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多谢娘子大恩。”
  赶车的老者却是说自己得回去,毕竟李家可没地儿放他的驴车。如此,两人说好了,老者明早再来探望他们,也就着急忙慌的走了。
  再叮嘱了几句,告知了黝黑汉子取水的地方,李三娘就打着哈欠离开了。
  今天这一天可真是累的不行,身体上倒没什么,只觉精神上的疲累让人想呼呼大睡个三天三夜。
  李母自是看出来李三娘睡眼朦胧,“好了,今儿都散了吧。明儿上午布置布置,黄昏时分,咱家还要办喜事。”
  李三娘就起身想要领着露珠儿往自己住的院子里去,李大嫂李二嫂和沈秋娘却是留下想要与李母,再仔细商议一番明儿沈秋娘从李家出嫁的细节。
  露珠儿早就睡熟了,李三娘低头亲吻了露珠儿额头后,才满心激动的躺下进入意识空间。
  其实,早在今儿下午去看考核结果的路上,李三娘就听到脑中响起任务四成功的声音了。
  只不过当时在外,李三娘身有任务系统的事儿又是个秘密,虽是她自己知道了,但是还是得装着欢喜听李二兄告知自己考核成功这个消息。
  李三娘点开系统中的背包,看到第四个小格子里有书本样式的图标,她也没敢拿出来看。
  虽然露珠儿睡熟了,但要是再点灯起来也怕吵醒她,李三娘决定还是等何时自己独身一人的时候再看吧。
  不过任务五倒是刷新出来了,上面写着“救够百人,可许愿一次。”
  李三娘心想,这个任务有意思哈,这才是穿越者该有的金手指啊!
  李三娘在畅想着自己救够百人,许愿成功的美好愿景里睡着了。
  深夜,大明宫,宣德殿。
  大明宫的位置,在整个儿皇家宫殿群里,都算是最为凉爽干燥的地方了。
  宣德殿是武帝登位后日常居住的宫殿,此时,大殿正中位,披着大氅在看奏折的武帝看着就像一个毫无攻击力的和蔼妇人,谁也看不出来她才是大唐之主。
  穿越过来不下十年的武帝放下奏折,揉了揉眉心,心里想着,就是十年了还是不喜欢也不适应这副躯体。
  “大家,薛指挥使求见。”王大珰给武帝换了一杯温热的茶水后低头躬身对着武帝轻声禀报道。
  “宣。”
  作为武帝近卫的头目,是武帝在长安乃至整个大堂的眼睛,或者说是爪牙来的更确切一些,薛耀可真真是个不近人情的。
  薛耀得了许可,恭敬的来到武帝身前的案桌下单膝跪下,行了武人见皇帝的抱拳礼,“见过圣人,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薛耀见武帝摆摆手,也就自己站了起来。
  “圣人,近期的异人录已经汇通完毕,还请圣人查阅。”
  王大珰上前接过薛耀双手递交的一本折子,确认无异常后,才恭敬的放到武帝身前的案桌上。
  第126章 监视与利用?
  武帝喝了两口茶,润了润干涩的喉咙后,才拿起案桌上这本绝密折子看了起来。
  翻看了两页,全是关于东都一个叫刑瑜的情报。
  上面写着,去年清明节,回乡祭祖的刑瑜在下山的路上,因着台阶湿滑,一脚踩空,摔破了头,本来刑家已经做好了给刑瑜穿寿衣的准备了,结果一直昏迷不醒的刑瑜在第三天醒了过来。
  一醒过来,就言行古怪,不记得自己的孩子、媳妇还好说,可他却是连自己是姓甚名谁都不知道了。
  薛耀的密折上还仔细写着,刑瑜醒来后的五天内,邢家来来回回请了附近道观寺庙不少道士和尚去家中。
  之后,东都就出了不少新鲜物什,比如之前李三娘在君又来用过的猪油皂。
  猪油皂因着便宜量大走出了东都,来到了长安,但其实东都当地还有木炭皂、羊奶皂等。
  武帝看到这儿,还不觉得有什么,下一段写着今年年初东都邢家名下新开了一间铺子,铺名叫超市,里面不像专门的布料铺子、首饰铺子、米铺子那般只卖单一物什,而是什么都卖,什么都有。
  武帝看到超市二字,会心一笑,穿越十年,真的是久违了。
  这两页的末尾写着,三月前刑瑜已经携妻带子来到了长安城,打着的名义是来参观武帝的万寿节,现在一家子就住在永乐坊邢家自己在长安的房舍中。
  第三页倒是简短,只有一多半的空间写着字,是关于一个死人的事儿。
  江南东道,钱塘县,上崴子村里一刘姓妇人风寒后醒来,竟是不会说人话了,只会吱唔乱喊乱叫。
  一开始刘氏的家人只以为她是风寒高热烧傻了,可过后这妇人竟是只会吃喝,穿衣不会不说,连屙屎撒尿都像是动物般随意找个地方。
  一场暴雨过后,早起下地干活的农人在水塘子里发现了刘氏漂浮的尸身。
  刘氏的家人对外的说法就是,地里活忙,顾不上看管刘氏,她自己疯跑了出去,失足跌落于水塘子里淹死了。
  乡下地方,如此也就这般了。
  刘家人就先告知了里正,里正上报了官衙,定了是疯病妇人失足溺亡后,刘家人给收敛了尸身。
  武帝看到这里,先不说这刘氏妇人到底是被哪个时空哪种生命穿了身,只这离奇溺亡,真不是刘家人下的手?
