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黛玉这般听来,情绪也缓和一些。二人相拥躺下。
她枕在他的肩上,又问:“那金簪雪里埋,不跟宝姐姐对上了吗?她是金陵人啊。”
轩辕承稷笑着道:“我记得玉儿说宝姐姐从娘胎里带了热毒,怕热怕得要命。雪遇了,便先淌成水跑了。不准不准。那宝姐姐的命强得很。说的也不是她。”
黛玉听罢,便被他惹得破涕而笑了。
“玉儿,我会护你,爱你一辈子。往后不管梦到什么,听到什么,想我就好。我们会一直幸福下去的。”轩辕承稷抚着她的发道。
话音刚落,她偷偷在他唇畔小啄一下,便含羞得翻过身。
轩辕承稷便是再克制,也被点燃了。一番旖旎过后,终是停在她娇/喘之时。
她揽住他,道:“稷哥哥,明年我想跟你一道下江南。我不想一个人*。”
轩辕承稷原想着江南修河工,带着她会很苦。在王府有人照顾,日子会过得惬意些。此番她说了梦境后,便放心不下了。便道:“好,我们在江南置处宅子。前院种树,后院养花,可好?”
黛玉原就是说说,没想到他真的会带她去,喜道:“太好了,稷哥哥。”便抱得更紧了。
轩辕承稷心道,如此也好,便再也不用分开了。
良久,她又道:“稷哥哥,我们把香菱带走好不好?那个梦境里,也有香菱。我不想她以后跟薛大傻子做妾。”
轩辕承稷道:“甚好。我一切都听娘子的。我和这个家,都是娘子说了算。”
“我想我们一道去江南,可以给香菱找找家人。都不知她父母丢了她,日子是怎么过的。”黛玉道。
轩辕承稷的下颌抵着她的发端,柔声道:“江南的案底,要查也不难。正好父皇让我往后几年管这个。没准真能找到香菱的家人了。”
“稷哥哥,那太好了。”黛玉将他揽得更紧了,想了想,又问:“薛家要是不放人怎么办?听说薛蟠跟人争香菱时,还出了人命。”
轩辕承稷在原著中便读到了这件事,薛蟠坏事做尽,迟早有报应。皇上因着太上皇的缘故,对四王八公这些旧功勋不发作,不代表不知道。将来早晚善恶到头终有报。
轩辕承稷道:“我去跟皇后请一道懿旨,薛家便便会放人了。”
黛玉问:“稷哥哥准备请什么懿旨?”
轩辕承稷笑着道:“让香菱姑娘给晋王妃伴读。”
黛玉喜极,与他相拥着,便是一夜安眠。
第31章 王妃日常(1)
轩辕承稷请了皇后懿旨,黛玉便把香菱接了出来。薛家便是连半个不字都不能说。
作为补偿,黛玉给了薛姨妈些银子。平素不缺钱的薛姨妈,反倒是千恩万谢起来。
在京都过了一个冬日,黛玉带着香菱,跟着轩辕承稷一道去了江南。
惠儿说想同去散心,忠顺王妃对承稷夫妇是最放心不过的,便同意了。又给她派了几个得力的嬷嬷跟着。
几人便踏上了带香菱寻亲的路途。
香菱被拐走时年龄很小,对其身世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轩辕承稷依稀记得原著中,香菱是姑苏人,父亲叫甄士隐,外祖父叫封肃。
轩辕承稷如今是两淮钦差,很快便把香菱的信息,交到了江南各府衙,去调查人口,以及多年前报失的卷宗。
这边官员下去查了。轩辕承稷陪黛玉去了一趟姑苏老家。
他重新购回多年前林如海托贾琏帮忙卖掉的老宅,着人打点后,老宅焕然一新。
安置好黛玉几人后,轩辕承稷便又去了江南河工部,去看今春的水位跟河堤。
初春天气正好,黛玉、惠儿便跟香菱一道出门踏青,顺便为她寻访走失的家人。
黛玉听轩辕承稷说过,查到一家甄姓人氏,曾经报失过走丢了幼女。但那户人家遭遇过大火,已经搬了家,目前尚在查找中。其外祖姓封,是个殷实的务农人家。
几人便每日外出,踏青玩耍,顺便沿途问甄姓及封姓的人家。当然,小弦子等内侍护卫跟嬷嬷们,是一路跟随的。
香菱曾听人说过,林姑娘有不足之症,如今整天陪她在外边跑,累到了可怎生得了。
香菱道:“我家人寻得到也罢,寻不到也罢,不能把姑娘也搭进去。”
惠儿说:“香菱姑娘放心好了。林姑娘搭不了,看她气色竟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黛玉笑着道:“总算知道,怎治这不足之症了。往日在闺中,多走几步,便气喘不已。如今每日在外这般行走,便是越走越不累了。”
小弦子把王妃的变化看在眼里,心中甚喜。等王爷回来看到了,一定高兴。
待到走到一处半山腰,便真的是乏了,几人便停下来,在一处大青石旁歇息。
忽见一跛足道人,领着一沧桑老道,迎面走来。
那跛足道人口内还念着词:“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
黛玉笑着问:“可是忘掉功名和金银,便能成神仙了?”
