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武帝抬手压了压,等着声响渐消,就说了几句话:“今日能得十老献礼,是朕之幸,是大唐之幸!朕之寿辰,与民同乐,今日暂停宵禁一日。”
说完,武帝看着底下欢呼的人群,嘴角上扬了一下又迅速放下。
穿着这么一身十分厚重的冕服,得,还得回太极宫,这还有一场宫宴必须得武帝出席呢。
朱雀广场围着的百姓一听今日没有宵禁,心中十分畅快!
还没等众人交换信息,到底长安城里哪处最为有趣的时候,就听郎官站在高台上又朗声道:“今夜戌(xu)时(19:00)整皇城内会燃放烟花,与民同乐。”
“嘿,这可比上元节的时候还要有意思啊。”
“还是差着点儿,上元节时可是有三天整没宵禁的。”
“哈哈,还是老哥你懂,怎么样,今儿西市耍戏团走一走?”
“嘿嘿,哥哥懂我,听说新来个熊崽子。”
今夜无宵禁的事儿随着人流的聚散,以极快的速度,在以朱雀广场为中心往外蔓延,直到在自家正堂陪着李父李母说话的李三娘,她都听前堂看门的李贵进来说了这档子事儿。
“果真是今夜无宵禁啊!”
李二兄高兴的说,转头看着李父道:“阿耶,下午就关门吧,也放李贵他们家去乐一乐。咱们去西市逛一逛,上回秋娘和图瓦来不是说,他们那儿有不少新花样么?咱们一家子一块儿去看看吧?”
李二兄身后从李大郎到小四郎四个人四双眼睛都带着渴望盯着李父。
尤其是小四郎,跟着探照灯似的,恨不得把李父给点着了。
李父忒会卖关子了,没直接回答,反而是捋起了自己的胡子。
“阿耶?”李三娘也想出去玩啊,上元节还有三个多月呢,现下就能畅玩自然是最好的了。
李母拍了李父一下,就看不惯他拿乔“欺负”孩子的样儿。
“哈哈,哈哈,好了,那就都去西市逛逛吧,晚食也在外面吃好了。”
这时候还有良心的,只剩下李大郎了,李大郎也是高兴,但心里还是记挂着自家阿耶:“唉,阿耶是回不来了。”
李大嫂倒不觉有什么,这么些年了,早就习惯了这种团圆的日子里是没办法和李大兄一块儿过得了。
“无妨,有啥好吃的咱们多买上一份,回头留给你阿耶。”
李家众人还在商议着待会儿去了西市要去看什么吃什么买什么玩什么的时候,武帝正在王大珰的帮助下,重新换了一身衣裳。
那得有十多件的厚重冕服,武帝身为一个每日早起能绕着大殿广场能跑两圈,还会打两刻钟拳的常年健体的人都有些受不了了。
实在是又厚又重,还不透气。
除了好看,庄严威势,真的一个优点也没有了。
重新换了一身儿还是黑色暗纹的礼服,冠冕也换了下来,只戴了个金色镶宝石的头冠束发,武帝这才觉得身上轻松了。
重新把佩剑和弩箭带上,武帝就往太极宫去。
武帝的寿宴就在太极宫里一个大厅里举办,百官、王公贵族和诸小国部落们已经按着品级一一落座了,只等武帝自己了。
按着礼部规划好的流程,武帝在最后闪亮登场,说了几句场面话,就是向武帝献礼的时候了。
先是相王带着自己写的一百个不同字体的寿字出场,再是太平公主亲手绣的一幅寿比南山不老松的绣品。
接下来王公贵族的礼物不过就是些奇石珍宝,有品位的就是字画笔墨砚台什么的。
倒是到了诸小国和部落的时候,这献礼才算有了点儿看头。
像是前几个月刚刚发生了突厥反叛案的东突厥部落的使者,就言说要给武帝敬献五百匹高头大马,其中有三百匹是并未劁(qiāo,阉割)过的公马。
当然了,现在这马还在路上呢,得看武帝决定怎么分配,到时候才能过关。
武帝点点头,说了两句场面话,心里想的却是,得,他们这是怕了,知道讨好朕了。
而高句丽那个新被扶持的小王,却是除了一些特产礼物,还有一封亲笔书信。
王大珰拿着托盘呈上高句丽使者大老远送来的信,武帝展开一看,开头那称呼,就让她觉得这是个天雷。
小王不知是听了谁的话,这写给武帝的祝寿信函,一开头就是“吾皇展信佳,弟拜上……”
今儿是武帝五十大寿,那个远在海外的小王今年不过八岁稚龄,给武帝做重孙子差不多吧。
武帝心中囧了一下,一目十行的看完,这信写的还是有些水平,必定有武帝派去的大臣教导有关。
开头问了好,祝了寿,中间说了自己送了啥礼物,结尾加了一句,周边的百济和新罗有点儿不安分,欺负他了。