  这页最后一段写到,分布在钱塘县的密探事后去当地官衙查了,当时县中捕快去查探后的记录,刘家上至刘老汉到刘氏所出三个子女都有不在场证明。
  密探又去村子里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查访过后发现,刘家自从刘氏疯了,也没想着休弃了她,刘家还算有良心,只当养了个不能看家的狗,每日都给她些饭食,然后腰上绑了绳子拴在屋里头。
  暴雨夜那日,刘家的成丁都去地头清理水渠了,家里只留了最大不过七岁最小才三岁多点儿的三个孩子。
  这才让刘氏挣脱了绳子跑到了外边,失足跌入水塘淹死了。
  武帝继续往下看,眼不抬的说:“刘氏那里的密探还在?”
  “回圣人,还在,已经监视了两个月,未见异常。”
  武帝点点头,“再过一个月,若还是无事,就撤回来吧。”
  “诺。”
  接下来三页都是关于一个已经被近卫军密探监视了近十年之久的军中之人的情报。
  当初武帝穿越过来后,不过半年后就建立了自己的直属近卫军,薛耀可不是第一个近卫指挥使,上一任近卫指挥使是薛耀的兄长薛暮。
  薛暮是第二任,第一任是武帝钦点的心腹,这位心腹也是为了监视这个军中之人而丧命的。
  薛暮是卷进了朝廷倾轧被暗杀了的。
  所以,近卫指挥使这个位置,虽说是武帝近臣,但是危险性也很高。
  薛耀为了调查自己兄长是为何被谁暗杀的,才接了武帝给的这份近卫指挥使的官职。
  这位被监视了十年之久的人,是被武帝深深忌惮的有很高军事才能的海军将领杜清晖。
  武帝第一次注意到杜清晖是在近卫密探上交的一份密报中,说南边靠海的一个小镇被倭寇骚扰,当时就是这个叫还只是个小旗的叫杜清晖的人,带着自己这一队不过十个人乘坐艨艟(méng chong)打赢了倭寇的两艘不小的船,不仅杀了几十余人,还缴获了不少物资。
  一开始,武帝只是想培养优秀海军人才,但后来杜清晖又参与了不少战斗,一路从小旗升到了总旗,后来邢国公苏定方东征百济时,杜清晖一路跟随,回程时就已经是百户了。
  引起武帝注意的是,杜清晖十分厌恶倭寇,他遇到的倭寇全部砍头杀死,从不留俘虏,就算日常海军巡逻遇到来自倭国的平民百姓的船只,照样砍杀不误,后来他更是申请要用楼船去攻打倭国。
  从之前李三娘得到的感谢礼物里就有白花花的银子这事儿,大家就都知道了,对的,武帝同意了杜清晖的决定,倭国岛屿上的银矿就是在海战中被大唐占领了,开采出来的银矿,熔炼后又随着大船运回大唐本土了的。
  对于杜清晖的情报上就描述的比较详细了,除了没细致到他每日吃的什么,几时就寝之外,他这三个月所有一切的重大事件都一一写在了上面。
  尤其是关于他在哪里见了哪家的人,谈的什么,有什么行动,全部语言精练的写在其上。
  武帝知道,杜清晖必定是知道武帝是穿越的,就像武帝知道杜清晖是穿越的一样。
  早些时候,二人互相试探,武帝的心腹,第一任近卫指挥使也因此丧命。
  后来,二人明面上也达成了一致,大唐百姓安宁的生活就是底线。
  武帝看到末尾提到杜清晖在给她准备万寿节的寿礼,心中一阵郁闷,不过知天命的年纪竟然也是要过寿的人了。
  “薛耀,这杜清晖给朕的寿礼是甚?你们可探到了?”
  “回圣人的话,貌似是海中稀奇宝贵的珊瑚所制的盆景,另有一物在杜将军的密室内,为了不引起猜疑,探子未曾进入,其中物品就不得而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