不论心中如何想,李大郎仍旧是回答了郭团练使的问题。
  “家中有祖父母,我父亲有弟妹两人,我还有一个弟弟。”
  “哦,好啊,好,人多好啊。
  李队正,能否告知我你父的年龄?”
  李大郎这会子抬起头眼神犀利的看着郭团练使,只见郭团练使脸上带出一丝苦笑来。
  “李队正,你一进来的时候我就说了,今儿个把李队正叫来确实是我的私心。
  实不相瞒,那日李队正与同袍去集市上的时候,我家小儿也正好就在集市上,他偶然看到了李队正。”
  李大郎仍旧不明白,他小心的看向郭团练使问:“我是头一次来这边城,今日更是第一次见郭团练使,郭团练使家的人我就更是不认识了的。
  不知郭团练使的意思是?”
  “啪”的一声儿是郭团练使拍了自己的大腿一下的动静,“那好,我也不与你兜圈子,直接与你说了。
  我家媳妇自小长在这边城里头,她少时其母得病而去,因为我那岳丈是军户,没人照料孩子,因此我媳妇就被送往其外家了。
  后来,岳丈他又娶妻生子,但三十年前边城战乱,岳丈他身死沙场。”
  李大郎这会子紧皱着眉头,他听郭团练使说到现在,心中已然有了猜测。
  不过,李大郎仍旧一言不发,只低头听着郭团练使继续说。
  “可当时岳母已经怀有身孕,岳丈他早前也把这消息往我媳妇外家传过。
  战争胜利后,世道算是安稳了些,我媳妇外家就找上门去了,可家中并无一人,问了邻居皆不知岳母去往何处了。
  没得法子,当时也只能放下此事了。”
  李大郎此时双目瞪圆,他知道,这该是真的。
  “我媳妇少时也在岳丈身边长过几年,对我岳丈的相貌是有记忆的,后来她心中放心不下,还花了大价钱请了画师画了一副我岳丈的小像来。”
  万副使这会子拿着一卷轴走了过来,郭团练使接过来,在李大郎面前打开了。
  画中是一长有络腮胡、鼻梁高挺、脸型方正的男子,这样子与李大兄的长相有七八分相似。
  而李大郎和李大兄能有五六分相似。
  所以,李大郎抬头看向这会子脸上带着些许悲伤的郭团练使,心中想道:“这,是亲人。”
  第645章 往事
  郭团练使此时看着李大郎的眼神和面色,他就知道李大郎是知晓这些事的!
  是的,李大郎确实是知道的。
  盖因着在去年李大郎准备离家的时候,临行前的那天晚上,李父李母是单单只叫了李家大房一家子到屋里头说话。
  当晚,李母就着昏黄的灯光,由一旁的李父陪着,对着李大兄李大嫂夫妻,还有李大郎和李二郎仔细的讲了李母在嫁予李父之前的事儿来。
  原道是李母祖籍本就在靠近边城的州府里头,因着当年大旱,为了一口吃的,李母一大家子就逃荒到了边城里头去。
  倒也算是幸运,李母一家子就在边城扎了根儿下来,过了几年的太平日子。
  可边城地方,各部落林立,又有众多西域小国,战争随之而起。
  李母的父兄接连被征召,也把命丢在了战场上,留下李母和寡母两人相依为命。
  不过,后来高宗(李治)雷霆手段,派了重兵强将拼着你死我活的心,总算是打赢了,至此边城才逐渐开始安定下来。
  李父李母屋内,李母双眼无焦点的看着一旁的灯笼,回忆着几十年前的事儿,“那时,才刚安定下来,虽说算是太平,但城外仍旧是有兵士驻扎的。
  但好歹能出门了,在城里的铺子也有几家开了门。
  如此,才慢慢有了一丝人气儿来。
  我那时才刚过了及笄之年,家中只有一寡母,父兄早就死在了战争之中。
  但因着边城连年战乱,女娘稀少,我一过十五,就算家中无父只寡母一人,也有不少人上门求娶。
  我阿娘那时只盼着我能好好活下去,就在这诸多求娶之人之中看中了你们阿耶,孙大头。”
  毕竟是几十年前的旧事了,这说起来倒也没有当年那般伤感难过了。
  不过,李母还是有几分难受的,说到她的第一任郞婿孙大头,李母抬起头看看李大兄,再看看李大郎,就停了口叹了一口气来。
  这时李父伸出手轻拍了李母一下,李母对着李父点点头,这才继续对着众人讲述过去的那些往事。
  “我阿娘看中孙大头的原因,一是他长得高大健壮,虽然比我大上七八岁,也已经娶过妻有了一个女儿了,但是这般长相,在军中还是个伙长,必是能让我吃饱饭的。
  二是他虽然是军户,但当时大唐打了胜仗,边城外头虽然仍有小股战争,但还算太平。
  且嫁给军户,在这边城里头生活,那些游侠儿是不敢招惹的,安全无虞。”
  李父李母对面坐着的李大兄一家四口听了李母所说,都没说话,他们也都能理解,那般地方,求生才是第一位的。
  “如此,阿娘她就应了你们阿耶,不过三月我就嫁了出去。
  那一日,我也见了你们阿耶的发妻留下的那个小女娃,由她外家领着去的。
  我当时年纪小,害羞的很,只一个劲儿往那小女娃手里塞糕点,话都不敢说。
  我只记的,她叫红娘,眉心处有一颗朱砂色的小痣。
  边城那时才刚脱离战乱,不算繁华,红娘只在家中与我共处了不过十余日,就被其外家接走了。
  红娘外家是行商,在其他州府长居,边城里不过就是有个铺子罢了。”
  听到这里,李二郎面露不解,总觉着有几分不对,但他倒也没直接问出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