跛足道人思索片刻,笑着道:“那便是有机会成神仙。姑娘可是有当神仙的愿望?”
黛玉笑着说:“老神仙,便是有愿望,现在也不能。我们还要……”她看了眼香菱,又道,“我们还要踏青呢。”
正说着,跟在那跛足道人身后的老道,失声道了句,“英莲!”便蹒跚着往香菱处走来。
那老道对香菱看了又看,遂痛哭道:“英莲!你是英莲!为父怎么能不认得?”女儿虽然长大了,样貌有了变化,但她额心生有颗红痣,哪里有不认得的。
黛玉细看那老道,发现香菱跟他的五官,惊人地相似。
“这位道长,敢问您贵姓?”黛玉问。
那老道哭诉道:“贫道姓甄,姑苏阊门人氏,家原住十里街,仁清巷,巷内的葫芦庙旁。十多年前的一个元宵节,贫道走失了爱女英莲,四处寻不得。遂心灰意冷,出了家。”
香菱已是哭成泪人。
黛玉细心地问:“敢问道长,亲家贵姓?”虽然香菱跟这位老道长得很像,但认亲这般大事,便也是需要核实的。
老道说:“亲家姓封,本贯大如州人氏。”
听到此,跟轩辕承稷给出的消息,便是完全对得上了。
甄士隐道:“英莲,我们找你娘去。”说罢,心中满是愧疚。当年,他夫妻寻英莲不得,他便跟了这跛足道人出家,还不知妻子封氏过得如何。
几人再看那跛足道人,竟是念着词远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封氏自甄士隐出家后,先是哭个死去活来。后又日夜做些针线,在父亲家住着,聊以度日。
这日,封氏的大丫鬟在门前买针线,忽见一行人走来,有女有男,还有两个道士。打先走的三个姑娘,生得跟仙女似的好看。
甄士隐十几年未归,索性岳丈家并未搬动。
封氏闻声而处,跟甄士隐相对,竟是嚎啕大哭。“这些年,你去哪里了啊……”
甄士隐亦是哭,遂将香菱接到封氏面前,道:“英莲,喊娘啊。”
封氏手里的针线,掉了。她抱着香菱哭个不止。
黛玉细观,香菱的五官像甄士隐,脸型和轮廓像极了封氏。
香菱便是这对夫妇走丢的孩子英莲,是错不了了。
“一家三口相认,真好。”小弦子摸着眼泪说。他再看王妃跟惠郡主,二人亦是用帕拭眼。
当年英莲丢后,甄士隐夫妇四处寻她,又遇到葫芦庙走火,家业皆被烧空。如今封氏寄宿在其父母家。
黛玉跟惠儿留了些银票给甄士隐一家重新置办家业。
甄士隐一家感激不尽。
待轩辕承稷这边得信寻到封肃的住址,忙赶回姑苏。回去后便发现,黛玉跟惠儿竟是把香菱给送回去了。
数月未见,黛玉的气色比在京都时更好了。
二人滔滔不绝地跟轩辕承稷讲着一路送香菱归家的历程。
轩辕承稷意外地发现,因有些山路车马不便,黛玉竟然是每日都陪香菱走了许多路。
不过,他依然不急,想请大夫再给她拿拿脉象。这世上,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平安健康地在一起更为重要了。
在姑苏小住两日,轩辕承稷便又要去河工部去督修水利了。
惠儿跟黛玉皆要随行,轩辕承稷便将林家的老宅托给老管家打理,带着二人去了此番重点修整的江陵县。
县令百般邀请,轩辕承稷并不入住县衙家中,便带着黛玉跟惠儿入住接待来往官员的馆驿。
何家父子因近年在附近修河工,何家在此置有宅子,一家人便搬来了此处,以示跟此地百姓一道,人在,堤在,家在。往日轩辕承稷一人独往,倒是落住何家的宅子。只是如今带着惠儿,便是不便入住何家宅子了。
惠儿跟何辅城的关系,很是微妙,都知道他二人青梅竹马伴读长大,情投意合。但是何渭大人一直不跟忠顺王府提亲。