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贾仁的目光在宋凛生和洗砚之间转了又转,一时间不知该先同谁开口才好。
  你既受了伤,便不要强行开口了。贾仁语出关怀,劝道。
  洗砚依言退下,不再言语,他原本也没想着说什么话,意思到了就成,贾大人既如此说,他也不必强撑。
  宋大人,那见宋大人很是伤怀,贾仁斟酌着字句,也不便紧追不舍地盘问。
  我时隔数年,初到江阳,便是连江阳府如今有多少门户、几许豪绅都不得而知。
  宋凛生说的是实话,江阳府的卷宗不知凡几,他先前一连看了数日也不曾看完,眼下对江阳的民生情况确实了解得并不完全。
  再者说,我初来乍到,更不曾与人结怨,可如今竟有人要害我。
  想必是谁宋凛生语速缓了下来,说出了自己准备已久的说辞,见不得我做这知府一职。
  宋大人这是哪里的话!
  贾仁心中一惊,急忙出声驳回宋凛生的话。
  如今宋大人到任不足一月,竟生出这般祸事,此事怕是难以说得清,他此番推论,虽并未指明,却叫贾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若说谁有此异心,那他这个久在江阳的同知,怕是第一个撇不清干系。
  是以贾仁心中一动,连忙宽慰道:大人莫急,此事还有待查证,切不可思虑过度。
  知府一职空悬已久,阖府上下、江阳百姓无不翘首以盼,等候大人的到来。
  又怎会有人心生歹念,想必是其余州府的流寇作乱。
  贾仁三言两语便将江阳摘了个干净。
  此事若是办不好,还不知会有什么结果。宋大人是上都来的,想必极为受朝廷关注,却在江阳遇到如此祸端,若是追究下来
  此事贾仁踟蹰着,此事性质恶劣,急需查证,只是宋大人不曾发话,他也不好越过宋大人去。
  宋大人的家世他多少也听闻一些,说是本府有名的宋氏子弟,只是后头家中升迁,一道便移居上都,他那长兄似乎在圣人跟前任职,即便朝廷不追究,怕是宋家也不会善罢甘休。
  此事不若交给贾大人来办罢。宋凛生顺水推舟,适时交代出自己的目的。
  大人,这?
  贾仁闻言一顿,交给他?
  这倒是符合宋大人现下处境,只是,宋大人莫不是疑心于他
  我久在上都,对江阳的形势不甚了解,而贾大人你掌一府事已久,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宋凛生将贾仁细微的面色变化收入眼底,出言相劝,以期打消他的疑虑。
  他若以为自己要来问罪,那他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向他求援。
  人对于自己掌控之外的东西总是更为惧怕,让事情超出他的预知范围,便能乱其阵脚。
  江阳府既已然是淌浑水,那不妨叫这水更浑浊些。
  瞧贾大人这架势,宋凛生心中已有了个底,更何况,贾大人就算不为旁的,单单就他任同知一职,便也由不得他推脱。
  眼下的情形,怕是他不仅不会推脱,还会全力相助才是。
  大人贾仁一顿,似乎还有什么未尽之言,只是他话锋一转,大人尽管放心,下官必将彻查,给大人一个交代,也给江阳百姓一个说法。
  宋凛生唇角微勾,仿若听得贾大人的回应方才安定下来。
  正是如此,我遇险事小,可若是不能将贼人捉拿归案,那势必为祸四方、伤及百姓。
  贾大人高义。宋凛生收住面上的忧虑,说着话便要起身,同贾大人见礼。
  欸,宋大人使不得、使不得。贾仁忙起身避让,这本是下官分内之事,是下官治理不当,叫宋大人受惊了。
  却原来,这中间还有如此多的周折,昨夜他还误以为是那人错伤了宋大人,现下既知并非那人,那又是何处钻出来的流寇贼匪?
  江阳府一向民风安乐,鲜少有人作乱,早年间沅水河道上往来客商众多,倒还有些水匪流窜其上,但后头沅水阻塞、水流不丰,航船也渐渐改了其他的路线,再加上府衙镇压,水匪也就逐步销声匿迹了。
  如今,竟又有来路不明的人在江阳府作乱
  贾仁在脑海中粗略过了一遍,一时半刻却找不出什么头绪。
  宋凛生安坐于上首,眼*见着贾仁面色不虞,他眉目一垂,余光扫过一旁的洗砚。
  贾大人,昨日那一行人想必并非江阳人士。
  对于那些人的来路,宋凛生眼下并不十分清楚,只知道其与贾大人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他话仍旧如此说着,刻意将话头往另一个方向上引去。
  哦?宋大人此话怎讲?