借着祝寿也要给邻国打小报告,很好,要的就是这样子。
看完信,武帝点点头,表示知晓了,下一个。
安南的使者已经不是上午头那个在京郊大营里便溺的人了,换了个年轻的。
当然了,一番歌功颂德后,就是献上了当地特产,不过这使者倒是嘴上加了个“上秉圣人,吾王还有一矿产要献于圣人,愿圣人万寿无疆。”
呵呵,别人有没有腹诽武帝不知道,反正她自己是腹诽了,要不是上午那黑火药炸山让他们怕了,这矿山估计也不会这时候加在献礼上了。
下一个流程就是看歌舞表演了。
礼部还挺会弄,武帝以为会是女娘们先上去表演呢,结果没想到礼部整了个好玩的。
一群平均身高六尺(180cm)的汉子上场演武,武帝在上首看那个样子,是真打啊,拳拳到肉。
耳边也不是丝竹之声,而是敲的军鼓。
这一场下来,壮汉们流的汗都濡湿了身上本就不厚的衣衫了,衣衫之下肌肉虬(qiu)结的样子,还是挺有看头的。
开场整挺好,礼部尚书在下面座位上,悄悄往上首去看,见武帝脸上的表情还算满意,心下放心了。
呵,一群不懂女娘心的人,礼部尚书他心里得意的很。
这壮汉演武的开场就是他强烈要求第一个上的表演,武帝年岁再大,她也是个女娘,女娘哪里有不爱看汉子的,更别说还是身材好的年轻汉子了。
这些汉子可是专门从金吾卫借来的,接下来才是教坊司的主场。
撤了屏风,一行十多个宫人拿着各色乐器等在一旁,然后九个穿着轻薄衣衫的女娘登场了。
第217章 刺杀
倒也不是普通的舞蹈,是剑舞。
因着武帝登位后,是用武力来平定的骚乱,再加上其本人就是一个十分热爱武技的人,年过知天命仍然保持着每日打拳的习惯。
上行下效,此时的大唐可以说是十分尚武的。
但是,同时律法又非常严苛,在长安城里超过一尺的利刃都需要详细说明来路以及用途。
比如,镖行走镖的镖师所用的利器,都是一一在京兆府备过案的,别说长度了,就连使用者的样貌都是有登记的。
此时这九个穿着轻薄的衣裙,每人都持着一柄约莫能有近三尺长的剑,在中心位置随着丝竹之声翩翩起舞的女娘们,她们用的那剑应该都是未开刃的,重量也只有正常真剑的一半重量,是专门用于剑舞的剑。
武帝看着这九个女娘柔软的腰肢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虽然不如刚才兵士们演武壮观,但也有一种清丽的柔美,还是刚柔并济的那种美。
礼部尚书在下又小心的观察了上首武帝的面目,看着武帝也是挺欣赏这些舞剑的女娘们的,他就放下了心。
只要讨好了对了最大的大佬,其他人都是浮云。
随着乐声越演越急,女娘们手中的剑也舞的越来越快,让人不知是看剑好还是看这些靓丽的女娘好了。
场中大部分人并没有注意到随着剑舞逐渐进入精彩时分,九个女娘之中的两个女娘,已经慢慢从中间位置往武帝近前移动了。
当乐人演奏的琵琶一个高音拉扯着剑舞到达高潮的时候,那两个已经脱离大部队的女娘,突然其中一个人一个箭步向前,利刃直指武帝的咽喉!
武帝在这群女娘们上场片刻后就发现了不对之处,这未开刃的剑和开刃的剑碰撞在一起时,这撞击的声音是同都是未开刃的剑撞击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只有使用此等兵刃的武人才会对此有所了解,而武帝正好是一个会用唐刀的人,她会不清楚这其中有问题?
因此,当这两女不断的靠着走位慢慢接近武帝的时候,就更让武帝确认了这其中有诈。
武帝想着,这应该是就是早上王大珰递上薛耀给的情报,上面说的可能是圣殿门搞出来的勾当了吧。
哈哈,有意思。
当此女的利剑直指武帝咽喉的时候,王大珰想都没想直接从武帝身后跳出挡在了武帝身前。
坐在武帝下首的相王,先是直接抬脚去旁边拉了太平公主后,才假装要往武帝身前去,可就在这个过程之中,没等群臣之中离武帝最近的娄师德上前,一直隐藏在武帝身边的暗卫就嗖的一下子上前打掉了那剑,一脚踹翻了此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