  若是寻常贼匪,可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可昨日那一行人并未乔装改扮,甚至不曾蒙面。
  若是本府人士,只怕时刻担心会叫人认出,怎可能那般招摇地劫持洗砚。
  可若说并非江阳人士,又是如何与贾大人有旧交的呢?
  何人竟胆大至此?实在是嚣张至极,罪无可恕。贾仁愤慨一声,双拳紧握,连带着他腕间的筋脉也微微突起。
  立于一旁的洗砚闻声上前,将怀中一早备好的画像取出,双手呈在宋凛生的眼前。
  宋凛生抬手接过,又捧着那画像行至贾大人面前。
  贾大人稍待,我昨夜已将所见贼人的面目尽数画出,请贾大人过目。
  宋凛生手上拿着的画像重重叠叠,叫人一时看不清到底有多少人,他回身示意洗砚,两人一同将那画像展开,铺在贾大人身前的案几之上。
  贾仁见了只觉得惊异,宋大人遇袭不过昨日之事,现下竟已然将那贼人画像悉数备齐。
  宋大人怎么像是有备而来
  眼前纷至沓来的画像叫贾仁目不暇接,一张张人脸跃然纸上在他眼前交错着,他一时不知该从何看起。
  风声微动,卷着宋凛生的袖口,他抬手将一张画像搁在案几正中,正对着贾大人。
  贾大人,请过目
  -----------------------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9章
  贾仁闻声,正欲顺着宋大人的手看去之时,却忽而听见院外传来一声呼喊
  大人,大人
  一时间,屋内三人都转脸往外头望去,倒把案几上的画像搁置了。
  一阵清风涌进堂屋,宋凛生迎着那风声望去,一名小厮打扮的年轻男子正快步往屋内跑来,他面目清秀、身量中等,看起来倒像个少年人。
  此人他先前似乎见过,在府衙走动之时,宋凛生曾瞧见这人总是随侍在贾大人左右,想来是贾大人的左右手,只是姓甚名谁,宋凛生却并不十分清楚了。
  来人步履匆匆,手上不知拽着个什么东西,他似乎很是心急,在进门之时还险些叫那门槛绊倒。
  贾大人瞧那越来越近几乎要到眼前的身影,正是叫他打发去前院忙活的阳生,见他这副样子,贾大人也不禁有些纳罕。
  阳生平日里跳脱了些,但大致上还算机灵,在外头更是沉稳妥帖,极少像眼下这般行色匆匆、满面惊惶的,更别提在有旁的大人在场之时,如此莽撞地直接闯进来。
  大人。
  阳生跨步进入堂屋内,这才瞧见立于贾仁身前的宋凛生和洗砚二人,先前隔得远,并未注意到。
  他话音一顿,动作也收敛了起来。
  宋大人。阳生两手合拢向宋凛生见礼,待宋凛生应声后,这才转而又唤了贾仁一声,贾大人。
  他特意转换了称呼,以区别二人。
  你如此行色匆匆的,是做什么?贾大人眉头一皱,责令于他,莫要唐突了宋大人。。
  阳生面上难掩焦虑之色,只是碍于宋大人在场,他一时不知该向谁禀报。
  宋大人是知府,职位远在贾大人之上,按理应先同宋大人禀告才是,只是他一向是跟着贾大人的,阳生实在犯了难。
  虽然事项紧急,可他还是硬生生顿在了原地,只能记得在宋凛生和贾仁之间左看看、右看看。
  宋大人
  最终,往日所学的礼节规矩还是战胜了阳生对贾大人的亲厚,他朝向宋凛生答道:
  方才小人在前院忙活,听门前的衙役来报,说有一小童送了书信过来,并指明要送给贾大人。
  往日他一向负责收发贾大人的信件,早已习惯,可还从不曾收到过什么小童的书信,想来应是街坊邻居间的琐事,有人写了检举的记录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